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楚汉之争

增加 83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楚汉之争.jpg|缩略图|右|[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027/107d1dcf77c4467b99e01081021099d9_th.jpg 原图链接][http://mt.sohu.com/20161027/n471501684.shtml 来自搜狗问问 的图片]]]
'''楚汉之争'''是秦末 [[ 刘邦 ]] [[ 项羽 ]] 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战争。
[[ 秦朝 ]] 末年,伴随着 [[ 陈胜 ]] [[ 吴广 ]] 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也出现许多反秦武装集团。最后只剩下项羽和刘邦两支主要力量,不可避免,两方经过一系列战争。在经过京索之战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又经过一系列战争,在垓下之战以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全歼楚军,获得最后胜利。
楚汉之争历时4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汉战争最终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ref>[http://www.sohu.com/a/114665892_488790 搜狐网 文史 | 说说刘项楚汉之争那些事儿],搜狐网 2016-09-19 22:05 </ref>
==历史背景==
[[ 秦始皇 ]] 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今 [[ 河北 ]] 广宗西北)病逝,中车府令赵高等人发动沙丘政变,矫诏将长子扶苏、大将蒙恬赐死,立少子 [[ 胡亥 ]] 为二世皇帝。秦二世昏庸荒淫,赵高又专权乱政,赋敛益重,戍徭无已,致使天下越发困疲,百姓苦不堪言。帝国每况逾下,十年暴政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首先发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自称[[楚王]],一时间天下群雄纷纷响应。九月,前楚国大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发动会稽起义,项梁自号武信君;同月,原泗水亭长刘邦亦于[[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响应,称沛公。
胜自称楚王,一时间天下群雄纷纷响应。九月,前楚国大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发动会稽起义,项梁自号武信君;同月,原泗水亭长刘邦亦于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响应,称沛公。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二月, [[ 项梁 ]] 召集楚地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县(今 [[ 山东 ]] 滕州)议事,刘邦亦率部归附项梁。是时,燕、赵、齐、魏兼已自立为王,项梁于是采纳范增建议,拥立前楚怀王孙熊心为王,仍号“楚怀王”,都盱台(今江苏盱眙)。八月,秦军最高统帅、上将军 [[ 章邯 ]] 在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王咎和齐王田儋后,与项梁展开了 [[ 定陶之战 ]] ,项梁因轻敌而战死,章邯于是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领兵北上攻打赵国,围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平乡镇),赵王遂求救于诸侯(《 [[ 史记·高祖本纪 ]] 》)。
章邯破项梁军,楚国上下十分震恐。刘邦项羽弃陈留,率军东归。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楚怀王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以吕臣父吕青为上柱国,封沛公刘邦为武安侯,任砀郡长,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
接着,楚分兵两路,一路北上救赵,一路西进伐秦。以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项羽为次将, [[ 范增 ]] 为末将北上救赵;刘邦则收项梁、陈胜散军,并以此为基础西行伐秦。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西征前先行北上收 [[ 陈楚 ]] 散卒,先后攻取了 [[ 洛阳 ]] 周边一些地区企图夺取洛阳经潼关入关中,后被洛阳郡县兵出城迎击大败南逃,在得到郦食其为代表的地方豪强支持后改变策略转走武关道入关中,经过几个月的转战,于汉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进至 [[ 咸阳 ]] 郊外,于 [[ 蓝田 ]] 大破秦军,秦王 [[ 子婴 ]] 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入咸阳,尽除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项羽杀卿子冠军,夺其军权,率军北上救赵,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王离北方边军主力,之后再连破秦军,最终秦将章邯投降。项羽为“诸侯上将军”,率诸侯军进入关。与刘邦会于鸿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楚汉阵营===
