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二次国共内战

增加 150 位元組, 4 年前
全面战争
===第一阶段(1946年3月-1947年3月)===
这一阶段内战已经蔓延到全国,但仍为边打边谈阶段; 重庆 ——[[ 南京 ]] 的国共谈判与 全国的军事冲突同时进行,两者互相影响。双方的战斗主要在谈判争议不下的地区(如东北, 苏北和中原等)进行,而双方认定的“固有”地区(如延安)则几乎未 发生战斗,反之若一方进入对方的固有地区(如中共进入长春,国军进入张家口),则会引起另一方谈判代表的强烈抗议。中共仍然在国统区公开活动,并在重庆发行《 新华日报》。因此,此时的内战仍未以国共公开决裂的方式爆发。
为压迫国民党方面尽快达成和平协议,在 [[ 杜鲁门 ]] 总统支持下, 马歇尔下令自1946年7月29日到1947年5月26日,美国对 国民政府武器禁运。事实上,武器援助到1947年11月才恢复。驻中国美军指挥官 魏德迈将军后来在国会作证指出,六月停战令后国军士气低落是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而武器禁运和美国对国民政府其他支持的失败,以及中国和美国的反国民政府各种宣传都直接造成了士气低落。 陈纳德将军等也支持这种观点。
东北战事: 自1月停战令之后,双方为抢夺苏联撤退留下的真空地带,又重新开战。 1946年3月,随着苏联军队撤离东北,国共两党在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争夺。4月-5 ~5 月,四平街,长春均爆发了激烈战斗,5月下旬,国军在四平重创 [[ 林彪 ]] 部队,从辽北全线追击到 [[ 松花江畔 ]] 逼近 哈尔滨。此时,在美国特使 马歇尔的压迫下,国民政府6月6日下达了第二次停战令,但停战期间国共双方代表仍未就改组政府和江苏北部政权问题达成协议。
中原战事: 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双方在关内中原解放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共 [[ 李先念 ]] 在从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处获知情报的情况下提前发起进攻突围。中共认为,此战为内战全面爆发的起点。国军在 刘峙、 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在 宣化店被包围的6万中原解放军, [[ 解放军 ]] 获知消息提前突围,史称“ 中原突围”。
江苏战事:7 :7 月,国共就苏北政权问题谈判陷入僵局,此时国军为保卫南京侧翼安全,向江苏中部和北部的 [[ 新四军 ]] 驻地发动进攻。 [[ 粟裕 ]] 部队与国军三流的李默庵兵团激战,战斗从7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中共称为“ 七战七捷”,国军也宣称取得了胜利。战斗的结果是国军损失第69师,共产党军队实现了在运动中歼敌,打击国军有有生力量的目标。而国军占领了江苏北部全部城镇,把中共军队压过了 陇海线,完成了国军的既定目标。
华东战事:9月,薛岳以整74师为主力,乘共军兵力部署失误攻占淮阴淮安,取得华东战事主动权。在极其困难情况下, [[ 陈毅 ]] 连续发动宿北与鲁南战役,挫败了国军攻势。47年2月,国军攻占 [[ 临沂 ]] ,但很快在 [[ 莱芜 ]] 战役中由于 韩练成的卧底遭到惨败。
华北战事: 华北地域战斗分北线(山西塞北)和南线(河南地区)。
