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辽东半岛

移除 3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大连、营口、丹东等
目录1 == 形成过程2区域范围3地理环境4气候特征5自然资源6发展历史7环境问题8旅游指南折叠编辑本段形成过程据说在30亿年前,辽东半岛像世界其他淹伏地区一样,淹伏在海洋下面。随着地壳运动演化,多次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一些火山沉积岩系,堆积形成岛屿。距今6亿年前的晚元古代末期,陆表海沉积区曾有过短暂的平稳抬升,形成广袤平原环境。此间,辽东半岛持续上升,渤海地区由早第三纪的淡水河湖环境过渡到晚第三纪的湖海环境,河流作用逐渐减弱,湖泊逐渐加深。距今300万~200万年的第四纪以后,辽东半岛继续抬升,接受风化剥蚀。此期内,辽东半岛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曾有过较大的冰川活动,几度被冰川覆盖。辽东半岛亚热带植物南迁,草本植物有所增加。==
据说在30亿年前,辽东半岛像世界其他淹伏地区一样,淹伏在海洋下面。随着地壳运动演化,多次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一些火山沉积岩系,堆积形成岛屿。距今6亿年前的晚元古代末期,陆表海沉积区曾有过短暂的平稳抬升,形成广袤平原环境。此间,辽东半岛持续上升,渤海地区由早第三纪的淡水河湖环境过渡到晚第三纪的湖海环境,河流作用逐渐减弱,湖泊逐渐加深。 距今300万~200万年的第四纪以后,辽东半岛继续抬升,接受风化剥蚀。此期内,辽东半岛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曾有过较大的冰川活动,几度被冰川覆盖。辽东半岛亚热带植物南迁,草本植物有所增加。 由于世界性的冰川活动,海平面高度大幅度地或涨或落。冰期来临时,大洋水大量地转入陆地冰川,海面下降;冰川消融,冰川水回归海洋,海面回升。海平面的动荡,对黄渤海产生巨大影响。   海面下降时,半岛两侧变成[[渤海湖]]、[[渤海洼]]地和黄海大平原,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相连,海面回升时,发生海进,渤海洼地和黄海大平原重新变为渤海和黄海海域。第四纪渤海共发生四次海退、四次海侵,最后一次海进发生在距今9000年。距今6000年至5000年前后,[[黄渤海]]海峡及渤海的地貌形态基本形成,辽东半岛海侵达到高峰。<ref>[http://dict.cnki.net/dict_more_sen.aspxc=13&searchword=%E6%B5%B7%E4%BE%B5%E8%BF%87%E7%A8%8B&unvsm=1&z 海侵], 翻译助手,</ref>
白垩纪后期辽东半岛地层隆起,下辽河、渤海地层断陷,奠定了辽东半岛现代地貌的地质基础。第三纪初, 胶辽古陆上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当时的辽东半岛地区发生了广泛的拗曲、断块、隆升和岩浆喷发。中更新世后期,渤海海峡断裂陷落,与山东半岛分开而形成两个半岛。
折叠编辑本段 == 区域范围==折叠 === 位置境域=== 
辽东半岛在辽宁省南部。辽河口与鸭绿江口连线以南,伸入黄海、渤海之间。整个半岛呈东北-西南走向,从北部的本溪连山关至南端的老铁山角,长达340千米,北宽150千米,面积2.94万平方千米,向南渐窄,南端为大连港,是中原与东北交流的必经之路之一,是中原与东北腹地相联系的纽带,半岛南端老铁山隔渤海海峡,和山东半岛遥相接应,形成渤海和黄海的分界。北部可以[[鸭绿江]]口和[[大清河]]口联线为界,习惯上包括[[沈丹铁路]]以西到[[浑河]]、[[大辽河]]地区。
折叠 === 涵盖区域=== 
辽东半岛的地理范围以辽河入海口和鸭绿江入海口的连线为界,以南地区为今称之为辽东半岛的范围。大体上包括现在的大连市、营口市、鞍山市、丹东市、辽阳市的部分地区。"辽东半岛"这一名称是今人的称谓概念。
在文献记载中,辽东半岛地域范围都记于"辽东"这一称谓之中。明代的"辽东"东抵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北抵开原、南达[[旅顺]]口,其疆域相当于今日[[辽宁省]]的全境。清代辽东半岛属于盛京的辖区范围。
折叠编辑本段 == 地理环境==折叠 ===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北部。千山辽东半岛辽东半岛 山脉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半岛,成为地形骨干。濒海10~20千米的地域内,为丘陵地带;高程多在300米以下,沿海多孤立的山峰。平原狭小,主要分布于西北和东北部海滨。
海岸线总长约1500千米,其中濒临渤海的岸线600余千米,黄海的岸线800余千米。海岸性质,自英那河口经老铁山西角至长兴岛段为基岩港湾海岸,山丘临海,岬角突出,深水逼岸,岸线曲折,港湾众多;英那河口至鸭绿江口和辽河口至盖平角段为淤泥质平原海岸,沿岸低平,岸线平直,海涂广布;盖平角至长兴岛段为沙砾质海岸。
大连市金州区以南的部分,称旅大半岛。附近的金州湾、大连湾为两个构造盆地,在最近地质时代曾下降,形成弯曲的海岸线,有旅顺、大连等良港,为中国北方少有的不冻港,是中国北部海运、渔业的重要基地。
折叠 === 地理特征=== 