汉军还定三秦时期楚:雍(章邯)、塞( [[ 司马欣 ]] )、翟(董翳)、韩(韩成)、西魏(魏豹)、常山(张耳)、河南(申阳)、殷(司马卬)、燕(韩广)、九江(英布)、临江(共敖)、衡山(吴芮)汉:赵(赵歇)、代(陈余) 汉军东进初期楚:雍(章邯)、韩(郑昌)、西魏(魏豹)、 [[ 河南 ]] (申阳)、殷(司马卬)、燕(韩广)、 [[ 九江 ]] (英布)、临江(共敖)、 [[ 衡山 ]] (吴芮)汉:齐(田荣)、赵(赵歇)、代(陈余)、塞(司马欣)、翟(董翳)、河南(申阳)、魏(原西魏,魏豹)、殷(司马卬)
汉军进攻彭城时期楚:雍(章邯)、燕(韩广)、九江(英布)、临江(共尉)、衡山(吴芮)汉:塞(司马欣)、翟(董翳)、魏(魏豹)、赵(赵歇)、代(陈余)、齐(田荣、田广)、闽越(无诸)、建成侯(彭越)
 
彭城之战后楚:雍(章邯)、魏(魏豹)、代(陈余)、赵(赵歇)、齐(田广)、燕(韩广)、九江(英布)、临江(共尉)、衡山(吴芮)汉:建成侯(彭越)
 韩信北伐后楚:临江(共尉)、衡山(吴芮)汉:魏(相国、建成侯彭越)、赵(张耳)、齐( [[ 韩信 ]] )、燕(韩广)、淮南(原九江,英布)、闽越(无诸) [[ 垓下之战 ]] 时期楚:临江(共敖)汉:魏(相国、建成侯彭越)、赵(张耳)、齐(韩信)、燕(韩广)、淮南(英布)、衡山(即后来的长沙,吴芮)、闽越(无诸)
===阶段划分===
汉军东进伐楚时期;
彭城之战、  荥阳成皋对峙时期(同时期还有韩信北方战线、彭越后方战线以及英布南方战线);
垓下决战。
1.1韩王成时期
韩成是前韩国王室,秦末被拥立为韩王。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封韩王成为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禹县)。因 [[ 张良 ]] 降汉,导致项羽受到威胁。项羽就以韩王无大功,而张良又为刘邦谋臣为由,将其留在 [[ 彭城 ]] [[ 贬爵为侯 ]] ,不久杀之便杀了韩王成。
1.2郑昌时期
[[ 郑昌 ]] [[ 秦朝 ]] 时吴县(会稽郡治所,今 [[ 江苏 ]] 苏州)县令,与项羽关系很好。项羽起兵后,跟随项羽左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 [[ 项羽 ]] 立郑昌为韩王,以抵御汉军。汉王刘邦平定三秦后,派韩信(韩太尉韩王信)攻取韩地,郑昌投降。
1.3韩王信时期
[[File:韩王信.jpg|缩略图|右|[http://zkres1.myzaker.com/201807/5b56c1faa07aeca507022c35_640.jpg 原图链接][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b56c1f277ac64542c57a3cb/ 来自头条新闻 的图片]]]
韩王韩信是原来 [[ 韩襄王 ]] 的庶出孙子。到了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 [[ 楚怀王 ]] 的时候, [[ 燕国 ]] [[ 齐国 ]] [[ 赵国 ]] 、魏国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国王,只有韩没有立下后嗣,所以才立了韩国诸公子中的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想以此来占据平定原韩国的土地。项梁在定陶战败而死,韩成投奔楚怀王。沛公带军队进攻阳城时,命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韩国原有地盘,得到韩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带领他的军队随从沛公进入武关。
沛公被立为汉王,韩信随从沛公进入汉中。汉王平定三秦时,就答应将要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旧地。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 韩信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汉王到达河南,韩信在阳城猛攻韩王郑昌。郑昌投降,汉王就立韩信为韩王,常带领韩国军队跟随汉王。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撤出荥阳,韩王信和 [[ 周苛 ]] 等人守卫荥阳。等到楚军攻破荥阳,韩信投降了楚军,不久得以逃出,又投归汉王,汉王再次立他为韩王,最终跟从汉王击败项羽,平定了天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一月,汉王和韩信 [[ 剖符为信 ]] ,正式封他为韩王,封地在颍川郡,都阳翟。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春,汉高祖认为韩信雄壮勇武,封地战略位置险要,就下诏命韩王韩信迁移到 [[ 太原 ]] 以北地区,以防备抵抗 [[ 匈奴 ]] ,建都晋阳。经刘邦同意韩信把都城迁到马邑。同年秋,韩王信联合匈奴起兵造反,逃亡匈奴,国除。
====齐国====
2.1秦末时期
[[ 田儋 ]] (-公元前208年),故齐王田氏宗族。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十月,陈涉派周市在东方攻城略地,至狄地,田儋和从弟 [[ 田荣 ]] [[ 田横 ]] 击杀当地县令。田儋自立为齐王,占领整个齐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秦将章邯于临济围攻魏王魏咎,田儋率兵救魏。田儋带兵去解围,被章邯军突袭,田儋战死。
田儋死后,齐人就立了另一支齐王后人齐王建之弟 [[ 田假 ]] 为齐王。田儋的弟弟田荣收拾残兵又打回齐国,赶走了田假,又立哥哥田儋的儿子 [[ 田市 ]] 为齐王。
2.2楚汉战争时期
田荣因不去救项梁得罪了项羽,秦国被灭之后,项羽重立了一个立过战功的 [[ 田都 ]] 为齐王,并将齐国分为三国,将原齐王田市迁徙封为 [[ 胶东王 ]] ,封故齐王建孙 [[ 田安 ]] [[ 济北王 ]]
田荣非常愤怒,带着自己的部队又赶走了田都,原齐王他的侄子田市胆小怕事,不听他的话,田荣一怒之下杀掉他,自立为齐王。不久又使 [[ 彭越 ]] 攻杀济北王田安。项羽听说后带兵讨伐,杀掉了田荣。田荣的弟弟田横收拾残兵,继续和项羽对干,项羽战线太长,离开了齐国。
