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50
次編輯
變更
熊岱平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熊岱平 1977年10月生于[[江西]]丰城,2011年结业于清华美术学院当代艺术高研班,现为[[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南京]]艺海潮书画院副秘书长,先后参加了南京军区六次美术创作班并入选展览,2010年1月被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政府聘为“宜春市文化艺术中心丰城厅”艺术创作首席顾问,并创作巨幅山水画《剑邑河山图》、《丰城十景图》。2007年作品入选“国泰之光”全国书画邀请展,2008年作品入选“人民日报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展,2008年4月[[南京]]电视台“文化星空”栏目对其作专题报道。2009年作品入选首届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2010年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全国文艺作品征集”中获得美术类一等奖,2011年6月[[江苏]]公共频道“品味人生”栏目做专题报道。2011年10月参加[[南京]]市鼓楼区“印象水墨—山水画名家六人邀请展”。2011年11月在[[南京]]清凉书院举行“意与古会—熊岱平山水画展”。作品在《美术》、《中国书画报》、《艺术名家》、《中国书画研究》、《中国水墨》、《艺术在线》、《中国画品》等报刊上发表。
==名家点评==
<p style="text-indent:2em;">'''游弋古今,焕发新机——读岱平山水画'''
<p style="text-indent:2em;">邵晓峰
<p style="text-indent:2em;">[[邵晓峰]]借古开新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规律,[[中国]]元代画风的奠基人赵孟頫甚至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的口号,由此可见“古”对于艺术创作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p style="text-indent:2em;">熊岱平绘画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自有豪情走笔端'''
<p style="text-indent:2em;">陈克年“岱色苍苍山野阔,平林漠漠晓风寒。谁家画本烟云里,自有豪情走笔端。”这是我先前赠青年军旅画家岱平的一首小诗,也是我当时读到他一些作品后的真实感受,在他的作品里有一些诗情与文气,让人有眼睛一亮的兴奋与期待,这也是我非常关注他的一个理由。
<p style="text-indent:2em;">岱平和我有着近似的经历,生长在乡野,后来历经军旅,但却始终不曾放下心爱的画笔。岱平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出生在[[江西]],江西山多,生在那里,某种意义上就与山水有一种心灵的契约,后来当兵到南京,自然也是幸运,南京除了山水足可留连,厚重的文化更是宜于艺术灵魂的栖息。作为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为数不多的青年画家之一,能够进入研究院那个层面,确实也证明了他的优秀和过人艺术才华。所以,当我再次看到他这批作品时,确实打心眼里有些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高兴。
<p style="text-indent:2em;">一是路子正。[[中国]]的书画与西方的绘画最大的不同,中国书画艺术以哲学为依据,西方绘画则以科学为依据,中国艺术向来讲究传统。我曾经和朋友交流说过,真正爱好艺术,就要敢于不迷信权威、不迎合媚俗、不脱离传统。有的人懒得思考,所以就喜欢迷信权威,其实,作为艺术家,恰恰是要敢于怀疑权威。岱平就是敢于怀疑权威的,这当然是指一些伪权威。岱平爱好绘画,主要还是基于自学,在当下的社会,自学成才确实是件很难的事,一是学习会受到很多外在条件的限制,二是社会在接纳时可能会不时抛来异样的目光,中国有句古话叫:名正才能言顺。但事实是,如[[黄永玉]]先生就曾经说过这样的意思,艺术院校能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家,但绝对不能培养出大师。当然,这不是对艺术教育的批判,也不是说不经过院校是培养大师的途径,我个人的理解,实际上他是强调了艺术天赋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岱平走的艺术之路应该说是正道,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传统的认同与理解,他不是选择那种故弄玄虚的假把戏来糊弄人,而是老老实实地走传统的道路。古人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他取法明清,上追宋元,同时也注意在当代的优秀艺术家那里吸取营养,师传统、法造化、得心源,踏踏实实地一路走来,其实这与院校也无太大的差异,虽然他没有科班更多的所谓规范训练和约束,因而他更能保持着心底对山水独特的理解和自由表现。
