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塞尔•普鲁斯特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追忆逝水年华》 <br> 《欢乐与时日》
}}
'''<big>马塞尔·普鲁斯特</big>''',法国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小说大师。生于 [[ 巴黎 ]] 一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学者,母亲是富有的犹太经纪人的女儿。普鲁斯特自幼患哮喘病,大学毕业后,因健康原因,不能出户,开始撰写小说。1984年6月,法国《读书》杂志公布了由法国、西班牙、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王国报刊据读者评选欧洲十名"最伟大作家",所排名次,普鲁斯特名列第六。
== 人物经历 ==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7月10日出生在巴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为保健医生,母亲是证券经纪人的女儿,犹太血统。普鲁斯特自幼体弱多病,生性敏感,富有幻想,10岁时得哮喘病,拖累终生。中学毕业后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法律系,听过柏格森的哲学课,深受影响。不久,开始涉足上流社会,出入文艺沙龙,与文学艺术界的名流广泛接触,成为一个举止温文尔雅的时髦青年。1882至1889年,普鲁斯特在巴黎贡多塞中学求学。这是一所大资产阶级子弟聚集的学校,他交游较广,并开始进入社交界,与作家法朗士和其他一些文学界名流相识,因而进入圣日耳曼区古老贵族世家的沙龙。
无论怎么说,形形色色的佣人一直是普鲁斯特热衷的题材。"在普鲁斯特作品里我们读到了朱庇安、艾梅先生或塞莱斯汀·阿尔巴拉特身上动人的阴影。这一人物系列一直通向弗朗索瓦丝;她那粗犷、棱角分明的体形就像从《时辰之书》(Book of Hours)里的圣玛尔塔身上直接搬下来的。至于那些马夫和猎手,他们总是无所事事,好像付他们工钱就是为了让他们闲着发愣,而不是要他们干活。普鲁斯特对种种仪式的鉴赏集中于各种对下层佣人的描绘。谁又能说清楚这种对佣人的好奇心多大程度上变成了普鲁斯特阿谀奉承的一部分,而对佣人的阿谀奉承又在多大程度上同他的好奇心混合在一起?谁知道对这些置身于社会顶层的佣人角色的艺术描摹具有多大的艺术潜力?普鲁斯特呈现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摹本,他身不由己地这样做,因为他承认对他来说,"看"(voir)与"摹仿欲"(désirer imiter)本是同一桩事情。普鲁斯特身上这种既唯我独尊又巴结逢迎的双重态度由莫里斯·巴雷斯的一句话形容得再贴切不过。他说普鲁斯特像个"挑夫客栈里的波斯诗人"(Un poete persan dans une loge de portiere)。这是有关普鲁斯特的文字中最精彩的一笔。
另外,还有一个绝妙的词语联系着普鲁斯特和弗洛依德:"潜意识"--幸好,[[弗洛依德]]比 [[ 爱因斯坦 ]] 更能为一般人理解--这种比较似乎更有实效。弗洛依德论及的是潜意识、无意识和伊德,普鲁斯特所论及的,一般说来只是关于潜意识,虽然他的用语是"无意识"。在普鲁斯特的观点和术语中没有弗洛依德的印迹,而且也没有任何细微的征象可以表明,在写作时他已了解了弗洛依德的著作。他的小说所以成为"系列的无意识的小说",是因为它本身便是一种遗忘与记忆的现象,正如他后来接受波尔斯采访时阐述的那样。他认为人们的逻辑思维有着现实或未来的实际功用,'白们很容易从我们的头脑中失落,但是可以被由主观意识所控制的记忆呼唤回来,有时也会由记忆中的偶然机会唤回。不过,我们倒是无意地发现其他一些我们并不能称之为"遗忘了的"东西,因为我们从未记住它们,它们也会有力地完整地通过非主观记忆而上升到表面来,它们中没有任何压抑,也没有伊德,潜意识压抑力,道德瘤,或治愈它们的分析法,性也不扮演任何角色。因此,普鲁斯特原以为《索罗梅和戈莫勒》和《女囚》会引起人们对他著作的道德谴责,或是对他本人的仇视与贬斥,但相反这两部作品却增加了他的声誉。一是因为弗洛依德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时代风尚的变化。
普鲁斯特力图抓住情感的无限丰富性,将各种感觉、回忆、意念所产生的无比丰富的实感捕捉住。为了将人一生的感受记录下来,小说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普鲁斯特记录的不是一时一地的感受,而是'不同时刻的感受聚集'。也就是说,无数个不同时刻的心理活动组成了人的一生。普鲁斯特从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出发,通过那种"盖尔芒特家--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式的无意识联想找回了那"有声有色"的往事。这种无意识联想在内心世界里充分地复活了过去的时光,著名的"小玛德莱娜的点心"就是这种无意识联想的一个典型例子。
== 人物影响 ==
1871年7月10日出生的'''马塞尔·普鲁斯特'''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把自己的思想乃至生命中最好的部分,都倾注在 [[ 《追忆逝水年华》 ]] 中。 他于1896年出版《欢乐与时日》,后来翻译英国艺术评论家[[拉斯金]]的著作《亚眠的圣经》与《芝麻与百合》,作品《让·桑德伊》、《驳圣伯夫》,撰写一些评论拉斯金及同代艺术家的文章。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将高度敏感性与高度精神性融为一体,表现出小说创作的新观念和新技巧,突破了小说写作的传统模式,呈现了一个由感官展开的色彩斑斓的世界。
== 参考文献 ==
1,9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