于是田横又立田荣的儿子 [[ 田广 ]] 为齐王。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结盟,齐王田广答应,留下郦食其加以款待。此前 [[ 韩信 ]] 已奉刘邦命攻齐,在得知郦食其成功说服齐国以后,原本打算退军,但蒯通以刘邦并未发诏退军为由,说服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 [[ 郦食其 ]] ,韩信听从,攻击未作防备的齐国。田广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烹杀郦食其。韩信击败齐军,田广引兵向东撤退,并向项羽求援。韩信在潍水以水计击败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
田广死后,田横自立为齐王,迎击汉将灌婴,败于嬴(今 [[ 山东 ]] 莱芜西北),投奔彭越。刘邦打败项羽后登基称帝,建立西汉,封彭越为梁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徒众500余人逃亡海上,避居岛中(今 [[ 青岛 ]] 即墨市田横岛)。刘邦知田横兄弟治齐多年,齐地贤者多归附之,为除后患诏令赦田横罪而行招抚。田横被迫偕门客二人赴洛阳,田横趁谎称沐浴更衣之时于途中(偃师)自杀,两门客得知后也相继自杀。留居海岛的500余壮士闻田横死讯,亦全部自杀。刘邦感慨于田横能得士,遂以王者礼葬田横。
2.3韩信时期
[[File:韩信11.jpg|有框|右|[http://img1.gtimg.com/rushidao/pics/hv1/53/103/2110/137229068.jpg 原图链接][https://rufodao.qq.com/a/20160808/015262.htm 来自腾讯儒学 的图片]]]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以齐地未稳为由,自请为假齐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当时刘邦正受困于楚军的包围下,不得不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劝谏,封韩信为齐王。项羽死后,刘邦迅速夺取韩信的兵权,并改齐王为 [[ 楚王 ]] ,移都下邳。 [[ 汉高祖 ]] 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立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说齐语的都归属齐王。
====胶东国====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四月, [[ 项羽 ]] 将齐国一分为三,封原齐将田都为齐王,将原齐王 [[ 田市 ]] 迁徙封为胶东王,都即墨,是为胶东立国之始。田市的叔父、原齐相田荣非常愤怒,带着自己的部队赶走田都,田市胆小怕事,不听他的话,前往胶东就国,田荣一怒之下杀掉他,自立为齐王。不久又杀济北王,三齐复为齐国。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分齐为六国,立 [[ 刘雄渠 ]] 为胶东王。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封刘彻为胶东王。
====济北国====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将齐国一分为三,封原齐将田都为齐王,将原齐王田市徙封为胶东王,封故齐王建孙 [[ 田安 ]] 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是为济北立国之始。项羽破釜沉舟渡河救赵时,田安攻下济北数城,并率所部投奔项羽。田荣造反时被彭越攻杀,版图复并入齐国。
汉文帝为削减诸侯,加强中央集权,以所封齐悼惠王子分齐为王,封刘志为济北王,之后多有分封。
====常山国====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徙封赵王歇于代地,因 [[ 张耳 ]] 亦同各路诸侯入关,且素闻张耳之才名,又念其扶赵抗秦之功,乃立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今河北邢台)。是为常山国立国之始。
张耳立国, [[ 陈馀 ]] 甚怒,对人道:“张耳和馀功相等。今张耳为王,我却称候,项羽对我不公。”当时,齐王田荣叛楚,陈馀乃使门下客夏说对田荣道:“项羽执掌天下不平,请借给我兵,南皮可掩蔽你。”田荣欲树党以反楚,乃谴给陈馀。陈馀又加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常山被攻破,张耳败走。十月,投汉王刘邦,待之甚厚。陈馀迎赵王歇复为赵王,赵王歇立其为代王。汉惠帝八年(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封三子刘不疑为常山王,之后多有分封。
====其他诸侯====
6.代国 7.赵国 8.燕国 9.辽东国 10.雍国 11. [[ 塞国 ]] 12.翟国 13.河南国
14. [[ 西魏国 ]] 15.魏国 16. [[ 殷国 ]] 17.九江国 18.衡山国 19.临江国
20.长沙国 21.彭越 22.陈余 22.田荣 24.闽越 25.南越国
项羽率北路楚军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力雄厚。
与此同时,刘邦率另一路楚军所率义军亦转战于 [[ 河南 ]] ,招降纳叛,屡破秦军,先行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按照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刘邦欲称王于关中。
项羽亦率诸侯军40余万直奔关中。项羽自认功高,自恃强大,遂自行分封天下,并拒绝把先入关的刘邦封为关中王,将其改封到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为王,王巴蜀、汉中三郡,引起刘邦不满。并任秦三降将分别为 [[ 雍王 ]] [[ 塞王 ]] [[ 翟王 ]] ,监察并围堵刘邦。
