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愛河

移除 28,95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lass="wikitable"|<center>'''愛河'''</center><img src="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Nb5TM3HsjQIUIVaOs41L4mp9Nqbwtz6g6-99KAJ38fPz6Jn4nbw&s" width="220"><br> <small>[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Nb5TM3HsjQIUIVaOs41L4mp9Nqbwtz6g6-99KAJ38fPz6Jn4nbw&s 原圖鏈結] [http://www.epochtimes.com/b5/18/5/28/n10433329.htm 圖片來自大紀元]</small> |}</div> '''愛河''',古名'''硫磺水'''、'''打狗川'''、'''高雄川'''、'''一號運河,'''是一條位在[[臺灣]][[高雄市]]境內的運河和小型河川,也是臺灣少數以「河」為名的河川{{NoteTag|1= 臺灣的重要河川大多以「溪」為名,如[[大甲溪]]、[[濁水溪]]、[[曾文溪]]等,以「河」為名的河川還有[[淡水河]]、[[基隆河]]等。}},源於高雄市[[仁武區]]八卦寮,流經[[高雄市區|高雄市中心]]後於[[高雄港]]出海。經長期改造後,現已成為高雄市重要旅遊景點,尤其是河畔的夜景。
曾在2001年和2002年兩次作為[[臺灣燈會]]主場地;也是之後[[高雄燈會藝術節]]的舉辦地點。除了固定的節慶,河畔也有常態性的[[街頭表演]]和[[舞台]]表演。愛河現已多用於觀光,並有鴨子船、愛之船和[[貢多拉]]供遊客乘坐遊覽愛河風光。
== 歷史 ==
800多年前的愛河周圍地帶原來是一片沼澤地,直到400年前左右,因為自然的[[沖積平原|沖積]]作用使陸地面積擴大,原始的愛河才逐漸成形。
 
=== 荷治及明鄭時期 ===
鄭水萍曾依據[[熱蘭遮城]][[海圖]]推測愛河在荷治時期可能叫作「鹽溪」{{r|陳}}。由於當時的漢人移民將能夠行駛船隻的河道稱為「港」,因此原本愛河由出海口到上游,被分為頭前港、後壁港、三塊厝港、新大港、烏魚港以及田尾港,其行船河段最上游處為船仔頭,即現今的[[天祥路 (高雄市)|天祥二路]]鼎新橋東岸<ref>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83),高雄市舊地名探索。高雄市政府民政局。</ref>,另外下游出海口,今高雄港一帶的海域叫作「丹鳳澳」{{r|陳}}。
 
 
 
=== 清代時期 ===
清代時,曾有「硫磺水」之稱呼,高雄境內的硫磺陂,曾有硫磺泉由支流流入愛河,也因此高雄也叫「硫磺港」。<ref>{{Cite news|url=https://tw.news.yahoo.com/城市生命之河-清代高雄愛河古稱-硫磺水-234955358.html|title=城市生命之河 清代高雄愛河古稱「硫磺水」|author=|date=2017-03-07|work=今日新聞|accessdate=}}</ref>
 
=== 日治時期 ===
到了1895年[[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以後,才擁有正式名稱:'''打狗川'''。1920年日治時期,日本人依「takau」的日語諧音將「打狗」兩字改寫為漢字。當時的愛河水深只有數公尺,之後日本於1912年擴建高雄港時,其中進行的一項工程是將愛河從河口到川田橋(今建國橋)之間的河底挖深、河道挖寬,主要用來運送木材。現代愛河至此成形。
 
=== 二戰之後 ===
初期沿用日治時期舊稱,後來約在1949年時高雄市政府以名稱欠妥為由,將「高雄川」改為「高雄河」,此外也將[[三塊厝 (高雄市)|三塊厝]]河改稱「小北河」,川田橋改稱「建國橋」。
 
== 命名由來 ==
關於「愛河」這個名稱的由來,最早可能是來自1948年的一則事件,當時的高雄川河畔有一家'''「愛河遊船所」''',在颱風過後招牌損壞,只剩下「愛河」二字,之後不久又發生了情侶跳河[[殉情]]的事件,而採訪事件的[[記者]]拍攝照片時將招牌上的愛河二字入鏡,透過[[報紙]]的傳播,使愛河的名稱開始流行。
 
大約最晚在1950年7月時,「愛河」已經取代「高雄河」成為公認名稱,如《中央日報》自1950年7月以後的報導便使用「愛河」,而高雄市政府在1950年10月辦臺灣省運動會時,新聞稿裡也是使用「愛河」二字。不過這時「愛河」主要是指中正橋到高雄橋之間的河段,後來逐漸擴大,曾玉昆《高雄市各區發展淵源(上冊)》中即說明愛河是建國橋到高雄橋之間的河段,後來又逐漸成為整條河的名稱。
 
=== 短暫更名為仁愛河 ===
1968年,前任高雄市長、當時[[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廳長]][[陳武璋]]因先前擔任市長時將[[壽山 (高雄市)|壽山]]從軍事管制區開放為公園,轉任省府工作後,以替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蔣介石]]祝壽的名義,將高雄市內的[[壽山 (高雄市)|壽山]]以及柴山等名稱改為萬壽山。太子欽點的好風光 高雄後花園壽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報.2011年1月1日第八期</ref>,以及當時先總統夫人[[宋美齡]]仁民愛物之意,將愛河改名為仁愛河,不過另一種說法則是改名之事乃為當時的[[高雄市市長]][[楊金虎]]所提出一說。
 
