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劳伦斯

增加 29,142 位元組, 6 年前
作家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年9月11日-1930年3月2日),通常写作D. H. Lawrence,20世纪英国作家,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主要成就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1915)、《爱恋中的女人》(1921)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

1930年3月2日,劳伦斯死于法国芒斯。劳伦斯在英国的旧寓所如今是一所博物馆。

劳伦斯的作品过多地描写了色情,受到过猛烈的抨击和批评。但他在作品中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并成功地运用了感人的艺术描写,因此,从他生前直到迄今为止,他的作品一直被世界文坛所重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外文名
David Herbert Lawrence

别名
D. H. Lawrence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诺丁汉郡


出生日期
1885年9月11日

逝世日期
1930年3月2日

职业
作家

代表作品
《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目录
1人物生平
2思想观念
3著作年表
4写作风格
5作品争议
6代表作品
7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劳伦斯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他的父亲是一位煤矿工人,而他的母亲则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正因如此,他的父母关系非常恶劣。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02年,劳伦斯患上肺炎。他的工厂职员的职业刚刚开始便因此而结束了。劳伦斯开始接受教师职业培训。起初,他在自己家乡教授矿工的孩子们。后来他重返校园接受教育,并于1908年取得诺丁汉大学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

在克罗伊登执教期间,劳伦斯的一些诗作引起了《英国评论》的编辑福特·马多克斯·休佛的注意。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菊花香》就发表在这本杂志上,并在伦敦引起了反响。于是一位伦敦的出版商开始向劳伦斯约稿。这是劳伦斯作家生涯的开始。1910年,劳伦斯出版了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此后不久,他的母亲就病逝了。有传闻说劳伦斯为了减轻母亲病重的痛苦而故意加大她服药的剂量。劳伦斯和他的母亲关系非常亲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儿子与情人》(1913)曾引发西方评论界关于“恋母情结”的巨大争议。母亲的去世是劳伦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

母亲去世之后。劳伦斯肺炎复发,很快恶化成肺结核并差点要了他的命。在身体稍微痊愈的时候,他便决定彻底放弃教师职业,做一名专职作家。1912年,劳伦斯和他在诺丁汉大学的现代语言学教授的妻子弗丽达·冯·里希托芬私奔至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两人返回英国,并于1914年7月13日结婚。由于在一战中德国和英国是交战国,劳伦斯夫妇始终生活在官方的监视之下。他们的生活非常贫困。1915年,劳伦斯最优秀的作品《虹》一出版就因淫秽而被禁。他们甚至被指控在康沃尔海岸向德国潜艇传送谍报信息。

战争之后,劳伦斯开始了他的所谓“原始朝圣”计划。他偕同妻子离开英国,开始四处旅行,并且在有生之年仅短暂的回国两次。他们旅行的足迹遍布法国、意大利、斯里兰卡、澳大利亚、美国和墨西哥。他曾梦想在新墨西哥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社区。他在新墨西哥居住了几年后,却又因肺炎复发而不得不回到欧洲,并开始写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风靡整个西方世界的小说最初在佛罗伦萨以私人名义出版。

1930年,劳伦斯死于法国芒斯。他的妻子则返回他们曾经居住过的新墨西哥。不久以后,她把劳伦斯的骨灰也埋葬在那里。劳伦斯在英国的旧寓所如今是一所博物馆。[1]

劳伦斯是最富想象力的作家。他如不过早地逝世,肯定会有更惊世的作品问世,也许更会被列为禁书。

折叠编辑本段思想观念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劳伦斯比较短促的一生,正处在社会和政治大动荡的时期。如果不是由于1870年颁布的教育法令规定对儿童实行初等学校义务教育制,那么像他这样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少年,日后是不可能有上大学和当教师这段经历的。他憎恨产业主义,特别憎恨在诸如诺丁汉郡这样的地区大规模地开采煤矿,造成对周围农村的破坏。这种状况在他的儿童时代和成年早期正达到顶峰。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许多受过正规教育的欧洲人是一次震动,随之他们的幻想也破灭了。这些欧洲人曾经相信物质的进步等同于文明的发展,并相信这种物质文明已永远消弭了战争的隐患。劳伦斯向来就不赞同这种几乎遍及全球的关于物质文明的信念。他对战争的恐惧,尽管更多出于个人原因,但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看,却证实是有预见性的—他认为战争是因循守旧的开端,是对真正的不干涉主义(或自由放任主义)的进攻。这在事实上已成为二十世纪的特征。

