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隅良典

增加 13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雖然人們早就知道自噬存在,但是只有在大隅良典的精巧實驗之後,人們才意識到它的機制,懂得了它的重要性。<ref name="Yoshinori-32">[https://www.iwiki01.com/1c59041115b4a31c/ 克里斯汀·德·迪夫 生平]</ref><ref name="Yoshinori-33">[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44031994 生命奧秘:細胞自噬或許開啟延年益壽大門 ]</ref>
==='''顯微鏡助攻,觀察 」的酵母菌'''===
[[File: Yoshinori_in_Lab_v2.jpg |缩略图|right|300px|[https://news.ebc.net.tw/News/world/37774 圖片來源:在實驗室的大隅良典 ] ]]
1988年,大隅升任助理教授後,成立自己的研究室,和他的兩個研究生觀察酵母菌,做關於細胞液泡(vacuole)與囊泡(vesicle)的研究。
後來,大隅推論,如果能在[[自噬行為]]發生的時候阻斷液泡中蛋白質分解的過程,那麼[[自噬體]]就會在液泡中累積,這樣就容易在顯微鏡下看見這些自噬體。因此,他培育出因突變而缺乏液泡降解酶的酵母細胞,並通過使細胞飢餓激發自噬。結果,實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幾個小時內,液泡中就充滿了細小的、未被降解的囊泡,這些囊泡就是自噬體。他的實驗證明酵母細胞中存在自噬現象。<ref name-"Yoshinori-34">[http://www.epochtimes.com/b5/16/10/3/n8362436.htm 大隅良典為何獲得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 ?]</ref>
====''' 找到與自噬作用有關的關鍵基因'''====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一種方法,能夠識別和鑑定涉及這些過程的關鍵基因。
他後續研究了數千酵母突變體,並確定了自噬過程必不可少的15個基因。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