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瑞杰

增加 8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97年至2000年间担任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书。曾先后担任过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的私人秘书、WTO谈判代表、贸易工业部常任秘书等职。
2005年至2011年,出任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 局长。
2011年至2015年,出任教育部长。
2015年至2018年,出任财政部长。
2018年11月-新加坡财政部长、 [[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 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助理秘书长。
2019年4月,出任新加坡副总理,并兼任财政部长。
2018年11月,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宣布了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由现任财政部长王瑞杰任第一助理秘书长 。
2019年4月23日,[[李显龙]]宣布对内阁进行小幅调整,财政部长王瑞杰出任副总理,并兼任财政部长。总理不在时他将代理总理职务。而将现任副总理 [[ 张志贤 ]] [[ 尚达曼 ]] ,则将双双卸任副总理职务,并受委为国务资政。这一内阁调整下个月起将生效。
== 个人生活 ==
== 访华活动 ==
1990年[[王瑞杰]]第一次访问中国,1997年起以时任资政李光耀的私人首席秘书身份,多次随李光耀访华,很早就开始接触中国领导人。王瑞杰在2018年6月访问南京时表示,中国和 [[ 新加坡 ]] 过去的主要合作反映了两国源远流长的深厚友谊,新加坡第四代领导人接班后,希望“新朋友也会成为老朋友、好朋友”。
== 李显龙接班人选浮现 后李光耀时代或许真的来了 ==
近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终于宣布了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由现任财政部长王瑞杰任第一助理秘书长,现任贸工部长 [[ 陈振声 ]] 被委任为第二助理秘书长。
  这一宣布令外界猜测已久的新加坡第四代领导团队领军人物的人选问题基本尘埃落定。一般而言,王瑞杰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接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并在新一届大选获胜后出任新加坡下一任总理。这也就意味着新加坡即将迎来4G(第四代领导人)时代。
  另一方面,二人性格、履历以及领导优势方面各有侧重,在某种程度上很好地实现了优势互补,如有媒体所说是“相辅相成”。对于新加坡而言,二人能够携手共进将是这个小国未来的合理选择。
  不过也有人认为,在下届大选到来之前,或许陈振声在理论上还有取代王瑞杰成为下一任总理的可能,而且陈振声在年龄上有八岁的优势。因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作为第一助理秘书长的[[陈庆炎]]主动让贤推荐时任第二助理秘书长的 [[ 吴作栋 ]] 出任总理的先例。不过,从目前的情形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李光耀政治遗产已渐行渐远'''
海外网4月24日电23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对内阁进行调整,财政部长王瑞杰出任副总理。对此,新加坡学者认为,王瑞杰作为李显龙“接班人”的身份已经毫无悬念。
据新加坡《 [[ 联合早报 ]] 》报道,23日,李显龙宣布对内阁进行小幅调整,财政部长王瑞杰将出任副总理,并将兼任财政部长。总理不在时他将代理总理职务。而将现任副总理张志贤和尚达曼,则将双双卸任副总理职务,并受委为国务资政。这一内阁调整下个月起将生效。
'''王瑞杰随后在社交媒体表态称,将和团队一起,竭尽所能履行对新加坡人民的责任。'''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政治系副教授 [[ 比维尔星 ]] (Bilveer Singh)形容,此次内阁调动是本地政治近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他提到,此前政府一度迟迟不委任第四代领导班子成员为副总理,引发外界对于执政党内部团结的猜测。但昨天释放的信号很简单、明确,即两位副总理引退,及委任一名新的副总理,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王瑞杰一人身上。
“此次调整只有一项调动,那就是委任新加坡政治最高位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是谁,已经毫无悬念,”比维尔星说道。
此前,王瑞杰作为李显龙“接班人”的身份就已浮出水面。去年11月,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对外宣布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的职务,王瑞杰被任命为第一助理秘书长。一般来说,担任这一职务的人选最有可能接任行动党秘书长一职,并在下一届大选获胜后成为新任总理。但当时有分析称,和王瑞杰同期进入政坛的贸工部长陈振声,在此次人事调整中被任命为第二助理秘书长,他也被认为是呼声很高的下任总理人选之一。加上距离大选还有一段时间,当时王瑞杰的“接班人”地位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王瑞杰早年曾在 [[ 剑桥大学 ]] [[ 哈佛大学 ]] 学习,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公共行政硕士学位。曾于1997年至2000年间担任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书。在2005年至2011年间任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 局长,期间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考验,这段经历也经常被他在各种采访中提及。