另有一說是立委[[黃玉明]]以高雄市民身分於1968年8月9日向高雄市議會請願建議將壽山與愛河更名,市議會通過更名案後轉交市政府辦理,市政府再轉告臺灣省政府,由內政部在1970年核准後於該年10月31日公告實施。
 
然而,市民常用的名稱依舊是愛河。直到1991年高雄市議員[[陳光復]]書面提案、議員[[張益郎]]與[[李復興 (臺灣)|李復興]]以臨時動議方式分別提案恢復壽山和愛河的舊稱,此三個提案併案後,市議會同意恢復舊稱,市政府向內政部報備後,於1992年1月1日正式恢復壽山和愛河之名。
== 愛河整治 ==
第一階段工程計畫於中游治平橋(中華路)以下河段至出海口河岸共11處的污水截流站,在污水流進愛河前預先攔截,並將污水導至旗津中區污水處理廠(位於中洲)處理,後續再以3公里的海洋放流管排至外海。此外,底泥也是惡臭來源,當時以土法煉鋼方式,將怪手固定在浮桶架上進行河面作業,順利將38萬立方污泥,用駁船運至外海指定區拋棄。1987年3月,輿論隨即報導「愛河整治成功、淡水河仍髒臭」。當年高雄龍舟競賽也再度回到愛河舉辦。
==== 污水處理廠第三期工程規劃(1990年-1994年 ) ====)
改善進水抽水站設備,前處理設施及初沉池的擴建並興建水肥投置站。並於民國83年底陸續完成,使中區污水處理廠具備有每日50萬公噸的污水初級處理的能力,其中進流抽水站及前處理設施也已達成100萬公噸之容量。
==== 高雄市愛河復育計畫(中都濕地) ====
愛河中下游全面整治有成,[[陳菊]]主政的市府將親水空間還諸於民,聆聽濕地訴說高雄產業發展史|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中都濕地公園}}</ref> 。由愛河出發,展開城市綠色廊道計畫,整建濕地公園,使高雄也能有生態都市的願景  == 歷史 ==[[File:愛河邊的臺灣 高雄州廳夜色 Night View of the Takao Prefecture building along the Love River of TAIWAN in 1930.jpg|thumb|250px|1930年(昭和5年)愛河邊的[[高雄州廳廳舍]]燈飾夜色]][[File:高雄橋 2015.JPG|thumb|250px|高雄橋]][[File:Love River Riverside looking out 2015.JPG|thumb|250px|河旁的觀景台]]800多年前的愛河周圍地帶原來是一片沼澤地,直到400年前左右,因為自然的[[沖積平原|沖積]]作用使陸地面積擴大,原始的愛河才逐漸成形。 === 荷治及明鄭時期 ===鄭水萍曾依據[[熱蘭遮城]][[海圖]]推測愛河在荷治時期可能叫作「鹽溪」{{r|陳}}。由於當時的漢人移民將能夠行駛船隻的河道稱為「港」,因此原本愛河由出海口到上游,被分為頭前港、後壁港、三塊厝港、新大港、烏魚港以及田尾港,其行船河段最上游處為船仔頭,即現今的[[天祥路 (高雄市)|天祥二路]]鼎新橋東岸<ref>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83),高雄市舊地名探索。高雄市政府民政局。</ref>,另外下游出海口,今高雄港一帶的海域叫作「丹鳳澳」{{r|陳}}。 === 清代時期 ===清代時,曾有「硫磺水」之稱呼,高雄境內的硫磺陂,曾有硫磺泉由支流流入愛河,也因此高雄也叫「硫磺港」。<ref>{{Cite news|url=https://tw.news.yahoo.com/城市生命之河-清代高雄愛河古稱-硫磺水-234955358.html|title=城市生命之河 清代高雄愛河古稱「硫磺水」|author=|date=2017-03-07|work=今日新聞|accessdate=}}</ref> === 日治時期 ===到了1895年[[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以後,才擁有正式名稱:'''打狗川'''。1920年日治時期,日本人依「takau」的日語諧音將「打狗」兩字改寫為漢字「<ruby>高<rt>たか</rt>雄<rt>お</rt></ruby>」(音:Taka-o),因此成為'''高雄川'''。當時的愛河水深只有數公尺,之後日本於1912年擴建高雄港時,其中進行的一項工程是將愛河從河口到川田橋(今建國橋)之間的河底挖深、河道挖寬,主要用來運送木材。現代愛河至此成形
=== 二戰之後 ===
初期沿用日治時期舊稱,後來約在1949年時高雄市政府以名稱欠妥為由,將「高雄川」改為「高雄河」,此外也將[[三塊厝 (高雄市)|三塊厝]]河改稱「小北河」,川田橋改稱「建國橋」。
== 命名由來 ==
關於「愛河」這個名稱的由來,最早可能是來自1948年的一則事件,當時的高雄川河畔有一家'''「愛河遊船所」''',在颱風過後招牌損壞,只剩下「愛河」二字,之後不久又發生了情侶跳河[[殉情]]的事件,而採訪事件的[[記者]]拍攝照片時將招牌上的愛河二字入鏡,透過[[報紙]]的傳播,使愛河的名稱開始流行。<ref>{{cite book |author1=陳奕齊 |title=《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 |date=2015-05-05 |publisher=前衛出版社 |location=臺灣 |isbn=9789578017696 |url=https://gushi.tw/love-river/ |language=zh-tw |chapter=〈為何愛河叫愛河:一件烏龍的新聞報導,與一條河流的政治學〉}}</ref>
大約最晚在1950年7月時,「愛河」已經取代「高雄河」成為公認名稱,如《中央日報》自1950年7月以後的報導便使用「愛河」,而高雄市政府在1950年10月辦臺灣省運動會時,新聞稿裡也是使用「愛河」二字。不過這時「愛河」主要是指中正橋到高雄橋之間的河段,後來逐漸擴大,曾玉昆《高雄市各區發展淵源(上冊)》中即說明愛河是建國橋到高雄橋之間的河段,後來又逐漸成為整條河的名稱。
