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慶天皇

增加 4,3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unreferenced|time=2019-10-11T06:46:19+00:00}}[[File:長慶天皇.jpg |thumb|300px250px|長慶天皇 <br> [https://blogs.yahoo.co.jp/cfmjs676/38054186.html 原圖鏈接] 长庆天皇:]]
'''長慶天皇'''({{jpn|j=長慶天皇|hg=ちょうけいてんのう|rm=Chōkei Tennō}};[[興國]]4年 / [[康永]]2年([[1343年]]) - [[應永]]元年[[8月1日]]([[1394年]][[8月27日]])),男,是[[日本]]第98代,也是[[南朝 (日本)|南朝]]第3代天皇。[[正平]]23年 / [[應安]]元年[[3月11日]]([[1368年]][[3月29日]]) - [[弘和]]3年 / [[永德]]3年([[1383年]])10月)在位。名'''寬成'''({{jpn|j=寛成|hg=ゆたなり|rm=Yutanari}})。
長慶天皇的相關史料很少,甚至日本[[近世]]歷史學家曾就他是否曾經即位的問題發生過爭議。以至於到了[[1911年]]([[明治]]44年)3月[[明治天皇]]下詔定南朝一系天皇為[[正统 (史观)|正統]]時沒有認定他天皇的名分。
'''長慶天皇'''({{jpn|j=長慶天皇|hg=ちょうけいてんのう|rm=Chōkei Tennō}};直到大正時代,[[ 八代 ]]4年 / [[ 康永武田祐吉]]2年(根據實證學研究認定他曾經當過天皇,因此[[1343年大正天皇]] ) - 才在[[ 應永]]元 1926 [[8月1日]]([[1394年]][[8月27日大正]] 15年 下詔 是[[ 正式確認其 日本]] 第98 代,也是[[南朝 (日本)|南朝]]第3 代天皇 。[[正平]]23年 / [[應安]]元年[[3月11日]]([[1368年]][[3月29日]]) - [[弘和]]3年 / [[永德]]3年([[1383年]])10月)在位。名'''寬成'''({{jpn|j=寛成|hg=ゆたなり|rm=Yutanari}}) 的身份
長慶天皇的相關史料很少,甚至日本[[近世]]歷史學家曾就他是否曾經即位的問題發生過爭議。以至於到了[[1911年]]([[明治]]44年)3月[[明治天皇]]下詔定南朝一系天皇為[[正统 (史观)|正統]]時沒有認定他天皇的名分。直到大正時代,[[八代國治]]和[[武田祐吉]]根據實證學研究認定他曾經當過天皇,因此[[大正天皇]]才在[[1926年]]([[大正]]15年)下詔,正式確認其日本第98代天皇的身份。
==生平==
長慶天皇的早期生平事蹟不明,可能曾被父親[[後村上天皇]]立為[[東宮]],但沒有相關的史料證明這一點。[[1368年]]([[正平]]23年 / [[應安]]元年)陰曆3月,26歲的長慶天皇在[[攝津國]]的[[住吉行宮]](今[[大阪市]][[住吉區]])踐祚,立弟弟[[後龜山天皇|熙成親王]]為東宮。
長慶 长庆 天皇 即位的時候 讳宽成 南朝的重臣父亲是[[ 北畠親房]]已經病死,南朝失去了強有力的核心,開始急劇衰落。當時南朝朝廷中不少朝臣主張同北朝議和,然而長慶 后村上 天皇 卻對北朝持非常強硬的態度。議和派的[[楠木正儀]]在[[室町幕府]][[管領]][[細川賴之]] 的介紹下投降了北朝 這對南朝又 母亲 一大打擊。[[1368年嘉喜门院]] 陰曆12月,長慶 。长庆 天皇 退往[[吉野]](今[[奈良縣]][[吉野町]]),次年陰曆4月移駕[[河內國|河內]][[天野山]]的[[金剛寺]]( 是否曾正式在 於今[[大阪府]][[河內長野市]]) 並派[[四條隆俊]]攻打楠木正儀的居城[[東條城]],但被細川賴之的援軍擊退 历史学家们一直有疑问
