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4
次編輯
變更
马寒冰
,無編輯摘要
}}
'''马寒冰(1916-1957)'''<ref>[https://baike.so.com/doc/4656370-4869669.html 个人简历网]</ref>原名马国良,[[福建]]海澄县人。少时在[[鼓浪屿]]英华中学就读,后赴[[浙江]]金华商业学校选修银行会计,1932年转入[[上海]]沪江大学就读。曾组织"天竹文艺社",主编《天竹月刊》和 [[ 厦门 ]] 《华侨日报》的《天竹》文艺副刊。1937年6月到[[缅甸]],先后任《仰光日报》编辑,《兴商日报》总编辑。抗战爆发后,担任"缅甸华侨文艺界救国后援会"的宣传工作。
1938年回国,入[[陕北]]公学学习,不久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抗战期间,参加八路军文艺工作队,后调军委卫生部工作,陪同 [[ 印度 ]] 援华医疗队到太行、晋鲁豫、冀中、晋察冀、晋西北等根据地工作。
抗战胜利后,被调到军调处执行小组工作。后到三五九旅[[王震]]旅长的秘书。曾任后勤部长、宣传部长,一直随军南征北战。部队进入[[新疆]]后,担任 [[ 新疆 ]] 军区文化部长兼中共新疆分局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 [[ 解放军 ]] 总政文化部文艺处长。1957年7月7日逝世。 主要作品有《中原突围》、《尼罗河畔》,是歌曲《新疆好》、《我骑着马儿过草原》的词作者。
== 人物经历 ==
'''少年时代'''
马寒冰,原名马国良,祖籍海澄县霞阳村(即今海沧霞阳),1916 年出生于缅甸勃生城,12 岁时从缅甸回国,随父亲回到家乡厦门,并定居在 [[ 鼓浪屿 ]] 鹿礁路靠海边的一座房子。
生活虽然清苦,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
1937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七七事变”爆发,缅甸文艺界成立抗敌救国后援会,马寒冰负责宣传任务,组织义演,筹募救国捐款。
一天, [[ 国民党 ]] 驻缅甸总领事馆来了一个年轻人,要找总领事蔡某,希望他能够签发一张回国护照。这位蔡总领事一看,咦,这不是《兴商日报》的马寒冰么,你要回国干什么?
原来,马寒冰觉得,自己虽然在缅甸为抗战出力,终不如回到祖国直接参加抗战更加痛快。然而,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一腔热血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蔡总领事听了他的来意,阴阳怪气地说:“回国?祖国政府现在要的是钱,不是人。人多得很,你回去干什么?”
但气馁不是马寒冰的性格。他从报上得知,中国共产党在 [[ 延安 ]] 办了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广招有志抗战的青年入学,他觉得,机会来了。于是,他向文艺界抗敌救国后援会申请回国,投考延安“抗大”。1938 年初,马寒冰经香港、 [[ 广州 ]] 到达汉口,与[[董必武]]会面。随后,又从汉口到达 [[ 西安 ]] ,坐上八路军的军车到了陕北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