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赵子龙

增加 9,57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big>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刘禅下诏说:“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25-26]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 <big>大号文字</big> 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27]</big>
黄彭年《选将论》:赵云以数十骑遇敌,开军门偃旗息鼓,勇在胆也。
吴云《两罍轩尺牍》:天性勇毅,身为大帅仍复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此赵顺平,常开平之遗风。
 
===<big>民国</big>===
 
<big>卢</big>弼《三国志集解》: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李澄宇《读三国志蠡述》:赵云于长阪一役,抱后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又孙夫人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后主,此两事至今赫赫在目,卒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同获美谥,有以哉。 [50]
梅公毅《越南新志》: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 [51]
 
<big>卢弼《三国志集解》: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李澄宇《读三国志蠡述》:赵云于长阪一役,抱后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又孙夫人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后主,此两事至今赫赫在目,卒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同获美谥,有以哉。 [50]
梅公毅《越南新志》: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 [51]</big>
 
 
==<big>主要成就</big>==
 
===<big>军事贡献</big>===
 
===<big>.单骑救主</big>===
 
<big>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部将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著,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维等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
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间以各种形式流传。但同时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刘禅的形象逐渐被塑造成了“没用的阿斗”,一些小说家却为赵云救主的行为感到不值,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长坂坡这里的时候,认为“英雄赵云”救“无用阿斗”,还不如不救。 [52]
 
===<big>.</big>领土贡献===
 
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带兵开始了对西川的扫荡行动,在共同攻下巴东郡以及巴郡以后,赵云与张飞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阳、犍为两郡。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 [53] 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
 
===<big>.</big>汉水破曹===
 
<big>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军处理好与东吴孙权的关系,并击退了多次进犯巴西的张郃后,开始争夺汉中,同年七月,曹操开始治兵,准备支援汉中攻打刘备,九月,军队进驻长安。 [54] 次年,刘备军将夏侯渊斩杀,而曹操的大军到这一年三月份才开到汉中,刘备虽然很自信的说“我必有汉川”,但却采取了占据险要、固守不战的策略。 [55] 此时曹操运送几千万囊军粮到北山下,黄忠提议并带兵前去截取,但没有在与赵云约好的时间里回来,赵云便仅带了几十个骑兵前去寻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军并与之交战。赵云利用骑兵的优势,多次突击曹军的阵列,且战且退,回到营中后,偃旗息鼓,曹操军认为赵云设有伏兵,不再进攻。赵云趁曹军撤退时,擂鼓呐喊,并用劲弩攻击其后军,致使曹军大为惊骇,自相践踏,溃不成军,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坠入汉水淹死。此战赵云在己方军势不利的情况大挫曹军,给曹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也使得汉中战局刘备军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向曹操军挑战,而曹操军却按兵不出, [56] 致使准备了半年有余的曹操军,在到达汉中后,仅仅两个月就败走了。 [57-58] 后世一些史书在记载汉中之战中,直接记载曹操219年三月来争汉中,被赵云打的大败而退走。 [59-61]</big>
 
'''内政贡献'''
 
刘<big>备在拿下成都之前,因为和将士约定,不会干预城破之后将士争取成都府库里的财物,导致经济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幸亏在刘巴的建议下发行值百钱的铜板,并统一物价才解决。 [62] 但就在此时,仍然有人向刘备建议将成都的房产、田产赏赐给诸将。赵云引用霍去病故事对此事进行劝谏,他认为应该把房地产归还给百姓,让刚刚遭遇战祸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不但保障了农业发展,而且可以顺利征兵。该建议被刘备所采纳。</big>
 
 
刘备在拿下成都之前,因为和将士约定,不会干预城破之后将士争取成都府库里的财物,导致经济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幸亏在刘巴的建议下发行值百钱的铜板,并统一物价才解决。 [62] 但就在此时,仍然有人向刘备建议将成都的房产、田产赏赐给诸将。赵云引用霍去病故事对此事进行劝谏,他认为应该把房地产归还给百姓,让刚刚遭遇战祸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不但保障了农业发展,而且可以顺利征兵。该建议被刘备所采纳。
 
 
==<big>轶事典故</big>==
==='''常胜将军'''===
 
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 [63-64]
1984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的评书《兴唐传》里,罗成被比为是常胜将军赵子龙。 [65]
2008年由李仁港执导,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见龙卸甲》里,将赵云塑造成常胜将军。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之说流传甚广,但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却在百家讲坛栏目里提出了四虎将之说,并为赵云叫屈。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关张马黄赵合为一传,这五人虽然各自有着勇猛一类的评价,但还并未说有五虎上将,五人共同的评价是都被比作“国之爪牙”。 [66-67]
五虎上将一说何时出现已不可考,元代戏曲里他们被称为“五将军”或“五兄弟”,《三国志平话》称其为“五虎将军”,《三国演义》称“五虎上将”。
除了民间艺术,五虎将也见于一些史料记载,如《山堂肆考》、《历代名臣录》等,至清代,五虎将一说被收录于《四库全书》。 [68-69]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由诸葛亮在上面铭字,但剑名却难考。一种说法是剑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 [70] 诸葛亮那把剑后来被李师古所得,改名为师古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由诸葛亮在上面铭字,但剑名却难考。一种说法是剑上刻的就是“章武”二字。 [70] 诸葛亮那把剑后来被李师古所得,改名为师古剑。
 
'''桂阳轶事'''
 
历史上记载赵云随刘备攻占桂阳、零陵、武陵、长沙等江南四郡,战后被任命为桂阳郡太守,小说《三国演义》里有“赵子龙计取桂阳”的情节。 桂阳城西南面有一座山名叫芙蓉峰,据传赵云曾经在山上屯兵,石壁上曾有唐代摩崖石刻,上面写着“赵云屯兵处”,唐宋时期,山上还建有“赵侯祠”。赵侯祠又叫护英祠,经历朝代更迭,赵侯祠屡被破坏,又屡屡修葺,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城关镇街道居委会在芙蓉峰开辟社队企业石灰窑、砂石场,将赵侯祠及石刻炸毁,只有碑记石刻、碑文、谒诗等流传下来,碑记石刻叫《汉顺平侯赵将军庙碑记》,被收藏在蒙泉亭内。 [71] 诗为顺平熊虎将,遗垒至今传。界憾潇湘水,人思战伐年。却婚轻国色,携胆镇蛮天。祠树闻啼鸟,还疑拜杜鹃。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人生产的商品喜欢贯以赵云的名号,如赵子龙酒厂、赵子龙坛子肉等等。
 
'''赵云防羌'''
 
大邑县城北有一静惠山,山顶有一望羌台,相传赵云曾驻军在此,并筑一土城用以防羌。赵云去世后,蜀汉后主刘禅就将赵云葬于此处,并建有赵云墓祠。 [72-73]
 
 
==<big>亲属成员</big>==
 
兄长:名不详,赵云还在公孙瓒处的时候就已经去世。
长子:赵统,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次子:赵广,牙门将,随姜维征战,战死于沓中。 [74]
女儿:赵氏,嫁给关平,生一子关樾。出处是《关氏家谱》。
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