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0
次編輯
變更
济南千佛山
,→地理环境
'''桃花园'''
桃花园,在万佛洞北侧山坡。1990年辟建,占地7公顷,植 [[ 山桃、品种桃、垂柳桃、红杏、榆叶 梅2400 梅]]2400 余株,初春时节,桃花盛开,妖冶艳美;落英缤纷,似红云流霞。四周翠柏,葱笼储润。百鸟嘤鸣,蜂飞蝶舞。园东南侧高坡上,建有"红雨亭",石质圆形宝顶,玲珑空透。<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8096539/3e875wA596ZCvDQsdCgbhljTtYHocdZufmmDLSDkYdUa9hej3QxX7ikyT2sxUf-iH2Wzer3ghpBHeuMR21vj8z6KC3aWqkwEmBxyknCCbWIM 千佛山桃园看桃花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2015-08-10]</ref>
'''梨园'''
梨园建于 [[ 万佛洞 ]] 与 [[ 弥勒胜苑 ]] 之间,近临上山盘路,4000余平方米。阳春三月景色迷人,花儿先叶开放,一朵朵,一穗穗,素淡娇媚,弥漫春园。
宋人[[赵福元]]的《梨花》诗中描绘最为生动,诗曰:"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若人会得嫣然态,写作杨妃出浴图。"园内,还散植些许杏花、桃花,四周又簇拥着柏树、松树,这好像巨大的翠绿色框架镶嵌着一块巨大的染些胭脂红的素白的玉。
'''佛山赏菊'''
千佛山的秋天会开满 [[ 菊花 ]] ,有"佛山赏菊"的景色,被称为济南八景之一。明朝诗人边贡,用诗概括千佛山的秋景:"背领丹枫直,垂岩紫菊肥。"
'''历山院'''
历山院位于[[兴国禅寺]] 东侧,也称东庙,原是一处 [[ 儒、道、佛 ]] 三教合居的院落。门额上“ [[ 历山院 ]] ”三个大字,集自乾隆御碑。山门内南墙上镶嵌有《历山铭》碑刻,该碑刻为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进士阮元撰文,隶书家桂馥书写。两位杰出学者的文笔书法交相辉映,弥足珍贵,为千佛山增色。<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8096539/8fe5TlHjqW7My_tNnspCHfRjsAUL8GwBsWYBvzbDC6_5s6kDOJVJ8c8eNZmFwOSdRn5OiI-16MLpYNorONeJRAIUCv-Lp3ZAJQ58etPl 千佛山历山院 ],中国济南千佛山[引用日期2015-08-07]</ref>
历山院为以弘扬[[大舜]]文化为主的场所。院内的主要建筑有[[舜祠、鲁班祠、三圣殿、一览亭]]等景点。千佛山景区大力挖掘和弘扬舜文化,2009年对历山院进行重修,在保留历史古迹的基础上,修葺建筑,撰写楹联,并依自然山势在崖壁上镌刻了长30米,宽6米,共800余字的《舜典》,舜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兴国禅寺居千佛山山腰,内有大雄宝殿、观音堂、弥勒殿、对华亭,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东著名香火胜地。殿内塑释迦牟尼、大悲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 汉、四大天王。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进寺门南侧,千佛崖石壁上镌刻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洞天福地石坊、对华亭。<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8096539/f481ITDFADNB15qVDknBik6mL5DprjI1b3vuJUk_FaXT3-xi2p0HsjXwDhbH7bvfzvZ2vGPZjyJg9VFjqKF-b12kUewXE0nFmHX8ZgDwmebWE0-kpEU4RciYaK0H 千佛山的雪景],齐鲁晚报[引用日期2015-08-10]</ref>
院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达摩殿、玉佛殿]]及禅堂。东侧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多尊罗汉]]。 [9]
'''龙泉洞'''
位于兴国禅寺西门内南侧高耸的石壁下。山风吹来,呼啸作响,如龙吼,故名。清朝诗人刘大绅曾作《咏龙泉洞》:"千尺高岩万树林,时时洞口老龙吟。不知几夜清秋雨,并作寒泉一水深"。
洞口上方篆书石刻"龙泉洞",济南当代书法家[[任晓麓]]先生题写,洞内东侧与极乐洞相通。南侧石壁镌有佛像,合掌瞑目,结跏趺坐,为[[刘景茂]]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正月造,为千佛山年代最早的造像。下边有一小门,门内有一垂直深潭,称“[[龙泉]]”,深及2米,水清见底,四季不涸。昔日僧人,汲此水烹茶,以飨游客。 [10]
'''弥勒胜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