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政烺

移除 2 位元組, 4 年前
传略
== 传略 ==
张政烺六岁开始上学,小学毕业后随族伯张俊采(瑞三)读过三年私塾,兼学篆书,凡读过的书均能逐篇背诵。这样,在他幼小时,不仅萌发了对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浓厚兴趣,而且养成了酷爱  读书的习惯。这是他一生博览群书、广泛探求知识的基础。
张政烺先生年方十四岁就离乡到青岛礼贤中学读书(旧日制四年),十八岁入北京弘达中学读高中。1932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张先生在北京大学这几年,知识面广,在刊物上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颇受师长们的青睐。《猎碣考释初稿》是张先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石鼓文是传世的中国最古的碑碣,自唐代发现后,千余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先生所作的考释,[[郭沫若]]同志曾摘抄于《石鼓文研究》的书眉。《平陵陈得立事岁陶考证》,也是一篇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先秦陶器文字,自清末发现后的半个世纪中有关学者只注意考释其文字,而张先生的这篇文章,开拓了用陶文结合铜器铭文来考证历史的途径。
 
1936年,张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由于对我国古代文献典籍(包括版本、目录)具有渊博的知识,张先生进入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任图书管理员(曾编印方志目录一册)、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职,抗日战争后期曾兼任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委员。那些年,他发表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的学术论文,有《邵王之諻鼎及簋铭考证》、《六书古义》、《讲史与咏史诗》、《字说》、《说文燕召公史篇名丑解》、《王逸集牙签考证》、《问答录与说参请》、《说文叙引尉律解》等,还在其他报刊上发表了《封神演义的作者》、《玉皇姓张考》、《宋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彭大雅事辑》、《一枝花话》等,内容涉及甲骨、金文、陶文、碑刻、通俗小说等许多领域。
上古时代的中朝友好关系《开明文史丛刊--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1951年
 
== 纪念文章 ==
'''著名历史学家张政烺先生逝世'''
5,18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