=== 短暫更名為仁愛河 ===
1968年,前任高雄市長、當時[[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廳長]][[陳武璋]]因先前擔任市長時將[[壽山 (高雄市)|壽山]]從軍事管制區開放為公園,轉任省府工作後,以替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蔣介石]]祝壽的名義,將高雄市內的[[壽山 (高雄市)|壽山]]以及柴山等名稱改為萬壽山<ref>[http://mocfile.moc.gov.tw/htmlfile/201704/5955bb06-3650-45e0-8b12-df4c5ce804f5/watchtw_tw8/land.html 太子欽點的好風光 高雄後花園壽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報.2011年1月1日第八期</ref> ,以及當時先總統夫人[[宋美齡]]仁民愛物之意,將愛河改名為仁愛河,不過另一種說法則是改名之事乃為當時的[[高雄市市長]][[楊金虎]]所提出一說。
另有一說是立委[[黃玉明]]以高雄市民身分於1968年8月9日向高雄市議會請願建議將壽山與愛河更名,市議會通過更名案後轉交市政府辦理,市政府再轉告臺灣省政府,由內政部在1970年核准後於該年10月31日公告實施。
== 愛河整治 ==
1960年代因為高雄市的工業發展,以及隨就業機會而來的移民大量湧入,加上當時的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系統尚未普及,使原本具有排水功能的愛河無法負荷這些污染源,成為一條受到嚴重污染的河川,甚至使得原本在此舉辦的[[龍舟]]競賽在1971年遷移到高雄市北邊的[[蓮池潭]]。<ref name="網友">{{cite web|url=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13519|title=「謝謝你,吳敦義」網友:救了想跳愛河的爸爸跟我 - 政治|date=2018-11-15|language=zh|website=自由時報電子報|access-date=2018-11-30}}</ref>
高雄市於1977年完成愛河整治的規劃,分階段陸續動工。
 ==== 仁愛河污染整治及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一階段工程」計畫(1979年-1986年)<ref>{{Cite web|url=http://ebianbackup.pixnet.net/blog/post/169044-%E6%84%9B%E6%B2%B3%E6%95%B4%E6%B2%BB%E6%88%90%E5%8A%9F%E4%BA%86%E5%97%8E%3F%E7%AE%97%E6%98%AF%E8%AA%B0%E7%9A%84%E6%94%BF%E7%B8%BE%3F|title=愛河整治成功了嗎?算是誰的政績?|accessdate=|author=|date=2008-05-30|publisher=}}</ref> ====工程費:28億8千萬元
為當時通過單程工程費用最高的一項,工程7年多,歷經四任市長([[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至[[蘇南成]])。
第一階段工程計畫於中游治平橋(中華路)以下河段至出海口河岸共11處的污水截流站,在污水流進愛河前預先攔截,並將污水導至旗津中區污水處理廠(位於中洲)處理,後續再以3公里的海洋放流管排至外海。此外,底泥也是惡臭來源,當時以土法煉鋼方式,將怪手固定在浮桶架上進行河面作業,順利將38萬立方污泥,用駁船運至外海指定區拋棄 。<ref>{{Cite web|url=http://www.pacific-times.com/Default.aspx?RC=2&nid=d30c3d6b-382c-4dfb-9ca1-6ce1a48e6031|title=專論:高雄愛河「再生」記|accessdate=|author=曾聰智|date=2018-04-05|publisher=太平洋時報}}</ref>1987 。1987 年3月,輿論隨即報導「愛河整治成功、淡水河仍髒臭」。當年高雄龍舟競賽也再度回到愛河舉辦。
==== 污水處理廠第三期工程規劃(1990年-1994年) ====
改善進水抽水站設備,前處理設施及初沉池的擴建並興建水肥投置站。並於民國83年底陸續完成,使中區污水處理廠具備有每日50萬公噸的污水初級處理的能力,其中進流抽水站及前處理設施也已達成100萬公噸之容量。
由於中區污水處理廠當時每日最大容載量只能處理50萬噸污水,下水道系統並未將地表逕流水與污水分流,到了雨季,夾雜雨水超過日處理量,因此各截流站必須打開閘門,宣洩大量雨水。因此每年到了5月到9月,愛河下游水質容易惡化。<ref>{{Cite web|url=http://genewu798.pixnet.net/blog/post/251181458-%E6%BC%AB%E8%AB%87%E9%AB%98%E9%9B%84%E5%B8%82%E6%84%9B%E6%B2%B3%E7%9A%84%E6%95%B4%E6%B2%BB|title=漫談高雄市愛河的整治|accessdate=|author=陳孟仙|date=2006-12-04|publisher=}}</ref>
==== 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一階段第二期計畫(1992年-1997年) ====
