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宋武帝

增加 20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刘裕 ''' (363年4月16日 -422 —422 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ategory/nanbeichaoshiren__2 [南北朝<nowiki>]</nowiki> 刘裕],诗词名句网</ref>,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 。
刘裕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林邑国,使其全境归附。
刘裕的祖籍在[[彭城县]][[绥舆里]] ,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 。
刘裕于[[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壬寅日(363年4月16日)出生,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因分娩后疾病去世。 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刘裕长大后,为人雄杰,气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风神奇伟,不拘生活小节,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99h/6933m.html 《南史》 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及长,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奉继母以孝闻。],国学大师</ref>。 据载刘裕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有时为补济家用而去赌博[[樗蒲]]。由于一向贫穷,遭乡里贱视,当时的人多不能赏识他。 不过,刘裕才能出众,且有大志,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向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桓玄的妻子刘氏颇能识人。她多次对其夫说:“刘裕行止有龙势虎志,看问题不同凡响,不会久居人下,宜尽早除之。”[[桓玄]]却说:“我欲荡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杀他?等关陇平定,再作计议。”同时,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欲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杀北府兵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正在桓玄盘算之际,刘裕也在暗中和北府兵残余兵将联络,伺机反攻桓玄。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歼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杀死[[桓修]]。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桓玄]]自从获悉刘裕率众起义后,成天忧心忡忡,想不出对策。有人说:“刘裕等力量弱小,哪里具备成气候的力量,陛下何必担忧呢?”桓玄回答说:“刘裕堪称当代雄才;[[刘毅]]家无多少储蓄,却像掷骰子一样捐出百万;[无忌,刘牢之的外甥,很像他舅舅 ] 。他们联合起来,共举大事,怎能说他们不会成功呢?”
[[桓玄]]先派手下猛将[[吴甫之]]及皇甫敷带领精兵抵抗刘裕,刘裕先于江乘杀吴甫之,至江乘以南的罗落桥时奋力作战,又杀皇甫敷,继续进攻。三月,刘裕进攻覆舟山,并命弱兵登山,持着旗帜分道而行,营造四周皆有士兵,数量很多的假象;而又因桓玄守军大多是北府军出身,面对刘裕都没有斗志,刘裕于是与诸军进攻,顺利以火攻击溃桓玄守军,而桓玄亦弃城西逃。
刘裕于义熙七年(411年)班师回到建康,受[[太尉]]、[[中书]]监职位。次年(412年)四月,朝廷以[[刘毅]]为[[荆州]]刺史。此时,刘毅还割据着[[豫州]]、[[江州]],[[都督]]荆宁秦雍四州及司州之河东[[河南]]广平、[[扬州]]之义城四郡诸军事,雄兵一方,其弟[[刘藩]]同时还占据着[[兖州]],势力范围包括长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而刘毅自以能力不亚于刘裕,甚不服在刘裕以下,他表面上拥戴刘裕,内心却极度妒恨,刘裕虽每每以宽柔随顺他,但刘毅骄纵跋扈越加严重 ,多次阻扰刘裕推行政令和布置人事。并打算扩充自己势力,伺机打垮刘裕。 他亦得朝中有名望人士归心交结,故此迁镇荆州时就将大部分豫州府属及江州的军队都带去荆州,到任后又重新调度荆州郡县首长,更以患病为由请堂弟刘藩去做他副手。刘裕知其有异心,于是假意答允其请求。但就乘刘藩自兖州治所[[广陵]]入朝时就指称他与谢混图谋不轨,便奏报朝廷,将二人赐死。
 