由于劳伦斯在意大利度过的岁月正值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期间,又由于他的“领袖梦”幻影往往在那些带有权力主义色彩的声明中或一些独裁主义人物的信口胡诌中露出苗头,从而在他的一生中针对他编织出的许多敌意的批评论调之一,便是指控他具有法西斯倾向。其实,透视他这个人的本质,便可看出这种指控是荒谬的。他憎恨因循守旧,坚持做人要做满腔热忱的人……这些便是他本质的流露。不过,就像许多相信言词的魅力的文学艺术家那样,劳伦斯有时确也使用二十和三十年代流行的那些带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乃至法西斯主义色彩的惯用词语来表达自己对权力的向往。

这一时期也是弗洛伊德思想产生影响的开始阶段,而早就对性爱的意念心有灵犀的劳伦斯本人,自然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点即通。他所塑造出的许多男女之间的关系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和弗洛伊德学派的结构模式不谋而合。不过,他所坚持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性爱一如他主张性爱应从属于更大范围的关怀思虑以及性爱要求纯粹出自本能的全身心投入等观点,使他在反对压制性爱主张的斗争中只能算弗洛伊德学派的同盟者,而不是真正的弗洛伊德追随者。

折叠编辑本段著作年表
年份 作品 原文名 类别
1911 《白孔雀》 The White Peacock 长篇小说
1912 《逾矩的罪人》 The Trespasser 长篇小说
1913 《爱情诗集》 Love Poems and Others 诗集
《儿子与情人》 Sons and Lovers 长篇小说
1914 《孀居的霍尔罗伊德太太》 The Widowing of Mrs. Holroyd 剧本
《普鲁士军官》 The Prussian Officer and Other Stories 短篇小说集
1915 《虹》 The Rainbow 长篇小说
1916 《意大利的黄昏》 Twilight in Italy 游记
《阿摩斯》 Amores 诗集
1917 《瞧,我们走过来了》 Look! We Have Come Through! 诗集
1918 《新诗集》 New Poems 诗集
1919 《海湾》 Bay 诗集
1920 《一触即发》 Tough and Go 剧本
《恋爱中的女人》 Women in love 长篇小说
《误入歧途的女人》 The lost Girl 长篇小说
1921 《欧洲历史上的运动》 Movement in European History 论文
《精神分析与无意识》 Psychoanalysis and the Unconscious 论文
《乌龟》 Tortoises 诗集
《大海与撒丁岛》 Sea and Sardinia 游记
1922 《亚伦的手杖》 Aaron’s Rod 长篇小说
《无意识幻想曲》 Fantasia of the Unconscious 论文
《英格兰,我的英格兰》 England,My England 短篇小说集
1923 《小甲虫》 The ladybird 中篇小说集
《美国经典文学研究》 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 论文集
《袋鼠》 Kangaroo 长篇小说集
《鸟、兽、花》 Birds,Beast and Flowers 诗集
1924 《灌林中的男孩》 The Boy in the Bush 与斯金纳合作的小说
1925 《烈马圣莫尔》 St. Mawr: Together with the Princess 中短篇小说集
《关于豪猪之死的断想》 Reflections on the Death of a Porcupine 散文集
1926 《羽蛇》 The Plumed Serpent 长篇小说
《大卫》 David 剧本
《太阳》 Sun 短篇小说集
《欢乐的幽灵》 Glad Ghosts 短篇小说集
1927 《墨西哥的早晨》 Morning in Mexico 游记
1928 《骑马出走的女人》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短篇小说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 长篇小说
《劳伦斯诗集》 The Collected Poems of D·H·Lawrence 诗集
1929 《劳伦斯画集》 The Paintings of D·H·Lawrence 绘画作品集
《三色紫罗兰》 Pansies 诗集
《我与快乐罗杰的小论战》 My Skirmish with Jolly Roger 散文
《逃跑的鸡》 The Escaped Cock 中篇小说
《色情文学与淫秽行为》 Pornography and Obscenity 论文
1930 《荨麻》 Nettles 诗集
《散文集锦》 Assorted Articles 散文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刍议》 A Propos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论文
《少女与吉普赛人》 The Virgin and the Gipsy 中篇小说
《干草堆里的爱情》 Love among the Haystacks 短篇小说集
1931 《启示录》 Apocalypse 散文
《机器的胜利》 The Triumph of the Machine 诗集
《嫉妒》
长篇小说
《两只蓝鸟》 Two Blubird 短篇小说
展开
折叠编辑本段写作风格
折叠多样化
劳伦斯的文学作品的主题是多样的,且互相关联。他早就宣称:血和肉比才智更高明。同时,他还自称对“心智”持怀疑态度。他憎恨产业主义。在《儿子和情人》、《恋爱中的女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几部长篇小说中,他把煤矿业用来做为矿工们和矿场主们丧失人性本能的原因与象征。

