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仲景

增加 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余每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朝政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而官府衙门不想办法解救,却在一味地争权夺势,发动战争,欺压百姓。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ref>[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0507.html  医圣张仲景],中医药, [ 2016-1-8]</ref>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
=== 为人医风学风 ===
[[File:张仲景2.jpg|张仲景|右|[http://img.39yst.com/uploads/2015/0804/1438672146490.jpg 原圖鏈結][http://www.39yst.com/gudai/302170_1.shtml 来自养生百科]]]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张仲景说:“还是先给令爱诊病要紧。”府台忙叫佣人把女儿请出来。
[[File:张仲景3.jpg|张仲景|右|[http://www.dahe.cn/xwzx/zt/ss/zhongyiyao/pic/W020091021562228900182.jpg 原圖鏈結][http://www.dahe.cn/xwzx/zt/ss/zhongyiyao/pic/t20091021_1675920.htm 来自大河网]]]
张仲景观那女子气色,早已明白了几分。暗用右手的小姆指甲剜了一点药,藏在宽大的袖中,然后端坐给小姐抚脉。
=== 张仲景故里 ===
张仲景故里位于中原服装名镇穰东镇的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发明人工呼吸术等20尊学习、创作、发明塑像,宫壁皆绘汉画图。医圣宫第二层,建筑面积80平方米。内设医圣长沙大堂行医塑像五尊,晚年著《伤寒杂病论》塑像两尊。一宫壁记载医圣故里简介及医圣宫简介。宫外围,三面建仿古式单层仲景医院。医圣雕像正面一侧,设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宫顶纪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狮、石栏板构成。两梯下端正中立“医圣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后筑有香台。<ref>[http://health.sohu.com/20150318/n409970590.shtml  医圣张仲景诞辰1865周年 数万民众参加祭拜典礼],搜狐, [2016-1-8]</ref>
=== 主要影响 ===
1,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