北线:北线 [[ 大同 ]] 集宁战役由解放军在7月下旬首先发起。7月20日,解放军为攻占 [[ 大同 ]] ,在 应县与国军激战,始终未能攻克。8月,解放军围攻大同。 傅作义部队全力增援大同守军,9月,傅作义第35军进攻 集宁以解大同之围,此时国共在集宁处于胶着状态,大同又迟迟未能被中共攻克,故解放军主动撤退。解放军在大同作战失利,导致中共华北区中心城市 张家口处 于危境。9月下旬,国军36集团军乘中共主力在大同之际,进攻张家口。国军采取奇袭,自长城北侧荒芜地带以骑兵突然进攻兴和,尚义,解放军仅有一个连守 [[ 张家口 ]] ,猝不及防。10月初,应马歇尔要求,国民政府下达第三次停战令,但停战令期限刚过,10月11日国军占领了张家口。此事引起国共谈判趋向破裂。张家口被占领是中共遭遇的重大挫折,故中共在重庆《新华日报》,以及友党民盟报纸中,大量报道国民党占领张家口,追究其破坏和平的责任。而此时 国民政府单方面召集国民大会又遭到中共坚决反对。正在斡旋国共冲突的的民主人士 [[ 梁漱溟 ]] 看到政府攻占张家口的报纸后称“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去。”
南线:南线以河南,鲁西南为中心,此处国军兵力薄弱,中共刘邓大军首先开战。8月10日,刘邓三个纵队突袭陇海线,占领 砀山和 兰封之间百余公里铁路。随后国军调集大军反攻,解放军撤退的同时寻找国军薄弱部队围歼。9月初,解放军在 定陶合围国军整编3师,将其全歼。但是国军整体反攻的局势没有改变,东线 鲁西南地区,国军进展顺利。晋南地区,胡宗南部队受阻,号称“天下第一师”的整1师第1旅被陈赓部队围歼。10月下旬,国军占领25座县城,完成华北南线作战,中共 晋冀鲁豫部队被压制在黄河以北。
更多资料: 制宪国民大会与军事冲突同时发生的,则是国共在 南京的政治较量。此时中共代表周恩来和国民政府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双方的分歧主要有两个。改组政府问题: 中共坚持要求在国民政府委员会的40个名额中,与民盟一起合占14个名额,以行使1/3否决权。但国府只同意给12个,后国府让步,同意第13个由中共推荐一无党派人士,并经国府同意产生。但中共不同意,坚持要求占14个。 东北问题: 因东北战斗激烈,双方围绕东北政权问题和东北军队驻地问题争执不下,始终未能达成协议。 因国府坚持11月中召开 制宪国民大会,而周恩来称,“国民大会一旦召开,他就回延安”。 因此国民大会前中共能否提交名单已经成了问题关键。在 马歇尔拒绝调停的情景下,第三方面(民主党派 梁漱溟, 蒋匀田, 左舜生, 莫德惠等)出面调停。10月26日,第三方面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分送中共梅园新村、马歇尔使馆和国府。但周恩来看到后大哭, 说第三方面出卖了他,故第三方面不得不撤回该方案。
11月11日,第三方面接到国府通知,国大代表报道人数达到法定人数,无论中共是否参加,均预定在11 月15日举行。值此,第三方面也出现分裂, 民社党和青年党决定参加国大, 民盟拒绝参加并开除民社党出民盟。此时第三方面调停继马歇尔调停失败后,也遭遇全面失败。11月15日,国民大会召开。此时,国民政府为迎接制宪国大,下达了第四次停战令,但已经对军队战斗没有约束力。1947年1月,《 中华民国宪法》通过之后,国民政府应马歇尔的要求,先后三次呼吁中共能进一步举行圆桌会谈,以政治方式解决两党争端。共产党方面认为国民政府没有诚意,中共南京代表陆定一回应,“废除伪宪法和恢复1946年1月31日军事位置,是恢复和谈的最低限度”,这使得国共谈判失去任何基础而完全破裂。此时中共仍坚持在南京活动,不离开。
国府两度委婉逐客无效,故2月底,国民政府公开下达 逐客令,限令在 南京, 上海, 重庆的中共留守处代表3月5日前撤离,并关停重庆《 新华日报》社。3月7日, [[ 董必武 ]] 率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关于1947年1月制宪国大之后国府三次和平努力,有各种说法。前全国政协委员 梁漱溟写到:“综观前后,过去(七月半至十一月半)一段,是国方要打。十一月半以后是共方要打。”因为“国方在军事上已经心满意足,确乎不想再打。然而共方却是积愤填膺,非打不可。”;中共认为,是国民党发动和平攻势,试图嫁祸共产党;国民党认为,是“我政府迫不得已乃忍痛动员,从事戡乱,这是最近的历史事实”。周恩来后来认为:“毛主席说:这个和平,我们是拖延时间,便于我们积蓄力量,便于我们训练军队。”
===第二阶段(1947年3月—1948年9月)===