他把性爱看成是一种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经验,尽管在他的作品中以性爱为主题是历经变化发展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把这场战争看成是爱与恨的战斗。因此,在1912年所写的《干草堆里的爱情》、《儿子和情人》以及1913年他着手写的两部长篇小说《虹》与《恋爱中的女人》等作品中对这一主题他都有所寓意。在这次大战后,他越发把“男性的柔情”看成是爱情的源泉。他使这一主题充满诗意地、强有力地有诸如《死去的人》、《羽蛇》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之类著作中有所发展。

折叠阶级意识
贯穿在他一切作品中的一条线是阶级意识。其特点是:一个下层阶级的男人和一个上层阶级的女人的结合。上层阶级的男人通常是萎靡不振,缺乏人性本能力量的。在劳伦斯的笔下,阶级差异在《儿子和情人》、《虹》、《羽蛇》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中显露出戏剧性的、强有力的效果。笔触所及,在《干草堆里的爱情》中更增强了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度。

劳伦斯的世界旅行和他对产业主义的强烈憎恨使早期的文化对他更具有吸引力。在《烈马圣莫尔》和《羽蛇》中,他从新墨西哥州和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身上看见了他们那晦暗、神秘的知识较之欧洲人那有教养的头脑更接近生命的本源和实质。他热衷于以神秘主义来深化的他的作品主题。这一点也以其它的方式表示出来。“兄弟手足情”——这是较之一般朋友之情更深的、两个男子之间的契合,但不是同性恋——始终吸引着他的构思,而特别在《恋爱中的女人》和《羽蛇》中显示出来。在《干草堆里的爱情》中,两个亲兄弟间缺乏“兄弟手足情”是导致冲突的原因之一,而这一冲突的解决又有赖于劳伦斯所设计的一场主题性战斗的圆满结局。这是一场男人们和女人们之间的充满爱与恨的争夺战。另一个矛盾的主题是劳伦斯的“领袖梦”的体现:一个男人必将居于主宰支配地位,而另一方则将以门徒的身份向他俯首听命。《亚伦的手杖》(1992)和《袋鼠》的主题特点正是如此。《羽蛇》(1926)中则掺和着“兄弟手足情”的侧写。劳伦斯的某些写作技巧有助于表现他的主题思想;而另一些手法则体现出他的气质和敏锐感觉。往往一个故事围绕着两对男女进行,像《干草堆里的爱情》就是这样。在写作上,劳伦斯依靠灵感。灵感来时,他极度兴奋地写作,创造力源源涌至;缺乏灵感时,他干脆搁笔。他从不写笔记,而专靠记忆。在他开始动笔,并出现“精神亢奋之一刹”时,往事总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他面前。《干草堆里的爱情》的背景情节正是基于这种活灵活现的回忆:如对“赫格斯”农庄情景的追忆。这是他和杰茜·钱伯斯相识和相爱的地方。他对“写小说的技艺”或“作诗的技艺”并不太讲究,因而他写的长篇小说、诗歌和故事,在形式上总是松散的。但由于他所表达的生活经验异常强烈,依然收到紧凑连贯之效。

折叠语言设计
在劳伦斯的作品中,有一项重要的设计。那就是:他根据需要,使用其父亲和钱伯斯农庄人们所讲的诺丁汉--德比郡方言。在《儿子和情人》中,这种方言的使用,有助于父亲和母亲的对比。在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主题和背景都回到了英格兰。那位主人公,猎场看守员梅洛斯,既说方言又说上层社会使用的英语。他的这种按需择用,表明在任何特定时刻,他的心境与气质的变化都和他与查泰莱夫人的关系息息相关。在《干草堆里的爱情》中,方言不仅是一种合乎现实的手段,而且,正如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那样,也是一种在表达感情上较之上层语言更直接、更强烈的英语形式。[2]