与此同时,齐相田荣因未从项羽入关而未得到分封,对项羽三分齐地亦甚不满。而原赵国大将军陈馀自认为与张耳功等到,张耳为诸侯王而自己仅为列侯食三县不满,且亦不满项羽逐故王赵歇王代。
[[File:项羽01.jpg|有框|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09/5f893e5e49724f79a31635e54ef6d30f.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46239275_100239373 来自搜狐 的图片]]]
汉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进至灞上(今 [[ 陕西省 ]][[ 西安市 ]] 东南),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依据反秦义军“盟主”楚怀王与天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理应称关中之王,又闻项羽欲立章邯于关中,号雍王,于是派兵驻守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老城东南北寨村之北),以防诸侯入关。同时,宣布废除秦朝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自认为功劳最大。然而胜利在即之际,却被刘邦抢先进入关中,夺取了胜利果实,自然怒气冲天,于是率诸侯军40余万入关。十二月,项羽命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 [[ 鸿门 ]] (今陕西 [[ 临潼 ]] 东),意图消灭刘邦军。刘邦军不足10万,自料力不能敌,于是还军灞上,并竭力拉拢项羽的叔父项伯请为调解,并亲赴鸿门谢罪,示以诚意,并表示归顺,项羽决心动摇,放走了刘邦。
数日后,项羽引兵西进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火烧宫殿,大火三月不灭。时韩生劝谏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烹杀谏者,放弃了建都关中形胜之地的良好抉择。<ref>[https://new.qq.com/omn/20191115/20191115A0O6K700.html 两人之战––楚汉之争],腾讯网 2019-11-15 20:51</ref>
====戏下分封====
项羽上书义帝请封功臣, [[ 怀王 ]] 回复“如约”。项羽大怒,不遵义帝之命,自主分封。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立十八诸侯。而割梁楚九郡自王之,号“ [[ 西楚霸王 ]] ”。
四月,诸侯兵罢戏下,各就国。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巴、蜀亦关中地“为由,封与刘邦。刘邦定都南郑(今陕西汉中)。又将关中地区分为三部,封秦降将章邯、 [[ 司马欣 ]] [[ 董翳 ]] 分别为雍王、塞王、翟王,合称“三秦”,企图通过他们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汉中巴蜀地区。
====汉中韬晦====
刘邦被改封到汉中,初不欲就国,谋攻项羽,萧何进言曰:“汉水上应天汉。汉中,据有形胜,进可攻退可守,秦以之有天下”。
刘邦于是采纳 [[ 萧何 ]] 建议,屈就汉王封号,招贤纳士以图天下,同时确定了收用巴(郡治江州,今 [[ 重庆 ]] 市北 [[ 嘉陵江 ]] 北岸)、蜀(郡治成都,今 [[ 四川 ]][[ 成都 ]] ),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忍忿前往汉中(郡治南郑,今汉中市城东)就国,而 [[ 张良 ]] 亦回韩国就任韩相。刘邦去汉途中烧毁所过栈道,防止诸侯军偷袭,并借此表示无东向之意,以麻痹项羽。项羽亦于同时班师彭城。
至汉中后,故项羽帐下执戟郎中韩信因不受重用而弃楚归汉。后经过萧何举荐于汉元年五月任大将军。刘邦积极为回师关中做准备。
====山东复乱====
项羽以韩王(韩成)灭秦无功为借口,不让他就国而带他到 [[ 彭城 ]] ,废为侯爵,又把他杀了,立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 原燕王 [[ 韩广 ]] 不愿徙王辽东,新燕王臧荼攻杀之于无终,并其国。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五月,齐相田荣不满项羽分封,攻打临淄王 [[ 田都 ]] ,田都逃到楚国,田市本被项羽封为胶东王, [[ 田荣 ]] 却立田市为齐王,不让他去胶东就国,田市畏惧项羽,前往胶东就国,田荣对这个不争气的侄子大怒,派人追杀田市于即墨,又回军攻杀济北王田安。这样田荣击并三齐,遂自立为齐王。并予彭越将军印,令其击楚。项羽派萧公角攻打彭越,被彭越打得大败。
汉二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赵将陈馀因不满项羽分封,派夏说游说田荣,从齐王田荣处借兵,与自己三县之兵一起攻常山王 [[ 张耳 ]] ,张耳败走,归汉。陈余重迎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赵王感激陈余,立陈余为代王,陈余以赵王赵歇弱小,不去代国,以夏说为相国驻守代地,自己留在赵王歇身边辅佐赵王。
同月,项羽自己亦作乱,密令九江王英布遣将杀害义帝于郴县。
====还定三秦====
参见: [[ 暗度陈仓 ]] 、还定三秦之战
在齐地田荣兼并三齐之时,刘邦在汉中也为攻袭三秦做准备。刘邦入汉中,项羽给予刘邦三万士兵。刘邦依张良计,入南郑时烧毁栈道,以防被偷袭和向项羽示意无外侵的意愿。
[[ 韩信 ]] 亦在此时背楚投靠刘邦,但没有知名,仅任连敖,后坐法当斩为滕公 [[ 夏侯婴 ]] 所救。夏侯婴与语知其有才能,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拜韩信为治粟都尉。韩信对不能受到重用而欲离去,于是发生 [[ 萧何月下追韩信 ]] 故事。萧何再次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用韩信的计谋结果受阻陈仓,须昌侯赵衍从汉王起汉中,雍军塞渭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趁项羽北攻田荣时,再在好畴击溃章邯,最后围困章邯于废丘。同月,塞王 [[ 司马欣 ]] 、翟王 [[ 董翳 ]] 被迫向汉王刘邦投降。之后几个月,刘邦遣将攻取陇西、北地、上郡。这样,三秦除章邯困守的废丘之外全部归汉。
