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高甲戏

增加 2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20世纪30年代,有些戏班已不满足于在农村草台流动演出,他们继续走出国门,足迹遍及东南亚诸国。这一期间,出国的戏班达到高潮,计有:新连兴(1929-1935年)、三妹班(1929-1938年)、福连芳(1930-1933年)、锡坑班(1934-1937年)、桑林社(1934-1937年)、全和兴(1934-1936年)、协义社(1937年)、福顺兴(1936-1937年) 、金春宝(1936年)、尚义社(1936-1937年)、小丁班(1936年)、新金春(1936年)。1938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些出国的班社于战前先后回国。
[[File:高甲戏6.jpg||thumb|400px|有框|左|高甲戏[http://www.huitu.com/design/show/20180527/085521212038.html/ ]]]
1950年泉州市曾分期分批集中高甲戏艺人学习,以"泉州市高甲戏剧团"为例,它就是在那时"戏改"中,从五个民间职业剧团――"新秀春班"、"三合和班"、"福庆成班"、"新连升班"、"通华兴班"――中抽调最优秀演员数十人,组成的。他们是:董义芳、吴远宋、施纯送、许仰川、柯贤溪、刘再生、林秀来、陈子良、柯贤克、蔡秀英、黄秀郎、林固子、陈玉燕、林贤殿、施义烧、蔡文煌、田鸡仔、吴尊荣、肖迪频、肖光椅、姜金龙等。后又陆续调入一批对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具有专业水平的新文艺工作者,他们是:王冬青、吕文俊、杨波、张伯萍、陈枚生、王振权、王大弼、蔡展龙、佘楷模等人,与艺人长期合作,高甲戏从此开始由草台艺术转入剧场艺术。
从此高甲戏一改演幕表戏的习惯,开始进入新剧目与编演现代戏的新时期。60年代初,新编古代戏《连升三级》等,赴上海、南京、济南、天津、北京巡回演出。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谭震林、郭沫若、茅盾、邓拓及戏剧界专家曹禺、田汉、张庚、老舍、林默涵等均来观看。郭沫若、老舍、邓拓等观看《连升三级》后均题诗赞誉。
[[File:高甲戏5.jpg||thumb|400px|有框|左|高甲戏[http://www.huitu.com/design/show/20180527/083532948035.html/ ]]]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高甲戏《连升三级》首先遭到冲击,[[被当作"大毒草"在报刊上公开点名批判,作者王冬青被揪斗,关进"牛棚"]]。接着剧团被解散,大批名老艺人和文艺工作者下放农村。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闽南各地的高甲戏剧团相继恢复并进入振兴时期。1982年,泉州市高甲戏剧团赴香港演出,带去剧目《连升三级》、《真假王岫》、《大闹花府》以及一台丑旦小戏。1983年,由安溪县高甲戏剧团诸葛辂编剧的《凤冠梦》,参加福建省第15届戏剧会演荣获剧本一等奖,及导演、音乐、表演、舞美、演员等7项奖,并获1982~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