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汾

增加 1,92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xpand|time=2019-09-04T12:23:56+00:00}}
{{substub|time=2019-09-04T12:23:56+00:00}}
'''李汾''' (1192-?)金代官員。本名讓,字敬之,後字長源,太原平晉人,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為元好問"平生三知己"之一。 ==生平簡介==舉進士不第,入史院書寫,因他詩名很大,受到推薦,被闢為國史館書寫。《中州集》小傳說“長源素高亢,不屑一世,乃今以鬥食故,人以府史蓄之,殊不自聊”。而那些科舉出身的編修官們,很有些人不懂史學、甚至連史家體例也弄不清楚者。當他們“刊修之際,汾在旁正襟危坐,讀太史公、左丘明一篇或數百言,音吐洪暢,旁若無人。既畢,顧四座漫為一語云: '看!'”(《金史·李汾傳》)這當然激怒了那些編修官們 ,[[ 漢軍雷淵]]和[[李獻能]]尤為切齒。他們給李汾加上謾罵長官的罪名,最後李汾被迫離開了史館。後為武仙署掌書記,金亡,長源勸仙歸宋。未幾,為仙麾下所殺(一說絕食死)。 ==《搜神記》==《搜神記》為東晉初年史學家[[ 鑲藍旗包衣干寶]] 編撰,全書凡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作者在《自序》中稱,“及其著述,亦足以發明神道之不誣也。”(《搜神記·自序》)。就是想通過蒐集前 著述及傳說故事,證明鬼神確實存在。故《搜神記》所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不少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文章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鬼神信仰”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它與山川祭祀、祖先祭祀並列。自商周以來,歷代帝王無不親登祭壇祭祀 清朝政治 而記載神鬼傳說的典籍。除《楚辭》、《淮南子》外,《搜神記》稱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2ea2d90102yzmt.html <李汾遇豬妖》《搜神記》]</ref> ==元好問與李汾作詩互誚== [[元好問]]與李汾各有詩名,互不相容。李汾好憤怒,元好問喜滑稽,兩人常互相譏誚。元好問曾作《金谷怨》一詩詠宮中事,李汾見後,即作《代金谷佳 答》一詩相拒。《元詩紀事》卷三十引《歸潛志》:“元裕之 李長源 鄉里,各有詩名,由其不相下,頗不相成。李好憤怒,元嘗云:'長源有憤擊經。'元好滑稽,[[李輒]]以詩譏罵,元無如之何。元嘗權國史院編修官,時末帝召故駙馬都尉僕散[[阿海]]女子入宮,俄以人言其罪,又蒙放出。元因賦《金谷怨》樂府。李見之,作《代金谷佳人答》一篇,以拒焉。一時 人,傳以為笑談。”<ref>[https://www.pinshiwen.com/cidian/wendian/20190730163590.html 遼金元明清·元好問與李汾作詩互誚]</ref> 李汾 關東遊,與元好問相交最深。二人 世均有特殊處,李汾是沙陀李唐皇族後裔,元好問是鮮卑元魏皇族後裔。雖然祖先功業已成陳跡,但對他們的胸襟氣度,卻不可能沒有影響。也許,處境越困厄,那種刺激越強烈。當時他們心雄萬夫,慷慨豪爽。元好問《水調歌頭·與李長源遊龍門》中“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正反映了這對青年人對來日方長充滿自信。李汾的壯懷激烈、豪放慷慨,令元好問感嘆。元好問《雪後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中說“君不見并州少年作軒昂,雞鳴起舞望八荒,夜如何其夜未央。”自註雲:“并州少年謂李汾長源。”元好問詩中,或明指或意喻,多次稱李汾為[[李白]]或[[騎鯨客]],可見很讚許李汾的性情和詩風 。   ==參考資料== 
[[光緒]]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35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ref>《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光绪十五年。己丑。五月。丙午朔。……○乙卯。引见新科进士。……杨德鑅、许在衡、吴獬、法伟堂、赵尔萃、陈怀忠、刘荫椿、程仲照、柯劭憼、孔昭采、章绍曾、黄传祁、李梦斗、王岳嵩、高涵和、王同鼎、朱寿慈、张曜斗、夏时泰、薛贺图、潘守廉、江俶、翁天佑、区宗初、刘元诚、济生、刘盛堂、郑维翰、朱秉成、江联蓉、文明钦、彭光湛、何锡章、郭以诚、李映庚、郁保章、章乃正、徐培光、纪骧、刘邦槐、王济、赖宏、杨墉、李锡庚、李含菁、黄大华、李光卓、汤汝和、赵锐、方凤鸣、张瑞麟、贾作人、曾庆兰、黄士廉、雷蔚瑞、马嘉桢、黎宗干、冯慎源、董维垿、杨纪元、彭献寿、程元恺、陈铣绶、潘尚志、李柏龄、陈本棠、黄大琨、郑炽昌、喻鸿钧、朱德泽、王天培、袁信芳、魏立、刘汝、张庭诗、刘永恭、王予符、王启烈、王同德、李棻、熊文寿、唐书年、阮善继、逯懿、杨曾新、吴国珍、张正基、王绍勋、李锦、杨万选、李汾、李步瀛、李滋然、李砚田、杨佩芬、超诣、史恩培、吕敬直、阎维玉、曹琳、魏志良、马勤臣、刘瀛、俱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ref>。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9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