而此时因项羽杀韩王成,张良间行归汉,派人遗书项羽,称“汉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项羽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汉二年(公元前206年)十月,汉王刘邦进至陕(今河南陕县)。在汉基本平定关中之后,开始准备东进了。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一月,项羽闻知刘邦已兼并三秦,且准备东进伐楚,而赵国、 [[ 齐国 ]] 、梁地都已反叛,项羽以齐国与梁最近,威胁最大,北上攻打齐国,项羽派使者向英布征其一同前往,但英布仅以老弱敷衍,项羽对此深为不满,几次遣使斥责。
[[ 田荣 ]] 得知项羽击齐,率军迎击,被项羽打败。逃至平原,平原民杀了田荣,投降项羽,项羽立 [[ 田假 ]] 为齐王。但项羽采取错误政策,不仅不予召抚,反而怒田荣反,迁怒齐人,大肆屠杀,所过残灭,于是齐人纷纷复叛,项羽奔走于齐地,但远不能扑灭齐地战火。
田荣弟 [[ 田横 ]] 驱逐田假,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自领齐相,收集齐国败兵,在城阳(今 [[ 山东 ]] 莒县)反抗项羽,项羽一时没能攻下城阳。
此时,刘邦正在向东进军,魏王魏豹降汉,殷王 [[ 司马昂 ]] 也降汉,项羽封陈平为武信君,令其平定殷国,于是司马昂又降楚,过了没多久,汉王刘邦攻打殷王,平定殷地,俘虏了司马昂,项羽得知大怒,要诛杀平定殷国的将吏,陈平很害怕,于是来投汉王刘邦。
====彭城之战====
[[File:刘邦11.jpg|有框|右|[http://www.kaiwind.com/culture/201405/28/W020140528286019738539.jpg 原图链接][http://www.kaiwind.com/culture/201405/28/t20140528_1648642.shtml 来自搜狐刘邦 的图片]]]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进至 [[ 洛阳 ]] ,接受董公“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明其为贼,敌乃可服”的建议,以项羽杀害义帝为口实,为义帝报仇讨逆为政治号召,令三军发丧,缟素三日,发檄文布告全国:“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联络各地诸侯王,趁项羽滞留在齐国时,渡过临晋关,至河内,纠集塞、翟、魏、赵、殷五国诸侯联军56万,兵分两路攻楚,北路由曹参、灌婴统率,进攻定陶,击败龙且、项它。南路为刘邦亲自统率,部将为张良、陈平、韩信、吕泽、张耳、夏侯婴、樊哙以及五诸侯军,至外黄,击败楚将 [[ 程处 ]] 、王武,彭越率三万人归附刘邦,刘邦封彭越为魏相国,攻打梁地,派 [[ 樊哙 ]] 北上攻打 [[ 邹县 ]] [[ 鲁县 ]] [[ 薛县 ]] [[ 瑕丘 ]] ,以阻止项羽从齐国南下,向东攻打下邑、派吕泽驻守,下邑在萧县西面不远,萧县在彭城西面不远,项羽南下救援彭城必经萧县,这样,如果项羽回援彭城, [[ 吕泽 ]] 可以与刘邦东西两面夹击项羽。与北路军曹参、灌婴会合,进攻砀县、萧县,攻取彭城。
项羽得知后,留众部将继续击齐,自率精兵3万疾驰南下,先击败驻守在鲁县的樊哙,当时刘邦等众诸侯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置酒高会。项羽乘刘邦陶醉于胜利,戒备松懈之际,率军绕至彭城西,于清晨时发动突然袭击,驻守在下邑的汉将吕泽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刘邦不得不撤出彭城,楚军于是大败汉军,汉军往 [[ 泗水 ]] 方向溃逃,楚军紧追不舍,杀汉军十余万人,一直追击至灵壁(今 [[ 安徽 ]] 灵璧县)东濉水,汉军相互拥挤、践踏,加上楚军追杀,汉军十余万人皆入濉水,濉水为之不流。此役,汉军被歼数十万。刘邦急率残部先在砀县整顿,然后向西与吕泽会合。
诸侯见刘邦败,转投项羽,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入楚为将。赵国发现汉并没有杀 [[ 张耳 ]] ,赵兵退去反与汉为敌,魏王魏豹回到荥阳,断绝了 [[ 黄河 ]] 渡口,也背叛了刘邦,只有彭越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
项羽虽取得彭城之战胜利,但齐地战事却不利。在其率军击诸侯联军时,田横尽收齐地。但田横复国后并未攻楚,而是中立于楚汉之间,直至郦食其说齐。
====下邑画谋====
刘邦到 [[ 下邑 ]] ,父亲刘太公、母亲刘媪和妻子 [[ 吕雉 ]] 被楚军俘获,被拿住做人质,刘邦派人去沛县寻找家室。张良向刘邦规划下一步对策。张良说:“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刘邦采纳张良建议。谋士随何自荐往说九江王 [[ 英布 ]] ,刘邦来到荥阳,与曹参、灌婴、靳歙平定雍丘王武的叛乱,程处在燕县反叛,楚柱天侯在衍氏反叛,羽婴在昆阳反叛,都被 [[ 曹参 ]] 平定,樊哙重新取得鲁地与梁地。
====京索之战====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回到关中,汉军水攻废丘,雍王章邯在抵抗了十个月兵败自杀,至此三秦悉为汉有。刘邦收关中士卒回到荥阳。
[[ 随何 ]] 劝降九江王英布,英布叛楚,项羽派 [[ 龙且 ]] [[ 项声 ]] 攻打英布。项羽亲自进攻下邑,继续向西进攻,至荥阳,刘邦拜灌婴为 [[ 中大夫 ]] ,统率骑兵,在荥阳以东大败项羽,又在于“京县”(今河南郑州荥阳豫龙镇京襄城村附近)、“索亭”(今 [[ 河南 ]] 荥阳索河街道)之间击败楚军,将项羽楚军击退到荥阳以东。
京索之战后,汉军稳住阵脚,楚军也无力突破汉军防线进攻关中。双方从来开始在荥、成一带拉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