接着刘裕就亲自率军自建康出发讨伐刘毅。他命[[王弘]]、[[王镇恶]]、[[蒯恩]]等率兵进至豫章口,包抄[[江陵]],切断[[刘毅]]援兵的进军之路,并在江津烧毁舟船而向前挺进。刘毅部下参军[[朱显之]]与刘裕前锋大将王镇恶相遇,率领所属一千人奔赴江陵保护刘毅。王镇恶等攻克江陵外城,刘毅固守内城,精锐士卒尚有数千人,两军一直战至太阳西斜。王镇恶将刘裕招抚城内士兵和百姓的书信送进城内,以示众人。刘毅恼怒,径直烧毁书信,一面督促自己亲信的援军到来,一面督促士卒死战。众军知道刘裕已到,无不失去斗志。天色已暮,刘裕命王镇恶焚烧四周城门,齐力攻打,刘毅部众便纷纷逃散。刘毅从北门出城单骑而逃,在离江陵二十里处的[[牛牧寺]]自缢身亡。<ref>[http://www.guoxuedashi.com/a/297r/6275x.html 《晋书》 列传第五十五:刘裕自率众讨毅,命王弘、王镇恶、蒯恩等率军至豫章口,于江津燔舟而进。毅参军硃显之逢镇恶,以所统千人赴毅。镇恶等攻陷外城,毅守内城,精锐尚数千人,战至日昃,镇恶以裕书示城内,毅怒,不发书而焚之。毅冀有外救,督士卒力战。众知裕至,莫有斗心。既暮,镇恶焚诸门,齐力攻之,毅众乃散,毅自北门单骑而走,去江陵二十里而缢。],国学大师</ref>
====灭谯蜀====
 
消灭刘毅后,刘裕又图伐蜀。义熙八年(412年)十二月,因赏识[[朱龄石]]的军事才干和丰富经验,刘裕不顾他人反对,超擢他为[[益州]],命其率[[臧熹]]、[[蒯恩]]、[[刘钟]]和[[朱林]]等共领二万人伐蜀。
====北灭后秦====
 
义熙十二年(416年)一月,[[后秦皇帝]][[姚兴]]死,[[姚泓]]继位,内部叛乱迭起,政权不稳。刘裕认为这是灭亡后秦的良机。八月,刘裕以[[刘穆之]]任[[尚书]][[左仆射]],内总朝政,外供军粮,自己率大军分四路北伐。九月,刘裕扺达[[彭城]]。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领兵由淮、淝转向许、洛,后秦诸屯守皆望风降附,晋军进展神速。十月,王镇恶军占领[[洛阳]]。
===病重去世===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出征北魏,但因患病而作罢。 期间,他曾短暂病愈。但至五月,刘裕再次病重,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
====发展教育====
刘裕本虽是行伍出行,识字不多,但非常重视教育。 [[ 永初 ]] 三年(422年)正月,下诏:“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弘风训世,莫尚于此;发蒙启滞,咸必由之。故爰自盛王,迄于近代,莫不敦崇学艺,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给。遂令学校荒废,讲诵蔑闻,军旅日陈,俎豆藏器,训诱之风,将坠于地。后生大惧于墙面,故老窃叹于子衿。此《国风》所以永思, 《小雅》所以怀古。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宋书·武帝本纪》)。从而巩固 [[ 刘宋 ]] 的统治,同时也带来了全社会注重学校教育,改善社会风气的结果 。
====广收遗散书籍====
自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以来,先前的许多汉文化的书籍和典籍遗散大半,十去七八九。刘裕北伐后秦前,加之府藏所有,当时的东晋藏书仅4000卷。刘裕北伐过程中将流落中原各地的图书悉数收藏运回建康,又下令对赤轴青纸、文字古拙之书,亦加收藏以传后世,到刘宋初年,官方所藏的书籍已达到6万多卷。对汉文化典籍和书籍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奠定了 [[ 南朝宋 ]] 国家藏书的基础。
===军事方面===
====治军统兵====
在治军统兵上,刘裕强调恩威兼施,既注重军纪严明,又较能体恤部众。灭后秦时,将缴获的金玉珍宝尽赐予北征将士;听说 [[ 琥珀 ]] 可治创伤,即令将宁州所献琥珀枕捣碎分送参战将士。他主张择才用将,不重资名,只要才堪重用,即使资浅名轻,亦委以重任;不求全责备,对犯有过失者,避短用长。
====两度北伐====
刘裕在东晋末年,对内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南方。对外两次北伐,先后灭南燕、后秦等国,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降服仇池。相继收复 [[ 淮北 ]] [[ 山东 ]] [[ 河南 ]] [[ 关中 ]] 等地,并光复 [[ 洛阳 ]] [[ 长安 ]] 两都。
