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08
次編輯
變更
郭坚
,無編輯摘要
==郭坚 - 民国时期陕西靖国军将领==
郭坚(1887-1921),陕西蒲城人,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西安起义时,郭坚赴省城参加学生军,后在陕西交通司任守卫。1915年12月[[袁世凯]]帝制自为,护国运动兴起。郭坚在白水起义, 树西北护国军义旗,通电讨袁。1918年8月8日,于右任、张钫通电全国,分别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设靖国军[[ 总司令]] 部在三原,统一靖国军编制,郭坚任第一路军司令。1921年8月13日,[[冯玉祥]]在西安西关军官学校宴请郭坚,郭坚前往赴宴,被当场枪杀。<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6/guojian1.html 郭坚_蒲城县近现代人物专题]</ref>
从郭坚短暂一生的经历和遗留墨迹内容来看,他是一个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有雄才大略,识大局,明事理的人中之杰。极坚之才,可以纵横一世,而不免为人所算,论者犹或惜也!
<ref>[https://www.360kuai.com/pc/99c3cfca035494f4c?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蒲城人郭坚,为何被冯玉祥以土匪之名诱捕枪毙?]</ref>
甲午战争,使国家民族沦于垂危。此时,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运动,正风起云涌,弥漫全国。各地农民自发的反清风暴,同样如火如荼,汹涌澎湃。在这样的革命形势激荡下,郭坚这位忧国忧民、素具匡复国家大志的进步青年,自然不能安心上学,每听人谈论反清革命,便奋然而起,说:"此正吾人之责也。"特别是1908年震动全省的"蒲案"之后,郭坚的思想深受刺激,他认识到:坐而学,不如起而行。此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从事实际的、有益于革命事业的秘密社会活动。开始有意识地和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如 [[ 常铭卿 ]] 、 [[ 张斌 ]] 、 [[ 张东白 ]] 等结交,并虚心向他们学习求教。同时又和地方有一定社会势力的"哥老会"首领人物及社会上行侠仗义的"刀客"暗中联络,在蒲城一带,逐渐发展形成一股颇有社会影响的潜在势力。
'''二、投身陕西革命'''
1911年10月, [[ 辛亥革命 ]] 西安起义时,郭坚闻讯星夜驰赴西安,参加了学生军,"宋向辰率农校学生军先攻军装局,继打固守一隅,集结在北门的清军。学生[[郭方刚]]勇猛异常,一人挽机关枪攻破了北城门楼"。革命胜利后,郭坚先在宋向辰任司长的秦陇复汉军政府交通司任守卫。由于对此项工作缺乏兴趣,且亦非所长,不久就到陕西秦陇复汉军东路招讨使陈树藩部。在清军分东西两路进攻陕西时,郭坚和耿直先到大荔募集"刀客"和农民组成了"冯翊军"在陕东迎击清军,后在[[甘肃]]清军犯陕时,郭又率部驰援,败敌于淳化通神沟。共和告成后,"冯翊军"被改编为巡缉营,郭任营长,驻防白水、大荔、蒲城等地,隶属于陈树藩的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由于巡缉营组建仓促,成员均为地方自愿参加者,未经训练,纪律松弛,不久便发生了抢掠事件,大统领张凤翙闻知后严令陈树藩查明并惩办了副营长周日新等14人,巡缉营因之解散,郭坚因驭下不严被免职。随后,投到[[河南]]镇嵩军[[刘镇华]]处,约有年余时间。在河南"白朗"率众入陕后,郭闻讯立即由豫返陕,同[[胡景翼]]、[[ 耿直]] 等人追随[[陈树藩]]追剿。
