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推古天皇

增加 5,73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推古天皇2.jpg|缩略图| [https://baike.baidu.com/pic/%E6%8E%A8%E5%8F%A4%E5%A4%A9%E7%9A%87/4383390/0/b90e7bec54e736d14747a0f39b504fc2d46269f0?fr=lemma&ct=single#aid=0&pic=b90e7bec54e736d14747a0f39b504fc2d46269f0 原图链接] 推古天皇:[[日本]]第33代天皇、她的父亲是29代的[[舒明天皇]]。]]
'''推古天皇''',原名'''额田部''',女,是[[日本]]第33代天皇、她的父亲是29代的[[舒明天皇]],因有父系血脉成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的天皇。
[[File:推古天皇3.jpg|缩略图|左| [http://tiebac.baidu.com/p/4099145797 原图链接] 推古天皇:父亲是29代的[[舒明天皇]],因有父系血脉成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的天皇。]] ==概述==
公元576年,额田部皇女成为[[敏达天皇]]的皇后。
 
[[File:推古天皇4.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6%8E%A8%E5%8F%A4%E5%A4%A9%E7%9A%87/4383390/0/b90e7bec54e736d14747a0f39b504fc2d46269f0?fr=lemma&ct=single#aid=0&pic=342ac65c10385343a07bb5b59313b07ecb8088e9 原图链接]推古天皇时期兴建的法隆寺。]]
公元592年,[[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所指使的人杀害后,额田部被苏我马子拥立为天皇。
 
[[File:推古天皇5.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6%8E%A8%E5%8F%A4%E5%A4%A9%E7%9A%87/4383390/0/b90e7bec54e736d14747a0f39b504fc2d46269f0?fr=lemma&ct=single#aid=0&pic=38dbb6fd5266d016cf27bb8a902bd40735fa3551 原图链接]推古天皇陵]]
即位之初,推古天皇立[[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总摄朝政。推古天皇在位36年间,以圣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是谓推古朝改革。
==基本简介==
推古天皇,日本天皇第一系的最后一位。生于公元554年( [[ 钦明天 皇11 皇]]11 年),卒于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36年3月7日)(《古事记》记载为戊子年3月15日)。   推古天皇的在位年自公元593年1月15日( [[ 崇峻天 皇5 皇]]5 年12月8日),至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36年3月7日,《古事记》记载为推古天皇37年)。   推古天皇是日本最早的女性天皇,也是 [[ 东亚 ]] 最早的女性君主,其和风谥号是 ''' 丰御食炊屋姬尊 ''' (《日本书纪》)(《古事记》记载为丰御食炊屋比卖命)。   [[ 日本书纪 ]] 》记载推古天皇“姿色端丽、进止轨制”。据《 [[ 隋书 ]] 》记载推古天皇是最早使用“天皇”称号的日本君主。
《古事记》的记载截止于推古天皇的时代。
===即位以前===
公元571年( [[ 钦明天 皇32 皇]]32 年),额田部皇女成为异母兄 [[ 敏达天皇 ]] 的妃。公元576年(敏达天皇5年)3月,皇后广姬去世,额田部皇女被册立为皇后。公元585年9月15日(敏达14年8月15日),额田部皇女35岁之时,敏达天皇去世  公元586年([[用明天皇]]元年)夏5月,穴穗部皇子侵入敏达天皇的殡宫,额田部皇女被[[敏达天皇]]的宠臣三轮君逆所救,而三轮君逆被杀
用明天皇在位两年左右,于 元586 元587 年(用明天 皇元 皇2 )4月9日(《古事记》记载为4月15日 夏5月 病逝后 拥立 穴穗部皇子 侵入敏达 的[[物部守屋]]与拥立崇峻 天皇的 殡宫 [[苏我马子]]发生战争,以苏我氏的胜利告终。于是 皇太后( 额田部皇女 被敏达 )下诏,泊濑部皇子([[崇峻 天皇 的宠臣三轮君逆所救,而三轮君逆被杀 ]])即位