至刘宋初期,刘宋王朝大致拥有 [[ 黄河 ]] 以南的广大地区,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自 [[ 潼关 ]] 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 [[ 江淮流域 ]] 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谢安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
====南征林邑====
早在义熙九年(413年),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军抵御林邑国入侵,两次大破林邑王范胡达。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即位后,杜慧度利用林邑内乱之机,南征林邑国,使其举国归附。
==个人作品==
刘裕“奋起寒微”,以寒门庶族身份,依靠军功和手中握有的北府兵权,登上历史舞台,他和他周围的人们组成的寒人武士集团,开创寒人掌权的局面。在刘裕入朝执政到称帝的二十年中,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力矫晋时弊政,加强集权,铲除分裂割据势力,努力发展经济 。
刘裕先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谯纵、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西蜀、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 [[ 长安 ]] 两都。即位后,更派兵南征林邑国。正是刘裕的征伐,使黄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尽归一统。
刘裕北伐取得的成就不容磨灭,后来关中虽复失,但河南、山东、淮北已划入南朝版图。将南朝的防线推进到了潼关、黄河一线,保障了江淮流域。后来的宋魏间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为“元嘉之治”的出现提供了北部疆域屏障。
同时,刘裕对东晋以来的一系列弊政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集权中央,整顿吏治,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废除苛法,赈济穷人,减轻人民负担,亲自听讼,兴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又实施“义熙土断”,打击豪强,抑制兼并。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刘裕是汉以后,唐以前的历史中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 [[ 李贽 ]] 则直接以“定乱代兴之君”赞誉刘裕,近代文学家 [[ 鲁迅 ]] 说他是南朝唯一值得肯定君主。 [[ 田余庆 ]] 则将刘裕视为门阀政治的掘墓人,认为门阀政治终结于刘裕之手。刘裕代晋之后,门阀士族虽然仍然存在,但已无法成为决定性的政治力量。
===历代评价===
[[ 王谧 ]] :卿当为一代英雄。
[[ 姚兴 ]] :刘裕拔起细微,能讨诛桓玄,兴复晋室,内厘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数郡,不以成其美乎!<ref>[http://www.guoxue.com/shibu/zztj/content/zztj_114.htm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刘裕遣使求和于泰,且求南乡等诸郡,秦王兴许之。群臣咸以为不可,兴曰:“天下之善一也。刘裕拔起细微,能讨诛桓玄,兴复晋室,内釐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数郡,不以成其美乎!”遂割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郡归于晋。],国学网</ref>
[[ 司马休之 ]] :太尉臣裕威武明断,首建义旗,除荡元凶,皇居反正。布衣匹夫,匡复社稷,南剿卢循,北定广固,千载以来,功无与等。由是四海归美,朝野推崇 司马德文: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崔浩 [[司马德文]] ①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 桓玄 之时 兴复 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 氏已 前,非其才之过人 天下 安能如是乎! ② 重为 裕者 公所延 司马德文 将二十载;今日 曹操也。刘子业:渠大英雄 生擒数天子 本所甘心
