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岳濬

增加 9,63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岳濬''',四川成都人,[[岳钟琪子]],清朝官吏。以二品荫生授西安同知,擢口北道,再擢山东布政使。雍正六年,调山西,署山东巡抚。钟琪出师,命浚送至肃州。八年,召钟琪诣京师,命浚就省。
  乾隆元年,请免郯城、兰山诸县水冲地应征丁米。寻调江西。三年,请免南昌府属浮粮三万七千馀两,复疏请发帑修筑丰城江堤,浚江关河口,议行社仓,皆允所请。两江总督[[杨超]][[曾劾浚]]与属吏朋比纳贿,坐夺官。六年,授光禄寺卿,出为福建按察使。再迁广东巡抚,调云南。两广总督陈大受[[劾浚]]误举粮道明福以婪赃败,又采木修堤,任属吏作弊,召还京师。十八年,授鸿胪寺少卿,转通政使参议,卒。浚在巡抚任亏库项,钟琪请以公俸按年扣还,上特命免之。
 
 
 
雍正十年四月初十日,山東巡撫岳濬在上奏皇帝的京察(對於三品以上官員考核)自陳中,明確說自己現年二十九歲,據此推得他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是雍正七年十二月時任命為巡撫的,時年26歲。
 
 
==岳濬如何年紀輕輕就成為封疆大吏了呢?==
 
===皇恩父蔭===
雍正元年(1723年),岳濬20歲。
 
清代皇帝即位,例有恩詔頒布,其中有施恩於大臣者,文官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各送一子入國子監讀書。這就是過去人常說的“封妻蔭子”中的蔭子,是做官、做大官的動力之一。
 
雍正帝即位自不例外。得蒙恩詔,四川提督[[岳鍾琪]]的長子[[岳濬]]封二品蔭生。岳鍾琪送兒子赴京,在國子監學習以望有成,於當年十一月具折謝恩。雍正帝卻另有打算,朱批說:“此子聰明老成,甚有可觀,況是你長子,留京不能學習,還恐少年未定之性,流於卑污。”又說岳濬之事已交待給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過一半年,文途武途皆可隨你情願,朕即加恩用在川陝,就近你教導者,足可以成大器,將來與朕出力”。
 
年羹堯收到了皇帝的指示,自不敢怠慢。他與岳鍾琪見面商量,且當面考察了岳濬。他向雍正帝奏報,認為這年輕人是塊好材料,可以以文職補用。初入仕途,不能當正印官,做負責事務不多的佐貳官鍛煉鍛煉,“俟陝省同知缺出,臣當具疏請補也”。在此奏折的朱批中,雍正帝依然對岳濬贊不絕口:“此子甚老成結實,怡親王甚說他好光景,大有可望。”
 
岳鍾琪是[[岳飛]]的后人,軍人世家,祖父[[岳鎮邦]]官至總兵,父親[[岳昇龍]]曾任提督。岳鍾琪捐納出身,捐的是文職的同知,后改武職,補授游擊,步步升遷,康熙六十年時,當上了四川提督。
 
岳濬身為武蔭生,年羹堯為何認為他可以出任文職?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清朝文武兩途間,轉換的例子極少。岳濬走文途,才有可能成為最年輕的巡撫。
 
小岳有可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岳鍾琪雖非科舉正途出身,實際上文武全才,尤工於詩,留有一部《容齋詩集》。乾隆朝時岳鍾琪重上疆場,臨行前賦詩有雲“隻因未了生平願,又作封侯夢一場”,世所傳誦。
 
更要指出的是,雍正元年,羅布藏丹津在青海叛亂,岳鍾琪是平叛統帥年羹堯最重要部將之一,雍正帝對他寄予厚望,因此也特別規劃了他兒子的仕途。據上述朱批口氣,雍正帝與怡親王[[允祥]](康熙帝第十三子)見過岳濬,而怡親王贊揚的話也肯定起著積極作用。
 
有了蔭生身份,就有了做官的資格。當然,清朝因父、祖而恩蔭者不在少數。
 
雍正二年(1424年),岳濬21歲。
 
西安府同知出現了員缺。七月初九日年羹堯上奏,岳濬“青年清爽”,請補西安府同知。雍正帝依所請。同知是知府的輔佐官,系正五品。
 
這一年的二月初八日,年羹堯遣奮威將軍、四川提督岳鍾琪出兵,在半月之內,就剿平了羅布藏丹津叛亂,取得雍正帝即位以來最輝煌的軍事勝利。年羹堯封一等公,岳鍾琪封三等公。當時雍正帝極信任年羹堯,對他所舉薦人員無一不從,后人稱為“年選”。就岳濬而言,也是雍正帝兌現幾個月前的承諾,豈能不允?
 
雍正三年(1725年),岳濬22歲。
 
五月十八日,署理川陝總督岳鍾琪上奏:父子在同一省為官的,兒子肯定回避,要調出,現在自己與岳濬同在陝西為官。但查了規定,也不見有“署事官員”的子弟是否應該回避的字樣。他認為總督有澄清吏治、糾劾官邪之責,兒子在手下做官,“奉職出入,終礙觀瞻”,因此主動要求讓岳濬離任,懇請“聖主恩上加恩”,在京內部院學習,得到歷練,琢磨成器。
 
六月,雍正帝命調小岳來京,以監察官員補用。七月岳鍾琪上奏,認為岳濬“尚在年幼,恐未能勝任”,還是堅請以同等級別調部院學習。雍正帝朱批:“岳濬將來必成人的,京員隻不過暫用。”不久升授直隸口北道,系從四品。
 
