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71
次編輯
變更
使君子
,無編輯摘要
</div>
'''使君子'''([[學名]]:{{lang|la|''Combretum indicum''}} 「Quisqualis indica」 )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使君子屬]]植物[[使君子科]]。本種為古今中外著名的驅蟲藥,至少已有1600多年歷史於治療小兒病患上<ref name = "當代藥用植物典4">{{cite book|title=《當代藥用植物典 4》|author= |series=蕭培根|publisher=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page=第403-406頁|isbn=978-988-99226-3-4|date=2007年8月}}</ref>。秋季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名称==
==分类==
本 种 種 最早的 学 學 名 “{{lang|la|''Quisqualis 「Quisqualis indica''}}” 」 由[[ 林奈]] 所取,所在的使君子 属({{lang|la|''Quisqualis''}} 屬(Quisqualis )曾被 视为与[[风车 視為與風車 藤 属]]({{lang|la|''Combretum''}} 屬(Combretum )不同的 属 屬 ,直到1998年才 将两属 將兩屬 合 并 併 ,改用 现 現 名。 过 過 去也有 学 學 者 将 將 本 种 種 多毛的 个体当 個體當 作本 种 種 的[[变种]] 變種 , 称为“ 稱為「 毛使君子 ”({{lang|la|''Quisqualis 」(Quisqualis indica'' var. ''villosa''}} ),但 现 現 在已被 鉴 鑑 定 为无 為無 效,只是本 种 種 的[[异 異 名]] 。
== 形態特徵 ==
花為近傘房狀的[[穗狀花序]],頂生,有花10餘朵,兩性;苞片卵形至線狀披針形,披毛,早落,長約5-8毫米;[[花萼]]綠色,萼裂片三角形,頂端有5枚小齒,披毛;[[萼管]]細長,披疏黃色短柔毛,長約5-9厘米;[[花瓣]]5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頂端鈍圓,初開時為白色後轉變為紅色,長約1.2-2.4厘米,寬約2-10毫米;[[雄蕊]]10枚,[[花絲]]呈2輪高低排列,上輪著生於柱頭上方,伸出冠外,下輪生於柱頭下方,不伸出冠外;[[子房]]下位,呈紡錘形,披毛,5棱,1室,胚珠3顆;[[花柱]]柔弱,基部與萼管貼合,上部分離,略伸出冠外;[[柱頭]]微擴大,兩側稍扁平。果為[[核果]],青黑或褐色,卵形至紡錘形,頂端狹尖,基部鈍圓,有明顯的圓形果梗痕,具5條縱棱,偶有4-9棱,無毛,革質,成熟後頂部開裂,開裂為3-5瓣,長約2.5-4厘米,寬約1.2-3.3厘米。[[種子]]1顆,圓柱狀紡錘形,白色,有多數縱皺紋,長約2.5厘米,寬約10毫米。
<ref>[http://www.bhl-china.org/data/index.php?name=Quisqualis%20indica 福建植物志]第77頁</ref><ref>[http://www.cvh.org.cn/difangzhi/guizhou/page/5/200.pdf 貴州植物志]第200頁</ref><ref name="國立臺南大學 ">[http://www2.nutn.edu.tw/bst/chi/public_html/plant/column/column08.htm 校園常見植物]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06234707/http://www2.nutn.edu.tw/bst/chi/public_html/plant/column/column08.htm |date=2009-01-06 }}國立臺南大學</ref>
== 醫藥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