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日战争

增加 4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内部链接、删除无效字符
中华民族全面 [[ 抗日战争]]
''' 中日战争 ''' (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一般是指“ [[ 抗日战争 ]] (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经过一系列准备和策划,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武装侵华的 [[ “九一八”事变 ]]
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东北方南满铁路的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麦击”日本守备队,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张学良遵照蒋介石的命令精神,电示力避冲突,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要求驻守北大营的陆军独立第七旅王以哲部“不抵抗”,虽然部分官兵被迫进行了自卫还击,但随后十几万东北军撒出沈阳市区,沈阳沦陷。19日,日军占领长春,并分兵进攻营口、安东、凤城、本溪、海城、鞍山、辽阳、铁岭、开原、四平街、公主岭等。中国各地驻军自发英勇抗击日军,但由于不抵抗的命令,大多未做坚决抵抗,音值被退。两天内,日军占领满铁全线。不到一周,日军相维侵占辽宁、吉林两省30多个城市。
====局面恶化====
国联的退让软弱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11月,日军继续北上黑龙江省, [[ 马占山 ]] 率当地驻军顽强抵抗并多次击败日军,黑龙江省民众自发组织“援马抗日团”支援前线。不久,日军占领齐齐哈尔,马占山率部退往海伦。日军随即侵占黑龙江省。
12月下旬,日军主力两个师团、旅个混成旅团兵分三路进犯锦州。国民政府电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坚守锦州。张学良连日急电南京, 请求增援,但民政府各部门办事迟滞,粮饷、弹药未有能及时接济。张学良下令将锦州附近部队撒退至关内。1932 年1月初,锦州失守。2月初,哈尔滨被陷落。至此,东北三省12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日本本土的3.5倍),全部被日本侵占,3000多万同胞沦入低手。自“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底,中国军民死亡2.3万人。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有计划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事变前,日本即有在东北建立所调“独立国家”的计划;事变后,日本加紧实施该计划。在日本的策动下,东北各地发生所谓的“满洲独立”运动,旨在制造东北脱离中国的“民意”以惑视听。 在吉林,建立以熙洽为首的伪吉林长官公署;在辽宁,建立起以袁金凯为委员长的伪辽宁省地方自治维持会;在哈尔滨,建立以张景惠为首的伪东省特别区治安维持会(张后出任伤黑龙江省长)。[1]
====伪满洲国====
1931年11月,日本关东军秘密将前清度帝博仅从天津接到东北。1932年2月,关东军在沈阳召开“建国会议”,合并三省的伪政权,正式定名为“满洲国”。3月1日宣布伪满洲国成立; 9日,溥仪出任伪执政,张景惠任伪参议府议长,郑孝胥任伪国务总理。9月,日本率先承认伪满洲国,并安排大批人员在伪政权内任职。1934 年3月1日,伪满洲国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溥仪坐上“皇帝”宝座。根据关东军与溥仪签订的《日满密约》,关东军代表日本政府,对伪满洲国拥有内部指导权,伪满洲国所有重大决策与人事任免,要得到关东军同意。显然,伪满洲国是关东军控制下的傀儡政权。[1]
====一·二八事变====
1931年底,日本关东军又阴谋在上海制造事端。1932年1月18日,日本驻上海领事馆无关田中隆吉唆使妙法寺僧人天崎启升等五人,向三友实业社的中国工人进行挑衅,又指使流氓将两名日僧打伤,并诬称中国工人所为。随后,日方传育一日借死亡。田中隆吉遂借机扩大事态,20日,指使几十名日本浪人纵火焚烧三友实业社工厂,并打死中国军警一人,打伤军警两人。上海日侨1000余人召开大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沿途捣要电车、公共汽车及中国商店。同时,日本生沪总领事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道款、缉凶、赔偿、取缔抗日运动和解散抗日团体等五项要求。日军30余艘军舰、40架飞机,几十辆装甲车和6000人的陆战队集结上海。1月28日晚,吴铁城答应日本驻沪总领事的全部要求,但日军仍向上海北站、江湾、吴淞等地发起攻击,“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扬言“四个小时占领上海”,“三个月占领支那全土”。[1]
====淞沪抗战====
上海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也是全国经济中心。“一.二八”事变后,上海驻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通电表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弹,绝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蒋、蔡通电赢得了各界热烈支持。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宣布迁至洛阳办公,将全国海岸沿线分为四个区,并调张治中率第五军前往上海。但又担心中日战事扩大至江浙,危及南京,并无实行抗战的决心。2月,蒋介石提出:“只要不丧国权,不失守土,日寇不提难以忍受的条件,则我方即可于英、美干涉之时,与之交涉”。日军投人第9、11. 14、8四个主力师团及海军陆战队共7.7万余人,中方军队只有4.21 万人。
上海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门户,也是全国经济中心。“一.二八”事变后,上海驻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等通电表示:“惟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弹,绝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蒋、蔡通电赢得了各界热烈支持。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宣布迁至洛阳办公,将全国海岸沿线分为四个区,并调张治中率第五军前往上海。但又担心中日战事扩大至江浙,危及南京,并无实行抗战的决心。2月,蒋介石提出:“只要不丧国权,不失守土,日寇不提难以忍受的条件,则我方即可于英、美干涉之时,与之交涉”。日军投人第9、11. 14、8四个主力师团及海军陆战队共7.7万余人,中方军队只有4.21 万人。 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顾强抵抗日军,在闸北、江湾等处与日军激战。中国军队死伤、失踪共14801人,日军死伤3184人,日军第三次换帅,战事仍无法突破。直至3月初,日军万余人趁中国军队兵力分散之机,在浏河偷袭登陆。第十九路军被迫退至昆山嘉定等处的第二道防线。3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上海平民伤亡、失踪达1.8万人,财产损失超过15亿。在国联及英美等国的调解下,中日就停火协议展开谈判,签署《中日上海停战即日方撤军的协定》,规定: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中国军队驻扎现在位置,日军撤退至事变前的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的越界筑路,设立共同委员会监督日军撤退及中国警察的移交事宜。该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产物,是对中国主权的出卖,为此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供给了条件。11月底,国民政府宣布自洛阳还都南京。
淞沪抗战中,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在全国民众的热情支持下顽强抵抗一个多月,虽蒙受惨重损失,但仍然重创日军,使侵华日军遭受了自九一八” 事变以来最为沉重的打击,板大振奋了全国民众的抗战土气。[1]
====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
===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名称 所辖地区 成立(形成)时间 主要领导人 贡献/地位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 1937年5月 林伯渠 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平民伤亡====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而据蒋梦麟的回忆录称有1400万壮丁被拉夫后死于饥饿疾病。另有估计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同时,还有估计认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可能在4100万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