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62
次編輯
變更
强渡大渡河
,無編輯摘要
==基本信息==
参战方 国民党(川军)、共产党(中央红军)<ref>[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524/1700.html 1935年5月24日 红军强渡大渡河],人民网</ref>
主要指挥官 [[ 刘伯承 ]] 、 [[ 聂荣臻 ]] 、 [[ 孙继先 ]] 、 [[ 熊尚林]]
==背景经过==
1935年5月上旬, [[ 蒋介石 ]] 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 [[ 薛岳 ]] 率主力北渡 [[ 金沙江 ]] 向 [[ 四川省 ]] 西昌进击; ; 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 [[ 大渡河 ]] 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 [[ 岷江 ]] 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 [[ 黎林 ]] 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 [[ 杨得志 ]] 率第1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丁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5月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
红l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 [[ 熊尚林 ]] 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追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杨得志撰文回忆===
杨得志的《大渡河畔英雄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59年, [[ 上海 ]] 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杨得志原作,出版了连环画《大渡河畔英雄多》。1963年,《大渡河畔英雄多》被编进全国初中语文课本。大渡河十八勇士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ref>[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514/c85039-21473124.html 杨得志晚年揭开大渡河勇士人数之谜【1】],人民网</ref>
===刘伯承回忆历史===
杨得志原文中的十八勇士分两次渡河,变成了十七勇士一次渡河。甚至刘伯承撰写的《回顾长征》一文,"十八勇士一过河去",也改成"十七勇士一过河去"。
十八勇士一度被认为十七勇士,杨得志同志认为正确地说应该是十八勇士(其中包括营长 [[ 孙继先 ]] 同志)。文中叙述经过,由于写时离开事情发生时间较长,故虽然竭力回忆,恐个别地方仍有错误,请熟悉当时情况的同志指正。
手捧陈旧泛黄、印迹斑斑的原版图书,细读《大渡河畔英雄多》,一种崇敬之情在笔者心中油然而生--杨得志襟怀坦荡,他唯真唯实的崇高品质令人肃然起敬!
此刻,我们两批登陆的勇士接上了,十八个勇士一起冲上去,十八颗手榴弹一齐扔出去,十八挺花机关枪一齐打过去,十八把大刀一齐在敌群中飞舞。号称" “ 双枪将" ” 的川军被杀得败不成军,拼命向北边山后面逃。我们渡河的勇士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北岸。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