1947年3月7日,中共驻京留守处代表乘坐美国运输机撤离南京。1947年6月30日,国民政府司法院最高检察署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此时双方已经完全失去了约束,放手大打。
国军攻势作战,解放军守势作战时期(1947年3月 -1947 —1947 年9月)
东北地区:1946年12月-1947年4月,中共东北民主联军通过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共歼灭国军4万余人,攻占城镇11座,挫败了国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此时,中共已经在东北站稳。
西北地区: 3月10日, 董必武撤离南京返回延安后三天, [[ 胡宗南 ]] 率领20万国军进攻延安。面对20余万国军,共产党方面已经通过内线得到情报,决定将中共中央主动从延安撤退, 胡宗南占入空城。同时 [[ 彭德怀 ]] 的西北野战军2万余人开始在 [[ 陕北 ]] 高原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分别取得了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军方面经过3个多月的“蘑菇战”,即游动作战,军力、士气下降严重。
山东地区: 顾祝同率领下,60万国军进攻山东。由于国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但粟裕提出以山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方式粉碎围攻的方式最终被采用。在 [[ 孟良崮战役 ]] 中,整 编 74 编74 师全军覆没,师长 张灵甫阵亡。 6月,国军继续自 鲁南向北进攻,国军齐头并进,步步紧逼,18日, 胡琏整编11师占领中共山东指挥部所在地鲁中 南麻镇。此时因刘邓军在鲁西进攻,国军被迫自鲁中回援, 粟裕乘机进攻南麻整11师,但其久攻未克,此时国军再度调集大军围攻,粟部因多处军队遭遇 范汉杰等指挥合围,伤亡巨大,撤至黄河以北 惠民。国军在8月占领黄河以南山东大部地区。10月初,国军在 烟台登陆,胶东地区沦陷。
鲁西南与中原地区: [[ 刘伯承 ]]、[[ 邓小平 ]] 部队在6月30日夜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7月1日,刘邓渡河后包围 郓城国军整编55师,此时陈粟军从国军缝隙处南下,进攻费县,威胁兖州。同时刘邓军又攻克郓城,曹县,并将羊山集处国军整编66师合围。7月底,刘邓血战数日围歼羊山集整编66师。8月,刘邓部队在国军大部队围攻下,南下中原,进攻国军薄弱地带。19日,全军渡过黄泛区,23日强渡 [[ 汝河 ]] ,26日乘淮河洪峰之间渡河,进入 [[ 大别山 ]] 战略锁钥区。追击国军因淮河水涨而被阻淮河北岸。与此同时, [[ 陈赓 ]] [[ 谢富治 ]] 兵团在 [[ 茅津渡 ]] 处渡河成功,紧逼洛阳 。 8 。8 月,在毛泽东严令下,陈粟军队重新南渡黄河,发起进攻。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 [[ 黄河 ]] [[ 长江 ]] 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 品”字形的战略态势。在中共军队以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向中原挺进时,国军不得不追随情况,被迫分兵。
1947年7月31日,中共正式使用了“人民解放军”名称。西北野战兵团定名为“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
截至1947年10月初为止,国军的策略是进攻中共军队根据地,而中共军队在根据地被占后利用国军空隙穿插作战,形成犬牙交错的格局。但总体而言,中共军队采取守势,国军则以中共主要基地为目标采取攻势。