1999年開始,次幹管的埋設。自1999年後,每年以約4~5%速率往上累進,直至2001年底達20%,2002年達25%,至2003年底達28%。完成50,000戶,30公頃的接管工作。
2000年,[[謝長廷]]為落實「高雄是適合人居的港都」願景圖騰,推動愛河成為友善親水的環境,除了河川空間的規劃,將愛河納入整體城市規劃的一環,完善周邊交通、改造河畔景觀、提升親水性、夜間照明、沿岸土地在開發。2001年並配合台灣燈會,將愛河行銷出去。2003年,市民在愛河甚至發現一隻迷途[[海豚]],成為當時的話題 。<ref>{{cite news|url=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0301/200301250095945.html#.XAjJteJoREY|title=愛河海豚 再度現身|date=2003-01-25|publisher=中華電視公司|author2=榮昊北|accessdate=2018-12-06|author1=黃柏齡}}</ref> ==== 高雄市愛河復育計畫(中都濕地) ====愛河中下游全面整治有成,[[陳菊]]主政的市府將親水空間還諸於民<ref>{{Cite web|url=https://pwbgis.kcg.gov.tw/zhongdu1/02.html|title=聆聽濕地訴說高雄產業發展史|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中都濕地公園}}</ref>。由愛河出發,展開城市綠色廊道計畫,整建濕地公園,使高雄也能有生態都市的願景
2018年4月12日,[[韓國瑜]]在國民黨高雄市長初選政見發表會上表示其振興[[高雄]]經濟與觀光的政見是爭取[[迪士尼]]以及在愛河畔興建世界唯一的巨型摩天輪[[摩鐵]]<ref name="apple 2018">{{cite web |author=周昭平/高雄報導
| title=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 website=蘋果日報 | date=2018-05-05 | url=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505/1347909/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18-05-14 |quote=韓國瑜提出發展愛河蓋摩天輪、爭取迪士尼到高雄帶動人流,創造經濟活絡。對發展經濟與觀光,韓國瑜提出爭取迪士尼及發展包裝愛河為愛情之河,興建全世界唯一的「愛情摩天輪」,把摩天輪和汽車旅館結合,歡迎亞洲各地年青人來,「上去一小時做愛做的事」,花一分鐘就可以完成結婚,把愛情之河美化起來,「右岸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左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相信可帶動人流、創造經濟產值。}}</ref><ref name="YouTube 2018">{{cite web | title=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 website=YouTube | date=2018-04-12 |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_YagwKJxEM | access-date=2018-05-14}}</ref>,將其命名為「[[愛情摩天輪 (高雄)|愛情摩天輪]]」並與高雄愛河畔的旅館結合,標榜「[[亞洲]]任何年輕人[[度蜜月]]歡迎你來高雄,上去轉一圈兩小時,做你愛做的事情,不必再另外上賓館;我們請高雄所有『漂亮的小姐』、『沒結婚的』,一個一個(對單身觀光客)[[中式婚禮|拋繡球]],一分鐘就可以結婚」,此外還稱「你要[[基督教]]、[[天主教]]還是[[佛教]],所有儀式都幫你準備好。」<ref name="TVBS 2018">{{cite web | author=記者 劉家耀 / 攝影 周育鋒 報導 | title=「迪士尼蓋在高雄」 韓國瑜:不惜任何代價│TVBS新聞網 | website=TVBS | date=2018-05-05 | url=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914384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18-05-14}}</ref>他相信愛河會因此美化起來,猶如「右岸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左有[[梁山伯與祝英台]]」,並帶來人潮、且帶動高雄經濟復甦。此政見也引起網友譁然。<ref name="apple 2018"/><ref name="東森新聞 2018">{{cite web | author=東森新聞 | title=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 website=東森新聞 | date=2018-05-06 | url=https://news.ebc.net.tw/news.php?nid=111503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18-05-14}}</ref><ref name="聯合 2018">{{cite web | author= 記者周志豪| title=遭酸像賣火柴女孩 陳宜民:韓國瑜才像演愛情動作片 - 藍綠各黨拚選戰 - 要聞 | website=聯合新聞網 | date=2018-01-22 | url=https://udn.com/news/story/10958/2943961 | language=zh | access-date=2018-05-14 |quote=韓提到幾項重要政見,像是規劃在愛河旁興建「戀愛摩天輪」,轉一圈兩小時,情侶不用上賓館可在包廂辦事,引發鄉民譁然。}}</ref>