折叠编辑本段作品争议
劳伦斯的创作基本属于现实主义文学范畴。由于他的作品坚持不懈的描述日常生活中无休止的心灵抗争,他的许多小说都弥漫着一种忧郁的情调。其诗歌作品则通常描述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小说的风格截然不同。

劳伦斯的小说作品中最著名的包括《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0)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这些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在作家的故乡诺丁汉郡——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矿区。尽管现实生活中的劳伦斯选择了背井离乡,却一次又一次的在自己的小说中描写这个生养他的地方。

由于劳伦斯创作基本仍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书中对情感和性爱的描绘显得非常直白,毫不隐讳。这在他所处的时代中是很罕见的。《虹》就曾因为其中包含的女同性恋情节而一度被禁,而一位出版商则声称:“《儿子与情人》是我读过的最淫秽的一本书”。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曾经在英国引发了一场重大的淫秽丑闻。由于书中对性爱露骨的描写(或许也因为“情人”是来自于工人阶级),英国法院甚至以“猥亵罪”为名立案审查。然而其出版机构“企鹅图书”最终赢得了这场官司。该机构也曾出版过一系列表现主义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曾经由于描绘人体的隐秘部位而被销毁。

尽管劳伦斯曾被人称为“色情小说家”,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他认为僵化的欧洲基督教已经逐渐失去了活力,并试图用原始的、部族的信仰来改造它。这就是他开始“原始朝圣”的原因之一。“过程哲学”思潮也激发了劳伦斯的创作灵感。例如,劳伦斯自传性质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就能看见明显的尼采和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子。

折叠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折叠虹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虹》是一部社会批判小说,也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在作品中作者以深刻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如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宗教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且从探索两性关系变化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小说通过汤姆.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感情纠葛来表现对完美自然,和谐家庭关系的追寻。

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布朗文。通过他娶一个波兰妻子,带着对遥远的异国气息的憧憬,开始了他的家庭生活。实际上是在揭示,工业化深入到英国农村以后,对长期生活在古老宁静的农村里的农民的心灵的激烈撞击,展示了他们处在激烈变动时期的复杂心态。

这个家族的第二代代表人物是安娜,她几乎贯穿整个作品的始终。她的主导性格是追求独立和自由。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她就敢于反击成人对她的挑战。她也曾有过幻想,希望做自由、骄傲、超凡脱俗的女子。然而,长大后周围鄙俗的气息,使她幻想破灭,她又把自己的父母、家庭作为生活的中心,但也仍然向往着外界生活,向往着独立自由。因此,她爱上了城里来的堂兄威尔。但婚后不久、她发现他们在思想观念和信仰上有着严重的分歧。威尔推崇教堂穹顶上华丽的彩虹,而安娜则认为那不是真实的彩虹,她更向往自然的天空中出现的彩虹。于是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紧张激烈的灵魂深处的战斗。虽然这战斗有时紧张,有时缓和,但却相伴终生。最后他们双方表面上都让了步,安娜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个生育孩子的工具;威尔也变成了一个只为挣面包而工作的男人。作者认为这种只有肉体接触而无心灵交流的夫妻,不是他所理想的夫妻关系。

这个家族的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厄休拉。她算是现代女性,很小的时候她跟母亲安娜一样,非常要强,不甘示弱,无拘无束,活泼开朗。但她比母亲更富于幻想,也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她讨厌狭小的乱哄哄的家,坚决要走向更广大的世界,她要跟男人一样,为社会,为家庭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当她中学毕业时,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参加了工作。厄休拉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理想,但这理想却被冷酷的现实一次次毁灭。小学教师的经历是她理想的第一次破灭,大学校园生活是她理想的第二次破灭,与男友的分手是她理想的第三次破灭。经过这三次曲折,她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深刻了,成熟了。她清楚地看到表面繁荣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过像一个被灯光照亮的圆圈,在这圆圈之外,是一片黑暗。厄休拉对爱情的追求不是单纯感官肉体的满足,而是精神与肉体的关系的统一。但她的这一追求在《虹》中并没有实现。小说结尾时,她仰望着天上的彩虹充满着期待。后来在劳伦斯的另一部作品《恋爱中的女人》中,作者让她找到了自己如意的男友,真正实现了精神与肉体的完美统一,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小说也写到了厄休拉的一些弱点,比如她放荡的性格,同性恋的经历,不满于社会,苦闷彷徨,又甘于堕落。作者认为这是西方现代女性的共同弱点。