用明天皇在位两年左右,于公元587年(用明天皇2年)4月9日(《古事记》记载为4月15日)病逝后,拥立穴穗部皇子的物部守屋与拥立崇峻天皇的苏我马子发生战争,以苏我氏的胜利告终。于是,皇太后(额田部皇女)下诏,泊濑部皇子(崇峻天皇)即位。 但是5年后的公元592年(祟峻5年)11月3日,崇峻天皇被苏我马子指使的刺客暗杀。
===即位===
公元592年12月8日,苏我马子拥立上上代的皇后额田部皇女于丰浦宫即位,当时额田部皇女38岁,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女性天皇( [[ 神功皇后 ]] [[ 饭丰青皇女 ]] 在此之前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掌权者,但没有正式即位)。其中的背景是:皇太后当时希望拥立自己的儿子竹田皇子,但是拥立 [[ 敏达天皇 ]] 的第一任皇后广姬所生的押坂彦人大兄皇子( [[ 舒明天皇 ]] 之父)的反苏我氏的势力也很强大,所以苏我马子和皇太后没有拥立竹田皇子,而是以皇太后即位为过渡性天皇(但是,竹田皇子不久就去世)。
===圣德太子摄政===
公元593年4月10日,推古天皇以侄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进行摄政。 [[ 圣德太子 ]] 之父是推古天皇的同母兄 [[ 用明天皇 ]] 、圣德太子之母是推古天皇的异母妹(而且圣德太子之母与推古天皇两人的生母是亲姐妹)。在竹田皇子去世后,圣德太子成为了与推古天皇的血亲中的最亲信的人。
===征讨新罗===
公元600年(推古八年)春2月, [[ 新罗 ]] [[ 任那 ]] (当时被日本控制)相攻。推古天皇以 [[ 境部臣 ]] 为大将军、 [[ 穗积臣 ]] 为副将军,率领万余军队,渡海为任那进攻新罗。倭军攻下新罗五城,新罗王求和,割让多多罗、素奈罗、弗知鬼、委陀、南迦罗、阿罗罗六城。推古天皇招回朝鲜半岛上的军队后,新罗重新进攻任那。
公元602年(推古十年)春2月,以 [[ 来目皇子 ]] 为击新罗将军,率军二万五千人准备进攻新罗。夏四月,击新罗将军来目皇子到达筑紫,进屯岛郡,聚集船舶运军粮。六月,来目皇子病重,以至此次新罗征伐中止。
===兴建佛寺===
公元605年(推古十三年)夏4月,推古天皇诏令 [[ 圣德太子 ]] 、大臣及诸王、诸臣,共同发誓愿,以造铜、绣丈六佛像,各一躯。并命令鞍作鸟为造佛的工匠。当时,高句丽大兴王听说推古大造佛像,送上黄金三百两。   公元606年(推古十四年),位于 [[ 元兴寺 ]] 金堂的铜、绣丈六佛像建成。5月,推古天皇敕令 [[ 鞍作鸟 ]] :“朕欲兴隆内典,所才建佛刹,肇求舍利。以前你的祖父 [[ 司马达 ]] 等便献 [[ 舍利 ]] 。又因为当时日本国无僧尼,于是你的父亲 [[ 多须那 ]] [[ 用明天皇 ]] 出家,恭敬佛法。你的姨母 [[ 岛女初 ]] 也出家,是日本诸尼之师。今朕为造丈六佛,以求好佛像。你所献的佛像很合朕心。这是你的功劳。”   因此,朝廷赏赐鞍作鸟大仁位的官位和近江国坂田郡水田二十町。
===派遣遣隋使===
就这样,在公正的女帝之治下,圣德太子充分的发挥了其才能依次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公元603年)、十七条宪法(公元604年),进行了法令、组织的整备。   公元607年(推古天皇15年),派遣 [[ 小野妹子 ]] [[ 遣隋使 ]] (实际上倭国在600年派遣过遣隋使。但这也可能是有12年误差的遣唐使)。过去倭国向中国派遣使节,是为了从中国皇帝那里获赐政权的正统性,此次小野妹子出使,第一次是以强调日本的独立性为目的。   第二年开始让留学生、留学僧与入隋使节同行。
===晚年及逝世===
公元620年(推古天皇28年),圣德太子和 [[ 苏我马子 ]] 编纂并献上了《 [[ 天皇记 ]] 》、《 [[ 国记 ]] 》。公元622年(推古天皇30年),圣德太子在49岁时去世。
推古天皇头脑清晰,在皇太子厩户皇子和大臣苏我马子的势力之间搞平衡,不招致豪族的反感,巧妙的筹划王权的存续。推古天皇在位时是苏我氏的最盛期,但推古天皇对外戚、重臣苏我马子不会作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让歩。   公元624年(推古天皇32年),苏我马子希望取得葛城县(苏我马子本来的根据地)的支配权时,推古天皇说:“你是我的舅舅,所以,将国家的土地让给私人,后世会评价我是个愚蠢的女人,你也会被讥谤为不忠”,拒绝了这个要求。
公元626年(推古天皇34年),苏我马子也去世了。
公元628年4月15日(推古天皇36年3月7日),推古天皇以75之龄在小垦田宫去世。
