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郑敏

大小無變化,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郑敏由老师[[冯至]]引入文坛。1942年开始创作诗歌。对[[里尔克]]的诗歌作品有深入的研究。1980年与[[王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陈敬容]]、[[杜运燮]]、[[袁可嘉]]、[[穆旦]]等合出诗集《九叶集》。
[[File:郑敏1.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818/20170817074612-1249062858_jpg_246_284_14711.jpg/0 原图链接][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818/20170817074612-1249062858_jpg_246_284_14711.jpg/0 图片来源于原图]]]
从建国初到1979年郑敏中断了新诗写作。直到“三中全会”以后,在时代的感召和友人的鼓励下又写起了新诗,出版诗集《心象》、《寻觅集》和诗学专著《诗与哲学是近邻》,十四行体组诗 《诗人与死》是受其诗友唐祈之死的触动写成,是她早年对生死问题进行哲理思索的延续。全诗借唐祈的死来关注和思考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我们都是火烈鸟/终生踩着赤色的火焰/穿过地狱,烧断了天桥/没有发出失去身份的呻吟我们羡慕火烈鸟/在草丛中找到甘甜的清水/在草丛上有无边的天空邈邈/它们会突然起飞/鲜红的细脚后垂。”诗一发表即引来好评,说“这组诗没有过多的哀婉和温情,整饬的十四行恰如死亡行进本身一样,严厉、冷静、必然,但暗中却布满了愤怒、悲伤、叹息、诅咒,种种情感的旋涡和潜流”。可见,郑敏对生死问题的诗性哲理观照,是建立在她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基础之上的,而决非哲理的直陈,真正实现了知性生命化的诗学追求。
[[File:郑敏1.jpg|缩略图|右|250px|[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818/20170817074612-1249062858_jpg_246_284_14711.jpg/0 原图链接][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818/20170817074612-1249062858_jpg_246_284_14711.jpg/0 图片来源于原图]]]
==获奖记录==
141,2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