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9
次編輯
變更
納米比亞
,無編輯摘要
約18世紀中葉,赫雷羅人勢力範圍已擴大到[[卡奧科蘭]](Kaokoland)一帶,並向南拓展至[[斯瓦科普河]](Swakop River)。18世紀末葉由[[瓊克·阿夫里坎納]](Jonker Afrikaner)領導的Oorlam族(科伊科伊人的分支)打斷赫雷羅人的擴張行動並擁有納米比亞中部的主導權,並成為介於北部赫雷羅人與南部[[納瑪人]](Nama people 科伊科伊人的分支)間的緩衝。1861年隨著瓊克·阿夫里坎納的死亡留下納米比亞中部地區的權力真空,赫雷羅人與納瑪人相互爭奪該地區的控制權。
1870年在[[雨果·哈恩]](Hugo Hahn)的斡旋下赫雷羅人與納瑪人簽屬和平協議。<ref>{{cite web| url=http://www.namibia-travel-guide.com/bradt_guide.asp?bradt=1023 |title=Pre-history | publisher= Namibia Travel Guide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1-08}}</ref><ref name="Bantu">{{cite web| url=http://www.namibia-travel-guide.com/bradt_guide.asp?bradt=1024 |title=Bantu colonisation | publisher= Namibia Travel Guide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1-08}}</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namibia-travel-guide.com/bradt_guide.asp?bradt=1025 |title=European Colonisation | publisher= Namibia Travel Guide |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19-11-11}}</ref>
=== 歐洲航海家與殖民者 ===
==== 德屬西南非 ====
19世紀末歐洲列強展開「[[瓜分非洲]]」(Scramble for Africa)的行動。1884年[[德國]]商人[[阿道夫·呂德里茨]](Adolf Lüderitz)於西南沿海地區購買土地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鎮呂德里茨,不久便由德國政府收購並控制該地區,1890年德國占領納米比亞全境,並命名為[[德屬西南非]](German South West Africa)。1890年英國與德國簽訂[[黑爾戈蘭-桑給巴爾條約]](Heligoland–Zanzibar Treaty),英國將現今波札那地區劃為[[貝專納保護國]](Bechuanaland),並於德屬西南非洲確立了邊界-英國將狹窄的土地割讓給了德國,旋即德國以當時總理[[列奧·馮·卡普里維]](Leo von Caprivi)命名為[[卡普里維地帶]](Caprivi Strip)。
1904年,一支名叫赫雷羅(Herero)的部族受不了殖民暴政而發動起義,在一場衝突中殺死數十個德國平民,原本屬敵對部族的納馬族(Nama,舊稱納馬夸Namaqua)也與赫雷羅並肩作戰。德國派出托塔將軍(Lothar von Trotha)領導1萬5千名士兵無情鎮壓,是為「赫雷羅與納馬大屠殺」(Herero and Namaqua genocide)。1905年至1908年間,80%的赫雷羅人和50%的納馬族人死去,他們不是被德軍殺死,就是在集中營奴役下勞動至死,或者因為營內極端惡劣的環境而病死。4年之內,估計死亡人數高達約10萬人。直到1908年納馬族與德國談和,整起滅絕事件才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