这部小说并不以塑造典型人物为目的,而是重在对人物的心理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有人评论说:“劳伦斯是最早把现代心理学引入到小说的作家之一。”因此,劳伦斯特别善于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心理,尤其是性爱心理。但他的描写是纯洁健康的,是道德的,并不想以色情来吸引读者。小说大量地运用象征、比喻和意象描写的手法。小说的题目《虹》就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一种自然和谐完美的两性之间的关系,象征着一种完美的人生理想。小说语言充满了激情,同时也深刻、含蓄,富有哲理。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虹》通过自耕农布兰文的三代家史,描写19世纪中叶以来大工业吞食小农经济的过程,猛烈抨击了金钱罪恶和帝国主义战争。《恋爱中的女人》通过矿主杰若德想以情欲来填补精神空虚遭女友戈珍拒绝而葬身冰穴的情节,反映了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通过女主人公康妮无法忍受残肢丈夫的“同别的男人生个孩子”继承家业的要求和死气沉沉的生活,与雇工梅勒斯相恋、出走的情节,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对人的腐蚀摧残和婚姻道德的虚伪自私。小说的性爱描写曾引起争论,其实全书寓意严肃,爱憎分明。劳伦斯的小说语言优美,气势恢宏,但除《虹》的结尾勾画出彩虹般的新世界远景外,因看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不了解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有助于形成新社会的物质基础,大都显得色调暗淡。

尽管劳伦斯在他的作品《虹》中一直想寻找一种理想的两性关系处理方式,但通过布朗文三代男女之间感情演变的实际过程,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劳伦斯眼中生命之虹的靓丽图景的实现还是比较艰难的。因为这三代男女两性间感情的摩擦和冲突一直存在并不断激化,到第三代厄秀拉身上,象征生命光芒的七彩虹在她与斯可里本斯基的分手中已完全塌陷,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幻景出现在该书的结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劳伦斯认为,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妇女越来越知识化、理性化,她们已不满纯粹的性爱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男的便越来越觉的在自己所崇拜和景仰的女性面前渺小和卑微。劳伦斯认为,这是一种对生命力的压抑,而这种压抑是建立在对精神的残酷阉割中完成的,这当然与劳伦斯从小既做儿子又做情人的被扭曲的精神心理有关。在这种特殊的经历中,形成了劳伦斯既热爱女性、向往女性又恐惧和敌视甚至贬低女性的矛盾心理。他认为女性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尤其是那些“白孔雀”“百合花”式的女人,她们具有一种摧毁男人从而摧毁整个世界和谐的巨大力量。因此,要使两性关系达到完美,就必须树立起男人的特有的尊严和激发他们潜在的旺盛的自然生命力即性本能意识。尽管劳伦斯曾声称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双方既要能融为一体又能保持各自的独立、二者间不存在依附关系。如关于“虹”的一首诗中所写的“彩虹的两只脚/ 想并拢在一起/ 但是不能/ 否则就成了畸形的环。”但劳伦斯的潜意识里还是时时刻刻不忘掉摧毁女性的自我意识使之屈从男性这一点。比如他的晚期代表作《查特来夫人的情人》中梅乐斯在康妮怀孕后离开英国到欧洲旅游的前夜,竟用本凡奴托。切里尼所说的“意大利方式”,小说这样写到:“这不是爱,这是尖锐的,灼热的像火一般的感官刺激,把灵魂也烧成火绒……她,不得不被动,什么也同意,像一个奴隶,一个肉体的奴隶”在《虹》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在下文中将具体论述。因此,在劳伦斯的眼中,似乎只有女性完全屈从于男性意志时,才能达到生命的一种和谐本真状态。正如一个表面上越自尊的人其实骨子里越自卑一样,劳伦斯越是竭力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但又不致失去自我的男性形象。这个男性形象便越在他人生的舞台上用各种无意识的行为来显示其既害怕女人又迷恋女人的甚至完全被女性美所征服的奴性形象。而这正是劳伦斯在处理两性关系中的永恒矛盾,也正是劳伦斯笔下许多男主人公必须在背着精神的十字架下进行性爱的原因所在。