[[ 京索之战 ]] ,汉军击败 [[ 楚军 ]] ,项羽退回荥阳以东,而汉军亦不能过荥而往东。楚汉相持于荥阳。刘邦派郦食其劝说魏王魏豺重新归汉,遭到魏豹的拒绝,汉二年八月,刘邦派曹参、韩信兵分两路攻打魏国,即月攻破安邑, [[ 曹参 ]] 俘虏了 [[ 魏豹 ]] ,将魏豹带至荥阳。汉二年九月,刘邦派 [[ 陈豨 ]] 、韩信、曹参攻打代国,后九月,平定代国,斩杀代相国 [[ 夏说 ]]
汉三年(公元前205年)十月,刘邦派原常山王张耳收复赵国故地,韩信与张耳一同前往,陈兵井陉,赵王因代地已失,又闻汉军攻打井陉关,集结赵军主力至赵国北部抵挡汉军的进攻,此时刘邦趁赵国南部空虚,离开荥阳,北渡黄河,攻克 [[ 河内 ]] ,从南面进攻赵国,接着攻克了朝歌(今淇县)、安阳(今安阳南)、邯郸(今属河北),当邯郸失陷,在井陉与汉军对峙的赵军主力进退两难,张耳与韩信在井陉大败赵军,赵将戚将军逃跑至邬县(今 [[ 山西 ]] [[ 介休 ]] 县),被曹参斩杀。赵王歇逃到襄国,张耳与韩信追击,刘邦亦从邯郸北上攻打襄国,汉军南北夹击,攻破襄国,杀掉了 [[ 赵王歇 ]] 。项羽遣骑兵渡河争夺赵地,被汉军击退。燕王臧荼降汉。
====荥阳成皋战线====
参见: [[ 成皋争夺战 ]] [[ 成皋之战 ]] [[ 荥阳之战]]
汉三年(公元前205年)十二月,韩信与张耳留下在赵国继续作战,刘邦返回荥阳。此前英布被随何策反,项羽派龙且攻打英布,英布战败,与随何回到了荥阳。刘邦召见英布,派英布重返九江,收聚数千人归汉,刘邦也离开荥阳,从成皋南下,到宛县(今河南南阳)、叶县一带迎接英布,给英布增兵,一起回到成皋。
刘邦据守荥阳,开始修筑甬道, [[ 由敖 ]] 仓运输粮食来荥阳。与项羽对峙,双方进入相持状态。
项羽率军数次攻夺甬道,汉军粮食短缺,于是刘邦向项羽要求和议,荥阳以西归汉。项羽打算接受,范增认为优势在握,如果放虎归山,必成后患。所以项羽率军加紧围攻荥阳城。刘邦认为范增是个大碍,所以给予陈平四万斤黄金,要他去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君臣关系。项羽中计,削其兵权,范增大怒而告老回乡,于途中病故。
为了打破荥阳对峙的僵局,刘邦派靳歙与灌婴攻打楚军的粮道。靳歙切断了楚军从荥阳至襄邑的粮道,灌婴切断了楚军阳武至襄邑的粮道,命令靳歙与灌婴离开荥阳,越过梁地,与彭越联合,攻打楚国后方的鲁县(今山东曲阜),鲁县与齐国交界,又与彭越毗邻,是楚国的北部门户,战略意义重大。
由于调走了灌婴与 [[ 靳歙 ]] 两支汉军精锐,刘邦在荥阳与项羽艰难对峙。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韩信与张耳已平定赵国的反抗余波,南下至河内修武,接应刘邦。七月,刘邦令御史大夫 [[ 周苛 ]] [[ 枞公 ]] [[ 魏豹 ]] 等人守荥阳,离开荥阳北渡黄河,来到修武,命令张耳镇守赵国,拜韩信为相国,韩信请封张耳为赵王,刘邦同意。
刘邦调集原属韩信与张耳的军队,打算回到荥阳支援前线作战。此时项羽以荥阳发起猛烈进攻,周苛等人死守荥阳,八月,周苛以魏豹是反复无常之人,难与一起守城,于是杀了魏豹,周苛不能抵挡项羽的进攻,当月荥阳被攻陷,周苛宁死不降楚,被项羽所杀,韩王信被项羽俘虏。刘邦欲回到荥阳与项羽交战, [[ 郑忠 ]] 劝谏刘邦,避开项羽的锋芒,驻扎在河内小修武,不与项羽交战,刘邦采纳。
此时,灌婴与靳歙在鲁县打败了项冠,得知荥阳已失,靳歙南下攻打楚国腹地以牵制项羽,灌婴率骑兵返回前线增援,在燕县(今河南延津东北)打败楚将王武,又在 [[ 白马津 ]] 打败楚将 [[ 桓婴 ]] ,过白马津渡黄河,到达河内与刘邦会合,护送汉王刘邦南渡 [[ 黄河 ]] 回到 [[ 洛阳 ]] ,此时项羽又攻破了 [[ 成皋 ]] ,到达洛阳附近的巩县,双方在巩县交战,楚军大败,不能继续西进。
刘邦在巩县遏制了楚军的攻势后,乘胜追击,意图夺回成皋,楚军坚持皋险要,汉军攻之不下,刘邦打算放弃进攻成皋,退守巩县与洛阳。谋士郦食其劝阻刘邦,不要退却,并向刘邦说明 [[ 敖仓 ]] 的重要性,放弃成皋与荥阳就意味着放弃敖仓。此时楚军后方受到靳歙的牵制,不能全力攻打敖仓,劝刘邦务必加紧进攻成皋,收复荥阳,坚守敖仓。并自请出使齐,劝说齐王 [[ 田广 ]] 降汉。
刘邦非常赞同郦食其的建议,让他出使齐国,同时派遣灌婴往 [[ 邯郸 ]] 调回一部分韩信镇守赵地之军回到前线,坚守敖仓,并以灌婴接任周苛的 [[ 御史大夫 ]] 之职。
郦食其不辱使命,以 [[ 三寸之舌 ]] 成功劝说齐王归降。 [[ 齐王 ]] 同意归降于汉,撤去历城的守军,示无反意,并与郦食其纵酒庆祝。
[[ 靳歙 ]] 在鲁县打败项冠后,攻打楚国的腹地,此时攻克了缯县(今属山东苍山县)、 [[ 郯县 ]] [[ 下邳 ]] 、蕲县、竹邑,几乎包围彭城。如果不出意外,平定了楚国后方的靳歙再从东面进攻,加上彭越的配合,攻打项羽的背后,据守荥阳与成皋的项羽必将被汉军包抄,夺回荥阳与成皋 [[ 指日可待 ]] 。但此时发生了一件令刘邦意想不到的事:韩信从灌婴口中得知刘邦已失荥阳与成皋,洛阳危急,并且齐国已被郦食其说降,韩信为了自己当齐王,在蒯通的蛊惑下,擅自攻打齐国撤去防守的历城,齐王大怒,以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将郦食其烹杀,急忙派齐军再次防守历城,韩信不能攻下。
刘邦得知韩信攻打齐国,齐国叛汉,被迫抽调汉军主力以武力平定齐国,派灌婴、曹参、 [[ 傅宽 ]] [[ 蔡寅 ]] [[ 陈涓 ]] [[ 冷耳 ]] [[ 柴武 ]] [[ 王周 ]] 等汉将赴齐助韩信攻打齐国。这样一来,失去荥阳与成皋的不利局面雪上加霜,攻打楚国后方的靳歙也不得不放弃进攻,回到巩县抵挡项羽。齐王不得已向宿敌楚国求援,项羽为了壮大自己考虑,也派龙且率20万楚军支援齐国。
项羽占据成皋天险,与汉军在巩县对峙,如果汉军再失巩县,洛阳也将不保。所幸敖仓还在汉军的掌控下,刘邦派人坚守巩县的同时,命令周勃、程黑、郭蒙等坚守敖仓,刘邦自己则驻军河内小修武(今属河南焦作),指挥全局,依黄河北岸驻守,封锁黄河渡口,以阻止楚军攻入河内平原,为了重新取得战略上的优势,汉军必须夺回成皋。但汉军的主力都用于攻打齐国了,兵力不够,为了补充兵源,调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刘邦派使者发往燕国,请求援助,燕王臧荼派温疥与昭涉掉尾率燕军助汉。彭越在梁地,可以对项羽的后方发起进攻,牵制项羽,使项羽不能首尾相顾。刘邦又命令刘贾与卢绾率领二万人渡过白马津,与活跃于楚军后方的彭越军配合,烧掉楚军的粮草。在燕县以西打败楚军,攻占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等17座城池,项羽亲自攻打彭越与刘贾,留大司马 [[ 曹咎 ]] 守成皋,临行前嘱部将曹咎谨守成皋,遇汉军挑战,切勿应战,只须阻止其东进即可。汉四年冬十月,刘邦乘项羽东去兵力薄弱之机,反攻成皋。初时,成皋楚军坚守不战。刘邦数次遣人到阵前辱骂,终于激怒 [[ 曹咎 ]] ,率部出击。汉军乘楚军半渡汜水之时,全力反击,斩杀了曹咎,再次夺回 [[ 成皋 ]] ,并俘虏了前塞王司马欣与翟王 [[ 董翳 ]] 。乘胜进至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并包围楚将钟离昧于荥阳以东。项羽急忙从睢阳回救,汉军鉴于兵力不足,暂时无力彻底消灭楚军,于是见好就收,据险坚守。(注:汜水在成皋以东,汉军从西边进攻成皋,必是先破成皋,后渡汜水,《项羽本纪》的记载可能有误)
