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际霖

移除 63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吴际霖'''1940年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军工局教员、鲁南军区军工部部长。建国后,历任山东铝厂厂长、冶金工业部有色冶金设计院副院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军工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组织起草了我国核武器研制、发展方案,参加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试验,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基地的主要组建者之一。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吴际霖
| 图像     =[[File:吴际霖1.jpg|缩略图|吴际霖1]][http://img.qqzhi.com/upload/img_4_1181713681D3809050597_26.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so.com/view?q=%E5%90%B4%E9%99%85%E9%9C%96&src=tab_www&correct=%E5%90%B4%E9%99%85%E9%9C%96&ancestor=list&cmsid=2ac91f42b765f1e2780bfdff6668ed24&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87#id=960cdac46fdf350d4acc5c06595435bc&currsn=0&ps=55&pc=55 来自360网]    
| 出生日期 = 1918年
| 出生地点 = 四川成都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工程师
| 知名于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奠基人
}}
== 个人简介 ==
== 个人经历 ==
一九五八年初,吴际霖同志服从组织决定,离开他所熟悉的工作, [[ 同李觉 ]] [[ 郭英会 ]] 等同志一道,担负起组建九院,领导研制“尖端弹”的重任。记得当时有位领导干部曾对际霖同志开玩笑‘三弹’都有你的一份。
创建初期,九院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抓紧221基地建设,使其尽快形成科研生产能力;二是抓紧调集科技队伍,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科研试验工作。吴际霖既要协助李觉同志统管全面,主持全院日常工作,又分工侧重抓科技组织管理工作,经常是夜以继日地奋斗着。<ref>[http://m.sohu.com/a/248728466_668365  吴际霖同志在组建九院初期的往事,搜狐网] </ref>
由于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对 [[ 原子弹 ]] 研制项目是否“下马”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9月,二机部刘杰部长与李觉、吴际霖、朱光亚等研究后,向中央上报了《关于自力更生建设原子能工业情况的报告》,提出两年内进行中国第一个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的“两年规划”。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其可行性,根据领导和专家集体讨论的意见,由朱光亚主持拟制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及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
整个安排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分析和部署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对当时很快突破原子弹技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份至关重要的文件,被誉为“两个纲领性文件”。
核武研究基地是建在 [[ 青海省海晏县 ]] 海跋3210多米的高原上,那里开水只有80多度,饭都半生不熟,在那十分艰苦的环境里,吴际霖领导基地广大科技人员,艰苦攻关,攻克了第一颗原子弹,又攻克原子氢弹。
1966年文革动乱期间,他未能幸免。当时基地两派群众斗争激烈,每次批斗完了,他回到办公室,就坐在椅子上歇一歇、喝口水,又开始攻关战斗!在那非常时期,当有人遇有不测,第二梯队马上顶上,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误了科研攻关、生产,就是这么好的领导人,领导生产原子弹,攻克氢弹,应该说1967年6月17日我国氢弹的爆炸成功,吴际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0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