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劉齊賢

增加 3,411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劉景先'''({{bd|?||690年|11月29日|catIdx=L劉}}),本名'''劉齊賢''',唐朝官员,在唐高宗晚年和武后(武则天)为唐中…”
'''劉景先'''({{bd|?||690年|11月29日|catIdx=L劉}}),本名'''劉齊賢''',唐朝官员,在[[唐高宗]]晚年和武后([[武则天]])为[[唐中宗]]、[[唐睿宗]]摄政期间担任宰相。684年,他为被指谋反的宰相[[裴炎]]辩护,得罪武后,被捕遭贬。689年,他再次被捕,自缢而亡。<ref name=BT81>[[:s:旧唐书/卷81|《旧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三十一]]</ref><ref name=NBT106>[[:s:新唐书/卷106|《新唐书》卷一百零六]]</ref>

== 家庭背景 ==
劉齊賢出自[[广平刘氏]],是[[汉景帝]]之子赵敬肃王[[刘彭祖]]的后裔,他的祖父[[劉林甫]]在[[唐高祖]]、[[唐太宗]]年间历任内史舍人、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封乐平男,爵位由他的父亲[[劉祥道]]继承。劉祥道在高宗年间任宰相,封广平郡公。劉祥道于666年去世后,劉齊賢继承了广平郡公的爵位。<ref name=BT81/><ref name=ZZTJ201>[[:s:资治通鉴/卷201|《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一]]</ref>

== 唐高宗年间 ==
刘齐贤起初任侍御史,后来任[[晋州]]司马。高宗听闻他方正,很礼敬他。一次,将军[[史興宗]]随高宗狩猎时说,晋州的鹞很有名,可以命刘齐贤抓几只。高宗答:“刘齐贤难道是捕鹞人吗?你为什么这样看待他?”拒绝了。<ref name=ZZTJ201/>为了避太子[[章怀太子|李贤]]讳,刘齐贤改名刘景先。<ref name=BT81/><ref>675年李贤被立为太子,680年被废,所以他是在此期间改名。</ref>高宗年间,刘景先曾任朝散大夫守[[给事中]]。<ref>[[:s:申理冤屈制]]</ref><ref>[[:s:谏农时出使表|刘思立《谏农时出使表》]]</ref>[[仪凤]]四年(679年)八月,以给事中兼修国史。<ref name=NBT106>[[:s:新唐书/卷106|《新唐书》卷一百零六]]</ref><ref name=BT5>[[:s:旧唐书/卷5|《旧唐书》卷五]]</ref>

681年,[[吐蕃]]入寇,工部尚书[[刘审礼]]率军迎战,大败阵亡。唐高宗骇然,召侍臣问御敌之策。中书侍郎[[郭正一]]认为应当严格守边,等国库丰盈、人心所向之际可一举灭吐蕃。刘景先和同僚[[皇甫文亮]]等也认为应当如此。<ref name=NBT106/><ref name=BT190-2>[[:s:旧唐书/卷190中|《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ref><ref name=BT196-1>[[:s:旧唐书/卷196上|《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上]]</ref>

[[永淳]]元年(682年)十月,时任[[黃門侍郎]]兼修国史的刘景先被封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实际上相当于宰相。<ref name=BT81/><ref name=NBT106/><ref name=BT5/>从此两省长官及其他官没做到三省最高长官就拜相的,都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ref name=BT43>[[:s:旧唐书/卷43|《旧唐书》卷四十三]]</ref>二年(683年)五月,高宗病重,命太子[[李哲]](李贤于680年被废)监国,由刘景先、[[侍中]]裴炎、郭正一兼東宮同平章事辅佐太子。十二月,高宗驾崩,<ref name=BT5>[[:s:旧唐书/卷5|《旧唐书》卷五]]</ref><ref name=NBT3>[[:s:新唐书/卷3|《新唐书》卷三]]</ref>李哲继位,是为唐中宗,实权大部掌握在摄政的武太后手中。<ref name=BT87>[[:s:旧唐书/卷87|《旧唐书》卷八十七]]</ref><ref name=NBT117>[[:s:新唐书/卷117|《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ref><ref name=ZZTJ203>[[:s:资治通鉴/卷203|《资治通鉴》卷二百零三]]</ref>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