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万佛堂石窟

增加 23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345 i3333333333333333mage file copy 263333.jpg|缩略图||[https://k.zol-img.com.cn/dcbbs/20527/a20526742_s.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232_545884.html 来自 zol论坛 的图片]]]
[[File:2345 i333333333333333mage file copy 2733333.jpg|缩略图||[https://k.zol-img.com.cn/dcbbs/20527/a20526888_s.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232_545884.html 来自 zol论坛 的图片]]]
''' 万佛堂石窟 '''<ref>[http://bbs.zol.com.cn/dcbbs/d268_187252.html 万佛堂石窟], zol论坛, 2010-06-09</ref> ,坐落在 [[ 辽宁 ]] [[ 义县 ]] 县城西北9公里的 [[ 大凌河 ]] 北岸,至2015年为止,是 [[ 中国 ]][[ 东北 ]] 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 [[ 北朝石窟 ]] 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万佛堂石窟始建于 [[ 北魏 ]] 年间,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它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同时万佛堂石窟又是一处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1988年被定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建设沿革 ==
[[ 北魏太和 ]] 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营州刺史 [[ 元景 ]] 为祈福始建万佛堂西区,由国师 [[ 昙曜法师 ]] 主持修建。魏景明三年纪念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出使契丹一事开凿东区。
此后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石窟多次受损。 [[ 明成化 ]] 十年(公元1474年) [[ 锦衣卫 ]] 参将 [[ 王锴 ]] 为其母祝寿修建圆形小塔一座。
明代 [[ 嘉靖 ]] 年间重修,并流传至清末 [[ 民国 ]] 时期。
抗战时期,石窟再次受损,经过1994年至1996年三年的修缮方才重放光芒
'''位置'''
万佛堂石窟坐落在 [[ 辽宁 ]] 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
'''气候'''
该地区属 [[ 北温带的中温带 ]] ,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8℃,平均降水530毫米,平均日照2848小时,无霜期126一175天 。[3]
'''水文'''
石窟临近大凌河,大凌河发源于 [[ 河北省 ]][[ 平泉县 ]] ,从涓涓细流到波澜壮阔的入海口共398公里,流经 [[ 辽宁 ]] 省朝阳等市县。细河是大凌河下游左侧最大支流。源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他本扎兰乡东北东骆驼山北坡牌楼营子村附近。经阜新市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东梁乡、伊吗图乡、卧凤沟乡以及清河门区的蔡家屯入义县,在复兴堡进入大凌河,全长113公里。
== 主要景观 ==
'''综述'''
万佛堂石窟下层有6窟,由东向西一次排列,进入第一个窟,门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窟内平方形,高约五米,每边花约一米,中央有一方形石柱,上连窟顶,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尘拱上的佛像,供奉人像和上层佛合内的佛像,侍者及弧形华幔,化生童子,窟顶的飞天,门内窟壁的千佛式座佛,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刀法劲健。东区有七窟,建于北魏景明三年,是尉喻契丹使韩贞等人为祈福修建成的私窟。西区共有9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3个小窟,窟内石刻造像已经风化无存。第五窟的题刻手迹乃是平东将军元景在公元499年,造崖时手书其上的,是重要的史料,并被清末的康有为评为" [[ 元魏 ]] 诸碑之极品"[2]
石窟上顶上有 [[ 明成化 ]] 十年(公元1474年),骠骑将军 [[ 王锴 ]] 未其母祝寿而建的圆形小塔一座。西区第一窟最大,东西北三壁各雕三佛。窟中心方形塔柱上部的佛像及供养人像。下部四尊佛像为后代补雕。第六窟主像为交脚弥勒。元景造像碑刻在第五窟南壁上。东区现存7窟,造像多已风化无存。其第三窟存有千臂观音和二侍菩萨。韩贞造像碑刻在第四窟南壁上。[3]
'''西区'''
据碑刻记载:西
区是 [[ 北魏 ]]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 [[ 元景 ]] 为黄是祈福开凿的。存9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6大窟,上层为3小窟,另有部分 [[ 壁龛 ]] 。保存较完整的是第一窟和第六窟。由东向西依次排列,进入第一个窟,门刻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窟内平方形,高约5米,每边长约米,中央有一方形石柱,上连窟顶,方形石柱四面布满精细的雕刻,尖拱上的佛像,供奉人像和上层佛合内的佛像,待者及弧形华幔,化生童子,窟顶的飞天,门内窟壁的千佛式座佛,都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刀法劲健,形象生动。
'''东区'''
'''东区'''
1号窟:窟内造像损坏严重,仅东壁尚可见佛龛尖拱残痕。西壁门上方有后世所书"万缘桥"3字,现已模糊不清。窟内北部西侧有清 [[ 宣统 ]] 三年(1911年)重修捐资碑1通。 
2号窟:窟毁坏极为严重,窟内不见造像。整个窟室全部坍塌,使1、3号窟之间形成悬崖绝壁,后人架桥以便通行。桥有栏杆,上盖屋顶,保留了窟形。
3号窟:窟内东、西、北三面置佛台。北台上有后世塑的 [[ 千手观音 ]] 泥塑像,东西台各塑菩萨像1尊。
4号窟:窟内造像风化无存,仅见窟顶有莲花宝盖和东壁的佛龛尖拱残迹。
5号窟:原门南向,《 [[ 景明三年韩贞造像铭 ]] 》就刻在门楣上。因后世将门改为明窗时,将碑文下部毁掉。窟内造像全毁,仅见东壁佛龛和窟顶莲花宝盖残痕。
6号窟:前面岩石连同窟门已经坍塌,窟后壁凿佛龛,内雕释迦坐像,高发髻,长眉细目、高鼻薄唇,是典型的北魏中期造像。窟壁尚有残余浮雕。窟的南壁外,尚有残存的天王像和一组百戏浮雕。
7号窟:窟门已塌毁,现在窟内悬挂 [[ 光绪 ]] 三十二年(1906年)铸造的铁钟1口。
此外,在东西两区之间的小山顶上,有明成化十年(1474年)建造的桶式塔1座。在西区1号窟东侧有现代建的平房3间,耳房1间,供看护人员使用。
2、义县有关部门支撑加固西区西侧岩体,加固西区6号窟窟壁。
3、义县有关部门计划按现有碑的形制,早期拓片的文字,复制一方同比例的《 [[ 元景造像碑 ]] 》,镶嵌在6号窟复制的混凝土窟壁上。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30">
2345_im333333333333333333333age_file_copy_43333333.jpg|[https://bbswater-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5/M00/0C/0B/ChMkJleTMjOIen-iAB4Kn6Wbvt0AATwEQNdO1kAHgq3720.jpg 原图链接 ][http://bbs.zol.com.cn/dcbbs/d268_187252.html 来自 zol论坛 的图片]
</gallery>
 
== 参考来源 ==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