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徐若呆

增加 31 位元組, 4 年前
职业生涯
此时,以女文武生任剑辉为首的全女班镜花艳影剧团,在澳门清平戏院演出。因上座率不佳,任剑辉想起旧友徐若呆,连忙叫清平戏院经理李其佳到香港,请徐帮忙编写有号召力的新剧本。若呆想起当年天台游乐场时的友谊,慨然允诺,先送上《双凤拥蛟龙》救急,接着送上新编的贴近民心的时装戏《汉奸之子》,令镜花艳影剧团震动[[澳门]]、[[香港]]。《汉奸之子》一剧紧扣抗日救亡形势,演出时戏中出现“血溅卢沟桥”和“轰炸上海日本军舰”两个场景,全场掌声雷动;至终场前,“汉奸”被千夫所指,舞台上出现各界人士怒斥汉奸的场面,全场观众站起,与演员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场面十分壮观。上演两个多月,香港也有不少戏迷专程渡海到澳门观看。
1941年香港沦陷后,任剑辉在澳门见全女班已不适应观众要求,另组男女同台演出的新声剧团,徐若呆为剧务主任。徐若呆编出了轰动一时的《晨妻暮嫂》后,又编出《红楼梦》多本剧,加上女文武生任剑辉、名花旦陈艳侬,名小武靓次伯、名丑生欧阳俭等的精彩表演,更加吸引观众。新声剧团演红楼梦戏欲罢不能,直至徐若呆再推出《黛玉魂归离恨天》才告一段落。新声剧团从此声名鹊起,任剑辉逐渐红透港澳地区。1948年,任剑辉率新声剧团到广州,以太平戏院为基地。当时何非凡新组班的“非凡响剧团”正在演红楼戏的《情僧偷到潇湘馆》,火爆异常。“新声”的红楼戏遂与他争夺观众。徐若呆与非凡响剧团的编剧冯志芬是好朋友,知道自己的曲词文采不及冯 芬,便在情节、细节上下工夫,“度桥”、“度介口”,力求表演创新。他与丑生欧阳俭(绰号苦瓜俭)一起研究,迭出新招,获观众盛赞。如《红楼梦》演到贾政怒打宝玉时,不用“打仔”旧排场,而让贾政在壁上扯下巨画卷轴,急匆匆撕去轴上画纸,露出酸枝棍,打向宝玉,显其怒不可遏,令观众“拍烂手掌”。当时报纸上赞道:“度桥度介口,徐若呆靠此成家,加上苦瓜俭出谋献计,何愁不落凡仔棚牙(意为胜过何非凡)。” 
徐夫人将四个孩子抚育成才徐若呆将大众欢迎的电台播放小说《萧月白》改编为同名粤剧,也得到观众的喜爱。1949年初,他为永光明剧团编的《梦断残宵》,写到两个卖唱为生的艺人,辛辛苦苦挣来一把贬值钱币,不够一餐饭钱,插了一段针砭时弊的“口古”,直斥社会的纸币贬值,观众反响热烈。当晚完场后,立即受到反动当局警告:再演不准有这段“口古”!
[[File:徐夫人将四个孩子抚育成才.jpg|thumb|350px|right|缩略图|徐夫人将四个孩子抚育成才[http://tupian.baike.com/doc/%E5%BE%90%E8%8B%A5%E5%91%86/tctupian/1/3?target=a4_75_07_01300000016998121957072124417.jpg 原图链接][http://tupian.baike.com/doc/%E5%BE%90%E8%8B%A5%E5%91%86/tctupian/1/3?target=a4_75_07_01300000016998121957072124417.jpg 来自互动]]]
新中国成立后,更激励徐若呆的创作热情。1950年,徐若呆合家回到广州,为新中国建设出力,他先为大众剧团(主要演员有曾三多、梁荫棠等)写出几套新戏,与曾三多合作编的《百花齐放朵朵红》,是歌颂新中国的新戏,后来成为戏剧改革获奖剧目。又把传统戏《活捉登州虎》改编为《梁山人马》,矛头直指土豪劣绅,剧本被华南文联翻印,给为土改服务的粤剧宣传队演出。徐若呆还以“文攻”为笔名,写了配合“抗美援朝”运动的粤剧小品《杜鲁门梦会东条》、《麦克阿瑟叹五更》发表在《华南文艺》上,《杜》剧曾被马师曾、梁醒波演出,还编出《武松醉打蒋门神》、《浪里白条黑旋风》等适合梁荫堂戏路的新剧,令该剧团的上座率大升。因此,多个剧团请徐若呆“度身定做”写新戏。他写的著名剧目还有《汉光武走南阳》、《虎将拜陈桥》( [[ 靓少佳 ]] [[ 郎筠玉 ]] 主演),《绿野仙踪》( [[ 吕玉郎 ]] [[ 楚岫云 ]] [[ 陆云飞 ]] 主演),《烈女吊英魂》、《道学先生》、《祥林嫂》( [[ 罗品超 ]] [[ 文觉非 ]] [[ 郎筠玉 ]] 主演)等。 
1951年9月,南方剧团成立,曾三多为团长,徐若呆为剧务。但那时剧团还是民营剧团,徐若呆仍然可以为多个剧团写戏。
1951年12月18日,广州《联合报》载:同一城市同一晚演出徐若呆自编或合编的戏达4部之多,人民戏院太阳升剧团上演《赤马荡天魔》、太平戏院永光明剧团上演《鸳鸯山恩仇记》、乐善戏院南方剧团上演《乞儿审状元》、天星戏院珠江剧团上演《醉斩郑恩》。除《醉》剧是徐若呆与莫志勤合编的外,其余3部都是徐独力所编。这一纪录不但“空前”,说“绝后”也不为过。
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