在2018年九合一大選時期 2018年4月12日 ,[[ 吳敦義韓國瑜]] 向媒體 在國民黨高雄市長初選政見發表會上 表示 其振興[[高雄]]經濟與觀光的政見是爭取[[迪士尼]]以及在愛河畔興建世界唯一的巨型摩天輪[[摩鐵]] 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提出發展 愛河 整治幾乎在他 蓋摩天輪、爭取迪士尼到 高雄 市長任內 帶動人流,創造經濟活絡。對發展經濟與觀光,韓國瑜提出爭取迪士尼及發展包裝愛河為愛情之河,興建全世界唯一的「愛情摩天輪」,把摩天輪和汽車旅館結合,歡迎亞洲各地年青人來,「上去一小時做愛做的事」,花一分鐘就可以 完成 ;對此陳菊認為 結婚,把愛情之河美化起來, 歷任市長都 右岸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左 付出 [[梁山伯與祝英台]] <ref>{{Cite news|url=https://tw.news.yahoo.com/談 ,相信可帶動人流、創造經濟產值。2018年10月, 愛河整治-陳菊- 經30年,經歷多位高雄 市長 均有付出-072532196.html|title=談愛河 (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吳敦義、謝長廷及陳菊),僅剩源頭 整治 陳菊:歷任 工程尚未完成,代理 市長 均有付出|author=盧素梅|date=2018-10-14|work=三 [[許 新聞|accessdate=}}</ref>。目前中區污水處理廠負載處理量每日超過75萬噸。<ref>{{Cite web|url=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6258|title=高雄 明]]表示相關都 中區污水處理廠|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文化 計畫案已獲內政 -臺灣大百科 都委會審議通過,愛河 書}}</ref>線整治即將完成。
2018年10月,愛河整治歷經30年,經歷多位高雄市長(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吳敦義、謝長廷及陳菊),僅剩源頭整治工程尚未完成,代理市長[[許立明]]表示相關都市計畫案已獲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通過,愛河全線整治即將完成。<ref>{{Cite news|url=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017000744-260107|title=愛河整治最後一哩路 後年完工|author=|date=2018-10-17|work=中國時報|accessdate=}}</ref>
<gallery mode="packed">Love River IMG 2952.JPGKaohsiung IMG 2914 Love River Cruise.JPGKaohsiung Love River IMG 2724.JPGKaohsiung Love River IMG 2728.JPG= 節慶活動 ==</gallery>元宵節
== 節慶活動 ==
=== 元宵節 ===
[[File:Ddm 2004 016 Love River.jpg|250px|thumb|愛河上的帆船,背景中的雙子星建築物是夢萊茵大廈,攝於2004年]]
[[File:Love River kou 201507.JPG|250px|thumb|愛河出口]]
[[高雄燈會藝術節]]是每年[[高雄市]]吸引最多觀光人潮的慶典。在2001年以前,高雄燈會原本是在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直到2001年謝長廷市長任內因為[[台灣燈會]]選擇在高雄,作為第一次在台灣的首都[[臺北市]]以外的地方舉辦的地點之後,愛河畔的燈會才成為傳統。2001年的燈會主題為「鰲躍龍翔」,當年以魚與龍合體為造型的主燈,至今依然在愛河畔。高雄燈會通常會在[[台灣元宵節|元宵節]]的前幾天便開始進行,並且跨過2月14日的西洋[[情人節]],在元宵節之後結束。燈會的內容包括[[水舞 (建築藝術)|水舞]]、[[煙火]]、主燈與其他的大型、小型[[燈籠]]。
民間公司在去年三月取得委託管理權之後,以過去在[[城市光廊]]維護管理的經驗,以及尊重愛河主題與社區的前提考量下,為高雄市民量身訂做了一處具現代設計感的活動區塊,已於2007年6月15日正式開幕,因愛河的漣漪細浪如波紋般搖動,故取名為「[[水漾愛河]]」。
水漾愛河座落於河東路與[[民生路 (高雄)|民生路]]鰲耀龍翔主燈旁,設計構想源起「船之隱喻造型」為主體構思概念以配合愛河與港都意象,改變了舊有平面廣場形式,讓民眾可登高一覽愛河美景,更添加另一番風趣。
 === 端午節 ===
[[端午節 (華人)|端午節]]是臺灣的重要節慶,許多城市都會有[[龍舟競賽]]的活動,愛河則是高雄市的舉辦地點,在近幾年開始有臺灣地區以外的隊伍參加比賽,在2009年世運會納入比賽。
 === 高雄世 運 ===2009 運2009 年,由[[高雄市政府]]主辦的[[2009年世界運動會|世界運動會]]以愛河作為第一次的龍舟競賽地點。 === 2018高雄市市長就職典禮 ===
2018年12月25日,在愛河畔舉辦高雄市市長就職交接典禮,新任市長[[韓國瑜]]正式上任。開放120個夜市攤位,以美食嘉年華形式行銷高雄在地小吃特產。
 
