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43
次編輯
變更
张淑仪
,→个人经历
“当时已经50岁了,但我每天基本上都是早上7点钟进实验室,晚上12点才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耗在了实验室里。为了寻找一个零部件,我常常到 [[ 北京 ]] 、 [[ 上海 ]] 一些工厂一家一家去找。
许多人问张淑仪,几十年泡在光学和声学基础研究中,会不会觉得很枯燥?她说,科研工作是不分男女的,女同志一旦专心起来,可能比男同志更细心,也更有恒心。张淑仪自豪地说:和她同一时期的不少声光科学研究室已经销声匿迹了,而她的实验室四十多年来一直在作研究,并取得一些成绩。<br>
71岁本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张淑仪始终不肯停下科研的脚步。如今,她仍然每天坚持工作9小时。张淑仪说,能和她学生时代就很崇拜的科学家交流,和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在一起研讨问题,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br>
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光声光谱仪、扫描光电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等一系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
对凝聚态物质(液体和固体)中多种模式的超声波传播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澄清了乙酸乙酯中超声弛豫过程的两种分歧论点;研究了YZ-LiNbO3 基片上有关圆弧形叉指换能器激发声场的聚焦效应,针对两种矛盾论点提出了新的概念。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究中,在利用相位选择的方法对集成电路进行光声成象方面,得到了迄今国际上最好的分层成象;对半导体材料(包括P-N结)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声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所创新;同时,发展了光声技术应用于半导体超晶格等多层薄膜的研究,观察到一些新的特异现象。
== 科学贡献 ==
在上世纪50年代末,对当时苏联分子声学界有争议的一些有机液体的超声弛豫吸收问题进行研究,澄清了事实,结束了这场争论。有关苏联专家在苏联声学学报上著文介绍并加以赞扬 (1960)。70年代末,建立了三套激光探针检测固体声场。首次观察到在Z-石英表面激发的伪表面波,并对圆弧型换能器激发声场特性进行研究,指正了国际上两种不正确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