长庆天皇即位前后的事件由于战乱非常模糊,他的言行事迹也只有少数可疑的片断为后人所知,其即位让位的确切史料更是无可寻觅。 由于其父后村上天皇殁于正平二十三年(1368)三月,或可认为长庆天皇于同时期即位。长庆天皇发布的纶旨流传至今,为人所知的约有六十余件,从中大概可以推算出其让位的时间是弘和三年(1383)年底左右。期间在位大致十六年。 長慶天皇的早期可能曾被父親[[後村上天皇]]立為[[東宮]],但沒有相關的史料證明這一點。 [[1368年]]([[正平]]23年 / [[應安]]元年)陰曆3月,26歲的長慶天皇在[[攝津國]]的[[住吉行宮]](今[[大阪市]][[住吉區]])踐祚,立弟弟[[後龜山天皇|熙成親王]]為東宮。 長慶天皇即位的時候,南朝的重臣[[北畠親房]]已經病死,南朝失去了強有力的核心,開始急劇衰落。當時南朝朝廷中不少朝臣主張同北朝議和,然而長慶天皇卻對北朝持非常強硬的態度。議和派的[[楠木正儀]]在[[室町幕府]][[管領]][[細川賴之]]的介紹下投降了北朝,這對南朝又是一大打擊。 [[1368年]]陰曆12月,長慶天皇退往[[吉野]](今[[奈良縣]][[吉野町]]),次年陰曆4月移駕[[河內國|河內]][[天野山]]的[[金剛寺]](位於今[[大阪府]][[河內長野市]]),並派[[四條隆俊]]攻打楠木正儀的居城[[東條城]],但被細川賴之的援軍擊退。 [[1373年]]([[文中]]2年 / [[應安]]6年),楠木正儀引導[[細川氏春]]、[[赤松光範]]等部襲擊長慶天皇的行在天野山金剛寺,四條隆俊等70餘人陣亡,長慶天皇逃往吉野。次年冬,叔父[[宗良親王]]自[[美濃]]來到吉野,此後多次舉辦[[歌合]]。 [[1379年]]([[天授]]5年 / [[康曆]]元年)陰曆9月移駕[[大和國]][[榮山寺]](今[[奈良縣]][[五條市]]),[[1381年]]([[弘和]]元年 / [[永德]]元年)陰曆10月命宗良親王對其私撰和歌集進行修訂,成為[[敕撰和歌集|準敕撰集]]。這就是著名的《[[新葉和歌集]]》。同年天皇著《[[源氏物語]]》的註釋書《[[仙源抄]]》。
長慶天皇讓位的時間並沒有準確的定論,但目前所發現的最後一個他以天皇身份發佈的詔書是[[利生護國寺]]所保存的弘和3年([[1383年]])10月27日的[[綸旨]]。可能在此之後讓位給了[[後龜山天皇]]。其讓位的背景是,前年([[1382年]])閏正月[[楠木正儀]]再次歸降南朝,使得議和派勢力抬頭,最終迫使長慶天皇退位。
有證據表明長慶天皇在讓位後可能開設過[[院政]],例如在[[高野山]]丹生社保存有長慶天皇的親筆願文,其署名為「[[太上天皇]]寬成」,時間是[[元中]]2年([[1385年]])9月。其現存最後的[[院宣]]是翌年陰曆4月對越後守下達的,此後出家,[[法號]]'''金剛理'''(一作'''覺理''')。
[[1392年]](元中9年 / [[明德]]3年),陰曆閏10月,[[明德和約|南北朝統一]],後龜山天皇退位並前往[[京都]][[大覺寺]],將[[三神器]]交給北朝的[[後小松天皇]]。沒有證據表明長慶法皇曾經隨行前往京都。而根據《[[大乘院日記目錄]]》的記載,長慶法皇於[[應永]]元年([[1394年]])8月1日病逝,享年52歲。   其晚年的居住地有[[吉野]]、[[紀伊]]玉川里(今[[和歌山縣]][[九度山町]])、先在[[和泉]]大雄寺[[塔頭]]長慶院(位於今[[大阪府]][[高石市]]),後前往京都[[天龍寺]][[塔頭]][[慶壽院]](位於今[[京都市]][[右京區]])等說法  后村上天皇在位末期,南朝臣僚中与北朝和平合体的潮流正处于上升势头,孰料正平二十二年(北朝贞治六年〈1367〉)南北朝之间的交涉最终决裂,第二年南朝的文书中出现了长庆天皇主政的痕迹。以上的迹象或许可以判断出长庆天皇乃是由南朝中反对与北朝和解的武断派所拥立。十六年后长庆天皇的让位可能同样是出于和议派重新主政的缘由吧。 明德三年(1392)闰十月南北合体,长庆院入洛,其后事迹不明
此外,日本各地流傳著長慶天皇在南朝覆亡之後潛幸各地以尋求全國南朝殘餘勢力的支持。日本各地都有所謂的長慶天皇陵,但官方的說法,其陵墓是為於[[京都市]][[右京區]]嵯峨天龍寺角倉町的嵯峨東陵。
相傳日本[[東北地區]]所流傳的[[南部煎餅]]就是長慶天皇發明的。
【格言など】わが宿と頼まずながら吉野山花になれぬる春もいくとせ(「新葉和歌集」)
 