沈约 [[崔浩]] 至于宋祖受命 ①刘裕奋起寒微 义越前模……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 浃旬 阶尺土 夷凶翦暴 讨灭桓玄 兴复 配天 不失旧物 北禽慕容超 诛内清外,功格区宇。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 南枭卢循 又殊咸熙之末。 以恭皇高逊 向无前 殆均释负。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魏、晋采其名,高祖收 实矣。盛哉!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ongsu/sons_003.htm  南朝梁·沈约《宋书·本纪三·武帝下》:至于宋祖受命,义越前模。晋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雄 盖世,勋高一时,移鼎 业已成,天 之望将改。自斯以后 晋道弥昏 安能如是乎! ②刘裕者 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末衅,桓玄藉运乘时,加以先父之业,因基革命,人无异心。高祖地非桓、 司马德 ,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不失旧物,诛内清外,功格区宇。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 初,功实静乱,又殊咸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逊,殆均释负。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魏、晋采其名,高祖收其实矣 曹操也 盛哉!],国学网</ref>
李延寿 [[刘子业]] 宋武地非齐、晋 渠大英雄 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校之魏、晋,可谓收其实矣 生擒数天子
裴子野 [[沈约]] 至于 祖受命,义越前模……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不失旧物,诛内清外,功格区宇。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咸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逊,殆均释负。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魏、晋采其名, 高祖 收其实矣。盛哉!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ongsu/sons_003.htm  南朝梁·沈约《宋书·本纪三· 以盖代 下》:至于宋祖受命,义越前模。晋自社庙南迁,禄去王室,朝权国命,递归台辅。君道虽存,主威久谢。桓温 雄才 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自斯以后,晋道弥昏,道子开其祸端,元显成其末衅,桓玄藉运乘时,加以先父之业,因基革命 起匹夫而并六合 人无异心。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 克国得隽 不失旧物 寄迹多於魏武 诛内清外 ,功 格区宇。至于钟石变声,柴 改物 盛德厚於 民已去 怀荒伐叛 异于延康 初,功实静乱 而夷边荡险 又殊咸熙 所以恭皇高逊,殆均释负。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魏、晋采其名,高祖收其实矣。盛哉!],国学网</ref>
虞世南 [[李延寿]] :宋 祖以匹夫挺剑,首创大业,旬月之间,重安 武地非齐、 居半州之地,驱 众无 郡之卒 斩谯纵於庸蜀,擒姚泓於崤函 曾不浃旬 克慕容超於青州 夷凶剪暴 枭卢循於岭 诛内清 外, 戎旗 功格上下。若夫乐推 无往不捷。观其豁达宏远 讴歌所集 则汉高 风;制胜胸襟 魏、晋 则光武之匹。惜 可谓收 祚短,志未可量也 实矣
朱敬则 [[裴子野]] 刘裕天锡神勇, 宋高祖武皇帝以盖代 略命世 不待借思汉之讴 起匹夫而并六合 未暇假从周之会。同盟二十七 克国得隽 愿从一百人。雷动朱方 寄迹多於魏武 风发竹里。龙骧虎步 功施天下 独决神襟。长剑一呼 盛德厚於晋宣 义声四合。荡亡楚已成 怀荒伐叛 复遗晋久绝 而夷边荡险 基。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虽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网罗俊异,待物知人,动必应时,役无再举,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
