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宋武帝

移除 1,45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封地 =
|氏族 =
|籍貫 = [[ 彭城县 ]] 绥舆里
|本貫 =
|祖籍 =
|其他名號 = 永初
|出生日期 = 363年4月16日
|出生地點 = [[ 丹徒县 ]] 京口里
|婚年 =
|逝世日期 = 422年6月26日
|注釋 =
}}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1-2] 。
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内平定 [[ 孙恩 ]] [[ 桓玄 ]] ,消灭 [[ 桓楚 ]] [[ 西蜀 ]] [[ 卢循 ]] [[ 刘毅 ]] [[ 司马休之 ]] 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 [[ 南燕 ]] [[ 后秦 ]] 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 [[ 北魏 ]] ,收复 [[ 淮北 ]] [[ 山东 ]] [[ 河南 ]] [[ 关中 ]] 等地,光复 [[ 洛阳 ]] [[ 长安 ]] 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 [3] ,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 [[ 南朝 ]] “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他对 [[ 江南 ]] 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 [[ 李贽 ]] 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825592/answer/127738193 宋武帝刘裕为什么这么强。刘裕北伐到底惨烈到何种地步]</ref>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 [[ 北魏 ]] ,尚未出兵,便因病逝世 [4] ,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 [[ 初宁陵 ]] 。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亡佚。   本 名 刘裕 主要作品 《兵法要略》  别 称 刘下邳、寄奴、宋武帝 主要成就 统一南方,北伐中原,改革弊政  别 称 刘下邳、寄奴、宋武帝 谥 号 武帝 字 号 字德舆 庙 号 高祖 所处时代 南朝宋 年 号 永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丹徒县京口里 籍 贯 彭城县绥舆里 [1] 出生时间 363年4月16日   去世时间 422年6月26日 在位时间 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  陵 寝 初宁陵  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投戎建功▪ 匡辅晋室▪ 攻灭南燕▪ 席卷番禺▪ 征讨刘毅▪ 西征巴汉▪ 义熙改革▪ 尽吞荆扬▪ 关中得失▪ 称帝建宋▪ 病重去世2 为政举措▪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3 个人作品4 人物评价▪ 总评▪ 历代评价5 轶事典故▪ 甘露降生▪ 国号曰宋▪ 天子之气▪ 寄奴射蛇▪ 不擅文才▪ 不信神祇▪ 顾念旧情▪ 崇尚节俭▪ 不忘发妻▪ 首开恶例6 亲属成员7 相关争议8 史料记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裕的祖籍在 [[ 彭城县 ]][[ 绥舆里 ]] [1-2] ,是 [[ 汉高祖 ]][[ 刘邦 ]] 之弟、 [[ 楚元王 ]][[ 刘交 ]] 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 [[ 晋陵郡 ]] 丹徒县的 [[ 京口 ]] 里 [5] 。
刘裕于 [[ 晋哀帝 ]][[ 兴宁 ]] 元年三月壬寅日(363年4月16日)出生,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因分娩后疾病去世。 [6] 父亲 [[ 刘翘 ]] 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 [[ 刘怀敬 ]] 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7]
刘裕长大后,为人雄杰,气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风神奇伟,不拘生活小节,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 [8] 据载刘裕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有时为补济家用而去赌博 [[ 樗蒲 ]] 。由于一向贫穷,遭乡里贱视,当时的人多不能赏识他。 [9] 不过,刘裕才能出众,且有大志,当时出身 [[ 琅琊王氏 ]] [[ 王谧 ]] 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向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10]
===投戎建功===
刘裕后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11]
刘裕后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11]   [ 晋安帝 ]] 隆安三年(399年)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 [12] 。晋廷忙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或因孙无终的荐举,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
十二月,刘牢之率部抵达吴地,派刘裕领数十人侦察起义军的动向。不巧碰上了几千起义军,刘裕率众迎战,随从战死大半,而他还在酣战,手舞长刀,杀敌甚多。后来,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及骑兵主力相继前来,起义军逃退,斩杀俘虏千余人,刘裕乘胜追击,平定山阴(今浙江绍兴)。孙恩逃回到海上。
722,4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