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严雪亭

增加 37 位元組, 4 年前
个人履历
=个人履历=
弹词皇帝严雪亭1913年11月13日出生。1928年拜[[徐云志]]为师。1930年光裕社出小道,取得艺人身份。1940年3月2日徐领徒([[朱耀庭]]代领)光裕社出大道。(同日还有[[蒋月泉]])1940年5月欲拜[[李伯康]]为师习《[[杨乃武]]》被拒。后请陈范我编写《杨乃武》,电台播出后初露锋芒。1945年中秋与李伯康比说《杨乃武》。李带领[[徐绿霞]][[张鸿声]][[刘天韵]]来苏州做“秋档”严请杨仁麟[[韩士良]][[汪云峰]]应战。互做百余天后,李“漂”于中央书场,严跻身名家之列。1945年年末与范雪君演出《杨乃武》后,在评弹界称为“评弹皇帝”。1948年上海《[[书坛周刊]]》举办评选“十大说书名家”。10月3日载选票,由读者投票结果:严雪亭604票。杨斌奎574票。徐云志476票。薛筱卿446票。范雪君436票。张鸿声414票。沈俭安401票。蒋月泉386票。张鉴庭372票。李伯康353票。严荣登榜首,再次确定“书坛至尊”地位。1952年加盟上海评弹团,成为主要演员。1962年赴香港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文革时与 [[ 蒋月泉 ]][[ 杨振雄 ]][[ 张鸿声 ]][[ 姚荫梅 ]][[ 唐耿良 ]][[ 张鉴庭 ]][[ 吴宗锡 ]][[ 李庆福 ]] [[ 陈灵犀 ]] 被列入“上海评弹团十大牛鬼蛇神”打到牛棚里。<ref name="戏剧网">{{cite web |url=http://www.xijucn.com/pingtan/89786.html |title=与“评弹皇帝”严雪亭相处的点滴回忆| accessdate=2017-12-21}}</ref>
文革后严受到迫害。1976年积郁成疾患“[[帕金森]]”。1983年4月16日14点3分病情加重去世。
11岁进银匠铺当学徒,工余听书入迷。14岁拜徐云志为师学弹词《[[三笑]]》。 15岁起以单档形式在江浙一带演出。 20世纪30年代初即崭露头角。1936年进入上海,渐有声誉。因《三笑》书熟,曾说唱弹词《赛金花》等。后选定以《[[杨乃武与小白菜]]》为主要演出书目,请陈范吾记录修润脚本。演出之后,蜚声书坛,红极一时。1950年后,曾说唱长篇《[[九纹龙史进]]》、《[[四进士]]》、《情探》、《十五贯》等。1952年及1956年两次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其间一度单档演出长篇弹词《[[白毛女]]》。 1962年曾随团赴香港演出。1974年任教于上海评弹团学馆。自说《杨乃武与小白菜》后,搜集史料,研究清代官场礼仪、民间习俗,使情节更为细腻生动,矛盾更为激烈,悬念增强,并吸收通俗话剧表演方法,运用各地方言,对书中人物绘声绘形,加强了感染力。50年代开始,结合演出,不断整理加工,精益求精。并整理出相关作品。
 
=主要作品=
《三堂会审》、《公堂翻案》、《杨淑英告状》、《激怒醇亲王》、《密室相会》等选回。此外参加演出的中篇有《罗汉钱》、《蝴蝶梦》、《老地保》、《渔家春》、《三约牡丹亭》、《雪里红梅》、《点秋香》、《芦苇青青》、《战地之花》、《急浪丹心》及《三笑》选回《姜拜》、《面试文章》等。1964年又改编同名话剧《龙江颂》为长篇弹词演出。其演出一贯以单档为主,说表凝练简洁,条理分明,描景状物,历历如绘,脚色擅以音色音调区分人物,颇有独创。如《杨乃武》中各级官吏,区别鲜明,无一雷同。唱腔以旋律朴质,口齿清楚,叙事明白为特点,适合单档演唱,自成流派,世称“严调”。代表作有《[[孔方兄]]》、《[[祝枝山说大话]]》、《一粒米》等,其中《一粒米》更显出“严调”特长,影响极广。曾任上海评弹改进协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曲艺工作者协会第一届副主席。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