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季午

增加 11,4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王季午,内科学、传染病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几代医药卫生科技人才。对中国传染病的防治研究成绩卓著,在几种中国常见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学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总结了国内外传染病研究最新成就,主编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传染病学教材和参考书,是中国编著传染病教材的奠基者。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王季午==
国籍 文名称 :王季午<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0/wangjiwu351210428.html王季午同志生平(],苏州人物网,</ref>
民族国籍 汉族:中国
出生地民族: 江苏省苏州市汉族
出生 日期1908年6月9日地 :江苏省苏州市
逝世 出生 日期2005 :1908 年6 月5日18时50分月9日
职业逝世日期 长期从事传染病、寄生虫病学的研究:2005年6月5日18时50分
院校 北平协和医 :长期从事传染病、寄生虫病 的研究
主要成就毕业院校: 我国著名的内科学、传染病学专家 北平协 和医学 教育学家。
主要成就 :我国著名的内科学、传染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学家。 ==人物简介== 王季午,1908年6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6月5日18时50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 王季午先生是家我国著名的内科学、传染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第一、二、三届浙江省政协常委、第四届省政协副主席,第二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第五、六届中央委员、第七届中央常委、第八届、九届参议委员会常委,九三学社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第二至五届名誉副主委,原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主任委员 1934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留学美国。 1941年回国。曾任贵阳医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院长。 建国后,历任浙江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医科大学校长、名誉校长,浙江省科协主席、省第四届 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浙江省委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浙江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国际传染病会议理事。长期从事传染病、寄生虫病学的研究。 1935年首创血涂片诊断黑热病新法,并验证新锑波霜为该病的有效药物。五十年代提出对肺吸血虫病防治方案,已广泛应用。 1952年首次证实[[钩端螺旋体病]]在浙江的流行。 1984年领导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在子宫内的传染获得成功。主编《传染病学》、《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分卷》等。 ==人物生平== 1908年6月9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他出身书香门第,读的是洋书,中学、大学上的都是教会学校。兄弟4人,王季午排行最小。 他自幼聪颖,读书成绩优异。童年时,慈母死于伤寒,姨母死于肺结核,自己多次患疟疾。一连串的遭遇促使他决心从医。少年时代,他目睹上海西藏路时疫医院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景和江南水乡[[血吸虫病]]人的惨状,发奋要成为一名济世救人的医生。1926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医预科。医预科课程十分繁重。仅基础课就有20多门,课本、讲授、做习题都是用英文。 他对生物学、微积分、三角函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程都学得十分扎实。他勤奋好学,仅用3年的时间就读完了4年的医预科课程, 1929年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于次年获东吴大学理学士学位。在协和医学院时,他的全部生活是在宿舍、实验室和病房里度过的。每逢临床病理讨论会,他都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把学过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在会上积极发言,认真记录。病房实习时写病史,做常规化验等,都细心认真,从不敷衍了事。 1934年,他又以优异成绩在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美国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40年协和医学院派他去美国图兰大学热带病与寄生虫学院为访问学者,追随原协和医学院教授[[C.E.Faust]]。王季午在该校协助讲授热带医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他的优秀学业成绩,精湛的医疗技术,很快得到图兰大学的赏识,他被授予“名誉讲师”之衔, 1941年成为美国热带病学会会员。在美一年期间,考察访问了全美各有名的医学院校与热带病研究机构,如哈佛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及其所属医学院,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胡佛基金会鼠疫研究所研究蚤类生活史。了解了美国医学教育概况和科研动态。 1941年,自美返国后,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停办,他应邀担任贵阳医学院内科教授兼内科主任、附属医院院长、医学院教务长等职。抗战胜利后,王季午接受竺可桢校长的邀请,负责筹办浙江大学医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1952年起,他担任院系调整后单独建校的浙江医学院(1998年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1960年浙江医学院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后他任副校长、校长。又任内科学、传染病学一级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1984 年起任该校名誉校长。 1954年以来,历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华传染病杂志》总编辑,《浙江医学》、《浙医学报》主编等60多个职务。 