== 交通 ==
* [[高雄捷運]]:[[高雄捷運橘線|橘線]][[鹽埕埔站]]O2、[[市議會站]]O4(車站編號,O为[[拉丁字母]])
* [[高雄市公車]]
 
== 參見 ==
* [[高雄市]]
* [[運河]]
* [[鹽埕區]]
* [[七一一水災]]
* [[中度颱風凡那比#影響|九一九水災]]
*[[真愛碼頭]]
 
== 註釋 ==
{{ReflistH}}
{{NoteFoot}}
{{ReflistF}}
 
== 参考资料 ==
{{reflist|30em|refs=
<ref name="陳">{{Cite journal|author=陳仁勇 |title= 〈愛河名稱沿革考〉|journal=《高市文獻》|volume=18 |issue=2 |publisher=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location=臺灣 |pages=118-131 |date=2005-06}}</ref>
}}
 
==外部連結==
{{Commons category|Love River}}
*[https://khh.travel/Article.aspx?a=6904&l=1 '''愛河'''在高雄旅遊網的資料]
{{台灣八景}}
{{DEFAULTSORT:Love River}}
[[Category:高雄市河川]]
[[Category:高雄市旅遊景點]]
[[Category:台灣地標]]
 
==歷史==
 
1930年(昭和5年)愛河邊的高雄州廳廳舍燈飾夜色
 
高雄橋河旁的觀景台
800多年前的愛河周圍地帶原來是一片沼澤地,直到400年前左右,因為自然的沖積作用使陸地面積擴大,原始的愛河才逐漸成形。
 
荷治及明鄭時期
鄭水萍曾依據熱蘭遮城海圖推測愛河在荷治時期可能叫作「鹽溪」[1]。由於當時的漢人移民將能夠行駛船隻的河道稱為「港」,因此原本愛河由出海口到上游,被分為頭前港、後壁港、三塊厝港、新大港、烏魚港以及田尾港,其行船河段最上游處為船仔頭,即現今的天祥二路鼎新橋東岸[2],另外下游出海口,今高雄港一帶的海域叫作「丹鳳澳」[1]。
 
清代時期
清代時,曾有「硫磺水」之稱呼,高雄境內的硫磺陂,曾有硫磺泉由支流流入愛河,也因此高雄也叫「硫磺港」。[3]
 
日治時期
到了1895年日治時期以後,才擁有正式名稱:打狗川。1920年日治時期,日本人依「takau」的日語諧音將「打狗」兩字改寫為漢字「高たか雄お」(音:Taka-o),因此成為高雄川。當時的愛河水深只有數公尺,之後日本於1912年擴建高雄港時,其中進行的一項工程是將愛河從河口到川田橋(今建國橋)之間的河底挖深、河道挖寬,主要用來運送木材。現代愛河至此成形。
 
二戰之後
初期沿用日治時期舊稱,後來約在1949年時高雄市政府以名稱欠妥為由,將「高雄川」改為「高雄河」,此外也將三塊厝河改稱「小北河」,川田橋改稱「建國橋」。
 
命名由來
關於「愛河」這個名稱的由來,最早可能是來自1948年的一則事件,當時的高雄川河畔有一家「愛河遊船所」,在颱風過後招牌損壞,只剩下「愛河」二字,之後不久又發生了情侶跳河殉情的事件,而採訪事件的記者拍攝照片時將招牌上的愛河二字入鏡,透過報紙的傳播,使愛河的名稱開始流行。[4]
 
大約最晚在1950年7月時,「愛河」已經取代「高雄河」成為公認名稱,如《中央日報》自1950年7月以後的報導便使用「愛河」,而高雄市政府在1950年10月辦臺灣省運動會時,新聞稿裡也是使用「愛河」二字。不過這時「愛河」主要是指中正橋到高雄橋之間的河段,後來逐漸擴大,曾玉昆《高雄市各區發展淵源(上冊)》中即說明愛河是建國橋到高雄橋之間的河段,後來又逐漸成為整條河的名稱。
 
短暫更名為仁愛河
1968年,前任高雄市長、當時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廳長陳武璋因先前擔任市長時將壽山從軍事管制區開放為公園,轉任省府工作後,以替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祝壽的名義,將高雄市內的壽山以及柴山等名稱改為萬壽山[5],以及當時先總統夫人宋美齡仁民愛物之意,將愛河改名為仁愛河,不過另一種說法則是改名之事乃為當時的高雄市市長楊金虎所提出一說。
 
另有一說是立委黃玉明以高雄市民身分於1968年8月9日向高雄市議會請願建議將壽山與愛河更名,市議會通過更名案後轉交市政府辦理,市政府再轉告臺灣省政府,由內政部在1970年核准後於該年10月31日公告實施。
 
然而,市民常用的名稱依舊是愛河。直到1991年高雄市議員陳光復書面提案、議員張益郎與李復興以臨時動議方式分別提案恢復壽山和愛河的舊稱,此三個提案併案後,市議會同意恢復舊稱,市政府向內政部報備後,於1992年1月1日正式恢復壽山和愛河之名。
 
==愛河整治==
1960年代因為高雄市的工業發展,以及隨就業機會而來的移民大量湧入,加上當時的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系統尚未普及,使原本具有排水功能的愛河無法負荷這些污染源,成為一條受到嚴重污染的河川,甚至使得原本在此舉辦的龍舟競賽在1971年遷移到高雄市北邊的蓮池潭。[6]
 
高雄市於1977年完成愛河整治的規劃,分階段陸續動工。
 
「仁愛河污染整治及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一階段工程」計畫(1979年-1986年)[7]
工程費:28億8千萬元
 
為當時通過單程工程費用最高的一項,工程7年多,歷經四任市長(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至蘇南成)。
 