解放军攻势作战,国军守势作战时期(1947年9月—1948年9月)东北战场:东北战场 [[ 林彪 ]]、[[ 罗荣桓 ]] 军队兵力占据优势,且装备精良,故一直以攻势为主。1947年6月-7 —7 月,林罗部围攻 四平,血战未克,兵力受损。8月开始,林罗部发动秋季攻势,大量围歼国军部队。1948年初,林罗部队再度发动冬季攻势,围歼国军精锐部队新五军,导致国军遭受重创。2月,林罗部以强大兵力第四次围攻四平,经过血战攻克四平。此时东北的国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林彪部队指东打西,指南打北,处于完全机动地位。此时, 北宁线被中共切断,国军只能依赖空中补给,国军试图撤退但是空运问题难以解决。5月开始,解放军合围长春,围而不打,导致大量平民饿亡,国军只剩下 [[ 沈阳 ]] [[ 长春 ]] [[ 锦州 ]] 几个孤立的据点。
陕北战场: [[ 彭德怀 ]] 部队在1947年8月初围攻 [[ 榆林 ]] 钟松整编36师北上救援。随后彭德怀围点打援,发动围攻钟松的沙家店战役。 刘戡全力救援,钟松逃脱。10月,彭德怀再度围攻榆林,国军已经无兵可调,不得不由蒋中正致电宁夏主席马鸿逵求援,马鸿逵命整编18师支援榆林,彭德怀再度围点打援。宁夏军与彭德怀部队在元大滩激战,双方伤亡惨重。最后彭德怀撤退。2月,彭德怀部在宜川围点打援,歼灭刘戡29军主力,刘戡自杀。但共军随后在西府陇东战役遭到惨败。4月底彭部占领延安,后撤至黄龙地区休整。
华北战场: 华北地区国军兵力空虚, [[ 聂荣臻 ]] 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机动作战。10月,因华北国军增援东北,解放军乘机向 [[ 保定 ]] [[ 石家庄 ]] 进攻。11月12日,聂部攻克石家庄。此时傅作义受命担任华北剿匪总司令,率领主力部队沿平保线寻机作战。聂部围点打援,机动歼敌,消灭国军35军两个师部。 聂荣臻在山西南部发起 [[ 运城 ]] 战役,12月全歼守敌。此时国军在晋南仅剩 [[ 临汾 ]] 一座城市。1948年5月中旬,临汾被中共攻克。
山东战场:1948年3月因国军主力撤出山东增援别处,陈粟发起大兵团作战,攻克张店,周村,并在4月攻克鲁中重要据点 潍县进行休整。同时,中共 苏北军队迅速紧逼 益林,国军立即从中原战场抽调大军进攻苏北解放军。5月,解放军转移离开。此时,中共指示 粟裕5月15日休整完毕,离开山东进入 江南作战(最终粟裕劝说毛泽东放弃江南作战,在苏北决战)。
大别山区: 刘邓进入 大别山后, [[ 白崇禧 ]] 成立 九江指挥部围剿。1948年2月底,刘邓大军因在大别山遭白崇禧疯狂攻击,损耗过大,经中共中央批准,撤出大别山区。 中原战场: 中原战场局势错杂,虽然国军寻机作战,但解放军运动灵活,故国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1948年3月, [[ 陈赓 ]]、[[ 谢富治 ]] 兵团乘中原国军兵力空虚,进攻 [[ 洛阳 ]] ,两进两出,两次歼灭国军守军。4月,刘邓部队进攻 [[ 阜阳 ]] 。经过近一年的战斗,中原地区的战事转向对中共有利的一方,国军日趋被动。5月,中共成立中原野战军,发动 [[ 宛东战役 ]] ,击败国军18军。6-7 月—7 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一部发动 豫东战役,攻克 [[ 开封 ]] ,歼灭整编75师,虽然在黄泛区会战中损失惨重,但已经确定了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地位。 毛泽东在1948年8月称“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第三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2月)===