[[File:1-0967.png|缩略图|居右|4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9%83%AD%E5%9D%9A&src=tab_www&correct=%E9%83%AD%E5%9D%9A&ancestor=list&cmsid=c28faa052d9be3ae5013fed2b1c0d061&cmran=0&cmras=0&cn=0&gn=0&kn=6&fsn=66&adstar=0&clw=251#id=2db4e517c15be94dfc99c0b687068daa&prevsn=186&currsn=246&ps=289&pc=50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37373417_100169174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1914年[[袁世凯]]佯称追剿"白朗",密令陆建章率领大军入陕,趁机取代张凤翙任陕西督军,并实行野蛮的封建军阀专政,迫害革命党人,搜刮民脂民膏,激起了陕西人民的强烈愤恨。
1915年2月,郭坚、耿直、曹世英、高峻等首开逐陆战幕。但陈树藩在陆建章的高官厚禄收买下,竟然摇身一变成为[["渭北]]剿匪总司令",向郭坚、耿直率领的逐陆联军发动突然袭击,借以邀宠于 [[ 陆建章 ]] ,并挑拨部下胡景翼与郭、耿等的关系。迫于军事力量的悬殊,逐陆联军只能转战[[陕北]]。
1915年12月 [[ ,袁世凯称帝 ]] ,护国运动兴起。郭坚、耿直联合白水地方武装高峻,于1916年3月24日在白水起义,树西北护国军义旗,通电讨袁逐陆,向蒲城进兵。不久,全国讨袁护国运动进入高潮,陈树藩迫于形势,也在三原宣布独立,就任陕西护国军总司令,并以俘获的陆建章之子陆承武为人质,迫使陆建章离陕,继而向袁世凯称臣,夺得了陕西督军的高位。陈将逐陆战争中的各股力量,分别授以官禄,为己所用。郭坚、耿直所部编为陕西游击军,下设六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营,以郭坚为统领驻西安,耿直为副统领驻军凤翔。袁世凯死后,老同盟会会员李根源出任陕西省省长。陈树藩将陕西游击军改编为全省警备军,归省长节制,企图利用这支"素无纪律,不堪驱遣"的队伍,挤走李根源,实现自己独霸陕西的阴谋。但郭坚素重义气,和李根源相见后便情趣相投,表示倾心服从李根源的领导。此举深为陈树藩嫉恨。
'''三、出师讨逆受挫'''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引起全国公愤。时陈树藩督陕,因与段祺瑞有师生之谊,极力赞成,并有扩张势力野心。当时会议决定,三路进兵,师名"讨逆"。陈树藩对待郭坚,"利用其勇,得其实力,而忌其才,嫌难驾驭,固先使其行,自己驻节潼关,指挥各路,相继前进"。郭坚奉命出师后,陈树藩玩弄手段,电告晋督阎锡山"过河陕军,全是变兵,请念邻邦之谊,费神剿除",欲借晋军消灭郭坚。郭坚率部入晋,即遭重兵堵截,而陈树藩则派胡景翼和王飞虎布兵黄河西岸,断郭归路。郭坚部被前后夹击,几乎全军覆没,随军参赞、著名民党人士 [[ 宋向辰 ]] 、 [[ 樊灵山 ]] 壮烈牺牲,郭坚仅带50人败回陕西。
'''四、相约护法,首举靖国旗帜'''
[http://www.sohu.com/a/70455737_407664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靖国军建立初期,拟以蒲城作为根据地。在1918年1月25日攻打蒲城战斗中,耿直战死,郭坚率部移驻临潼交口。耿直殉难的当天夜晚, [[ 张义安 ]] 、 [[ 董振五 ]] 、 [[ 邓宝珊 ]] 等在 [[ 三原起义 ]] 倒陈,函请胡景翼、曹世英援助。胡景翼、曹世英率部抵三原后,分别以陕西靖国军左右翼名义响应,嗣后,经郭坚、胡景翼、曹世英、高峻等商定合力进攻西安,郭坚、高峻率部攻东门,胡部攻西门,曹部攻北门。郭坚为左翼军东路前卫,一度进军至西安东郊的韩森寨。但由于河南 [[ 镇嵩军 ]][[ 刘镇华 ]] 入陕援陈,加之靖国军各路没有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围攻省城失败。郭坚、高峻所部退守渭北交口、关山一带。