}}
<p style="text-indent:2em;">凡是好画,都必须有一股清气。当然,有的画突出浑厚、朴茂,有的雄强、激烈,但必须有清气作为基底,才可称为高雅的艺术。俗画、僵画是肯定没有清气的,也正因为没有清气才俗、僵。而雄浑、激烈的画如果没有清气为基础,格调也不会高。而柔和一路画,如果无清气为基底,就会变得媚俗无生气。所以说一副画的优劣,清气至为重要。<ref>[https://xiongdaiping.huajia.cc/ 画家档案,中国画家网 2009-09-02]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品读熊[[ 岱平]] 的山水画就有一股“清气勃然神韵生之感”。清气虽然见于笔墨,但根于人的个性,不是任何人都有这股清气的。他的作品在苍茫与润泽、雄厚与清秀,跃动与静谧、豪放与严谨之间。
<p style="text-indent:2em;">多年来,熊岱平在艺术道路上孜孜求索。他认为,[[中国]]画的学习“自古华山一条路”,这就是“规矩尽而变化生”,规矩就是传统,传统学得越多,画理明得越透,其“化”得也会越大,所谓创新才会越成功。他不但向古人学习,而且向现实生活学习。在融会贯通与取长补短之中,拓展了视野,开阔了胸襟。他努力探索开启笔墨语言的新思维,以便在创造中完成作品、完善自己。
<p style="text-indent:2em;">他还认为,[[中国]]画创作的灵魂是神韵。作品是否有神韵,取决于画家修养的高低。画中的一切都是靠笔墨来完成的。无论画家采取何种画法,都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并通过自己的学识对其进行提炼和概括,所以,画家的学识是绘画创作的基础。画家的学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物象内涵的理解也就不同,因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不同。熊岱平深知这一点,创作之余,他经常研究文学、画论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另外,画家的创作理念不同,取材的角度也不同,作品的面貌自然也就不同。自然界物象的美,需要经过画家的理解与感受、熔铸与再创造,才能成为符合其审美理念的艺术美。因此,画家创作时应既注重传达客观自然精神,又注重传达自己的思想。熊岱平正是这样创作山水画的。
<p style="text-indent:2em;">作画,其实是自我心灵的写照,更应该以真诚为先,然后通善融雅,以求至美。画风的形成,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而需要长期的艺术实践与[[ 磨练]] 。画家的思想修养、绘画技巧等达到一定的高度,画风的形成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若急于追求某种画风,则可能会陷入刻意做作的境地。自己创作的画能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能传达自己的精神就行了。熊岱平并不刻意追求某种画风,而是努力创作,用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p style="text-indent:2em;">画家唯有在情性上得到升华,才能在艺术上真正达到自然之境。天地山川也是有情性的,这种情性只能参悟,而不能描摹。熊岱平画山水一直努力连接古人、自我与自然,这种连接是从心法出发的,连接的关键在于心性的修炼与打通。当画家的心性修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画就会日臻妙境。
<p style="text-indent:2em;">行文至此,笔兴犹存,再赋诗一首,以求共勉“心悟手摹继日耕,临池洗砚听鸡鸣,得贤学古求新法,清气勃然神韵生”。
二○一○年四月二日(本文作者系军旅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艺海潮书画院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p style="text-indent:2em;">熊君岱平,余故交也。今将有画集行世,希余作文以推介之。余以为吾国山水乃澄怀观道之具也,非徒摹山范水与照相机争功耳。故西洋画谓之风景画吾国渭之山水画。夫山水画者应为画家之心相与自然实景相结合之渭也。唐张璪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中三味斯二语中尽揭之。然欲心源活泼之流出非多读书、广交游、识名士、养浩气而难致。熊君年刚而立,已知读书养气之为要务,笔耕墨耘之余能勤读书而广游历,与友人谈艺终日不觉倦可谓好之者也。观其画作笔墨沉郁老辣似中年人之笔,近来所作山水之点景人物亦楚楚有致为寻常俗子难措手。自古军旅之中多出画家,如唐之大小李将军,明之[[杨龙友]]诸家。熊君执干戈于军旅有年,且居江南佳丽之地],得山川灵气六朝烟水之助自能日进无疆,其前程何可限量哉!江南三月,春意如酒,杏花枝头,池塘月影种种色相俱成妙 ,待熊君拈出也,熊君免之。
<p style="text-indent:2em;">'''岱平的选择-----王冲'''
<p style="text-indent:2em;">作为一个国画画家,对于传统的态度往往就决定了他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