司马光 [[虞世南]] ①裕既委镇恶 宋祖 关中 匹夫挺剑 而复与田子有后言 首创大业 是斗 旬月 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 千里之士,得之艰难,失之造次 重安晋鼎 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 ②帝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 处,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内外奉禁,莫敢为侈靡。 ③高祖首唱大义,纠合同志,起于草莱 半州 奋臂 呼,凶党瓦解。遂枭灵宝 奉迎乗舆 斩谯纵於庸蜀 再造晋室,厥功已不细矣。既而治兵誓众 擒姚泓於崤函 经营四方,扬旗东征,广固横溃,卷甲南趋 克慕容超於青州 卢循 殄灭 於岭外 偏师西上 戎旗所指 谯纵授首 无往不捷。观其豁达宏远 锐卒北驱,姚泓面缚,遂汛扫伊、洛,修奉园陵,震惊旃裘 则汉高 风;制胜胸襟 发舒华夏 则光武 南国之盛 惜其祚短 有过于斯时者 可量 也。
苏辙 [[朱敬则]] 宋武既诛桓氏 刘裕天锡神勇,雄略命世,不待借思汉之讴,未暇假从周之会。同盟二十七,愿从一百人。雷动朱方,风发竹里。龙骧虎步,独决神襟。长剑一呼,义声四合。荡亡楚已成之业 遗晋 而封植 久绝 基。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虽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网罗俊异 又克谯纵 待物知人 执慕容超 动必应时 逐卢循 役无再举 擒姚泓 西尽庸蜀 立四 北划 河。自汉末三分 天下莫 东晋拓境,未 至也
何去非 [[司马光]] 宋武帝 ①裕既委镇恶 英特 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 姿 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士,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 ②帝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居处,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内外奉禁,莫敢为侈靡。 ③高祖首唱大义,纠合同志 攘袂而 于草莱之间,奋臂一呼 凶党瓦解。遂枭 灵宝 于旧楚 之首,奉迎乗舆,再造晋室,厥功已不细矣。既而治兵誓众,经营四方,扬旗东征,广固横溃 定刘毅于荆豫 卷甲南趋 卢循殄 南燕于二齐 偏师西上, 谯纵 于庸蜀 授首 殄卢循于交广 锐卒北驱 西执 姚泓 而灭后秦 面缚,遂汛扫伊、洛 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 修奉园陵 独关东 震惊旃裘 拓跋 陇北 发舒华夏 赫连耳 方其入关 南国之盛 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嗟夫!集大事 未有过于斯时 ……宋武兼之矣
辛弃疾 [[苏辙]] 斜阳草树 宋武既诛桓氏 寻常巷陌 收遗晋而封植之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又克谯纵 金戈铁马 执慕容超 气吞万里如虎 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
叶适 [[何去非]] 魏晋 宋武帝 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 裕之取位或无愧 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 盖晋 殄卢循 桓玄篡 交广,西执姚泓而灭 已亡 盖举无遗策 裕非其叛臣也,但力尚不足自得,故必假晋为名尔取 天下 惮服矣 刘裕习见百年经略中原旧事 北方之寇 勇智兼人 独关东之拓跋 宇量宏绝 陇北之赫连耳 若使息图僭夺 方其入关 专意经纶 魏人虽强 不敢南指西顾以议 于恢复混一之功不难成矣。裕非无此资,故前取燕, 取秦,皆欲顿驾立足为远 ……嗟夫!集 事者……宋武兼
陶宗仪 [[辛弃疾]] 帝英杰有大度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孙承恩 [[叶适]] 徒歩仗剑 魏晋以后 荡残除凶 惟刘裕之取位或无愧,盖晋于桓玄篡后已亡,而裕非其叛臣也,但力尚不足自得,故必假晋为名尔取天下 沉毅才 刘裕习见百年经 中原旧事,勇智兼人,宇量宏绝。若使息图僭夺,专意经纶 其于恢复混 功不难成矣 震主功高 裕非无此资,故前取燕 终膺宝历。清俭严正 后取秦 可谓君德 皆欲顿驾立足为远大之基