第一階段工程計畫於中游治平橋(中華路)以下河段至出海口河岸共11處的污水截流站,在污水流進愛河前預先攔截,並將污水導至旗津中區污水處理廠(位於中洲)處理,後續再以3公里的海洋放流管排至外海。此外,底泥也是惡臭來源,當時以土法煉鋼方式,將怪手固定在浮桶架上進行河面作業,順利將38萬立方污泥,用駁船運至外海指定區拋棄。[8]1987年3月,輿論隨即報導「愛河整治成功、淡水河仍髒臭」。當年高雄龍舟競賽也再度回到愛河舉辦。
 
污水處理廠第三期工程規劃(1990年-1994年)
改善進水抽水站設備,前處理設施及初沉池的擴建並興建水肥投置站。並於民國83年底陸續完成,使中區污水處理廠具備有每日50萬公噸的污水初級處理的能力,其中進流抽水站及前處理設施也已達成100萬公噸之容量。
 
由於中區污水處理廠當時每日最大容載量只能處理50萬噸污水,下水道系統並未將地表逕流水與污水分流,到了雨季,夾雜雨水超過日處理量,因此各截流站必須打開閘門,宣洩大量雨水。因此每年到了5月到9月,愛河下游水質容易惡化。[9]
 
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一階段第二期計畫(1992年-1997年)
工程費:約89億元(配合六年國建)
 
原訂由1989年至1994年辦理,但因高雄市政財源籌措困難,無法按計畫推展,仍延後在民國81年至86年配合六年國建辦理。完成污水管線126公里包括凱旋路、成功路、擴建路及過港段等主幹管舖設、1050公頃的用戶接管工作,並興建鼓山加壓站、寶珠溝截流站及檢測和修護污水管線51公里工作,使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系統的普及率提高佔規劃區總面積7%,為高雄污水區總面積的11%。
 
污水下水道系統第一階段第三期辦理(1999年-2003年)
工程費:約71億
 
1999年開始,次幹管的埋設。自1999年後,每年以約4~5%速率往上累進,直至2001年底達20%,2002年達25%,至2003年底達28%。完成50,000戶,30公頃的接管工作。
 
2000年,謝長廷為落實「高雄是適合人居的港都」願景圖騰,推動愛河成為友善親水的環境,除了河川空間的規劃,將愛河納入整體城市規劃的一環,完善周邊交通、改造河畔景觀、提升親水性、夜間照明、沿岸土地在開發。2001年並配合台灣燈會,將愛河行銷出去。2003年,市民在愛河甚至發現一隻迷途海豚,成為當時的話題。[10]
 
==高雄市愛河復育計畫(中都濕地)==
愛河中下游全面整治有成,陳菊主政的市府將親水空間還諸於民[11]。由愛河出發,展開城市綠色廊道計畫,整建濕地公園,使高雄也能有生態都市的願景。
 
2018年4月12日,韓國瑜在國民黨高雄市長初選政見發表會上表示其振興高雄經濟與觀光的政見是爭取迪士尼以及在愛河畔興建世界唯一的巨型摩天輪摩鐵[12][13],將其命名為「愛情摩天輪」並與高雄愛河畔的旅館結合,標榜「亞洲任何年輕人度蜜月歡迎你來高雄,上去轉一圈兩小時,做你愛做的事情,不必再另外上賓館;我們請高雄所有『漂亮的小姐』、『沒結婚的』,一個一個(對單身觀光客)拋繡球,一分鐘就可以結婚」,此外還稱「你要基督教、天主教還是佛教,所有儀式都幫你準備好。」[14]他相信愛河會因此美化起來,猶如「右岸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左有梁山伯與祝英台」,並帶來人潮、且帶動高雄經濟復甦。此政見也引起網友譁然。[12][15][16]
 
在2018年九合一大選時期,吳敦義向媒體表示,愛河整治幾乎在他高雄市長任內完成;對此陳菊認為「歷任市長都有付出」[17]。目前中區污水處理廠負載處理量每日超過75萬噸。[18]
 
2018年10月,愛河整治歷經30年,經歷多位高雄市長(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吳敦義、謝長廷及陳菊),僅剩源頭整治工程尚未完成,代理市長許立明表示相關都市計畫案已獲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通過,愛河全線整治即將完成。[19]
 
Love River IMG 2952.JPG
Kaohsiung IMG 2914 Love River Cruise.JPG
Kaohsiung Love River IMG 2724.JPG
Kaohsiung Love River IMG 2728.JPG
 
==節慶活動元宵節==
 
愛河上的帆船,背景中的雙子星建築物是夢萊茵大廈,攝於2004年
 
高雄燈會藝術節是每年高雄市吸引最多觀光人潮的慶典。在2001年以前,高雄燈會原本是在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直到2001年謝長廷市長任內因為台灣燈會選擇在高雄,作為第一次在台灣的首都臺北市以外的地方舉辦的地點之後,愛河畔的燈會才成為傳統。2001年的燈會主題為「鰲躍龍翔」,當年以魚與龍合體為造型的主燈,至今依然在愛河畔。高雄燈會通常會在元宵節的前幾天便開始進行,並且跨過2月14日的西洋情人節,在元宵節之後結束。燈會的內容包括水舞、煙火、主燈與其他的大型、小型燈籠。
 