在中国行政区划中,辽东半岛属于东北地区,但在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中,它却地处华北区,因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就成为本区自然地理的显著特征。
辽东半岛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属于华北植物区系,植被以油松、赤松和多种栋为建群种,如辽东栋、蒙古栋、麻栋等,此外,还有不少东北区植物,如赤杨、枫桦等。人工栽培林以麻栋为主,多供饲养柞蚕之用。本区土壤的成土过程以粘化作用为主,地带性土壤是棕壤,较高山地为暗棕壤,低地分布着草甸土等。<ref>[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agricul/6_5_4_caodt.html 草甸土],中国数字科技馆 ,</ref>
辽东半岛海岸线包括岛屿长达900千米,多港湾和岛屿,海涂广阔。海岸地貌可分为海蚀岸和海积岸两种类型。海蚀岸分布于半岛南部,大致在长兴岛和皮口镇一线以南,属于海蚀港湾海岸,其中在旅大半岛沿岸海蚀阶地发育,东西两岸均存在7-8级海蚀阶地。
皮口至鸭绿江口为淤泥质海岸,来自鸭绿江及其它河流的悬移物质受到长山群岛的阻挡,在皮口以北的海岸带形成广阔的淤泥滩,在大洋河口附近,近几十年来泥滩外展5-6千米。
折叠 == 构造演化== 
根据建造与后期改造,辽东半岛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史可划分为四大阶段:新太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古-中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阶段、新元古代-古生代陆块盖层发展阶段以及中-新生代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化带发展阶段。
折叠 === 水文情况=== 
辽东半岛上,河流分布密集,重要的河流有[[大洋河]]、[[英那河]]、[[碧流河]]、[[大沙河]]等注入黄海,[[大清河]]、[[熊岳河]] 、[[复州河]]等注入渤海。
折叠 === 土壤分布=== 
辽东半岛棕壤大都发育在[[花岗岩]]、[[片麻岩]]、[[千枚岩]]之上,质地偏砂,土体疏松,除了棕壤外,还有滨海盐土、水稻土、草甸土和暗棕壤等。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东港、庄河等地的沿海地区,由盐渍淤泥发育而成。
草甸土和沼泽土面积较小,多分布在河流两岸的低洼地及河口附近。水稻土主要分布在东沟等县,原为棕壤、滨海盐土、草甸土和沼泽土等,后经栽培水稻演变而成。
折叠编辑本段 === 气候特征=== 
辽东半岛在地貌上属于低山丘陵,半岛因伸入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温暖湿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温热多雨,受海洋调剂,很少出现酷热天气,滨海为避暑胜地。平均气温9~10℃;年平均降水量550~900毫米,60%集中在夏季。无霜期在180天以上。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降雪期,全年降雪量为300~600毫米。冻土时间4~5个月,深度500~800毫米。
辽东半岛三面环拥着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其漫长曲折的海岸线都是热带气旋可能登陆的地区。
折叠编辑本段 == 自然资源== 折叠 === 矿产资源=== 辽东半岛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已知探明的有铁、煤、锰、铝、镁、金刚石、硼、玉石、滑石等63种,其中铁矿储量占全国22%;硼、镁、滑石、玉石、金刚石的储量都居全国首位,有鞍山和本溪钢铁、大石桥镁矿、辽南建材等。<ref>[http://www.zhongyao1.com/doc-view-339.html滑石], 中药一号网,</ref> ===水资源===
折叠水资源
辽东半岛主要河流有大洋河、碧流河、英那河、大清河、复州河、熊岳河等。这些河流均属独流入海河流,多数流程短、坡度大、水流急、调蓄能力差。大洋河是该地区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61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9.18亿立方米;碧流河流域面积281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9.39亿立方米;英那河流域面积91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61亿立方米;复州河流域面积162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53亿立方米;大清河流域面积148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亿立方米。