李贽 [[陶宗仪]] ①自是定乱代兴之君。②刘裕以谶故弑昌明,立恭 。又遣傅亮讽帝禅位……夫裕之功德,巍巍四海,皈心久矣。晋氏衰弱已极,即以琅邪一区处之,如汉献故事,亦自无患,何必更使兵人逾垣而入弑之也……连弑二无罪之君,以自种毒,故裕子义符即位,未几复为傅亮所弑,子孙继立,自相屠夷,无遗孑者 英杰有大度
王夫之 [[孙承恩]] ①宋武兴 徒歩仗剑 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 荡残除凶 自刘渊称乱以来 沉毅才略 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 一时 展,而浸以削亡 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举晋人坐失之中原,责宋以不荡平,没其挞伐之 震主 而黜之 亦大不平矣 终膺宝历 ②裕之为功于天下 清俭严正 烈于曹操。③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 以为中国主也 谓君德
爱新觉罗·弘历 [[李贽]] :① 千里袭人 自是定乱代兴之君。②刘裕以谶故弑昌明 机事不密,敌人早为 立恭帝。又遣傅亮讽帝禅位……夫裕 备。缄书别函 功德 至期开视 巍巍四海 可谓有卓识 皈心久矣 ②国势 晋氏衰弱已极,即以琅邪一区处 莫过于刘裕 如汉献故事,亦自无患,何必更使兵人逾垣而入弑之也……连弑二无罪 时。 君,以自种毒,故 不忠诚 子义符即位 未几复 国而思簒盗 傅亮所弑 所为三叹也 孙继立,自相屠夷,无遗孑者
夏曾佑 [[王夫之]] ①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 十四史 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 国生人之气者 唯刘氏耳。举晋 主得国 坐失 中原,责宋以不荡平 没其挞伐之 而黜之,亦大不平矣。②裕 为功于天下 烈于曹操。③ 高而外 之后,唐之前 当推 武,不得 氏犹可 混壹之异,而有所轩轾 为中国主 也。
章炳麟 [[爱新觉罗·弘历]] 雪中原之涂炭 ①千里袭人,机事不密 光先 早为 令闻 备。缄书别函,至期开视 寄奴、元璋 可谓有卓识。 ②国势 知其 莫过于刘裕之时。裕 忠诚,为国而思簒盗,君子所为三叹也
梁启超 [[夏曾佑]] 自商、周以来 二十 千余年 史中 北方贱种世世为中 人主得 之正 而我与彼遇,劣败者九而优胜者不及一。稍足为历史 功业 光者 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 高而外 四曰 当推 宋武, 如斯 不得以混壹之异, 已!如斯而已!有所轩轾也。
蔡东藩 [[章炳麟]] ①裕为莽懿流亚 雪中原之涂炭 有玄以促成 光先人 令闻 玄何其愚,裕何其智耶!至于安帝返驾,封赏功臣,裕为功首,而再三退让,成功不居。 ②裕固一世 寄奴、元璋 雄也,曹阿瞒后 舍裕 谁乎? ③非刘裕不能破卢、徐,非刘裕 能平谯纵……锦函之授, 睹千里,裕诚一枭杰矣哉!至若杀刘毅,杀诸葛长民,一挥手而两首悬竿,何其敏且速也! ④至若胁晋禅位……由渐而进,始则佯为逊让以欺人,继则实行篡弑以盗国,其心术之狡鸷,比操懿为尤甚,魏晋已导于前,裕乃起而踵于后,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固非偶然也
吕思勉 [[梁启超]] ①宋武用兵 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 又极 北方贱种世世 严整。 ②宋武帝起自细微,内戡桓玄 中国患 平卢循,定谯纵;外则收复青、齐,清除关、洛 而我与彼遇 其才不可谓 劣败者九而优胜者 及一 然猜忌亦特甚。 ③案宋 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 帝之兴 实能攘斥夷狄;即以君臣之义论 二曰秦始 “布衣匹夫 三曰汉武 匡复社稷” 四曰宋武 其功亦为前古所未有。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范文澜 [[蔡东藩]] 所创的宋朝 为莽懿流亚 有玄以促成之,玄何其愚,裕何其智耶!至于安 独掌大权 返驾 主要辅佐 封赏功臣 多选用寒门 裕为功首 原来的高门大族 而再三退让 只能做名大权小的官员 成功不居。 ②裕固一世之雄也 难得皇帝的信任。削弱士族的政治势力 曹阿瞒后 实行皇帝专制的中央集权 舍裕其谁乎? ③非刘裕不能破卢、徐 宋朝国内的统一程度远 强藩割据的东晋朝所 刘裕不 比拟 平谯纵……锦函之授,远睹千里 政权大大增强了。当时鲜卑拓跋部落统 裕诚 黄河流域 枭杰矣哉!至若杀刘毅 出现强大的魏国 杀诸葛长民 如果没有统 的汉族政权 挥手而两首悬竿 鲜卑 何其敏且速也! ④至若胁晋禅位……由渐而进,始则佯为逊让以欺 几次大举南侵 很有可能并吞长江流域 继则实行篡弑以盗国,其心术之狡鸷 摧残发展中的经济和文化。所以 比操懿为尤甚 刘裕消灭纪纲不立、豪强横行的东 已导于前 建立 裕乃 比较有力的宋朝 而踵于后,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对汉族历史是一个大的贡献 固非偶然也