1918年3月23日,郭坚计划攻取战略要地大荔。大荔守军系陈树藩手下王飞虎,知郭军勇猛,坚闭城门不出对战,郭坚 "汝为渭北飞虎而不飞,为陈家走狗却不走"激王出战,亦未奏效。攻城一月未克,反被陈树藩围困于羌白镇。郭以帛书"陈贼打我,你贼不管,我贼若死,你贼不远"求援于曹世英,但曹援军被陈树藩所阻。郭在羌白坚守了40余日,终因粮弹告罄,于7月底率部突围至蒲城,与杨虎城、张铎部会合于蒲城兴镇。
1918年8月8日,于右任、张钫通电全国,分别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统一了靖国军编制,郭坚任第一路军司令,任务是经略西路,广东军政府曾授予郭坚陆军少将衔。其后,郭坚指挥所部先后攻克 [[ 乾县 ]] 、武功、扶风、岐山等地,西路各县,多被郭部占领。期间,郭坚只身带领百余骑,一昼夜行军170余里,连克千阳、陇县、宝鸡,凤翔守军摄于靖国军疾风迅雷之威力而献城投降。靖国军军威大振,所向披靡。11月6日,郭坚设司令部于凤翔县署,西部各县局势大定。同月,北京政府以奉系师长 [[ 许兰洲 ]] 为援陕总司令,指挥甘、川、晋军等入陕"围剿"陕西靖国军。郭坚和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叶荃部合力抵御许兰洲于武功、扶风之间的杏林镇,相持两个多月后,退守凤翔。又被围困数月,交通阻隔,城内弹尽粮绝,军民交困。郭坚以血战连年,强将多殒,力竭势蹙,乃与 [[ 张钫 ]] 、 [[ 樊钟秀 ]] 会商,决定"联许倒陈",与许兰洲局部议和,靖国军一、二路军接受改编。
'''五、命运多舛,未改革命初衷'''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许兰洲率部出陕。郭坚以所部大都是陕西人不愿离陕为由,仍留守凤翔,与刘镇华议和,但被陈树藩所阻,复被围困。直皖战争后,1921年7月,直系军阀阎相文率冯玉祥等部督陕,对陕西靖国军采取既压又拉的手段,欲强行收编。同时,冯玉祥还积极向阎相文建议,力主除掉郭坚,以达震慑陕军目的。由于郭坚名声大,有雄才大略,其幕中多杰士豪侠,以义气相合投到他的旗帜下,这样他队伍的成份由原来的陕西警备军为主、加之地方武装、军纪素质及战斗力较好的一支武装部队,逐渐变的庞杂起来,滋扰百姓等目无法纪行为屡有发生,"坚名遂为所累"。 8月13日,郭坚被邀入省为 [[ 冯玉祥 ]] 所杀。"此事发生,陕局遂陷于僵持状态。 [[ 阎相文 ]] 无法收拾,不几日就吞服鸦片自杀。冯玉祥取得了陕西督军的地位。"
陕西靖国军义旗为郭坚首举,因郭坚率部能征善战,百折不挠,是靖国军中一支劲旅,因而使陕西靖国军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由于郭坚被杀,靖国军亦从此一蹶不振,逐步走向衰亡。9月1日,胡景翼宣告取消靖国军名义,所部隶属直系接受改编。郭坚所部群龙无首,各自为政。于右任在三原无法立足,就把靖国军总司令部的旗子插到武功杨虎城部,后又退到凤翔。1922年6月, [[ 于右任 ]][[ 从凤翔 ]] 微服出走,绕道甘川赴沪, [[ 杨虎城 ]] 部随后退到了陕北,郭坚部下党玉昆、麻振武等被刘镇华改编,陕西靖国军及护法靖国运动就此结束。孙中山先生在致函邓宝珊反对陕西靖国军接受直系军阀改编时指出:"陕西靖国军起义以来,血战历年,苦心孤诣,中外共仰……郭司令坚附伪督被害,即其前车之鉴……陕靖国诸君万不可稍自暴弃,功亏一篑。"孙中山先生对陕西护法靖国正义之师、革命之举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及殷切期望。
从1917年至1921年郭坚驻军凤翔与岐山期间,曾在凤翔创办"右辅中学",出版过《捷音日报》,除报道军事外,还宣传革命思想,矫正社会观念。在凤翔首次成立了县农会、天足会,宣传妇女缠足之害,提倡放足,效果颇佳。1919年5月,凤翔县中小学学生受郭坚支持,上街游行,提出"打倒军阀""抵制日货"的口号。