半岛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8.0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6.13亿立方米,地下水15.36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水量13.44 亿立方米。
折叠 === 港口资源=== 
辽东湾较大港口有[[营口]]、[[丹东]]、[[秦皇岛]]和[[葫芦岛]]。附近的[[金州湾]]、大连湾为两个构造盆地,在最近地质时代曾下降,形成弯曲的海岸线,有旅顺、大连等良港,为中国北方少有的不冻港,是中国北部海运、渔业的重要基地。百座岛屿,还有大连湾、旅顺口等良港。
辽东半岛有淡水鱼类102种,隶属于34科4属,其中土著纯淡水鱼类5种,洄游鱼类11种,河口鱼类26种,外来鱼类14种。沿海岛屿有淡水鱼类14种,隶属于5科14属 。
折叠 === 海涂资源=== 
本区的海涂资源集中分布在东港和庄河两市及普兰店湾附近海岸,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围海造田、晒盐和种苇等。水产养殖主要有贻贝、文蛤、海带和海珍品如海参、鲍鱼扇贝,近年来已开始发展港养对虾。围海造田主要在东沟、庄河一带,已成为黄海沿岸重要的稻田区。
本区盐田也有较久的历史,据记载,远在汉代就已在现盖州市境内建有盐场,盐场主要有普兰店湾、旅顺、皮口等。苇田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大洋河的入海地区。
折叠编辑本段 == 发展历史== 
考古发现表明,至迟在距今40万年前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劳动、生息。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辽东半岛农业开始出现,铜石并用时代是辽东半岛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渔业仍占有重要地位 ,制石、制玉、制陶等手工业均达到了史前最高水平。晚期青铜时代除制陶、制玉等技术外,各种生业和技术都达到了史前最高水平。
1949年后,设辽东省和旅大市(东北人民政府直辖),1954年后重设辽宁省,半岛为其辖区。
折叠编辑本段 === 环境问题=== 
辽东半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34立方米, 略高于辽宁省人均占有量,但在时空分布上差别较大。半岛东部地区的大洋河、英那河流域水资源量较多,占半岛水资源总量的64%;而中西部地区水资源量较小,只占半岛水资源量的32%。
据对各河14项监测结果, 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999)评价, 各河流上游水质属Ⅰ、Ⅱ类;中下游由于受城镇排放废水影响,水质较差。复州河、登沙河下游的水质属于Ⅳ类。各河下游局部污染严重。
折叠编辑本段 == 旅游指南==折叠 === 长兴岛=== 
大连长兴岛是长江口以北第一大岛。她四面环海,东与大陆一桥相连,是中国海岛中最佳的小岛。长兴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这里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是镶嵌在渤海东岸的一颗璀璨明珠。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大连瓦房店市西侧,四面环渤海,仅一桥与陆地相连。长兴岛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全年平均气温10℃,平均风速4.5米/秒,无霜期180天左右,年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日照率60%,相对湿度67.5%,年均雾日18.3天(能见度≤1000米)。长兴岛濒临渤海,具备发展海洋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特殊地理位置。东与大陆仅一桥相连,距岸358米,东距沈大高速公路关屯出入口29.6公里,南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120公里,北距省会沈阳312.6公里,西与秦皇岛、北戴河隔海相望,距韩国仁川港339海里,日本长崎港646海里。
折叠 === 金石滩=== 
[[金石滩]]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大连市区的东部,距老市区58公里,乘坐旅游快轨车52分钟。1992年正式建区,被评为国家旅游度假区。2000年成为全国首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金石滩在娱乐、餐饮、住宿等方面已市民化,让游人备感亲切。在黄金海岸,上千个防紫外线的沙滩凉亭、帐篷、阳伞全部由金石滩管委会统一管理,是大连地。区唯一没有个体经营的海滨浴场。
金石滩绿化覆盖率46.2%,年平均空气质量指数为20,黄金海岸被评定为全国15个健康型海水浴场之一,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金石滩四个旅游中心:绿色中心、蓝色中心、银色中心和彩色中心。金石滩奇石馆是中国最大的藏石馆,号称"石都",内藏珍品200多种近千件,其中的浪花石、博山文石、昆仑彩玉等均为中国之最。金石滩的石头比金子还要贵重,因为它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世界极其罕见的,地球不可再生的。它是地质学家的公论。