唐长孺 [[吕思勉]] 刘裕代晋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刘裕本人是寒门出身 ①宋武用兵,又极为严整。 ②宋武帝起自细微,内戡桓玄 他采取的一些措施 平卢循 在一 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谯纵;外则收复青、齐,清除关、洛,其才不可谓不雄。然猜忌亦特甚。 ③案宋武帝之兴,实能攘斥夷狄;即以君臣之义论 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布衣匹夫 匡复社稷”,其功亦 元嘉之治打下了基础 前古所未有
白寿彝 [[范文澜]] :刘裕 不仅以武功显赫于 所创的宋朝,皇帝独掌大权,主要辅佐,多选用寒门,原来的高门大族,只能做名大权小的官员,难得皇帝的信任。削弱士族的政治势力,实行皇帝专制的中央集权,宋朝国内的统一程度远非强藩割据的东晋朝所能比拟,政权大大增强了。 当时 鲜卑拓跋部落统一黄河流域 而且在 出现强大的魏国,如果没有统 的汉族 治措施上 权,鲜卑人几次大举南侵 他也 很有 建树 可能并吞长江流域,摧残发展中的经济和文化 宋武帝 所以, 刘裕 是南 消灭纪纲不立、豪强横行的东晋 众多帝王中在治理国家方面卓 ,建立起比较 成效 一个。刘裕时期,是刘 的兴盛时期 也可以说 对汉族历史 南朝 一个大 兴盛时期 贡献
[[唐长孺]]:刘裕代晋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刘裕本人是寒门出身,他采取的一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为元嘉之治打下了基础。 [[白寿彝]]:刘裕不仅以武功显赫于当时,而且在一些政治措施上,他也很有建树。宋武帝刘裕是南朝众多帝王中在治理国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个。刘裕时期,是刘宋的兴盛时期,也可以说是南朝的兴盛时期。  [[ 阎步克 ]] :北府兵将领刘裕,以其赫赫功业代晋建宋,历史由此进入南朝。刘裕代晋的意义,不止是改朝换代而已,也标志着门阀与皇帝“共天下”的局面结束。
==轶事典故==
===天子之气===
刘裕曾到京口竹林寺 ,并独自躺卧在寺内讲堂内。一众僧人竟看见他上面有五色龙形物体出现 ,大感吃惊并告知刘裕,刘裕则十分高兴起说:“僧人是不会说谎的。 ”有言曲阿、丹徒有天子之气,而刘翘的墓就在丹徒,当时一个叫孔恭的人擅长占卜墓穴吉凶,刘裕一次就在父亲墓前问孔恭,孔恭就言那是不平凡的墓地。刘裕听后更为自负 。更刘裕又觉得身边总有两条小龙,连旁人也曾看见过,至刘裕名声渐高时,小龙也变大了 。
===寄奴射蛇===
 
传说刘裕一次去伐木砍柴,射伤了一条大蛇。翌日再去时却听见有杵臼捣药的声音,发现有几个小童正在制药。刘裕于是问他们为何要制药,小童则答:“我们的王被刘寄奴射伤,所以要制药医治。”刘裕追问:“你们的王既有神通,为何不杀了他?”小童却答:“刘寄奴是王者,不可以杀。”刘裕喝跑了小童,拿走他们的药。后来一次到下邳游玩,一个僧人向他说:“江南地区会有动乱,令此地安定的人就是你呀。”僧人又给了刘裕一些伤药,接着就失去了踪影。刘裕手部有伤患,一直都无法痊愈,但用了僧人的药一次后却痊愈了。刘裕于是视剩余的的伤药及当日在小童那里的药为珍宝,每次受了伤,用那些药都能医好。
===崇尚节俭===
在生活上,刘裕崇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宫中嫔妃也少。宁州地方官曾经奉献琥珀枕,是无价之宝,他并未奉以为宝。在出征后秦时,有人说琥珀能够治疗伤口,他就命人将它砸碎,分给将领作为治伤药。平定关中后,他十分宠爱美女姚氏(后秦天王姚兴的侄女)。大臣谢晦劝谏他不要因女色而荒废政务,他当晚就将姚氏送出宫去。后来刘裕进封宋公,东西堂将要放置以金涂钉钉制的局脚床,但刘裕以节为由而改用铁钉钉制的直脚床。又一次广州进贡一匹筒细布,刘裕因其过于精巧瑰丽,制作必定扰民,故此下令弹劾献布那郡的太守,将布匹送还并下令禁止再制作这种布。刘裕因患有热病,常常要有冰冷的物件去降温,于是有人就献上石床。刘裕躺上冰冷的石床,感到十分舒服,但又感木床已经很耗人力,大石头要磨成床就更甚了,于是下令将石床砸毁。刘裕更加下令将自己昔日的农具收起,留给后人。其子 [[ 宋文帝 ]] 一次看见,得知内情后大感惭愧。而其孙 [[ 孝武帝 ]] 刘骏拆毁刘裕生前的卧室而廸玉烛殿,发现床头上有土帐,墙上挂着葛布制的灯笼及麻制蝇拂,袁顗称许刘裕有俭素之德,但刘骏没有说什么,只说:“老农夫有这些东西,已经过于富裕了。”
===不忘发妻===