特別要指出的是,就在雍正二年底,雍正帝開始疏遠年羹堯。三年四月,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岳鍾琪接手年羹堯的位置,以四川提督署理川陝總督。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堯自裁后,岳鍾琪取代了年羹堯,極受雍正帝倚重。對其子的重點提撥,也就成為雍正帝籠絡岳鍾琪的重要手段。
 
雍正五年(1727年),岳濬24歲。
 
閏三月二十九日岳鍾琪奉旨:“岳濬,朕一見甚賞。見他,不料此子大有骨氣,做官聲名,辦事妥協,好之極。”又曰:“稍年輕也,不然朕即大用矣。再調他一要任,著他歷練學習。”
 
四月十六日下旨岳濬為山東布政使。布政使,系從二品。
 
六月十九日岳鍾琪為此上奏謝恩,說:“岳濬年少才短,山東又系賦繁事巨之區,藩司一職甚難。”雍正帝批示說,岳濬“從容有余”,又說他“無一點孩幼之氣”,“此子將來除用兵之外,若少有不及你處,朕不觀人”。雍正帝極自信,認定岳濬將來肯定有出息,否則,以后自己就不再品評鑒識臣子了。
 
雍正六年(1728年),岳濬25歲。
 
正月十三日,調岳濬為山西布政使。雍正帝在岳鍾琪二月二十四日謝恩折的批示中道出緣由:一是令他清理晉省錢糧,“二者與卿近些,他自然倍加敬慎也”。
 
六月初十日任命岳濬署山東巡撫。
 
岳鍾琪七月二十五日上奏,認為兒子“年幼菲材”,“才不稱職”,請求皇帝收回成命,讓他回任布政使。
 
雍正七年(1729年),岳濬26歲。
 
四月,授岳鍾琪寧遠大將軍,統兵征討准噶爾。雍正帝特別令岳濬前往西安,送岳鍾琪起程。小岳從西安經蘭州一直送到肅州(今甘肅酒泉),歷時三個月,這令岳鍾琪感動莫名。閏七月二十二日他上奏:“不知積世何修,今能得此於君父。臣惟益加策勵,竭股肱以靖疆場,策臣子岳濬盡駑駘以供職守,以期仰報涓埃之萬一而已。”
 
雍正帝將進一步擢升其子的安排告訴岳鍾琪,在他九月二十九日奏折上朱批:“岳濬,朕用東撫定矣。”
 
十二月十四日,下旨實授岳濬為山東巡撫。巡撫,從二品,一方大員也。
 
===愛屋及烏===
 
岳濬畢竟年輕,歷練有限,出任布政使、巡撫這樣的地方大員,難以控馭局面。兒子每有升遷,岳鍾琪必要奏謝,這雖是例行之事,但知子莫如父,對“年甫二十有余”的小岳才力不夠的評價,並非都是客套。
 
如岳鍾琪在雍正六年九月上諭中公開說過:“管理錢糧,系巡撫專責,然岳濬以少年新辦巡撫之事,或有未諳。”這是久歷官場的父親婉轉批評兒子的辦事能力。雍正帝在朱批中夸獎岳濬的話,完全是為了籠絡岳鍾琪,當然其中也有愛屋及烏的成分。
 
雍正帝能放心將一位年輕官二代安排在山東巡撫如此關鍵的位置上,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一年(雍正六年)五月,他已命河南總督[[田文鏡]]為河南山東總督,全面主政山東,還特別將本由岳濬負責的錢糧事務交田文鏡料理。
 
田文鏡與[[鄂爾泰]]、[[李衛]]並稱雍正一朝“模范督撫”,能辦事,極得雍正帝寵信。他原任河南巡撫,后專門為他設河南總督、河南山東總督缺。
 
雍正帝對於“少年巡撫”的培養,確是頗費心思,他命岳濬向田文鏡學習。田文鏡常駐河南開封。雍正六年九月,因會審案件前來濟南,岳濬不時拜謁,請教“東省錢糧倉谷、河道營伍,關系國計民生之要務”。他向雍正帝奏報說,深受教益。
 
雍正帝還特別交待田文鏡,要像親子侄一樣教導小岳:
 
到東省,可推誠以教之,岳濬必感喜領受。好少年,大有可望的材料。加意開導之,如朕前諭,如親子侄一般相待可也。
 
雍正七年八月,岳濬在送別了父親出征后,由肅州返回西安。他上奏請求進京覲見。雍正帝在批示中,告他不必來:
 
爾但能受田文境之言,勝來京面諭,汝也竭力學習效法之。如國家大事戎政,田文鏡遠遜汝父,若以吏治、刑名、錢糧、察吏、懲奸而論,汝父亦不能及也。留心體仿之。
 
字裡行間,透露出雍正帝確實對於小岳寄予厚望。可以說,到雍正七年底最終正式任用他為山東巡撫,也是岳鍾琪與田文鏡兩人直接或間接促成的。雍正帝專門發了一道任命上諭:
 
朕見岳濬少年老成,克遵伊父岳鍾琪之家訓,是以令其署理山東巡撫印務。自署事以來,實心供職,才守兼優。且虛懷受善,能資總督田文鏡之益,和衷共濟。田文鏡亦奏稱岳濬克勝巡撫之任。著將岳濬實授山東巡撫。
 
這是對岳濬的肯定。正是在這樣的一步步學習中,他漸漸自立。<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n1/2016/0512/c372326-28346261.html 人民網>>文史>>熱歷史>“少年”巡撫升遷記:岳濬26歲主政一省]</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7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