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1
次編輯
變更
杜弢
,無編輯摘要
讀書人身處亂世,面對的情勢詭譎多變,受到的考驗嚴峻無比。英雄豪傑之輩,固然可以成為亂世忠良,留名青史;一般士人的卓絕表現,所在多有,若不在史書中勾稽事迹,略加表述,往往埋沒無聞,史家的刻意用心,後人末能體會,終屬遺憾。杜弢或許可以作為一個例子。
[[File:20181223113733 cd5188774b099e7cecb3b08e031a3e50 1.jpg|缩略图|兩晉時期,流民大量遷移]]
杜弢是蜀郡[[成都]]人,出身官宦之家,以聰明與學識為人稱譽,益州刺史羅尚舉為秀才。當時賨人李特率領大隊流民從劍閣進入蜀地,為人們耕種、勞動,以求生存,朝廷却命令將流民遣返,並限七月上道。此時雨水過多,收成無望,無以準備路途所需,流民愁怨不已。李特派閻式求見羅尚,希望把遣返時間延至冬季,羅尚左右親信不同意,閻式向杜弢說明情況,杜弢認為應該展延一年,未為羅尚採納,杜弢就把代表身分的「秀才板」送回,辭職還家。讀到這裡,我們要問:杜弢的此一決定,是理智的考慮,還是感性的體會?違背朝廷詔令,坐視流民力量威脅地方,恐怕不屬理智的考慮,但閻式把流民愁怨處境讓杜弢感同身受,杜弢請求羅尚展延時日,應屬感性的體會;羅尚不允,他就辭職還家。這時我們再問:杜弢辭職回家,是否從此悠遊林下,退出歷史舞台?不會的,他必然有所作為。為什麼?因為他是一個不聽命權勢,而是服膺心中感受,肯為悲苦百姓做事的人,有這種心願的人,只要有能力,史書必然為他留下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