臧爱亲是刘裕的结发妻子。臧爱亲的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父亲臧俊是一个郡功曹。臧爱亲出嫁的时候,刘裕还是京口的一个布衣平民,不但穷苦潦倒,而且好斗性猛令乡人侧目,可以想象小家碧玉的臧爱亲在婚后过得有多艰难。 婚后不久,臧爱亲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刘兴弟。没有子嗣并不曾影响刘裕对结发妻子的情意,而臧爱亲面对奢华所表现出来的节操,更深得刘裕的敬重。但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长久,义熙四年正月,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年四十八岁。刘裕对患难发妻的早逝非常痛心,当他称帝之后,他追封已经辞世十二年的臧爱亲为“敬皇后”,至其死时都不再设皇后。刘裕逝世时,仍然不忘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妻子,临终时他留下遗诏,将臧爱亲的棺木从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称初宁陵。
===首开恶例===
在刘裕代晋建宋前,前代的禅位君主都得以保全性命。而至刘裕称帝后,晋恭帝司马德文被降为零陵王。仅在一年后,刘裕便派亲兵将其用棉被闷死。正如胡三省所评:“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此后相沿成习,禅位的君主都保不了性命。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刘宋末年,齐王 [[ 萧道成 ]] 要求宋顺帝刘准禅位,并且派部将 [[ 王敬则 ]] 率军进宫。 [[ 刘准 ]] 对王敬则说:“准备杀死我吗?”王敬则说:“只是让您到另外的宫殿中居住罢了。您家先前取代司马氏一家(指刘裕代晋建宋事)也是这样做的。”刘准明白已无存活的可能,便流泪说:“但愿我今后生生世世永远不再生在帝王家中!”萧道成称帝不久后,刘准便被杀害。
==亲属成员==
==相关争议==
针对刘裕北伐动机的争议,《宋书》对刘裕北伐的动机的记载是“顿驾关中,经略赵、魏” 。将刘裕北伐视为“诛内清外,功格区宇”的收复中原的大业来称赞 。后世也有一些史家附会《魏书·岛夷传》的看法,认为刘裕北伐只为篡位获取政治资本。但是《晋书·郭澄之传》明确记载:“既克长安,(刘)裕意更欲西伐,集僚属议之,多不同。” 表明刘裕当时攻下长安后是想要继续西征的。同时根据裴子野《宋略》记载:刘裕代晋称帝后曾计划在永初三年(422年)出征北魏,但是还未来得及出兵,刘裕就在五月病逝,北伐因而取消 。
因此,刘裕如果仅仅为了篡位,何必在登基之后还要北伐?近代史学家 [[ 吕思勉 ]] 认为关于刘裕北伐只为篡位的说法只是一些史家附会王买德的话,不合逻辑,缺乏凭证。他认为刘裕北伐后秦前的功绩和威望足以代晋称帝,如果他真的急于篡位,在平定司马休之后完全可以称帝,没必要再北伐。吕思勉以“攘外者必先安内”,认为刘裕攻下长安后南归,是基于当时迫不得已的情形,刘穆之的突然离世,等于刘裕的后路无托。 后来史实也表明,刘裕南返后并没有急于篡位,而是直到两年之后才称帝。《魏书》以北朝鲜卑族为正统,称刘裕等汉族帝王为岛夷 ,极尽诋毁,其对南朝史实记载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根据唐人李延寿《南史》记载,刘裕攻下长安后是想要留在长安经略西北,继续发兵北征,无奈朝中最重要的心腹刘穆之突然病逝,刘裕后方空虚且子嗣尚幼,为防有变,只得率领主力南返 。司马光《资治通鉴》在《南史》的基础上,认为刘裕开始确实是想留在长安,经略西北,但他身边的文武将佐大多都有思归之心,加上刘穆之突然逝世,使刘裕感到后方空虚,于是东还彭城 。
综合来看,刘裕北伐后秦只为篡位一说不尽合理。刘裕北伐后秦之前,已结束了东晋长期存在的以“荆扬之争”为核心的地方藩镇坐大割据的局面,同时还击退了林邑对交州的侵犯,而且用外交手段迫使后秦君主姚兴归还淮北十二郡。在北伐后秦前,他的功绩已经如日中天,不需要为称帝而倾全国之力去灭后秦。
[[ 钱穆 ]] 在《国史大纲》就曾分析过刘裕北伐不能统一中国的原因:“裕之北伐,在廷之臣,无有为裕腹心者。裕所以不能从容据长安以经营北方者亦在是。要之江南半壁,依然在离心的倾向上进行。诸名族虽饱尝中原流离之苦,还未到反悔觉悟的地步。”刘裕即使有收复北方的意图和决心,但当时东晋国内在此问题却是离心的, [[ 江南 ]] 士族早已习惯偏安,不愿北归,也瞧不起刘裕寒族的出身,因此处在后方的他们难以与他同心。即使跟随刘裕北伐的文武群臣中,也没有多少人有彻底收复北方的心思。除去攻下长安后,幕僚对于继续西征态度的不一外 ,刘裕迁都 [[ 洛阳 ]] 的提议,同样遭到幕僚的反对
以此可以看出,当时东晋国内对收复中原的议题并没有太大兴趣,对回归北方更是充满排斥。钱穆认为这才是刘裕不能统一的根本原因。 [[ 刘穆之 ]] 在后方镇守,或许刘裕还可以暂时压住这种内部离心的倾向,但刘穆之一死,后方空虚,刘裕顿感压力,这时前线大多数人又不赞同继续北伐,思归心切。权衡利弊之下,刘裕才做出东返彭城的决定(不回建康,这个决定本身就耐人寻味),北伐因而告终。
==史料记载==
719,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