战略决战 1948 :1948 年9月,解放军攻克设防坚固的要塞 [[ 济南 ]] ,成为决战序曲。 新华社在10月24日播发了 [[ 济南战役 ]] 的战果:毙伤 国民党军22423人,俘 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 辎重弹药无数 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 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同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 战略决战,决战首先从东北打响。
[[ 辽沈战役 ]] ( 辽西会战) 1948年5月,解放军包围长春,围而不打。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围困锦州。国军组织廖耀湘第九兵团(包括新一军、新六军“两大主力”)自沈阳西进彰武,侯镜如兵团在锦西塔山海滩登陆东进,企图救锦州之围,分别在 黑山和 塔山遭遇解放军阻击未果。10月15日,中共东北野战军攻克 锦州,俘虏 范汉杰。锦州战役结束后,第九兵团试图从黑山,打虎山南下 [[ 营口 ]] 海路撤退,但未能突破该阵地并延误时机。林罗部队自锦州回援,将国军精锐包围全歼,俘虏 廖耀湘。11月,东北野战军攻克沈阳,营口,占领东北全境,仅刘玉章52军一部从营口逃脱。
[[ 淮海战役 ]] ( 徐蚌会战) 这场决战, 中国共产党方面及后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称为 淮海战役, 中华民国政府方面称为 徐蚌会战。1948年11月,鉴于苏北决战日趋临近,国军决定向徐州集结。 刘伯承率领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切断徐州后路,腰击国军成为胜负手。此时连云港的 黄百韬兵团西撤徐州,途中因 [[ 解放军 ]] 华东野战军得到秘密情报后紧急调军拦截,在 [[ 大运河 ]] 附近的碾庄地区将黄百韬包围。与此同时,国军黄维兵团自确山, 驻马店东进 [[ 徐州 ]] ,11月26日在 双堆集被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包围。由于国军在徐东被共军顽强阻击,导致在11月18日,碾庄的黄百韬兵团激烈抵抗后终遭全军覆没,黄百韬自杀。鉴于集结计划失败,12月1日,杜聿明率领国军放弃徐州南下。蒋中正受中共间谍 郭汝瑰影响,空投命令要求与解放军决一死战。12月4日,杜聿明三个兵团在河南孟集地区被粟裕华东野战军包围。12月15日,黄维兵团覆没,仅 胡琏率残部突围。1949年1月10日,在华东野战军的攻击下,杜聿明兵团全军覆没,杜聿明被俘,邱清泉自杀(一说被击毙)。
[[ 平津战役 ]] (平津会战) 1948 :1948 年底,中共华北野战军杨成武部在新保安合围了 傅作义国军精锐第三十五军,将其全歼。12月21日, 东北野战军迅速南下,攻占 咸水沽,切断 平津国军海运的退路。1949年1月初,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对北平, [[ 天津 ]] 和 塘沽的分割包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天津发动总攻击,15日八时占领天津,俘虏守军司令 陈长捷。北平仅剩下傅作义守军20万人。傅作义经过第三方面 苏静, 邓宝珊等人与中共接触,达成了和平协议;1月22日,国军为北平免遭战火,出城接受中共整编。31日,中共占领华北重镇北平,而国军在华北仅剩下 太原一个据点。
三大战役是国军全面崩溃的决定性战役。三大战役前的两年多,国军损失的大部分都是杂牌部队或战力一般的部队,而精锐主力部队仅整74师被歼灭,其余主力部队保存完好。而三大战役后,国军的大部分精锐部队(如新一军, 新六军)等全军覆没,总兵力损失150万人。 淮海战役( 徐蚌会战)更是让国军划江而治的希望破灭, 江南地区已经全面暴露于中共大军之下。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到了全面崩溃的边缘;1月21日,中华民国总统 蒋中正宣布引退;副总统 李宗仁依据 宪法行使代总统职责。李宗仁接任后,宣布与中共和谈。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