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商承柞

增加 51 位元組, 4 年前
生平
==生平==
*1902年3月7日,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酷爱古器物、古文字 。商承祚从小酷爱古文物及古文字,乃决心向这方面努力发展。为求深造,1921年秋天到[[天津]],拜著名古文字学家上虞[[罗振玉]](叔言)先生为师,在他的指导下研习[[甲骨文]]、金文,20岁入[[北京大学]]研究所,为国学门研究生
商承祚从小酷爱古 *1923年21岁时即出版了一部甲骨 物及古 字典《殷墟 文字 类编》 乃决心向这方面努力发展。为求深造,1921年秋天 可谓弱冠成名,得 [[天津]],拜著 学术 古文字学家上虞[[ 罗振玉、[[王国维]] (叔言)先生为师,在他 指导下研习甲骨文、金文,20岁入北京大学研究所,为国学门研究生 赞赏
1923年21岁时即出版了 *1922年,与广东东莞人容庚相识,自此,两人同乡同行来往甚密,尤以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在 部甲骨文字典《殷墟 校,不久又同在古 文字 类编》 研究室并肩战斗 均成为国内屈指 谓弱冠成 数的著 ,得到 术名师罗振玉、[[王国维]]的赞赏
1922 *1923 ,21岁 与广东东莞人容庚相识,自此,两人同乡同行来往甚密,尤以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在一校,不久又同在古 出版了《殷墟 文字 研究室并肩战斗 类编》,得到学术名师罗振玉、王国维的赞赏。父亲商衍鎏出钱刻木版 花了八百多块钱于印 为国内屈指可数 了商承祚先生 第一部 名学者
1923 *1925 ,21岁 出版了《殷墟文字类编》,得到 任国立东南大 讲师(1949年后更 师罗振玉、王国维的赞赏。父亲商衍鎏出钱刻木版,花了八百多块钱于印成了商承祚先生的第一部著作 [[南京大学]])
1925 *1927 年,任国立 东南 中山 大学 讲师(1949 教授。1927 后更名南京 ,时任国立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兼筹办国立中山 大学 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要成员的顾颉刚教授,聘请商承祚来校担任史学系和筹备中的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教授。商承祚教授在史学系开设了殷周古器物研究、殷周古器物铭释、殷墟文字研究、三代古器物研究、说文解字部首笺巽等多门课程
1927 *1929 年, 任国立中山大学 顾颉刚 教授 1927年 离校后 商承祚教授继 国立中山大学 语言历 史学 研究所代 主任 兼筹办国立中山大学 ,他除主持该所工作外,还做了许多研究工作。1927年11月1日《 语言历史学研究所 主要成员的顾颉刚教授 周刊》创刊后 聘请 商承祚 来校担任史 教授陆续在该刊发表多篇 系和筹备中 术论文。在该所顾颉刚为总编辑 语言历史学 研究所的教授。 丛书》中, 商承祚 教授在史 负责考古 系开设 ,陆续出版 殷周古器物研究、殷周古器物铭释、 殷墟文字 研究 类编》十四卷及他自己集撰的《石刻篆文类编》 三代古器物研究、说 《金 解字部首笺巽 萃编》 多门课程
1929 *1928 暑假 顾颉刚 他还与容肇祖 教授 离校后 “赴北路调查瑶民考察古物”。1928年12月14日,在该所内成立了考古学会 ,商承祚 教授继 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代 任, 席。 除主持该 “以本 工作外,还做了许多 古物不敷 研究 工作。1927年11月1日《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创刊后 商承祚教授陆续在该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该 特会同本 主任 顾颉刚 教授商准校长筹出一笔款项以 总编辑的《语言历史学丛书》中 购买古物之用。”并亲自到北平搜购古碑、古造像等200余件。该会“发掘南汉残瓦 商承祚负责考 收集本省 陆续出版了《殷墟文 审定本所所藏古器物 类编》十四卷及他自己集撰的《石刻篆文类编》、《金文萃编》等。1928年暑假 画” 他还与容肇祖教授“赴北路调查瑶民考察 设立 古物 陈列室,“颇得中外参观人士之赞许 。商承祚教授在校任教三年
1928年12月14日,在该所内成立了考古学会 *1930年7月 商承祚任主席。他“以本所古物不敷研究,特会同本所主任顾颉刚教授商准 辞职离 长筹出一笔款项以为购买古物之用 ”并亲自到北平搜购古碑、古造像等200余件。该会“ 抗日战争爆 掘南汉残瓦 收集本省古物,审定本所所藏古器物字画”,设立古物陈列室 随[[金陵大学]]西迁 “颇得中外参观人士之赞许”。商承祚教授 [[齐鲁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女子师范大学等 校任教 三年
