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核裂变

增加 70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裂变产物'''==
[[File: 王振耀2010110616550598895.jpg|缩略图| 居中|250px300px|[httphttps://pic8image.nipicso.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view?q=%E6%A0%B8%E8%A3%82%E5%8F%98&src=tab_www&correct=%E6%A0%B8%E8%A3%82%E5%8F%98&ancestor=list&cmsid=a32b7e15027132eaf998a2d54fbefd3d&cmran=0&cmras=6&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6162a3272097fc92ccbf83b5396cdabe&prevsn=0&currsn=130&ps=152&pc=59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imqmd.com/showrest/3317755ShowInfo.html asp?InfoID=88 图片来源于 呢图 量子分子动力学之家 网]]] 
重核在裂变时生成的核,在释放瞬发中子前,称为裂变碎片,释放瞬发中子后的核称为裂变产物,裂变产物又可分为未经β衰变的初级裂变产物和经过一次以上β衰变的次级裂变产物。β衰变不影响核的质量数,因此在讨论裂变产物的质量时不必区分这两种情况。
=='''研究意义'''==
[[File: 王振耀BD67379CB2334D3B8DF4909179CF9C92.jpg|缩略图| 居中|250px300px|[httphttps://pic8image.nipicso.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view?q=%E6%A0%B8%E8%A3%82%E5%8F%98&src=tab_www&correct=%E6%A0%B8%E8%A3%82%E5%8F%98&ancestor=list&cmsid=a32b7e15027132eaf998a2d54fbefd3d&cmran=0&cmras=6&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f9cb374b02b6c182df5402fe15ebec06&prevsn=0&currsn=130&ps=152&pc=59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aep.comac.cn/hwkp/showhwzs/331775510124.html shtml 图片来源于 呢图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网]]] 
对裂变现象的研究,几十年来始终是核物理的一个活跃的分支。这是由于:
1938年,O.哈恩和F.斯特拉斯曼做了一系列严格的化学实验来鉴别这些放射性产物,结论是:所谓的镭和锕实际上是原子量远比它们为小的镧和钡。对这种现象,只有假设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碎块才能给予解释。这种分裂过程被称为裂变。
1939年L.迈特纳和O.R.弗里施首先建议用带电液滴的分裂来解释裂变现象。同年N.玻尔和J.A.惠勒在原子核液滴模型和统计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原子核的裂变过程,奠定了裂变理论的基础。<ref>[http://ent.sina.com.cn/y/2008-05-22/15342033661.shhttp://www.caep.ac.cn/hwkp/hwzs/10124.shtmltml 核裂变的解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网,2011-10-28</ref>
1940年,K.A.彼得扎克和Γ.Η.弗廖罗夫观察到铀核会自行发生裂变,从而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衰变方式──自发裂变。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