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四渡赤水

增加 6,1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伤亡情况 共歼敌3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减员3万人
 
 
==战役简介==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历史背景==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随即,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主席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和形成的。
 
===一渡赤水===
 
1935年1月19日起,红1、3、5、9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
 
1月24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击溃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并往赤水疾进。
 
1月25日,红3军团抵达土城。
 
1月26日,红1军团在黄陂洞、复兴场遭遇川军章安平旅、达凤岗旅阻击,红九军团在箭滩遭遇川军特遣支队徐国瑄部阻击,红军占领赤水计划受挫。
 
1月27日,中央军委纵队进驻土城。
 
1月28日,红3、5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以及从丙安回援的红1军团2师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郭勋祺旅、潘佐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但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1月28日晚,政治局和军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青杠坡,改变北上行军路线,避开强敌。
 
1月29日凌晨,红军大部队分左中右三路,从元厚、土城向西渡过赤水河,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二渡赤水===
 
红军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
 
于1935年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24日占领桐梓。
 
25日夜占领了娄山关。
 
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
 
28日晨再次攻占了遵义城。
 
29日中午,红军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
 
红军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拼杀,敌军大部被歼。
 
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
 
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红军俘获。
 
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赤水===
 
蒋介石于1935年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红军于遵义、鸭溪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红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同时,以红3军团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动,调动敌周浑元部向南和吴奇伟部向西,尔后转用兵力攻击鲁班场守敌。
 
红军的行动果然调动了敌人,当敌吴奇伟部北渡乌江和滇军孙渡部靠近红军之际,
 
3月11日,红军突然转兵向北。
 
3月于15日进占仁怀。
 
3月16日从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入川南。
 
敌误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整部署,向川南压逼我军,企图再次对红军形成合围,聚歼红军于长江南岸地区。
 
==四渡赤水==
 
3月20日~22日,毛泽东命令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3月23日经习水二郎、仁怀三合、大坝、高大坪。
 
3月24日经小箐沟到喜头的石火炉、李村沟及鱼塘。
 
3月25日进驻闷头台(今仁怀市喜头镇)竹林湾。
 
3月26日经土地坎、天子庙(今喜头镇共和村)、火石坪、当晚进住洞口坪(今遵义县芝麻镇竹元村)
 
==胜利原因==
 
渡赤水战役,遵义会议前,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毛泽东主席等人决定放弃去湘鄂川黔边境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避免了中央红军遭致覆灭的危险。
 
渡赤水战役,从总体看是敌强我弱,红军在各路强大敌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但是,由于毛泽东等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巧妙地隐蔽我军战略意图,终于打破了敌人妄图围歼我军的战略计划。
 
采用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创造战机的战术,牵着他的鼻子来回打转,以至将其拖疲、拖垮,使我乘隙实现渡江北上的战略目的。
 
==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参考资料==
 
1.最经典战例:四渡赤水
 
2.还原“四渡赤水”的历史真相
113,0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