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

增加 6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艺术成就 ==
=== 无与伦比的雕塑 ===
[[File:《大卫》.jpg|缩略图|《大卫》|[https://p1.ssl.qhmsg.com/t01bdb21fa6d405c87d.jpg 原圖鏈接] [https://p1.ssl.qhmsg.com/t01bdb21fa6d405c87d.jpg 来自360图片]]]
米开朗基罗以人体作为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其雕刻作品刚劲有力、气魄宏大,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生机勃勃的人文主义精神。
1498 年,年仅 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两年后即告完成。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米开朗基罗却将圣母刻画成一个年轻、貌美、恬静、典雅的少妇,她默默地俯视着死去的儿子,沉思、哀悼,耶稣静静地躺在圣母膝上,面部表情安祥。整座雕像沉浸在肃穆气氛中,并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情感。它已大大超出了题材的限制,将生与死、痛苦与慈爱化为一体,和谐统一,赞美了人的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作品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人们不相信它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为此,米开朗基罗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File:《大卫》.jpg|缩略图|《大卫》|[https://p1.ssl.qhmsg.com/t01bdb21fa6d405c87d.jpg 原图链接]]] 带上,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
1501 年,26 岁的米开朗基罗开始创作他另一举世闻名的杰作--《大卫》。历时三年,他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塑出的《大卫》总高达 5.5 米。米开朗基罗与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不同,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场景。艺术家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为事业斗争的英雄形象:年轻、英俊、健壮、神态坚定自若,左手上举,握住搭在肩上的"抛石带",右手下垂,似将握拳,头部微俯,直视前方,准备投入战斗。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