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菊仙

增加 1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主要成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 《三娘教子》[[ 《雍凉关》 ]][[ 《七星灯》 ]][[ 《搜孤救孤》 ]][[ 《搜府盘关》 ]][[ 《完璧归赵》 ]]
艺名:[[孙一啰]]、[[老乡亲]]
1858年十七岁时考取了武秀才,当再考武举人落榜后,愤而投军从戎。
1861年二十岁的孙菊仙投奔清军 [[ 陈国瑞 ]] 的部下,参与了镇压太平军的战役。
1867年转到英西林的军队服役。因功保至游击,获三品衔。作过"候补都司"。
后来,英西林因涉及某案,被革职,孙菊仙由此弃官来到北京,开始了他近七十年的京剧演唱生涯。
孙菊仙从少年时代就非常喜爱程派京剧艺术,来到 [[ 北京 ]] 后,便投奔到同治年间最著名的京剧老生程长庚的门下学习京剧。他先是做票友,后来正式进入梨园界,最早进入的是祝成班。
由于他具有歌喉洪亮、行伍出身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善于揣摩,融会各家之长,独具一格,很快红遍京城,成为各戏班争聘的名角。
他在北京最受欢迎时期,也是 [[ 谭鑫培 ]] [[ 汪桂芬 ]] 正红的时候。当时谭鑫培的代表作是 [[ 《碰碑》 ]] ,汪桂芬的代表作是 [[ 《文昭关》 ]] ,他的代表作是 [[ 《三娘教子》 ]]
这是被观众公认为百听不厌、代表三个不同流派,各自具有特点的好戏。当时北京街头巷尾,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学着哼孙腔"小东人……",谭腔的"金乌坠……",和汪腔的"伍员马上怒气冲……"。
1886年孙菊仙被招入清宫的升平署,为清朝"内廷供奉"。在宫廷内演戏同时兼任教习达十六年之久。孙菊仙的京剧表演艺术甚受 [[ 慈禧太后 ]] 的称赏,被赐予四品顶带。<ref>[https://www.lizhi.fm/673986/15926909978828294 【朱砂痣·一霎时前后厅红灯了亮】_孙菊仙_1906年胜利唱片],荔枝,2014-11-18</ref>
===八国联军侵占后===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京城的寓所被毁,全家迁往 [[ 上海 ]] ,在上海从事演出和经营剧班十余年。
孙菊仙的演唱受到旅沪的天津商人的赞赏,因为同里关系,亲切地称呼他"老乡亲",此后,这个称呼逐渐在各地叫响,即使演出的海报、戏单上也以此相称。辛亥革命后孙菊仙回到了北京,自民国政府成立后他就很少参加商业演出。但是对水旱赈灾、养老恤孤之事却乐而为之,至老不疲。
返津后,他始终关注着家乡京剧艺术的发展,重视培养京剧人才。积极参加天津票友界的活动,经常到票房清唱。孙菊仙与当时天津的文化名流有很深的交往。
1920年逢孙菊仙生日,天津教育家严范孙专门做诗庆贺 。1926  1926 年天津东门里文庙修缮完毕,应 [[ 严范孙 ]] [[ 林墨青 ]] 等人之邀,拜谒文庙并合影留念。
孙菊仙与当时主持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的天津教育家林墨青在戏剧改革方面志趣相合,曾在草厂庵共同组织京剧团体 --鹤鸣社。
==艺术特色==
孙菊仙的唱腔唱法,以大气磅礴、不拘细节为主要特色,世称孙派,是清末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孙菊仙同谭鑫培、汪桂芬合称老生"新三杰",他壮年从艺,曾师事中年的程长庚,得其亲炙;又接受了 [[ 张二奎 ]] 的影响,继承了程、张两派演唱直腔直调、不尚花梢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孙菊仙嗓音宽厚高亮,音量极大,有宽有窄,有高有低,五音俱佳,每一放歌,浩瀚洪阔有如雷鸣。兼之气力充沛,用尖腔、使嘎调,极其自然。
唱腔古朴雄壮,不事雕琢,磅礴充沛而少转折,长腔也不常见,虽粗服乱头却别具魅力,真挚朴实感染力强,令听者动容。孙菊仙的念白,吐字饱满,有棱有角,间有天津方音,又吸收了王九龄既上口、又接近口语的念法,铿锵有力,爽朗风趣,无作戏痕迹。孙菊仙在新三杰中属守旧类型,但也有所创造。
