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
次編輯
變更
张文瓘
,'''张文瓘'''({{bd|606年||678年|9月30日|catIdx=Z}}),字'''稚圭''',[[唐朝]][[官员]],[[唐高宗]]年间为[[宰相]]。因在[[大理卿]]任上处事公正而受到称赞。
== 家世 ==
张文瓘生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祖上是[[贝州]]武城人,但大业末年搬家到[[魏州]][[昌乐]]。早孤,事母兄以孝友闻名。[[唐太宗]][[贞观]](626年—649年)初年,中[[明经]],补[[并州]]长史[[李世勣]][[参军]]。李世勣很重视他,曾说:“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一次李世勣去京城[[长安]]入朝面圣时{{efn|这段史料暗示此事是在李世勣于641年被提拔为[[兵部尚书]]时,却没下断言。}},张文瓘和两位属僚设宴为他饯行。李世勣分别把佩刀和玉带送给那两个属僚,却没给张文瓘任何东西。张文瓘生疑,问及缘由,李世勣答:“你没有过错。某人犹豫不决,我给他佩刀鼓励他果断;某人放诞不检点,所以我给他玉带希望他约束自己。若说你的才能,你将来什么都不会缺,还用我送你吗?”李世勣后来举荐张文瓘之才,张文瓘累迁水部员外郎。其兄[[张文琮]]时任[[户部侍郎]],兄弟俩都在[[尚书省]],违背了封建旧制,于是张文瓘不久就被出为[[云阳]]令。
== 唐高宗年间 ==
[[龙朔]]年间,张文瓘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显庆]]年间,张文瓘在东台舍人任上曾奉诏校勘四部群书<ref>[[:s:旧唐书/卷190上|《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ref><ref>[[:s:新唐书/卷201|《新唐书》卷二百零一]]</ref>。[[乾封]]二年(667年)四月<ref>《旧唐书·高宗纪下》《新唐书·高宗纪》作六月。</ref>,在东台舍人任上被授[[同东西台三品]],为[[实质宰相]],兼知左史事。当时,唐高宗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国库空虚,还养了一万匹厩马以为征讨四夷之军用。张文瓘因而以隋炀帝的类似行为招致民怨和亡国之事警告高宗,高宗因而减少了数千厩马,赐张文瓘缯锦百段。[[总章]]二年(669年)二月,迁东台侍郎。<ref name=BT5>[[:s:旧唐书/卷5|《旧唐书》卷五]]</ref><ref name=NBT3>[[:s:新唐书/卷3|《新唐书》卷三]]</ref>[[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衔,从张文瓘开始。<ref>[[:s:旧唐书/卷43|《旧唐书》卷四十三]]</ref><ref>[[:s:新唐书/卷46|《新唐书》卷四十六]]</ref>
[[咸亨]]二年(671年)正月,高宗幸东都[[洛阳]],留[[皇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张文瓘、[[李敬玄]]等侍臣辅佐之。三年(672年),官名复旧,改授[[黄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因李弘多病,事务多由同为兼太子左庶子的戴至德、张文瓘和右庶子[[萧德昭]]决断<ref>[[:s:旧唐书/卷86|《旧唐书》卷八十六]]</ref>。十月,检校大理卿(等同最高法院法官),依旧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政事。张文瓘有效且公平地复查案卷,不到十天就决断疑案四百余条,即使被他判处有罪的人也无怨言,他还能为无罪之人翻案。他曾患病,等待他复查案卷的囚犯都为他祈祷,希望他立即好起来恢复工作。当时人称他执法公平宽大,堪比唐太宗年间著名的大理卿[[戴胄]]。[[上元]]二年(675年)八月,拜[[侍中]]<ref name=NBT3/>,九月,兼[[太子宾客]]。<ref name=BT5/>囚犯们得知他升迁不再担任大理卿,都悲伤地哭了。有时他卧病在家,宰相们对高宗奏事,高宗便问他们是否已和张文瓘商议过,若答未曾,则派他们去张文瓘府上共同商议,若答已商议过,则都准奏。
[[仪凤]]年间,张文瓘与左仆射[[刘仁轨]]、右仆射戴至德、[[中书令]]李敬玄、右庶子[[郝处俊]]、[[黄门侍郎]][[来恒]]、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义琰]]、吏部侍郎[[裴行俭]]、[[马载]]、兵部侍郎萧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义琛]]、刑部侍郎[[张楚]]、金部郎中[[卢律师]]等奉敕删缉刑法格式,并于二年(677年)二月九日撰定《永徽留本司格后》十一卷奏上<ref>[[:s:旧唐书/卷50|《旧唐书》卷五十]]</ref><ref>[[:s:新唐书/卷58|《新唐书》卷五十八]]</ref>。三年(678年)九月,张文瓘病重,得知高宗准备讨伐[[新罗]],乘舆入见,对高宗说:“现在我们正在防御[[吐蕃]]入侵。新罗虽然不顺,却没有犯境。若分兵东征,臣担心政府和百姓都承受不住。”高宗听从了,取消讨伐新罗。同月,张文瓘病故<ref name=BT5/><ref name=NBT3/>,谥'''懿'''。因他曾侍奉先于675年就去世并被追封为孝敬皇帝的李弘,唐高宗敕他陪葬李弘陵墓[[恭陵]]。