那么,是不是劳伦斯把两性关系出现的罪魁祸首就真的是指向女性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男性和女性同样处于崇尚所谓“精神价值”而否定自然人性的文化制度的压迫下时,尤其是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其实所受的压抑更为严重。这种压抑很深的女性往往更强有力的代表着那种压抑她们的文明制度,尤其是在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使人异化为非人,传统的道德、心理、婚恋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劳伦斯对女性的不满,实质上是对整个压抑人性的文明制度的不满。正是这个所谓的文明制度,使女性越来越知识化、精神化和独立化,在加上社会竞争的压力,从而使传统的男权地位发生动摇,但劳伦斯又不是完全否定工业文明甚至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自我垮掉,他一直在努力地试图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找出新的男女间和谐的关系,以适应整个时代的发展。《虹》便是他这一种执着寻找的心路历程。

折叠恋爱中的女人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历经多年战乱的折磨,伴随着对大英帝国狭隘民族意识的反感,以及对墨里的一厢情愿,劳伦斯创作了他有关同性恋主题的最精彩绝伦的作品《恋爱中的女人》(1920年出版)。在情节上,《恋爱中的女人》是《彩虹》的续篇,展现了男督学鲁伯特·伯金与女教师厄秀拉,矿主杰拉尔德与女艺术家古娟两对夫妇间力求挣脱社会对人性的束缚、争取自由爱情的历程。该书最引人注目之处则是杰拉尔德与伯金之间的两情默契。在创作《恋爱中的女人》期间,劳伦斯与康瓦尔郡的农夫威廉·亨利·赫金有过一段恋爱关系,两人共同漫步于田野,躲在谷仓内做彻夜长谈。劳伦斯外出时,总不忘给赫金写信。芙丽塔对他丈夫的这份缠绵恋情深感不安,以至最后对赫金下了逐客令。劳伦斯被这段失败的恋情折磨得疲惫不堪。

劳伦斯与赫金的短暂恋情是他内心同性恋情结长期斗争的结果。1913年,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很疑惑为什么所有几近卓越的男人都有同性恋倾向,不管他是否承认这一点。”他后来对另一位朋友说:“我16岁时与一个煤矿工人之间发生的性爱是我一辈子中唯一近乎完美的爱。”

劳伦斯长达五年对同志题材的关注研究不但产生了《恋爱中的女人》和<亚伦的杖杆>(中译《孽缘》),还包括1917年的论文《山羊与指南针》以及《恋爱中的女人》里那份生前未能出版的序言。劳伦斯后来焚毁了《山养与指南针》的手稿,其友奥特兰·摩莱尔和塞西尔·盖里都曾阅过此文,他们认为《山羊与指南针》笔锋犀利尖锐,对人类未知领域的敏感话题进行了争议性的探讨,文章的标题暗示着同性自然情欲与科学理性主义的抗争。

《恋爱中的女人》不仅被誉为现代小说的经典,也是劳伦斯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他在其间对同性恋题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将笔下的传奇人物伯金对双性恋伦理道德观的追求视为解决英国文化危机的一线生机。伯金为寻求“两种不同的爱”而在伦理道德的两个极端之间痛苦徘徊,这种描写的象征寓意加深了小说对英国文化崩溃的深刻忧患意识,使《恋爱中的女人》具备了特殊的张力及启蒙之光。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在现世纪的小说家中,很少有象劳伦斯一样,受过世人这样残酷地辱骂的;而同时,在英国现代作家中,要找到一个象劳伦斯一样的,受着精英的青年知识阶级所极端崇拜的人,却是罕见的。劳伦斯的这本书,把虚伪的卫道者们弄癫了。他把腐败的近代文明的狰狞面孔,太不容情地暴露了。

他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他的早期诗歌大多带有自传性质。而到了中期,劳伦斯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他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对鸟兽花草的热爱。在劳伦斯的晚期诗歌中。他主要表达了对死亡和重生的看法。[3]
9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