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水华

增加 3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水华'''(1916年11月23日—1995年12月16日),出生于 [[ 江苏 ]] [[ 南京 ]] 市, [[ 中国 ]] 内地导演、编剧。 1950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白毛女》]] ,该片获得第6届 [[ 捷克 ]] 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1959年,执导的剧情电影[[《林家铺子》]]获得第12届 [[ 葡萄牙 ]] 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 人物简介 ==
''' 水华 同志 ''' ,原名 ''' 张水华 ''' ,1931年投身左翼戏剧活动,1934年为左翼戏剧 联盟 南京分盟成员,1936年东渡 [[ 日本 ]] 留学,1937年回国。七七事变后,他参加 [[ 上海 ]] 救亡演剧四队,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演出活动。1940年,他来到 延安,在鲁艺实验剧团任导演工作,1942年参加 [[ 中国共产党 ]] 。1944年,他参加了新歌剧《 白毛女》的创作。他1949年任东北鲁艺实验剧团团长;1950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任导演,与人联合导演《 白毛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荣获卡罗维·伐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调入 北京电影制片厂,他拍摄了一系列优秀影片,如《 林家铺子》、《 革命家庭》、《 在烈火中永生》、[[《 伤逝》]]等,并多次获奖。他导演的电影,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严谨细腻、深沉、含蓄,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浓郁的民族特色。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100周年暨 中国电影90周年“世纪杯”评奖中,水华被评为中国电影最佳导演之一。
1995年12月16日,新中国电影开拓者之一的水华因病在京逝世,终年79岁。
== 人物经历 ==
1939年他在重庆育才学校当戏剧教员,1940年在延安 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担任导演,与[[王滨]]合作导演《 带枪的人》、《 神手》等话剧及秧歌剧《周山子》。
1949年他调到东北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任导演,开始了电影导演生涯。 水华是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是中国影协第二、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水华的影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场景朴实而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色调变化丰富,导演处理上既注意了艺术上的整体性,细节处理又很讲究。
他的代表作有:[[《 白毛女》]](与 [[ 王滨 ]] 合作)、[[《 土地》]]、[[《 林家铺子》]]、《 革命家庭》(与[[ 夏衍]]合作编剧)、《 伤逝》、[[《 烈火中永生》]]、《 西沙儿女》等。
[[《白毛女》]]曾获第六届 捷克斯洛伐克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林家铺子》曾获 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革命家庭》获第一届 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伤逝》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