去世的前一天,推古天皇把敏达天皇的嫡孙 [[ 田村皇子 ]] 叫到枕边,告诫要行事谨慎,明察事理,又将圣德太子之子 [[ 山背大兄王 ]] 也叫到枕边,告诫要采纳他人的意见,并没有指定后继者。推古天皇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绩最为显赫的,至今仍被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推古朝改革==
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强皇权,限制大贵族势力,先后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大致如下:
一:首先是加强了对 [[ 佛教 ]] 的支持。
二:建立了一种新的官制——冠位十二阶制(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礼、小礼、大信、小信、大义、小义、大智、小智等十二阶)。
三:加强对中国的学习和联系,试图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四:在推古天皇的大力支持下,圣德太子依据中国儒、佛、法各家思想指定了《 [[ 十七条宪法 ]] 》,这《十七条宪法》成为日本最早的管理国家的道德守则。
==人物影响==
[[ 美国 ]][[ 科奈尔大学 ]] [[ 亚洲 ]] 历史研究者 [[ 约翰・皮戈特 ]] 认为推古天皇这种女性天皇和圣德太子这种男性摄政的组合,是以祭祀职责和行政实务之间的对位法性的关系为基础的相补型共同统治。  [[ 芝加哥大学 ]] 名誉教授、宗教史学者 [[ 约琴夫・北川 ]] 认为推古天皇具有萨满的性质,通过有血缘关系的男性来进行长期的统治的被动性的女性最高权力者,与邪马台国的卑弥呼类似。
==家族成员==
祖: [[ 继体天皇]]
外祖: [[ 苏我稻目]]
父: [[ 钦明天皇]]
母: [[ 苏我坚盐媛]]
舅: [[ 苏我马子]]
兄、夫: [[ 敏达天皇]]
兄: [[ 用明天皇]]
弟: [[ 崇崚天皇]]
表弟: [[ 苏我虾夷 ]] (苏我马子之子, [[ 苏我入鹿 ]] 之父)
表弟: [[ 苏我仓麻吕 ]] (苏我马子之子,苏我石川麻吕、苏我赤兄、 [[ 苏我连子 ]] 之父)
女:菟道贝蛸皇女(圣德太子之妃)
子:尾张皇子(圣德太子之妃橘大郎女之父)
女:田眼皇女( [[ 舒明天皇 ]] 妃)
侄:押坂彦人大兄皇子( [[ 敏达天皇 ]] 之子, [[ 舒明天皇 ]] 之父, [[ 皇极天皇 ]] [[ 孝德天皇 ]] 之祖)
侄:难波皇子(敏达天皇之子,橘诸兄之曾祖)
侄:圣德太子( [[ 用明天皇 ]] 之子)。 ==日本天皇== 第一系  ▪ [[神武天皇]] ( 前660-前585) ▪ [[绥靖天皇]] ( 前581-前549) ▪ [[安宁天皇]] ( 前549-前511) ▪ [[懿德天皇]] ( 前510-前477) ▪ [[孝昭天皇]] ( 前475-前393) ▪ [[孝安天皇]] ( 前392-前291) ▪ [[孝灵天皇]] ( 前290-前215) ▪ [[孝元天皇]] ( 前214-前158) ▪ [[开化天皇]] ( 前158-前98) ▪ [[崇神天皇]] ( 前97-前30) ▪ [[垂仁天皇]] ( 前29-1970) ▪ [[景行天皇]] ( 1971-130) ▪ [[成务天皇]] ( 131-190) ▪ [[仲哀天皇]] ( 192-200) ▪ [[应神天皇]] ( 270-310) ▪ [[仁德天皇]] ( 313-399) ▪ [[履中天皇]] ( 400-405) ▪ [[反正天皇]] ( 406-410) ▪ [[允恭天皇]] ( 412-453) ▪ [[安康天皇 ]]( 453-456) ▪ [[雄略天皇]] ( 456-479) ▪ [[清宁天皇]] ( 480-484) ▪ [[显宗天皇]] ( 485-487) ▪ [[仁贤天皇]] ( 488-498) ▪ [[武烈天皇]] ( 498-507) ▪ [[继体天皇]] ( 507-531) ▪ [[安闲天皇]] ( 531-535) ▪ [[宣化天皇 ]]( 535-539) ▪ [[钦明天皇]] ( 539-571) ▪ [[敏达天皇]] ( 572-585) ▪ [[用明天皇]] ( 585-587) ▪ [[崇峻天皇]] ( 587-592) ▪ [[推古天皇]] ( 592-628)  第二系  ▪ [[舒明天皇]] ( 629-641) ▪ [[皇极天皇]] ( 642-645) ▪ [[孝德天皇]] ( 645-654) ▪ [[齐明天皇]] ( 655-661) ▪ [[天智天皇]] ( 661-671) ▪ [[弘文天皇]] ( 671-672) ▪ [[天武天皇]] ( 673-686) ▪ [[持统天皇]] ( 686-697) ▪ [[文武天皇]] ( 697-707) ▪ [[元明天皇]] ( 