1930年7月 *1948年秋 辞职离校。抗日战争爆发 商承祚教授回到[[广州]] 随金陵 被聘为[[国立中山 大学 西迁 ]]文学院语言学系教授 齐鲁 国立中山 大学 、重庆大学、重庆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 直至逝世
1948 *1956 ,商承祚教授 回到广州 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被聘为国立 曾任民盟 中山大学 支部委员、民盟全国中央委员、广东民盟副主委及顾问。1956年,商承祚教授便和容庚教授联名招收古 院语言学系 研究生,直至文革前,共招四届共9名,文革后再招一届6名。他们指导研究生,“不开课,更不考试。”“主要是谈话聊天,答疑解惑,再就是赐赠著作,审阅文稿,视其佳者推荐发表。”商 教授 称之为因材施教。他对学生强调几条基本原则:“一、注意打基础,加强基本功训练;二、从古文字原材料出发 从细读原拓本中发现问题、加以研究;三、认真钻研罗振玉、王 维、郭沫若等权威学者的著作,从 山大 领悟到治 执教直至逝世 的门径
1956年 *1958年1月 商承祚教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山大学支部委员、民盟全国中央委员、广 在日本 民盟副主委及顾问。1956年,商承祚教授便和容庚教授联名招收古文字学研究生,直至文革前,共招四届共9名,文革后再招一届6名。他们指导研究生,“不开课,更不考试。”“主要是谈话聊天,答疑解惑,再就是赐赠著作,审阅文稿,视其佳者推荐发表。”商教授称之为因材施教。他对学生强调几条基本原则:“一 注意打基础 大阪等大城市 加强基本功训练;二、从古文字原材料 发,从细读原拓本 发现问题、加以研究;三、认真钻研罗振玉、王 维、郭沫若等权威学者 一流 书法 ,从中领悟到治学的门径
1958年1月 *1963年 在日本 参加广 京、大阪等大城市 书法篆刻研究会的筹委会,任副主任委员 展出 中国一流 大量 组织工作。“文革”结束后,商承祚教授著 法作品 立说的劲头更大,并频频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1963 *1977 夏天 参加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的筹委会 他亲临[[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发掘工地 任副主任委员,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手拓新出重器中山玉衅鼎、壶铭 革”结束后 两份 商承祚教授著书立说的劲头更大 一留当地 并频频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一携归研究
1977 *1978 夏天 他亲临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发掘工地 携带珍藏多年的一块龟尾甲(即“契斋藏甲之一”) 手拓新 赴长春 重器 山玉衅鼎、壶铭 国古 两份 字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 一留当地 被推举为理事会召集人 一携归研究 在会上还专就甲骨文辨伪问题与有关专家商榷
1978 *1979 冬,携带珍藏多年的一块龟尾甲(即“契斋藏甲之一”) ,赴 长春 西安 出席中国 文字研究 会成立大 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 会,被推举为 名誉 理事 ;是年冬复在中山大学主持召开中国古文字研究 召集人,在 第二次年 上还专就甲骨文辨伪问题与有关专家商榷
1979年秋 *1981年1月 赴西安出席 中国 考古学 书法家协会广东分 会成立 大会 被推举为名誉理事;是年冬复在中山大学 先生任副 持召开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二次年会
1981年1月 *1983年 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成立,先生 主席 ,积极推动广东书法事业向前发展
*1983年 任主 赴香港出 ,积极推动广东书法事业向前发展 第一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
1983年秋 *1991年5月12日 赴香港出席第一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 商承祚教授逝世
1991年5月12日,商承祚教授逝世。
==学术贡献==
===甲骨文研究===
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