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国鼎立

增加 5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事件介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机会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ref>[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819/198854/12353290.html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人民网,,2010-08-05</ref>
赤壁之战后,[[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向荆南施压,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用了很长时间,最终攻克南郡。孙权为向刘备示好,将其妹孙尚香嫁给刘备。而孙权为拓展势力,占据了交州。其后,[[周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鲁肃]]接替周瑜的职位之后,答应将南郡借给刘备。而[[曹操]]在南方战争失败,转移向西发展,曹操欲进攻汉中张鲁,西凉诸军阀怀疑曹操会攻击自己,在公元211年起兵,共推马超、韩遂为首领,曹操率军镇压,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公元215年,曹军攻占阳平关,击败、降服了汉中张鲁。公元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其子[[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 <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caocao.html 谯城区人物:曹操],博雅人物网</ref>
公元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公元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位自称汉皇帝,年号章武。公元222年,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不久便病逝于[[白帝城]]。猇亭之战以后不久,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东吴王朝]]正式建立,不久之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多年之久。[1]
三国鼎立时期战争三国的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的、更复杂纷争的开始。
三国鼎立时期的战略要地主要有[[淮南]]、[[荆州]]、[[汉中]]。淮南、汉中分别为魏吴、魏蜀的边境地,而荆州为三国接壤,且当时各占一部,是争夺最激烈的地区。曹操于荆州赤壁战败还北方后,成功地进行渭南之战,全据关中,同时在谯(今安徽亳州)开辟水军训练基地。面对孙权、刘备两个对手,采取东攻西守或西攻东守的方略,力避两面作战。先与孙权争夺淮南之地,取得合肥之战的胜利,遏制了孙权攻势。后与刘备争汉中不利,乃集中兵力,与孙、刘争荆州。<ref>[http://www.sohu.com/a/34339119_112595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版图年份地图归纳] ,搜狐,2015-10-05</ref>
===荆州争夺===
===刘备托孤===
[[夷陵之战]]后不久,刘备病亡, <ref>[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5-06/08/content_5884451.htm 刘备白帝城“托孤”],中国网,2005-06-08</ref> 南中(约今[[云南]]、[[贵州]]及[[四川]]西南部)地区的汉、夷豪强势力反蜀。辅政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建兴三年(225)统兵分三路向南中进军,以攻心为上,辅以攻战,平定南中,加强了夷、汉间交往,促进了南中发展。蜀汉后方得以巩固后,诸葛亮对内继续发展经济,精心治军,不断增强国力,对外加强联吴,为北向攻魏创造条件。建兴五年诸葛亮统10万大军北屯汉中,拉开攻魏之战的序幕。不用部将出子午道(今陕[[西安]]康过秦岭至西安)直攻长安(今西安西北)的建议,而实行先攻陇右、再取秦川(关中一带)的谨慎方略。因次年马谡失街亭(今甘肃天水东南,一说今张家川北),蜀军还汉中。后统军数万北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不能速决,粮尽而退。继又数次与魏大将军司马懿等交战,但直至十二年病亡,诸葛亮攻魏之战未获重大战果。
孙吴虽大破魏[[大司马]][[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潜江境),遏制了曹魏攻势,却无力北进,乃一面抗魏,一面巩固南方和向海上发展。黄龙二年(230),遣将卫温等渡海至夷洲(今[[台湾]]),获数千人而还。后又两次遣将航海至辽东,联络公孙渊,以牵制曹魏东北。[[魏明帝]][[曹佰]]发兵攻讨公孙渊失利后,于景初二年(238)改令太尉司马懿征辽东,平定辽东、玄菟、乐浪、带方等四郡。
===司马夺权===
[[司马懿]]成功地阻遏诸葛亮进攻和征战辽东,威望益高,权势日重。及明帝病亡,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辅八岁太子[[曹芳]]登基。曹爽惧司马懿得势,急于建功树威,贸然率军攻蜀,兵败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司马懿以年老多病辞职,韬光养晦,暗养心腹死士,又和太尉蒋济配合,于正始十年(249)发动兵谏,处死曹爽,独揽军政大权。 <ref>[http://www.sohu.com/a/350556815_99892961 司马懿夺权时,只有三千死士,为何能打败权倾朝野的曹爽?] ,搜狐,2019-10-30</ref> 又出兵淮南,平息王凌的反叛。其后,司马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平定称丘俭、诸葛诞之乱,彻底铲除史称“淮南三叛”的曹氏势力。曹魏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司马氏至此完成代魏准备。
三国后期,吴、蜀渐趋衰弱,联盟已不能抗衡魏国。孙权病亡后,吴虽有过抗击魏军获胜的东兴之战,但已是强弩之末。蜀汉姜维多次征战陇西,但败多胜少,推进中原的梦想早已破灭;兵力严重不足,汉中外围要点也被迫放弃,退守汉、乐二城。而魏国司马氏发展经济,稳定政局,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统一天下的条件逐渐成熟。针对蜀汉弱孝边境无备的状况,定下先灭蜀再顺江吞吴的战略决策,景元四年(263),独揽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遣军分三路攻蜀,当主力受阻于剑阁(今四川剑阁东北)后,名将邓艾过阴平小道出奇兵,魏灭蜀汉之战告捷。
==参考资料==
1.365天读经典编委会:《365天读历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版
[[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719,6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