2008年高雄燈會藝術節在愛河流域盛大舉行,從第一年高雄燈會首度在愛河舉辦至今,愛河透過燈會不斷地展現其風采多變的樣貌,今年將化做水漾愛河,讓台灣各地的民眾來到高雄燈會,飽覽港都水漾城市的景緻。 今年燈會特別在河東路中段設置一個愛.幸福祈福區,並與公益團體合作,在祈福區內不限金額的樂捐,即可得到祈福許願卡一張,可將祈福卡掛在祈福區的樹繩上,而情侶及夫妻們亦可將祈福卡貼在愛的小屋裡,然後敲響幸福鈴鐺並許下心願。
 
近年來高雄市政府為了進一步維護愛河整治的成果以及活化公共空間的機能,在三年多前,便開始委外管理愛河兩岸園道,透過民間專業導入軟硬體服務,使愛河兩岸的內容能更加多元及豐富。 民間公司在去年三月取得委託管理權之後,以過去在城市光廊維護管理的經驗,以及尊重愛河主題與社區的前提考量下,為高雄市民量身訂做了一處具現代設計感的活動區塊,已於2007年6月15日正式開幕,因愛河的漣漪細浪如波紋般搖動,故取名為「水漾愛河」。 水漾愛河座落於河東路與民生路鰲耀龍翔主燈旁,設計構想源起「船之隱喻造型」為主體構思概念以配合愛河與港都意象,改變了舊有平面廣場形式,讓民眾可登高一覽愛河美景,更添加另一番風趣。
 
端午節
端午節是臺灣的重要節慶,許多城市都會有龍舟競賽的活動,愛河則是高雄市的舉辦地點,在近幾年開始有臺灣地區以外的隊伍參加比賽,在2009年世運會納入比賽。
 
高雄世運
2009年,由高雄市政府主辦的世界運動會以愛河作為第一次的龍舟競賽地點。
 
2018高雄市市長就職典禮
2018年12月25日,在愛河畔舉辦高雄市市長就職交接典禮,新任市長韓國瑜正式上任。開放120個夜市攤位,以美食嘉年華形式行銷高雄在地小吃特產。
 
==交通==
高雄捷運:橘線鹽埕埔站O2、市議會站O4(車站編號,O為拉丁字母)
高雄市公車
參見
高雄市
運河
鹽埕區
七一一水災
九一九水災
真愛碼頭
 
==註釋==
臺灣的重要河川大多以「溪」為名,如大甲溪、濁水溪、曾文溪等,以「河」為名的河川還有淡水河、基隆河等。
參考資料
陳仁勇. 〈愛河名稱沿革考〉. 《高市文獻》 (臺灣: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2005-06, 18 (2): 118–131.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1983),高雄市舊地名探索。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城市生命之河 清代高雄愛河古稱「硫磺水」. 今日新聞. 2017-03-07.
陳奕齊. 〈為何愛河叫愛河:一件烏龍的新聞報導,與一條河流的政治學〉. 《打狗漫騎:高雄港史單車踏查》. 臺灣: 前衛出版社. 2015-05-05. ISBN 9789578017696 (中文(台灣)‎).
太子欽點的好風光 高雄後花園壽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電子報.2011年1月1日第八期
「謝謝你,吳敦義」網友:救了想跳愛河的爸爸跟我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11-15 [2018-11-30] (中文).
愛河整治成功了嗎?算是誰的政績?. 2008-05-30.
曾聰智. 專論:高雄愛河「再生」記. 太平洋時報. 2018-04-05.
陳孟仙. 漫談高雄市愛河的整治. 2006-12-04.
黃柏齡; 榮昊北. 愛河海豚 再度現身. 中華電視公司. 2003-01-25 [2018-12-06].
聆聽濕地訴說高雄產業發展史.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中都濕地公園.
周昭平/高雄報導. 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蘋果日報. 2018-05-05 [2018-05-14] (中文). 韓國瑜提出發展愛河蓋摩天輪、爭取迪士尼到高雄帶動人流,創造經濟活絡。對發展經濟與觀光,韓國瑜提出爭取迪士尼及發展包裝愛河為愛情之河,興建全世界唯一的「愛情摩天輪」,把摩天輪和汽車旅館結合,歡迎亞洲各地年青人來,「上去一小時做愛做的事」,花一分鐘就可以完成結婚,把愛情之河美化起來,「右岸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左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相信可帶動人流、創造經濟產值。
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YouTube. 2018-04-12 [2018-05-14].
記者 劉家耀 / 攝影 周育鋒 報導. 「迪士尼蓋在高雄」 韓國瑜:不惜任何代價│TVBS新聞網. TVBS. 2018-05-05 [2018-05-14] (中文).
東森新聞. 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東森新聞. 2018-05-06 [2018-05-14] (中文).
記者周志豪. 遭酸像賣火柴女孩 陳宜民:韓國瑜才像演愛情動作片 - 藍綠各黨拚選戰 - 要聞. 聯合新聞網. 2018-01-22 [2018-05-14] (中文). 韓提到幾項重要政見,像是規劃在愛河旁興建「戀愛摩天輪」,轉一圈兩小時,情侶不用上賓館可在包廂辦事,引發鄉民譁然。
盧素梅. 談愛河整治 陳菊:歷任市長均有付出. 三立新聞. 2018-10-14.
高雄市中區污水處理廠.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愛河整治最後一哩路 後年完工. 中國時報. 2018-10-17.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愛河在高雄旅遊網的資料
4,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