金石滩号称"奇石的园林",大片大片粉红色的礁石、金黄色的石头,像巨大的花朵分别被称为玫瑰园、金石园。 粉红色的礁石是7亿年前藻类植物化石堆积而成的,石碑上的"玫瑰园"三字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的夫人所写。   玫瑰园方圆千余平方米,由一百多块高达数丈的奇巧怪石组成,涨潮时,它们衬着湛蓝的海水,像花儿开得格外惹眼。朝落时,踏着光华如玉的鹅卵石,仿佛走进一个梦境般的世界。金石园有一万多平方米,发现于1996年,因为是金黄色,所以称为"金石园"。   东部海岸景区海岸长8公里,虽然不长,却浓缩史前9亿年至3亿年的地球进化历史。朝海的一面望去,沉积岩石、古生物化石、海蚀崖、海蚀洞,海石柱、石林等海蚀地貌随处可见,如此佳境大约60多处  龟裂石像乌龟的甲壳,上面布满了巴掌大的方格,每个方格里面是红色的,边线则成绿色。他是闻名中外的金石极品。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世界地质学权威转专家美国的克劳德教授参观后,曾多次在世界地质滩上讲,世界山最大、最美的龟裂石在中国大连的金石滩,不但是中国的一绝,也是世界的一绝。 形成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是世界上发现的块体最大、断面结构显露最清晰的沉积岩标本。至于像大象吸水、大鹏展翅、猛虎扑食、恐龙吞海、贝多芬头像等动物的造型石头比比皆是,共有三百多种,逼真极了。 ===吴姑古城=== 在普兰店区星台街道北,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巍霸山,茫茫峰间有环绕群山一周的古城,被称为吴姑城。山坳中有座古刹,被称为吴姑庙。有辽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寺院--清泉寺。这些古迹已有千年历史,是大连地区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龟裂石像乌龟 这古老 甲壳 城垣原名为巍霸山城 上面布满了巴掌大的方格 始建于东汉 每个方格里面是红色的 距今已有1900余年历史 边线则成绿色。他 闻名中外的金石极品。被称为"天下第一奇石"。世界地质学权威转专家美国 守卫北疆 克劳德教授参观后 军马屯兵之城 曾多次 世界地质滩上讲 隋唐时期 世界山最大、最美的龟裂石在中国大连的金石滩,不但是中国的一绝 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占据辽东时又加扩建 也是世界的一绝。 形成 于6亿年前的震旦纪,是世界上发现的块体最大、断面结构显露最清晰的沉积岩标本 规模 之后历朝历代都曾驻兵 像大象吸水、大鹏展翅、猛虎扑食、恐龙吞海、贝多芬头像等动物 此,为古代北方重要 造型石头比比皆是,共有三百多种,逼真极了 军事要塞
折叠吴姑古城在普兰店区星台街道北,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巍霸山,茫茫峰间有环绕群山一周的古城,被称为吴姑城。山坳中有座古刹,被称为吴姑庙。有辽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寺院--清泉寺。这些古迹已有千年历史,是大连地区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这古老的城垣原名为巍霸山城,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900余年历史,是守卫北疆的军马屯兵之城,在隋唐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占据辽东时又加扩建,形成规模。之后历朝历代都曾驻兵于此,为古代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 城取自然山势,依势构筑,山谷幽深,流泉不竭,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山城为巨大花岗岩石块垒砌,最高处9.4米,内壁高1.24米,顶宽3.29米,原东西城墙已倾倒,旧迹依然,其他地方保存完好。城内建有紫禁城、点将台、梳妆楼,烽火台、练兵场及饮马湾等,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割据的重要山城之一。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时,击败[[高句丽]],曾屯兵于此。从出土的文物看,有绳纹红瓦陶片、环首铁刀、开元通宝古钱币以及大量的[[魏晋]]时期的花纹砖。考古研究表明,这些文物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战国至魏晋,三四百年间战火不断,社会动荡,而巍霸山城在当时作为地方政权,管理周边地区,这对稳定辽东及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参考资料 ==
10,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