其后,郭坚乃转而经略省西,遂克复乾县。成立了第一路军司令部,西路各县,多被郭部占领。靖国军军威大振,所向披靡。郭坚只身带领百余骑,一昼夜行军170余里,连克千阳、陇县,宝鸡,这种疾风迅雷的形势,凤翔守军慑于靖国军之威力而献城投降。11月6日,郭坚入凤翔县城,设司令部于县署,在凤翔设民政厅,处理西路一切行政事务,并向各县任派知事,宝鸡局势大定。
从此郭坚据关西重镇凤翔达五年之久,史家盛赞郭坚,"远慕孙中山之革命,近愤 [[ 陈树藩 ]] 之祸陕,树立靖国军之旗帜,据凤翔形势富庶之地,纵横渭河南北及关中全部地区,电掣雷轰,骁勇绝伦。正义之处,颇为进步人士所推重。"
由于郭坚名声大,有雄才大略,其幕中多杰士及豪侠,以义气相合投到他的旗帜下,这样他队伍的成份由原来的陕西警备军为主,加之地方武装,由军纪素质及战斗力较好的一支武装部队,逐渐变的庞杂起来,不自检束甚至纵兵殃民。坚名遂为所累。
郭坚被杀,9月1日,[[胡景翼]]宣告取消靖国军名义,所部隶属直系接受改编。郭坚所部凤翔驻军党玉昆、李夺、岐山驻军麻振武等又恢复到了原先游击四方的老路,于右任在三原无法立足,就把靖国军总司令部的旗子插到武功杨虎城部,后又退到凤翔。
1922年6月,于右任从凤翔微服出走,绕甘肃间道入川赴沪,杨虎城部随后退到了陕北,党玉昆、麻振武等被刘振华改编,陕西靖国军及护法靖国运动就此结束。陕西护法靖国之役从1917年-1922年,经历6年之久,在北洋军方面,参战部队除陈树藩陕军外,尚有奉军、直军、甘军、川军,还有刘镇华的镇嵩军和闫锡山所派的晋军。靖国军方面,除陕军外还有 [[ 叶荃 ]] 的滇军和 [[ 卢占魁 ]] 的绥军,计有九省军队参战多达20万之众,在这个规模大,时间长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战争中,陕西尤为关中地区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中怪才==
从1917年-1921年郭坚驻军凤翔与岐山间,曾在凤翔创办"右辅中学"。出版过《捷音日报》,除报道军事外,还宣传革命思想,矫正社会观念。在凤翔首次成立县农会、天足会,宣传妇女缠足之害,提倡放足,效果颇佳。1919年5月,凤翔县中小学学生受郭坚支持,上街游行,提出"打倒军阀""抵制日货"的口号。郭于军事外,尤善书法文辞,所撰写对联,内容对仗工整,有雄才大略,才华横溢,书法更放逸如其人。
[[File:0707007.jpg|缩略图|居右|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9%83%AD%E5%9D%9A&src=tab_www&correct=%E9%83%AD%E5%9D%9A&ancestor=list&cmsid=c28faa052d9be3ae5013fed2b1c0d061&cmran=0&cmras=0&cn=0&gn=0&kn=6&fsn=66&adstar=0&clw=250#id=fd663c4c23864fa1730e1b089bd5a318&prevsn=186&currsn=246&ps=289&pc=50 原图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267042766086210050/ 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
这幅郭坚书对联系凤翔名人收藏,文革中查交转凤翔县博物馆,书作装裱采用晚清至民国年间普通书画通常采用的纸镶绫边式,装裱形式于郭所处年代相吻合,从纸质上看为手工制纸,纸厚且质量上乘,纸呈旧黄色,有自然风吹、日蚀、烟熏的痕迹,用手触摸有柔软之感,从纸质颜色和旧的程度来看, 多年之物,靠天杆地杆处略残,正是多年悬挂的结果及见证,故第一感觉是真迹无疑,另从舟、声、客、枕等字行笔飞白来看,笔迹墨痕清晰可辩,为一笔写成无做作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