他的唱、念纯以气胜,并且善于通过气息的放与收、音量的大与小、声调的高与低、节奏的疾与徐、行腔的曲与直等方面的对比,造成鲜明、强烈的印象,取得感人的效果。如 [[ 《逍遥津》 ]] [[ 《李陵碑》 ]] 、《乌盆记》等剧目中的大段唱工即是这样处理的。
孙菊仙的唱腔与谭、汪两派不同,咬字有力,行腔转折不多而极动听,宽起来如黄钟大吕,细起来非常之细却又是袅袅不断。他独创的孙腔,有一种唱着唱着似离开你的耳鼓,逐渐要消失,而忽然大声一放,震耳欲聋。他的唱腔,有时一波三折波澜壮阔,有时突然直上,鸢飞戾天。
==代表剧目==
常演剧目有《雍凉关》<ref>[https://www.lizhi.fm/673986/15862768668907910 【雍凉关·实指望扶汉家如同反掌】_孙菊仙_1908年物克多唱片],荔枝网,2014-11-15</ref>、《七星灯》<ref>[https://www.ximalaya.com/xiqu/10432678/50362100 孙菊仙【ca.1905-1908年胜利者唱片】七星灯],喜马拉雅,2017-09-10 </ref>、 [[ 《搜孤救孤》 ]] [[ 《搜府盘关》 ]] 、《完璧归赵》、《马鞍山》、 [[ 《卧龙吊孝》 ]] 、《胭粉计》、《善宝庄》(即《敲骨求金》)、 [[ 《雪杯圆》 ]] [[ 《骂杨广》 ]] [[ 《洪羊洞》 ]] 、《三娘教子》及《四进士》等。<ref>[https://www.360kuai.com/pc/9a5a4f3fa8160c65b?cota=4&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京剧老唱片欣赏:孙菊仙演唱京剧《硃砂红痣》],快资讯,2019-04-23</ref>
==艺术传承==
===直接传人===
孙派艺术的直接传人不多,双阔亭、时慧宝分别继承了他的高亢挺峭和低回浑厚,天津票友 [[ 王竹生 ]] [[ 李东园 ]] 等学孙也有似处。
他的唱腔、唱法、念白诸方面的特色大多被后来的一些名家吸收,如麒派得其粗豪苍劲,马派取其风趣自然,高派传其慷慨奔放,甚至刘派也取法于他的悲壮激昂。孙菊仙的特色唱腔在丑行演员萧长华的唱段中也有所体现。<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21/15/49247701_715093480.shtml 孙菊仙提携程砚秋出演《硃砂红痣》],360个人图书馆,2017-12-21</ref>
著名京剧大师孙菊仙在上海灌录唱片,现存胜利唱片公司1904年录制孙菊仙的唱片约10面,是能找到的最早的"国产"唱片,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1912年,农历壬子年: [[ 周信芳 ]] 入新新舞台剧场。
周信芳入上海新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 [[ 李吉瑞 ]] 、孙菊仙、 [[ 金秀山 ]] [[ 冯子和 ]] [[ 江梦花 ]] 等名角同台演出,深受熏陶。
1915年,农历乙卯年:谭鑫培五次赴沪。
九亩地新舞台二次成立,亏损累累,其婿夏月润(新舞台老板)、 [[ 王又宸]](新舞台台柱)亲莅北平,跪求老爷子帮忙。谭鑫培始允南下,为第五次赴沪,演十天,首日《空城计》,末日《珠帘寨》。票价楼上楼下一律五元,沪人始震动,倾市而出。
新舞台上下二千一百十五座,座无空椅,立无隙地,而谭年已七十矣。时杨四立亦隶新舞台,唱到第二,谭上演必误时,杨辄拉长马后,以延时间。台下不知,以为杨好卖弄,则哄堂报以倒好,翌日演《南天门》,台下竟享以茶壶盖、铜板、桔子皮,杨至头破流血,然亦无法不唱也。
1916年11月29日,农历丙辰年十一月初五日:孙菊仙赴汉口演出。
孙菊仙在汉口大舞台演出,1916年11月29日起连演十二天后,突然出牌请假,由同来的二牌老生佟禹臣、青衣花旦 [[ 王佩兰 ]] 、武生 [[ 何月山 ]] 等续演了半个月。这年孙菊仙已75岁高龄,可能是病了。
他在汉大演的剧目有《李陵碑》、《空城计》、《双狮图》、《奇冤报》、《桑园寄子》、《四进士》、《逍遥津》、《八义图》、《柴桑口》、《雍凉关》等,尽是他的唱工力作,可惜天数短了些。广告上每天大轴都是何月山的《铁公鸡》等大武戏,孙菊仙的戏放在倒第二。<ref>[http://www.sohu.com/a/141495188_488999 《孙菊仙哭灵牌》],搜狐网,2017-05-18</ref>
14,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