在2011年议会大选后,王瑞杰开始踏入政坛。2011年至2015年期间任新加坡教育部长,2015年至今任新加坡财政部长,并担任未来经济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Economy)主席这一重要职务,推动新加坡经济的持续转型,他被认为是第四代领导团队中经验最丰富的一位。
   现年66岁的李显龙,以国家领导人的标准可谓“正值壮年”,但他曾于1992年查出罹患淋巴癌,2015年又患前列腺癌。两度战胜病魔的他表示,癌症从未影响体力,但这并未驱散新加坡民众对其健康状况的担忧。2016年8月,李显龙在发表国庆讲话时突发晕厥,被人搀扶下台休息。重回讲台后,他表示:“下次大选后不久,我的接班人必须准备好接棒。”近来,他又表示有意在70岁之前进行权力交接。
   按照新加坡相关法律,下一次大选最迟必须在2021年4月前举行。李显龙11月初在“创新经济论坛”上对 [[ 彭博新闻社 ]] 总编 [[ 米思伟 ]] 表示,新加坡有可能在明年庆祝开埠200年之际提前举行大选。
  '''核心二人组'''
   11月23日,李显龙在人民行动党公布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后召开的党团会议上宣布,所有议员对王瑞杰出任接班人、陈振声任副手的安排都表示支持。他还在个人社交账号上表示,王、陈二人能力互补,是强有力的组合,他们与其他年轻官员已经逐渐聚拢在一起形成团队组合,每个成员都能发挥出最大力量。“我相信他们将继续积累经验,增加经历,稳步赢得新加坡人民的信心和信任。”
   当晚,人民行动党在总部举行记者会,王瑞杰和陈振声正式以下一代领导层带头人的身份亮相,继续担任人民行动党秘书长的李显龙并未露面。新加坡英文报纸《 [[ 海峡时报 ]] 》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李显龙是有意为之,目的是为了让外界的关注点聚焦在新一代领导层身上。身着白色短袖衬衫的王瑞杰和陈振声并肩坐在一张不大的桌子后面,面带微笑,先后以英文、中文和马来语发表感言并回答问题,时而相互对视点头示意。
   尽管王瑞杰和陈振声都强调了合作与团结,但《海峡时报》24日发表评论认为,接下来领导层的轮替将难以避免分歧和干扰,保持团结将是一个挑战。在第四代领导人布局水落石出之前,陈振声在很长时间内原本也是角逐总理位置的有力竞争者,下届总理人选究竟是他还是王瑞杰,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新加坡各界猜测和争论的热点话题。
   王瑞杰为人谦和儒雅,经济和金融领域经验丰富,但他在2016年中风,健康状况是弱项。在11月23日的记者会上,他在回应有关健康状况的问题时表示:“如果对自己的健康没有信心,我不会接任这个职务。这件生死攸关的大事(中风)让我更加坚定,我要为新加坡人民服务。”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 顾清扬 ]] 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王瑞杰拥有非常完整的担任总理的工作履历,可以说符合作为新加坡最高领导需要具备的所有素质,成为接班人是理所当然。”
   相对于一贯稳重的王瑞杰,在军队服役20多年,今年49岁的陈振声性格显得更带棱角。2011年,刚刚褪去戎装初涉政坛的陈振声做演讲时,用与新兵的交流方式要求出席者“举手”作现场小调查,这个调动气氛的做法却在之后很多年都在网上被当作笑柄。对于这段经历,他在2015年对《联合早报》说,“被人家嘲笑、被人家作弄,那种感觉对我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关键就是专注应该做好的事。”
   幼时家境贫寒,由母亲一手带大的陈振声曾获总统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深造并获经济学荣誉学位,后获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硕士。1987年,陈振声从军并一路升迁,官至陆军总长后,于2011年从政,被安排在李光耀领军的丹戎巴葛集选区参选,顺利当选并进入内阁,紧接着先后在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国防部,总理公署、贸工部等部门担任部级官员。
   陈振声属于新生代,资历和经验都相对较浅。2017年10月,他在外国记者协会午餐对话会上,面对 [[ 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是否想当总理的问题时,他说:“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准备好奉召担任这个工作……我们有信心,但从不自满。不过,我们都知道,一旦被召到,我们不会卸责。”结果,这番表白被路透社、法新社等外媒解读成他表示已经做好了随时奉召担任下一任总理的准备。
   新加坡隆道研究院总裁许振义对《 [[ 中国新闻周刊 ]] 》说,王瑞杰的资历和经历虽然是内阁其他成员难以比拟的,但他在国家安全方面的经验相对欠缺,而陈振声在军队工作20年,熟悉国家安全事务,他们二人的搭配,是一个相互扶持、相互补充的组合。
   不过,由于中风引发的潜在健康问题,坊间有传闻说陈振声才是李显龙更为中意的接棒者。对此,顾清扬分析,年龄和曾经中风对王瑞杰是最大的不利因素。“可能王瑞杰的任期不会像吴作栋和李显龙那么长,也许就是2届,十年后59岁的陈振声可能就会作为第五梯队的人选。另外,王瑞杰的身体万一中间有什么不适,那么陈振声就是一个随时可替换上阵的人物。”
{{reflist}}
[[Category: 新加坡 军政人物]]
[[Category:政治家]]
[[Category:王姓]]
1,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