在这几年里,王季午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20余篇具有相当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 业务成就王季午发现推血片快寻疟原虫时,将推片推到载玻片一端,并将推片一端略提起,使推片与载玻片之间角度变大,就可使比重较高的疟原虫集中于载玻片边缘,易于找到,从而提高检出疟原虫的阳性率。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博得上级医师肯定和赞扬,称他为“活郭霍”(科赫,Koch)。 30年代初期,黑热病的诊断是靠脾脏和骨髓穿刺寻找病原体,操作繁琐且有一定危险性。王季午反复试验,终于用穿刺周围肿大的淋巴结和检查人体周围血液巨细胞找到利杜体,创始了一种崭新的诊断方法。他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了题为(血涂片检查黑热病病人利杜体)的论文。 当时治疗黑热病的特效药物尚未问世,他多次进行动物实验,论证了[[新斯锑波霜]]等药物有较好的疗效。他研究黑热病的成果多次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他在美国留学时,哈佛大学的美国同行称他为(研究黑热病有成就的人)。 1952年他在浙江省临海地区发现一种黄疸出血性的流行病,便亲临现场,细心调查研究,综合流行学和临床资料,首先提出了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后来在尸体肾组织切片内找到了典型的钩端螺旋体,又从病人的血、尿和脑脊液中分离到此种病原体,并获得了纯培养,从而证实了钩端螺旋体病在浙江省的流行。此后,广东、四川以及全国各地陆续报道本病在各地区的流行。该病的证实以及直接从人体组织中找到和纯培养钩端螺旋体成功,在国内尚属首次。 1954年,许多志愿军战士患[[肺吸虫病]],他接受卫生部任务,对肺吸虫病进行了大量临床和 面貌疗研究,制定了氯喹和吐根碱合并疗法,这是当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后来在全国各地及朝鲜推广应用,对当时肺吸虫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4年,他又首次证实浙西地区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并制定措施及时予以控制。 1983~1985年,他与何南祥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首次证实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存在。这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986~1988年,他和[[马亦林]]教授等指导博士生,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实验感染猕猴的研究,这居国内领先地位。 1941年他到贵阳医学院任内科副教授,后任教授、教务主任,贵阳医学院虽然条件艰苦,设备简陋。王季午却以严谨治校著称。在他主持下,学院办得很有特色,享有“小协和”的声誉。 50年代,中国高等医学院校都采用外国的传染病学教材。王季午决心要编写出一本适合国情的传染病学教材。 50 年代中期,他自编了一本[[《传染病学》]]讲义,在浙江医学院试用,教师和学生反应均很好。 1958年他编写的《传染病学》讲义受到学生批判,他毫不计较。 1959年,在卫生部统一组织下,由他主编,并联合[[吴朝仁、钱悳、曹钟梁、戴自英、杨超]]前等传染病学教授,编写和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传染病学》,自1959年第一版问世以来,深受全国广大师生欢迎。这部教材自1959年至少校正修订了5次。 1973年他主持重编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传染病学》,该书1974年完成,就被批判为“大、洋、全”,“专家路线”,不能出版。王季午还主编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分卷、《内科理论与实践·传染病篇》、《鲎试验在医学上的应用》、《实用肝脏病手册》、《医学继续教育》教材等。 1979年王季午又主编了中国第一部传染病学参考书《传染病学》,为中国高级医药卫生人才进修学习,提供了一部高级专著。为了编写好传染病学教材和参考书,王季午几乎献出了后半生的全部课余时间和假期。 ==主要论著==  一百四十九例肺吸虫病药物治疗的初步报告. 共党 华医学杂志,1955,41:1122~1143. 王季午, [[徐慕韩]].肺吸虫病防治研究的成就.见:庆祝建国十周年医学科学成就论文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下卷60-70. 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59;第2版,1961;第3版,1964;第4版(新1版),1980;第5版(新2版),1985. 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讲座会资料.宁波:宁波地区防疫站印,1972.1~主编.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79;第2版,1988. 王季午,[[刘克洲]].国外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近况.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1,8:241~245. 王季午,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评述].中华内科杂志,1981,20:705~706. 王季午,何南祥,主编.鲎试验在医学上的应用.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王季午,[[吴征鉴]](主编),毛守白,王季午(副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王季午,主编.内科理论与实践.传染病篇.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钱惠、杨超前]](副主编).王季午,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王季午.肠道原虫病概论.见:钟惠澜主编.热带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30~732. 王季午.阿米巴类感染.见:[[钟惠澜]]主编.热带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33~745. 王季午.医学院的创建及医学教育.浙大教育文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105~108. 王季午.加强对艾滋病的研究.大众健康,1987,(3):4. 王季午.从医学生到内科总住院医师.见:政协北京市委 会编.话说老协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35~41. 王季午.我为什么学医.中华内科杂志,1987,26:625~626. 王季午,[[何南祥]],主编.实用肝脏病手册.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 参考资料 == <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tml SM公司打造新星五人帅男组合SHINee出道(附图)],新浪网,2017-12-19</ref>
9,2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