[[唐德宗]]年间,张文瓘得续图[[凌烟阁]]。<ref>[[:s:新唐书/卷191|《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一]]</ref>
== 家世 ==
张文瓘生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祖上是[[贝州]]武城人,但大业末年搬家到[[魏州]][[昌乐]]。早孤,事母兄以孝友闻名。[[唐太宗]][[贞观]](626年—649年)初年,中[[明经]],补[[并州]]长史[[李世勣]][[参军]]。李世勣很重视他,曾说:“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一次李世勣去京城[[长安]]入朝面圣时{{efn|这段史料暗示此事是在李世勣于641年被提拔为[[兵部尚书]]时,却没下断言。}},张文瓘和两位属僚设宴为他饯行。李世勣分别把佩刀和玉带送给那两个属僚,却没给张文瓘任何东西。张文瓘生疑,问及缘由,李世勣答:“你没有过错。某人犹豫不决,我给他佩刀鼓励他果断;某人放诞不检点,所以我给他玉带希望他约束自己。若说你的才能,你将来什么都不会缺,还用我送你吗?”李世勣后来举荐张文瓘之才,张文瓘累迁水部员外郎。其兄[[张文琮]]时任[[户部侍郎]],兄弟俩都在[[尚书省]],违背了封建旧制,于是张文瓘不久就被出为[[云阳]]令。
== 唐高宗年间 ==
[[龙朔]]年间,张文瓘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显庆]]年间,张文瓘在东台舍人任上曾奉诏校勘四部群书<ref>[[:s:旧唐书/卷190上|《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ref><ref>[[:s:新唐书/卷201|《新唐书》卷二百零一]]</ref>。[[乾封]]二年(667年)四月<ref>《旧唐书·高宗纪下》《新唐书·高宗纪》作六月。</ref>,在东台舍人任上被授[[同东西台三品]],为[[实质宰相]],兼知左史事。当时,唐高宗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国库空虚,还养了一万匹厩马以为征讨四夷之军用。张文瓘因而以隋炀帝的类似行为招致民怨和亡国之事警告高宗,高宗因而减少了数千厩马,赐张文瓘缯锦百段。[[总章]]二年(669年)二月,迁东台侍郎。<ref name=BT5>[[:s:旧唐书/卷5|《旧唐书》卷五]]</ref><ref name=NBT3>[[:s:新唐书/卷3|《新唐书》卷三]]</ref>[[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衔,从张文瓘开始。<ref>[[:s:旧唐书/卷43|《旧唐书》卷四十三]]</ref><ref>[[:s:新唐书/卷46|《新唐书》卷四十六]]</ref>
[[咸亨]]二年(671年)正月,高宗幸东都[[洛阳]],留[[皇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张文瓘、[[李敬玄]]等侍臣辅佐之。三年(672年),官名复旧,改授[[黄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因李弘多病,事务多由同为兼太子左庶子的戴至德、张文瓘和右庶子[[萧德昭]]决断<ref>[[:s:旧唐书/卷86|《旧唐书》卷八十六]]</ref>。十月,检校大理卿(等同最高法院法官),依旧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政事。张文瓘有效且公平地复查案卷,不到十天就决断疑案四百余条,即使被他判处有罪的人也无怨言,他还能为无罪之人翻案。他曾患病,等待他复查案卷的囚犯都为他祈祷,希望他立即好起来恢复工作。当时人称他执法公平宽大,堪比唐太宗年间著名的大理卿[[戴胄]]。[[上元]]二年(675年)八月,拜[[侍中]]<ref name=NBT3/>,九月,兼[[太子宾客]]。<ref name=BT5/>囚犯们得知他升迁不再担任大理卿,都悲伤地哭了。有时他卧病在家,宰相们对高宗奏事,高宗便问他们是否已和张文瓘商议过,若答未曾,则派他们去张文瓘府上共同商议,若答已商议过,则都准奏。
[[仪凤]]年间,张文瓘与左仆射[[刘仁轨]]、右仆射戴至德、[[中书令]]李敬玄、右庶子[[郝处俊]]、[[黄门侍郎]][[来恒]]、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义琰]]、吏部侍郎[[裴行俭]]、[[马载]]、兵部侍郎萧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义琛]]、刑部侍郎[[张楚]]、金部郎中[[卢律师]]等奉敕删缉刑法格式,并于二年(677年)二月九日撰定《永徽留本司格后》十一卷奏上<ref>[[:s:旧唐书/卷50|《旧唐书》卷五十]]</ref><ref>[[:s:新唐书/卷58|《新唐书》卷五十八]]</ref>。三年(678年)九月,张文瓘病重,得知高宗准备讨伐[[新罗]],乘舆入见,对高宗说:“现在我们正在防御[[吐蕃]]入侵。新罗虽然不顺,却没有犯境。若分兵东征,臣担心政府和百姓都承受不住。”高宗听从了,取消讨伐新罗。同月,张文瓘病故<ref name=BT5/><ref name=NBT3/>,谥'''懿'''。因他曾侍奉先于675年就去世并被追封为孝敬皇帝的李弘,唐高宗敕他陪葬李弘陵墓[[恭陵]]。
[[唐德宗]]年间,张文瓘得续图[[凌烟阁]]。<ref>[[:s:新唐书/卷191|《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一]]</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