==系谱==
 
长庆天皇是[[后村上天皇]]第一皇子,母亲是二条师基的养女嘉喜门院(三位局)。
 
中宫:藤原氏 - [[西园寺公重]]女
 
行悟(1377-1406) - 园城寺长吏
 
女御:某氏教子 - 父不详
 
世泰亲王(?-1377?) - 近世的南朝系图称是[[后龟山天皇]]的皇子。
生母不详
 
海门承朝(宪明)(1374左右-1443) - 南禅寺住持
 
尊圣(佐山宫)(1376-1432) - 劝修寺长吏。一说为养子
 
皇子某(玉川宫)(?-?) - 玉川宫家
 
==正平 (日本长庆天皇年号)==
 
这个时代的南朝天皇是[[后村上天皇]]与长庆天皇。
 
日本南朝的年号之一,开始时间是1347年12月8日,结束时间1370年7月24日。
 
改元:
 
兴国七年十二月八日(1347年1月20日)改元正平
 
正平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370年8月16日)改元建德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之纪年:
 
贞和(1345年十月二十一日至1350年二月二十七日):[[光明天皇]]与[[崇光天皇]]之年号
 
观应(1350年二月二十七日至1352年九月二十七日):崇光天皇之年号
 
文和(1352年九月二十七日至1356年三月二十八日):[[后光严天皇]]之年号
 
延文(1356年三月二十八日至1361年三月二十九日):后光严天皇之年号
 
康安(1361年三月二十九日至1362年九月二十三日):后光严天皇之年号
 
贞治(1362年九月二十三日至1368年二月十八日):后光严天皇之年号
 
应安(1368年二月十八日至1375年二月二十七日):后光严天皇与[[后圆融天皇]]之年号
 
至正(1341年正月—1370年十二月):元—[[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之年号
 
治平(1351年十月—1355年十二月):元朝时期—[[徐寿辉]]之年号
 
太平(1356年正月—1358年七月):元朝时期—徐寿辉之年号
 
天启(1358年八月—1359年三月):元朝时期—徐寿辉之年号
 
天定(1359年四月—1360年闰五月):元朝时期—徐寿辉之年号
 
天祐(1354年正月—1357年八月):元朝时期—[[张士诚]]之年号
 
龙凤(1355年二月—1366年十二月):元朝时期—[[韩林儿]]之年号
 
大义(1360年五月—十二月):元朝时期—[[陈友谅]]之年号
 
大定(1361年正月—1363年八月):元朝时期—陈友谅之年号
 
德寿(1363年九月—1364年二月):元朝时期—陈理之年号
 
天统(1363年正月—1366年十二月):元朝时期—明夏政权[[明玉珍]]之年号
 
开熙(1367年正月—1371年六月):元朝时期—明夏政权[[明升]]之年号
 
洪武(1368年正月-1398年十二月):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之年号
 
绍丰(1341年—1357年):陈朝—[[陈裕宗]][[陈暭]]之年号
 
大治(1358年—1368年):陈朝—陈裕宗陈暭之年号
 
大定(1369年):陈朝—[[杨日礼]]之年号
 
绍庆(1370年—1372年):陈朝—[[陈艺宗]][[陈旺]]之年号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軍政人物]][[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129,2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