汉军再次收复成皋后,据险坚守,双方在广武山(今河南荥阳东北)再次形成对峙。
此时灌婴、曹参等赶赴齐国助韩信攻破了 [[ 历城 ]] 、临淄,齐王田广逃到 [[ 高密 ]] 。项羽所派增援齐国的二十万楚军也被汉军消灭,楚将龙且被汉军阵斩,齐国全境也被汉军平定。汉四年(公元前203年)二月,韩信自立为齐王。
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羽患之。于是置刘邦的父亲太公于 [[ 鼎镬 ]] 上,告诉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今天不赶快投降,我就烹煮了你父亲),刘邦却回答道:“吾与汝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羽见无济于事,只好作罢。
又有一次,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 [[ 雌雄 ]]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刘邦却笑着拒绝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并向项羽宣布他的十条罪状。项羽恼怒之下,用暗箭偷偷射向刘邦,正中刘邦胸部,刘邦受伤,回到成皋养病。
项羽终究无力挽回楚国的颓势,战争的优势已完全向汉方倾斜。刘邦病好后,他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命令樊哙守广武,周勃守敖仓,带上在汜水之战俘虏的前塞王司马欣,回到关中,将司马欣在他的原都城栎阳枭首,置酒慰问关中父老,四日后,带领关中兵又回到广武。
安邑之战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魏王 [[ 豹踞 ]] 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 [[ 夏县 ]] 西北禹王城)反汉归楚,威胁汉军侧翼。刘邦先派郦食其游说未成,即命韩信率军进攻。九月,韩信突袭 [[ 安邑 ]] ,生擒魏豹,灭魏国。
[[ 安邑之战 ]] ,汉魏两军使用的兵力不大,是个规模比较小的战役,但是对当时战局则起了极大影响。汉军凭着占领魏属的河东、 [[ 太原 ]] 等郡,可以经略赵代,进攻燕齐,形成从北面包围楚国的优越战略态势。
汉军统帅韩信于安邑之战中,采用了与对三秦作战“ [[ 明修栈道 ]] [[ 暗渡陈仓 ]] ”同样的诡诈手段,又一次成功地获得了全战役的彻底胜利。韩信用一部兵力阳渡临晋,主力暗渡夏阳的手法,引诱轻举妄动的魏豹,把主力调集到蒲坂以西地区,造成了魏王豹的错觉,巧妙地掩护了自己渡河的真实意图,使数万大军顺利渡河成功。
汉军渡河急进,奇袭安邑要地,一战全歼敌人,突出地展示了韩信军事指挥的卓越才能。
====井陉之战====
参见: [[ 背水一战 ]] 、韩信破代、赵、燕、齐之战
安邑之战后,刘邦继而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少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给韩信增兵3万,开辟北方战场,以消灭楚的羽翼,实现对楚的战略包围。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首先破代国,生擒相国夏说,代亡。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张耳率领汉军越过太行山,与楚的羽翼赵国战于井陉口(今 [[ 河北 ]] 井陉东南),韩信一反常规,背水设阵,大败20万赵军,斩杀赵军主帅成安君 [[ 陈余 ]] ,生擒赵王歇,一举灭亡赵国。随之采纳赵国降将 [[ 李左车 ]] 建议,乘势不战而迫降燕王臧荼,平定燕国。
[[ 井陉之战 ]] 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即消灭了北方战场上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
与此同时,刘邦亦亲攻赵。汉将靳歙兵出河内,击赵将贲郝于朝歌,破之。又随刘邦进击安阳以东,下七县;别将攻赵军,虏两司马,得赵军二千四百余人。接着刘邦对赵之邯郸发起进攻,破赵军,攻下邯郸。汉将 [[ 靳歙 ]] 破赵军于平阳,攻下邺。这样赵国悉平。
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张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汉王立张耳为赵王,拜韩信为相国。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刘邦再败荥阳,入赵,收韩信军,令韩信收赵兵未发者准备击齐。
====南方战线====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汉军于彭城战败后,刘邦为摆脱被动局面,争取张良“联络英布,重用韩信、彭越”的方针,派随何游说 [[ 九江王 ]] 英布,以达到分散并牵制了楚军的目的,减轻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一月,刘邦在正面对楚作战的同时,遣谋士随何游说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英布据有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庐江(郡治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二郡,具有相当实力。英布归汉,项羽侧翼危急,忙遣龙且进攻九江军。
