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薄夫人

移除 3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一作成皋灵台 )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相伴,她们在一起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相约。<ref>《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此两美人侍,相与笑薄姬初时约。</ref> 汉高祖听到后,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汉高祖。汉高祖内心感到伤感,怜悯薄姬,当天就把薄姬召来并与她同房。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汉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恒年八岁被立为代王。自此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汉高祖。 </big> <ref>《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徵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後薄姬希见高祖。</ref><ref>《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遂幸,有身。岁中生文帝,年八岁立为代王。自有子后,希见。</ref>
==== ''' 随子入代 ====''' 
<big>[[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高祖去世,那些受到汉高祖御幸的爱姬如[[戚夫人]]等,[[吕后]]都恼恨她们,都被幽禁起来,不能出宫。而薄姬因为极少被汉高祖见爱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地。</big> <ref>《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ref>
==== ''' 尊为太后 ====''' <big> 刘恒被封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大臣们商议拥立继位皇帝,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都称赞刘恒仁慈善良,所以迎回代王刘恒,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薄姬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她弟弟薄昭被封为轵侯。<ref>《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议立後,疾外家吕氏彊,皆称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号曰皇太后,弟薄昭封为轵侯。</ref>
同年三月,大臣们请求封立皇后,薄姬说诸侯王都是同母所生,就立太子刘启的母亲窦漪房为皇后。于是汉文帝立窦漪房为[[皇后]],即后来的窦太后。<ref>《史记·卷一十·孝文本纪第十》:三月,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ref>
薄太后的汤沐邑在陕西富平县。<ref>《永乐大典》引《陕西志》:“西安府富平县,汉文帝母薄太后之汤沐邑。故殿遗址存。”</ref></big>
==== ''' 福荫家族 ====''' 
<big>薄姬的母亲魏媪很早去世,葬在栎阳北部。于是朝廷便追尊薄姬的父亲为灵文侯,在会稽郡划出三百户土地设置园邑,长丞以下官吏奉守坟墓,灵庙供奉食享祭祀都按侯位规格礼制行事。又在栎阳北部也设置灵文侯夫人园,一切礼法比照灵文侯园。薄姬认为她的母亲是魏王的后代,自己早年失去了父母,那些奉养照顾薄姬出力最多的魏姓人,下诏令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又根据亲疏各自给予赏赐。薄家封为侯爵的计有一人。<ref>《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薄太后母亦前死,葬栎阳北。於是乃追尊薄父为灵文侯,会稽郡置园邑三百家,长丞已下吏奉守冢,寝庙上食祠如法。而栎阳北亦置灵文侯夫人园,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後,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於是召复魏氏,赏赐各以亲疏受之。薄氏侯者凡一人。</ref></big>
==== ''' 义救周勃 ====''' 
<big>曾经削平诸吕、挽救刘汉王朝的[[周勃]]被诬告谋反。薄太后知道后,认为周勃没有谋反的事。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向文帝掷去,说:“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在[[北军]]率领数十万大军,不在那时谋反,如今身居一个小县,反倒要谋反吗!”<ref> 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於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ref>汉文帝于是向薄太后谢罪说:“狱吏刚才查清楚了,马上放他出狱。”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释放绛侯,恢复他的爵位和封邑。</big>
==== ''' 去世追尊 ====''' 
<big>[[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去世,薄姬的孙子、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尊薄姬为太皇太后。两年后的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按汉朝礼制,薄姬因是姬妾,无法追尊为皇后,遂称文帝太后,史书上多称薄姬或薄太后。因吕后与汉高祖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姬特地独自起一陵墓,靠近汉文帝的霸陵。<ref>《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薄太后後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ref>
=== 5.后世纪念 ===
==== ''' 薄姬庙 ====''' <big>[[File:WX005.jpg|缩略图|[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338a9b16df54564ef168ec6bd2b7f7e7/f9198618367adab43033bc4689d4b31c8601e4d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208837404_440656 来自 搜狐 洛阳早知道 的图片]]]
薄姬庙,位于河南省孟津县麻屯镇薄姬岭村北部,是当地百姓为纪念薄姬娘娘除蝗灾而建的。相传汉文帝时,洛阳一带蝗虫成灾,薄姬体恤百姓,请愿前往灭蝗,她住在蝗灾最严重的一道岭上,亲自指挥官兵日夜驱除蝗虫。后世人为歌颂其功德,便为薄姬修建庙宇,称为“薄姬庙”。<ref>薄姬岭村薄姬庙]] .孟津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3-11-27]</ref></big>
==== ''' 香积寺塔 ====''' 
<big>[[File:香积寺塔0006.jpg|缩略图|[https://pic4.zhimg.com/v2-d575f1f3a3dc745d9157c49c36602c33_r.jpg 原图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923344 来自 知乎 楚山孤 的图片]]]
香积寺塔,又名汉塔、薄太后塔、望母塔,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烽火镇刘家村。 <ref>礼泉香积寺薄太后宝塔] ]] .礼泉县文物旅游局[引用日期2013-11-27]]</ref>相传汉文帝刘恒为纪念他的母亲薄太后而建的。现已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香积寺]],原来很兴盛早已废毁。还有薄太后曾经居住过的行宫——红觉院,已于1972年拆毁,夷为平地。礼泉县人民政府1992年5月在寺院原址旁为“望母塔”和薄太后行宫遗址立碑两块。
==== ''' 汉薄太后南陵 ====''' <big>[[File:WX007.jpg|缩略图|[https://gss2.bdstatic.com/9f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c0%3Dbaike80%2C5%2C5%2C80%2C26/sign=33aab1c7bbfd5266b3263446ca71fc4e/f31fbe096b63f624d901842f8a44ebf81a4ca3ba.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4363891&now=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111006%2F20111006124933-874639237.jpg&type=1#simple_0 来自 搜狗百科 的图片]]]
汉薄太后南陵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氏之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鲍旗寨西北一公里处。[[薄太后陵]]因在汉文帝[[霸陵]]之南,故称“南陵”。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文帝母薄太后“孝景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葬南陵”,“以吕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陵封土形似复斗,底东西宽一百五十米,南北长二百米,高四十多米,底面积四十四亩,上顶而积三亩多,原陵园占地一百一十多亩。现墓基四周尽成农田,陵园现仅存有陕西巡抚毕源立碑,上有“汉薄太后南陵”六字。原陵园南侧有卵石铺砌的陵园大道一条,现池边可见卵石和道旁镶边花砖碎块。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ig>
==== ''' 薄姬祠 ====''' <big> 薄姬曾在鲁桑园(现云朝寺西北六里许)植桑养蚕,教人耕织,母兼师训,乐善好施,恩泽乡里,世人称之为鲁义姑,深受百姓爱戴。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薄姬亡,百姓闻其辞世,感其恩德,遂在灨水之畔,高丘之上(现云朝寺址,周围土润地肥,地脉精质,沛沾雨露,教化大行,经勘是南阳盆地之太极点。)建薄姬祠供奉纪念,人们尊之为神。大元顺帝九年(公元1349年)元惠宗改祠建寺。奠基时,天气炎热,忽有祥云飘至,遮日成荫,彩云朝佛,神奇万分,故定名“云朝寺”。</big>
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