707-715) ▪ [[元正天皇]] ( 715-724) ▪ [[圣武天皇]] ( 724-749) ▪ [[孝谦天皇]] ( 749-758) ▪ [[淳仁天皇]] ( 758-764) ▪ [[称德天皇]] ( 764-770) ▪ [[光仁天皇]] ( 770-781) ▪ [[桓武天皇]] ( 781-806) ▪ [[平城天皇]] ( 806-809) ▪ [[嵯峨天皇]] ( 809-823) ▪ [[淳和天皇]] ( 823-833) ▪ [[仁明天皇]] ( 833-850) ▪ [[文德天皇]] ( 850-858) ▪ [[清和天皇]] ( 858-876) ▪ [[阳成天皇]] ( 876-884) ▪ [[光孝天皇]] ( 884-887) ▪ [[宇多天皇]] ( 887-897) ▪[[ 醍醐天皇]] ( 897-930) ▪ [[朱雀天皇]] ( 930-946) ▪ [[村上天皇]] ( 946-967) ▪ [[冷泉天皇]] ( 967-969) ▪ [[圆融天皇]] ( 969-984) ▪ [[花山天皇]] ( 984-986) ▪ [[一条天皇]] ( 986-1011)  第三系  ▪ [[三条天皇]] ( 1011-1016) ▪ [[后一条天皇]] ( 1016-1036) ▪ [[后朱雀天皇]] ( 1036-1045) ▪ [[后冷泉天皇]] ( 1045-1068) ▪ [[后三条天皇]] ( 1068-1072) ▪ [[白河天皇]] ( 1072-1086) ▪ [[堀河天皇]] ( 1086-1107) ▪ [[鸟羽天皇]] ( 1107-1123) ▪ [[崇德天皇]] ( 1123-1141) ▪ [[近卫天皇]] ( 1141-1155) ▪ [[后白河天皇]] ( 1155-1158) ▪ [[二条天皇]] ( 1158-1165) ▪ [[六条天皇]] ( 1165-1168) ▪ [[高仓天皇]] ( 1168-1180) ▪ [[安德天皇]] ( 1180-1185) ▪ [[后鸟羽天皇]] ( 1183-1198) ▪ [[土御门天皇]] ( 1198-1210) ▪[[ 顺德天皇]] ( 1210-1221) ▪ [[仲恭天皇]] ( 1221-1221) ▪ [[后堀河天皇]] ( 1221-1232) ▪ [[四条天皇]] ( 1232-1242) ▪ [[后嵯峨天皇]] ( 1242-1246) ▪ [[后深草天皇]] ( 1246-1259) ▪ [[龟山天皇]] ( 1259-1274) ▪ [[后宇多天皇]] ( 1274-1287) ▪ [[伏见天皇]] ( 1287-1298) ▪ [[后伏见天皇]] ( 1298-1301) ▪ [[后二条天皇]] ( 1301-1308) ▪ [[花园天皇]] ( 1308-1318) ▪ [[后醍醐天皇]] ( 1318-1339) ▪ [[后村上天皇]] ( 1339-1368) ▪ [[长庆天皇]] ( 1368-1383) ▪ [[后龟山天皇]] ( 1383-1392) ▪ [[光严天皇]] ( 1331-1333) ▪ [[光明天皇]] ( 1336-1348) ▪ [[崇光天皇]] ( 1348-1351) ▪ [[后光严天皇]] ( 1352-1371) ▪ [[后圆融天皇]] ( 1371-1382) ▪ [[后小松天皇]] ( 1382-1412)  第四系  ▪ [[称光天皇 ]]( 1412-1428) ▪ [[后花园天皇]] ( 1428-1464) ▪ [[后土御门天皇]] ( 1464-1500) ▪ [[后柏原天皇]] ( 1500-1526) ▪ [[后奈良天皇]] ( 1526-1557) ▪ [[正亲町天皇]] ( 1557-1586) ▪ [[后阳成天皇]] ( 1586-1611) ▪ [[后水尾天皇]] ( 1611-1629) ▪ [[明正天皇]] ( 1629-1643) ▪ [[后光明天皇]] ( 1643-1654) ▪ [[后西天皇]] ( 1654-1663) ▪ [[灵元天皇]] ( 1663-1687) ▪ [[东山天皇]] ( 1687-1709) ▪ [[中御门天皇]] ( 1709-1735) ▪ [[樱町天皇]] ( 1735-1747) ▪ [[桃园天皇]] ( 1747-1762) ▪ [[后樱町天皇]] ( 1762-1770) ▪ [[后桃园天皇]] ( 1770-1779) ▪ [[光格天皇]] ( 1779-1817) ▪ [[仁孝天皇]] ( 1817-1846) ▪ [[孝明天皇]] ( 1846-1866) ▪ [[明治天皇]] ( 1867-1912) ▪ [[大正天皇]] ( 1912-1926) ▪ [[昭和天皇]] ( 1926-1989) ▪ [[明仁天皇]] ( 1989-今)
==参考文献==
129,24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