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华蘅芳

增加 1,15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华蘅芳'''(1833-1902年),字若汀,[[中国]]清末数学家﹑科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 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江苏 [[ 无锡 ]] 县荡口镇(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人。出生于世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氏向他推荐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1861年为曾国藩擢用,和同乡好友[[徐寿]](字雪村)一同到安庆的军械所,绘制机械图并造出中国最早的轮船"黄鹄"号。他曾三次被奏保举,受到洋务派器重,一生与洋务运动关系密切,成为这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之一。还提出了二十多种对于勾股定理证法。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华蘅芳
}}
==人物生平==
<p style="text-indent:2em;">华蘅芳,字若汀,生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江苏 ]] 省无锡县]] 荡口镇人。受擅长数学的父亲的影响,从小就热爱数学。10岁开始,常读中国古代算经。至20岁,已学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测圆海镜》以及明清以来的数学著作。以后又从上海墨海书馆买回一批西方近代数学著作,悉心钻研。这时,他结识了同乡[[徐寿]],两人志同道合,过从甚密。通过实验,他们掌握了近代数学的一些原理及其运用方法。
<p style="text-indent:2em;">1861年秋,两江总督曾国藩筹办安庆军械所。于1862年初华蘅芳和徐寿应[[曾国藩]]的邀请前往,专办制造事宜。1865年,曾国藩会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并调华蘅芳、徐寿前往"建筑工厂,安置机器"。1867年,华蘅芳、徐寿开始与外国人合译西方近代科技书籍。翌年制造局内设翻译馆。从此,华蘅芳把主要精力用于译书,同时进行数学等方面的研究。1876年格致书院成立后,他前往执教10余年,并参加院务管理工作。1887年他到[[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担任教习。1892年到[[武昌]]的两湖书院、自强学堂讲授数学。1896年回到江南制造局的工艺学堂,任数学教习。1898年回到家乡,在[[无锡]]竢实学堂任教。1902年逝世。他毕生致力于研究、著述、译书、授徒,工作勤奋,敝衣粗食,淡泊名利,不涉宦途,在科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huafang288118.html 华蘅芳,锡山区地名网 ] </ref>
===钻研机械===
<p style="text-indent:2em;">约在1857年,华蘅芳和徐寿在[[上海]]研读了合信(B.Hobson,1816-1873)于1855年写的《博物新编》,对蒸汽机有了初步的了解。1862年,他和徐寿、吴嘉廉、龚芸棠、徐建寅等人在安庆内军械所试制轮船。他们以《博物新编》中的图文等为主要参考资料,由华蘅芳负责"推求动理,测算汽机",[[徐寿]]负责"造器置机"、制造小样。开始时,他们还曾到外国轮船上观察,"心中已得梗概"。经过3个月的努力,终于制成一台缸径1.7英寸(43毫米)每分钟240转的小蒸汽机,"甚为得法"。于是,着手设计制造轮船。1863年制出螺旋桨推进的轮船,但"行驶迟钝,不甚得法"。1865年3月终于在[[南京]]试制成木质明轮轮船,曾国藩"勘验得实"后,将其命名为"黄鹄"号。该船长55尺,重25吨,时速20余里,蒸汽机为单缸,缸径1尺,缸长2尺,回转轴、锅炉和烟囱的钢铁是进口的。
{{Infobox person | 图像 =[[File:华蘅芳1.jpg|缩略图| 华蘅芳1居中|250px|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4528977457&di=22874d7b6c7018436ba58e24fd022c55&imgtype=0&src=http%3A%2F%2Fwww.dangkouguzhen.com%2FUploads%2Fattached%2Fimage%2F20131209%2F20131209093819_74193.jpg.jpg 原图链接] [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8D%8E%E8%98%85%E8%8A%B3&step_word=&hs=0&pn=21&spn=0&di=8385157187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640149839%2C1278886630&os=275177516%2C3879333426&simid=0%2C0&adpicid=0&lpn=0&ln=562&fr=&fmq=154451877500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dangkouguzhen.com%2FUploads%2Fattached%2Fimage%2F20131209%2F20131209093819_74193.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1wg2h5727zijg_z%26e3Bv54AzdH3Ftg1jx_z%26e3Brir%3F4%3DRjgojg1wg2h57%26w%3D4tg26jg1w3tw%26wt1%3Dmda&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 来自360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华蘅芳对泊来的技术产品并不迷信。江南制造局的龙华火药厂,为配制火药每年需花费大量白银进口"镪水"(即硝酸)。华蘅芳决心自制"镪水",经多次试验,终于主持制成了合格的产品,成本仅为进口价的1/3。在[[天津]]武备学堂时,[[中国]]驻德国人员购回一台新式试弹速率机,但不知如何使用。华蘅芳运用自己的数理知识分析它的原理,帮助人们掌握了它的用法。天津武备学堂准备仿制一种中法战争时所用的行军瞭望气球,以供学员演试。[[德国]]教习不相信中国人能演放和仿制。华蘅芳对外国人的讥笑非常气愤,亲自主持试制,终于在1887年仿制成了直径5尺的氢气球并试飞成功。
===任教生涯===
==社会评价==
===代学者===
<p style="text-indent:2em;">华蘅芳先后在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担任提调,光绪二年(1876)在上海格致书院担任教习。他在晚年转向教育界,从事着述和教学。他对数、理、化、工、医、地以及音乐等学科有广博的学识,并注重科学研究。他编写了深入浅出的数学讲义和读本,以专着《学算笔谈》进行数学评论,对于培养人才和普及科学殊多贡献,成为有声望的一代学者。[[光绪]]十三年(1887)他曾在天津武备学堂中任教习,光绪十八年(1892)在[[湖北 ]][[ 武昌]]主讲两湖书院。他的学生江蘅、杨兆鋆等以及胞弟华世芳(字若溪,1854~1905)受到他的影响都成为数学家。<ref>[http://www.360doc.cn/article/9570732_785224778.html 无锡 (130)华蘅芳故居,360搜索] </ref>
===卓越一生===
<p style="text-indent:2em;">华蘅芳的治学精神反对历来算家喜"炫其所长而匿其所短"、只讲算法而"秘匿"算理的风气;他注重数学教育,在数学评论中阐明了他的数学教学思想,像"观书者不可反为书所役"等精辟见解,表明他的方法论中已具有辩证的内容;华蘅芳的哲学观点散见于着述之中,兼有唯心、唯物的成分,尚未形成思想体系。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