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宿州市

增加 1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丘陵主要集中分布在濉河以北,面积59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1%,丘陵地的基岩除极少数为酸性和基性岩浆岩外,主要为震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及少量砂岩、页岩。水热条件虽不足以使灰岩发育成大规模的喀斯特地貌,但崎岖石牙和小型溶侗发育相当普遍。高丘: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的京沪铁路两侧,海拔高度一般为200至250米,少数高达250—395米。其发育受褶皱构造的影响,成带状;由于灰岩岩性较坚硬,难破碎,其坡度多在25度上下,从而使陡坡高丘与缓坡高丘相互交叉存在,其残积、坡积物除山麓部分能连片较厚外,一般仅呈鸡窝状。基岩裸露地占有很大比例,故其有相当一部分难以利用。低丘:主要分布在濉河以北宿县东北部和灵璧九顶、渔沟一带。海拔高度一般为100—200米,只有黑峰岭才略超过200米。低丘基岩虽然亦以灰岩为主,但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下,坡积、残积物较厚而连片,林牧业利用条件较好。
===台地===
台地主要分布于丘陵地的四周,面积292平方千米,占宿州市土地总面积的2.9%,台地根据其台面组成的物质不同可分为两类:一是剥蚀堆积台地,其地面先被夷平,后抬升,再经剥蚀堆积的台地,主要紧挨丘陵分布,分为二级,第一级台地高出洪积扇、洪积平原或砂姜黑土平原,或黄泛平原5米左右;台面堆积物主要为黄色粘土,属坡积物;台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下,切割深度常可达3至5米;第二级台地,高出于第一级台地2至5米;台面堆积物主要为红色粘土,属于残积、坡积物。台面坡度一般多在5度以上,切割深度常可达5米以上。剥蚀堆积台地由于地势较高,而土层又粘重。故其易旱,水土流失也较严重。二是沉积台地,主要分布于泗县东南的墩集一带,分为二级,一级为高出于平原5米左右,台面较窄,但平坦,组成物质主要为综黄色粘土,含钙质结核和铁锰结核;第二级台地高出第一级台地,也在5米左右。这级台地台面广,亦较平,但可偶见土状突出物。台面组成物质主要为黄色、黄褐色亚粘土,并含有大量的钙质结核和铁锰结核。<ref>[http://www.114chn.com/n/110000-2221/newsd52728.html 台地主要分布于丘陵地的四周]</ref>
===平原===
平原是宿州市地貌中的主体,面积8897.0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91%。以五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的比降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缓倾斜状;各地的中、小地貌形态及沉积物的性质又各自迥异,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8,7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