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埔军校

增加 12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 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狭义上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2016年12月,黄埔军校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ref>[http://www.xwgd.gov.cn/xwgd/tzgg/201702/df0c2abe7ecf43829c34adbe38454302.shtml 广东省13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简报》第1期],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02-13 16:00:40</ref>。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ref>[http://www.huaxia.com/zhwh/whsy/whsywz/5581844.html 100项“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发布],华夏经纬网 2017-12-22 13:43:40 </ref>
狭义上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校址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
广义上即指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基本信息==
简称 黄埔军校
首任校长 蒋介石[3]
现任校长 刘得金少将(台湾陆军学校)
创办时间 1924年6月16日创校,1950年8月复校
分校 武汉分校、长沙分校等[4]
校训 亲爱精诚
学校类型 军事学校
原址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4]
前身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知名校友 黄埔三杰 <ref>[http://mren.bytravel.cn/Celebrity/huangpusanjie.html 黄埔三杰人物介绍],博雅人物网</ref> ,汤恩伯,王耀武,林彪,胡宗南,夏鹏洲等[2]
==历史进程==
===名称变更===
==历史进程==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6月16日,国民党陆 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 军官 事政治 学校 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正式成立,通称黄埔军校
1927年,黄埔军校迁校至武汉,宁汉合流后,又迁校至南京。
1931年3月, 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 黄埔军 官学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37年8月,因抗日战争黄埔军校迁出南京。
1938年11月,黄埔军校迁抵成都。
1946年1月,黄埔军校 到1946年末 改名 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 学校国有化。
1949年12月,黄埔23期大部分学员随“国府”迁台。
1950年10月 台湾当局 以所谓“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 台湾 高雄凤山区 复建 陆军军官学 校” 并续办24期 自称为黄埔延续 至今
1979年5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第44期毕业的林毅夫从金门泅海约2公里,回归大陆厦门。
1988年1月,黄埔军校广州旧址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2016年12月,黄埔军校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ref>[http://www.xwgd.gov.cn/xwgd/tzgg/201702/df0c2abe7ecf43829c34adbe38454302.shtml 广东省13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简报》第1期],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02-13 16:00:40</ref>。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ref>[http://www.huaxia.com/zhwh/whsy/whsywz/5581844.html 100项“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发布],华夏经纬网 2017-12-22 13:43:40 </ref>。
1994年6月16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大陆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地区的“中华”邮政亦发行邮票1枚,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
===校训===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校长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ref>[http://www.chinavalue.net/BookInfo/Comment.aspx?CommentID=40333 黄埔军校的入校宣誓词],价值中国,2011-04-18 18:28</ref>
===校歌===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焚烧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 <ref>[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huangpujunxiao-54648.html 黄埔军校旧址旅游攻略 之 东征烈士墓园],相约久久旅游网</ref> ,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1928年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1926年,蒋中正于中山舰事变之后,除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限制共产党的办法,和把在军队中任党政工作的共产党员一律清除出去之外,并以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有违亲爱精诚的校训,破坏整个同学的团结,下令一律撤销。决定成立黄埔同学会(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同学会的简称)的组织,并派蒋先云、冷欣、贾伯涛、杨引之、余洒渡、曾扩情等为筹备员。五月中旬,在广州中山大学体育场召开成立大会,蒋中正任黄埔同学会会长,秘书曾扩情,监察干事胡静安,组织科长杨引之,宣传科长余洒渡,总务科长李默庵。
黄埔同学会规定,凡属黄埔军校学生,均为当然会员,由同学会负责登记考核之责。凡毕业同学的任免和升迁调补等等,均须根据同学会的登记考核耒决定。无论毕业与未毕业的同学,均须在同学会的监督指挥之下,效忠于国民党,奉行三民主义,绝对服从校长领导,不得有任其他的组织活动,尢其不准从事共产主义的宣传,如有违反应受严厉的处分,或以叛逆论处。这表明同学会 <ref>[http://www.huangpu.org.cn/ 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军校同学会网</ref> 不仅对所有同学有任用罢免之权,而且操有生杀予夺之权。
===新中国建国后===
1994年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此外,台湾的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也多次配合校庆日发行纪念邮票,纪念建校活动。而大陆黄埔军校同学会与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曾于2004年6月16日纪念黄埔军校建校八十周年,共同编辑《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首发,收入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
 
==参考资料==
7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