====敌后战线====
参见: [[ 彭越挠楚]]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汉军于彭城战败后向西溃退,彭越把他攻占的城池又都丢掉,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 [[ 黄河 ]] 沿岸。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彭越经常往来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在梁地断绝他们的后援粮草。
九月,刘邦采用郎中郑忠之策,派将军刘贾、 [[ 卢绾 ]] 将卒二万人、骑数百,由渡白马津,进入楚地佐助彭越。汉军与彭越联军烧掉楚军积聚的粮草,楚军乏食。楚军回击刘贾,刘贾坚守不出不与楚军交战,与彭越互相呼应。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冬,楚军和汉军在荥阳相持,卢绾、刘贾攻下 [[ 睢阳 ]] 、外黄等十七座城邑。项羽知悉后,就派 [[ 曹咎 ]] 驻守成皋,亲自向东收复了彭越攻克的城邑,又都归复楚国所有。彭越于是率军北上谷城。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秋,楚军向南撤退到夏阳,彭越又攻克昌邑等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
====灌婴击楚====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二月,韩信自立为齐王,项羽为了避免被汉军三面包围,项羽派武涉赴齐国,游说韩信,劝他发兵助楚,攻打刘邦,但齐国的汉将都是刘邦的亲信,韩信以“汉王刘邦待他甚厚,不忍背叛”为由拒绝了 [[ 武涉 ]] 的请求。
韩信命令御史大夫灌婴离开齐国,率汉骑南下,首先进攻楚国的鲁地,大破楚将 [[ 薛公杲 ]] 于鲁北。南下再破薛郡长,攻 [[ 博阳 ]] ,进军至下相,夺取取虑、僮、徐等县。接着渡过淮河,进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尽降楚国城邑。
项羽急忙派项声、薛公、郯公夺回淮北。灌婴北渡渡淮,在下邳大破项声、 [[ 郯公军 ]] ,将 [[ 薛公 ]] 斩首,夺取下邳。接着追击楚军,破楚军于平阳(南平阳,今山东邹城市),回师还攻并占领彭城,俘虏楚柱国项佗,降服留、薛、沛、酂、萧、相等县。攻苦、谯,再次俘获亚将周兰。
灌婴平淮北后,后来与刘邦军会师于颐乡(位于今河南鹿邑县)。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楚军粮尽,项羽被迫议和,刘邦亦未能调来韩信、彭越援军,于是双方订立和约“中分天下”,划鸿沟(古运河,位于今河南荥阳以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线相持两年零五个月后,休兵罢战。
和约定立后,刘邦派使者至楚营请求放还刘邦家属,但都一一遭到拒绝。后来 [[ 侯生 ]] 往使,成功说服项羽放还刘邦家人。刘邦拜侯生为“平国君”,但侯生受封之后即隐退。
====固陵之战====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率领大军追击项羽,命令靳歙先击破盘踞在济阳的项悍,此时灌婴还在平定彭城周边之地,到了阳夏南,停止进军,派使者招韩信、彭越前来会合,韩信当了齐王后,欲坐观楚汉成败,拒绝了刘邦的调遣,彭越亦以魏地刚刚平定不能前往为由予以拒绝。刘邦追项羽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南),因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按兵不动,未如期会师,遭楚军攻击,大败,楚将灵常降汉,被迫坚壁自守。
刘邦预测到项羽将往楚国的故都陈县、寿春据守。分兵与刘贾,渡过 [[ 淮河 ]] ,先占据陈县南边的寿春,断截项羽的下一站据点,并策反楚国大司马 [[ 周殷 ]] 。灌婴已完全平定淮北,项羽率军南撤,汉军追击,击败楚将钟离昩。
====陈下之战====
项羽南逃至陈县,大将 [[ 钟离眜 ]] 也赶到,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一月,汉将 [[ 靳歙 ]] 从济阳来与刘邦会合,同时平定淮北的灌婴到达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的颐乡,刘邦与灌婴会合,对驻陈的楚军形成东西夹击合围之势,大败项羽,陈县县令 [[ 利几 ]] 降汉。
====城父之战====
陈下之战项羽战败后,率残兵败将继续南逃。此时刘贾已攻占了寿春,项羽无心攻打寿春,立即调转马头,转向东南方逃跑,据守在城父。
刘贾派人策反了楚大司马周殷, [[ 周殷 ]] 叛楚,以舒县之兵屠戮了六县,与英布一同北上.,与刘贾会合,离开寿春,前往城父攻打项羽。身在齐国的韩信,见项羽大败,三分天下已无望,于是离开齐国,来到城父与刘邦会合,最后,汉方“屠城父”,所谓 [[ 屠城父 ]] ,是强攻与血洗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的意思。可以相见,屠城父是汉方打击盘据于城父的楚军的一次硬仗。
==战争结果==
===垓下之战===
参见:垓下之战、 [[ 十面埋伏]]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逃离城父,逃至垓下,汉军迅速跟上,将10万楚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
楚军兵少食尽,屡战不胜,夜闻 [[ 四面楚歌 ]] ,军心瓦解。项羽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夜起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虞姬)和之(参见霸王别姬)。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乌江自刎===
113,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