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法蘭西學院

增加 13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前身是路易十三的宰相黎世留于1634年所建立的学术院。1635年国王下令改为法兰西学术院,成为独立机构。除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停办了一段时间外,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是象征着法国荣誉的学术机构。原位于卢浮宫,后迁入塞纳河对岸位于巴黎中央的孔蒂王宫(Palais de Conti)。
法兰西学会成立于1795年。
 1661年根据红衣主教 [[ 马扎然 ]] 的遗嘱,用他的全部财产建立一所学院,安置30年战争和 [[ 法国]]. [[ 西班牙 ]] 战争后重新效忠法国王室的60位不同信仰的名人,当时取名为“四区学院”(阿尔图瓦、阿尔萨斯、加泰兰、皮涅罗和鲁西永,法国边缘信仰不同教派的地区)。1688年学院建成,在卢浮宫对面。1805年根据拿破仑一世的命令,将法兰西学会迁移到四区学院中。
== '''学院成员''' ==
== '''华人院士''' ==
第一位华人院士—— [[ 朱德群]]
著名法籍华裔画家朱德群于1997年12月17日被选入法兰西学院艺术学院,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华裔的“艺术学院成员”。画家朱德群,不仅是在1997年12月17日被法兰西学院选为250名院士中的一员,而且是法兰西学院成立两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华裔艺术院士,其成就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他的祖父朱汉山、父亲朱禹成世代行医,也都喜爱书画,父亲暇时常作画自娱,他也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成为他的艺术启蒙教材。小学毕业后,到徐州上中学。1935年投考杭州国立艺专,因当时中学尚未结业,他借用堂兄朱德群的毕业证书报名,从此成为朱家第二个“朱德群”。
从朱德群先生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和他的海外奋斗历程,人们都能感受到这位艺术火师那始终坚定地保持着的创作主旨。因此,人们得见了一连串曾经在朱德群先生艺术跋涉中隐现过的身影: [[ 吴大羽 ]] [[ 多里瓦尔 ]] [[ 米修 ]] [[ 皮埃尔 ]] [[ 毕加索 ]] ;他们是朱德群人生交往的一个个相当有意味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朱德群先生绘画生涯的现实的艺术环境。于是,环绕着传主朱德群先生,二十世纪欧洲画坛以一个个具象得以喻示出来。
有人说观朱德群的画有如淋了一身的光彩。他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许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浓烈融汇得最成功的画家”。
从1955年旅居法国 [[ 巴黎 ]] 起,朱德群已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游子生涯。面对日益腾飞的祖国,他表现出了“回家”的愿望。“算算我从事艺术创作已经有六七十年了,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国外。如今我年纪大了,总希望能‘回家'。”
第二位华人院士—— [[ 吴冠中]]
吴冠中先生经朱德群推荐于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此时朱德群为法籍华人),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艺术院中目前只有10位画家通讯院士,吴冠中是入选的第2位亚洲国家的画家。
吴冠中1919年生, [[ 江苏 ]] 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 清华大学 ]] 、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 [[ 香港 ]] [[ 新加坡 ]] [[ 美国 ]] [[ 英国 ]] [[ 法国 ]] 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首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第三位华人院士—— [[ 程抱一]]
2002年6月13日,华裔学者程抱一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掌声经久不息,程抱一将宝剑高举齐眉,接受巴黎市长德拉诺埃、法兰西学院在位院士、各界名流和巴黎华侨华人代表的祝贺。一位东方文士,以他对东西方文化融合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赢得佩带“不朽者”宝剑的荣耀,步入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殿堂。
163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创立了法兰西学院,旨在吸纳法国文学和思想界泰斗加入,以保卫和宏扬法兰西语言和文化。这座著名文化殿堂一直只保留40把椅子,即40位终身院士,只有院士辞世空出名额方能投票补选,入选的院士也因此被称为“不朽者”。学院创立后,为世界各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法国文学艺术大师 [[ 拉辛 ]] [[ 拉封丹 ]] [[ 孟德斯鸠 ]] [[ 夏多布里昂 ]] [[ 雨果 ]] [[ 拉马丁 ]] [[ 梅里美 ]] [[ 小仲马 ]] 等先后登堂入室,成为“不朽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兰西学院已将弘扬法兰西文化与追求文化多样性相融合,逐渐发展成超越政治制度和时代局限的法国最高荣誉机构。当著名作家 [[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 作为第一位女性杀入法兰西学院,诗人 [[ 桑戈尔 ]] 成为第一位黑人入选院士,荒诞派戏剧奠基人之一 [[ 尤奈斯库 ]] 也跻身“不朽者”之列时,他们为这座古老的殿堂吹来一缕缕清风。2002年6月13日,程抱一荣幸地成为该院第705位院士,以第一位亚裔院士身份接替34号座椅的主人 [[ 雅克·德·波旁·比塞 ]]
程抱一原名程纪贤,1929年8月出生于中国江西南昌一个书香门第,毕业于 [[ 重庆 ]] 立人中学,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外语系。1948年,他随父亲来到法国,就读巴黎第七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后应聘任巴黎三大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程抱一成为集诗人、作家和翻译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他发表的艺术论著《虚与实:论中国画语言》成为西方人了解和研究中国绘画的“教科书”之一;长诗《石与树》入选《二十世纪法国诗歌选》;法文长篇小说《天一言》获“法兰西文学院法语文学大奖”。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授予他荣誉骑士勋章,表彰他杰出的文学成就。
他多少年来苦心追求的,是将东西方文化有机地融合。法兰西文学院院长称赞他“用法国文化的精华丰富了中国文化,又以中国文化的深邃丰富了法国文化”。法国汉学家鲁瓦则在给他的一封信中这样说:“英国诗人及作家 [[ 吉普林 ]] 说过,东方和西方永远也不能相遇。他大错特错了。您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驳倒了他的论断。”这是一柄怎样的宝剑啊!
过去,法兰西学院的40位院士享有王室成员的殊荣,与贵族一样享有佩带宝剑的权利。如今,帝制和王室已经随风而去,而学院象征荣誉、权利与地位的院士宝剑依然作为传统保留下来,每位院士的宝剑都是自己构思、专人设计、独一无二的珍品。
19,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