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18
次編輯
變更
李鴻藻
,無編輯摘要
[[File:李鴻藻.jpg | thumb | 300px | 李鴻藻 <br> [http://m.qulishi.com/renwu/lihongzao/ 原圖鏈接] ]]
'''李鴻藻'''(?—1897年), 字季雲、寄雲,號石孫、蘭孫、硯齋。直隸高陽(今屬 河北省)人,同光年間的清流領袖,晚清主戰派重臣之一。同治帝啟蒙老師。 ==生平簡介==咸豐二年(1852年) 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督河南學政。同治元年(1862年),被提拔為侍講,深受西太后[[ 高陽慈禧]] 人 的信任,累遷內閣學士,署戶部左侍郎。同治四年(1865年),再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光緒二年(1876年),命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反對[[ 清帝國完顏崇厚]]擅訂《里瓦幾亞條約》。歷任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調吏部尚書。 === 晚年逝世===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同治李鴻藻]] 、因病請求致仕,不久病情加重,光緒帝賞給他藥品,命御醫前去視疾。不久逝世,享年七十八歲。他的遺疏遞入之後,光緒帝十分傷心,贈予諡號文正,追贈太子太傅,入祀賢良祠。 ===子女===子[[ 光緒李石曾]] (李煜瀛),為1924年故宮博物院善後委員會第一任會委員長,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清史稿.列傳 ,436卷==李鴻藻,字蘭孫,直隸高陽人。咸豐 二 帝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山西鄉試,督河南學政。十年,上擇儒臣為皇子師,大學士[[ 太傅彭蘊章]] 以鴻藻應。召來京 , 同治四 明 年 以,特詔授大阿哥讀。[[ 穆宗]]登極,皇太后懿旨命直 弘德殿]]行走、 。同治元年,擢侍講。累遷 內閣 大 學士。署戶部左侍郎。四年,命直軍機。五年,授禮部右侍郎。遭母憂,皇太后懿旨,援雍正、乾隆年大臣[[ 孫嘉淦]]等故事,命鴻藻 開缺守孝,百日後仍授讀,兼參機務。並諭:「移孝作忠,勿以守禮固辭。」鴻藻懇終制,不允。倭仁等亦代為陳請,仍命恭親王[[傳諭]]慰勉。鴻藻連疏稱疾,遂得賜告,卒終制始出。七年,捻擾畿疆,鴻藻方里居,以各路統兵大員事權不一,疏請特派親王為大將 軍 機 ,坐鎮京師,以固北路;[[左宗棠]] 、[[李鴻章]] 為參贊 大臣,分紮保定、河間東西兩路,各率所部兵勇相機剿辦;[[陳國瑞]]為幫辦軍務,專統一軍為游擊之師;直隸總督官文專顧省城,籌備諸軍餉需,以資接濟;[[丁寶楨]]駐紮直、東交界,防賊東竄;[[李鶴年]] 駐紮直、豫交界,防賊南竄;直、晉交界,由左宗棠等分撥勁旅扼要駐紮;並請敕下各該大臣和衷商辦,迅奏膚功。奏入,上遂命各路統兵大臣均歸恭親王節制。旋起禮部左侍郎,仍直弘德殿及軍機如故。十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時有修葺圓明園之旨 , 朝臣 同 治 起力爭。鴻藻 亦言:「粵、捻初平,回氛方熾,宜培養元氣,以固根本。不應虛糜帑糈,為此不急之務。」乃止。 十三年 十月 ,上有疾,[[李鴻藻]] 命 代批答章奏; 且歷任禮 旋崩,自劾輔導無狀,罷弘德殿行走。光緒二年,命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尋丁本生母憂,服闋,起故官,以兵 部 、 尚書協辦大學士,調 吏 部。時崇厚與俄擅定伊犂約,鴻藻堅持不可,爭於廷。卒治崇厚罪,議改約。及法越啟釁,言路愈奮發,劾罷樞臣。鴻藻謫遷內閣學士。後復累遷禮 部尚書 。十三年,河決鄭州 , 被上命鴻藻馳往督辦。先是河道總督李鶴年、河南巡撫[[ 李鴻章倪文蔚]] 視 議於西壩興工,鴻藻至,仍之。又續興東壩工。疊遇奇險,皆力 為 政敵 固守。會伏秋汛至,西壩失事,請暫停工。上以鴻藻 督率無方 , 與 革職留任;並奪 李 鶴年河道總督,命 鴻 章無親屬關係常被誤認 藻 暫行署理。尋回京,復以禮部具奏典禮漏繕籤改日期,再議革職,上特寬免。大婚禮成,復原官。二十年,日韓事棘,命鴻藻商辦軍務,再授軍機大臣。與[[翁同龢]]皆主戰,並爭和約,卒不能阻。旋以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 光緒 調吏部。歷蒙頒賞書畫及諸上方珍物。充鄉試、會試、殿試等閱卷大臣。 二十三年 丁酉(1897 ,以病乞假,疾篤,賞給藥餌,命御醫往視。卒, 年) 七 月病逝; 十有八。遺疏入,上震悼,予諡文正,贈太子太傅。 子[[李石曾]]([[李 焜瀛、 煜瀛]]) ,均賞給郎中。鴻藻性至孝 ,為[[1924 學守程朱,務實踐,持躬儉約。傅穆宗十餘 年]][,盡心啟沃。一日,穆宗學書,故為戲筆。鴻藻立前捧上手曰:「皇上心不靜,請少息。」穆宗改容謝之。其在樞府,獨守正持大體。御史王鵬運諫止修頤和園,幾獲重譴,鴻藻力解之,得免。德宗間日一往頤和園侍起居,時留駐蹕。言官有言其不便者,太后大怒,欲黜之,鴻藻謂如此必失天下臣民之望,乃止。所薦引多端士。朝列有清望者,率倚以為重,然亦不免被劫持云。<ref>[ 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ttscgi/ttsquerynew?0:0:mctauac:%282253%29@NO 由國立 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共同製作]</ref> ==李鴻藻與張佩綸== [[張佩綸]] 善 很敬重李鴻藻的學識和為人,尊他為老師。張佩綸在做翰林院庶吉士時,李鴻藻與他確有3年師生之誼。李鴻藻對張佩綸的才華也很欣賞。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同為晚清政壇的“清流”派,向來熱愛針砭時事。 1879年,李鴻藻的母親姚氏去世。李鴻藻做過光緒皇帝的老師,因此光緒皇帝頒發了一篇祭文。實際上,這篇祭文是張佩綸所“代筆”。 不巧的是,一個多月 後 委員會第 ,張佩綸的母親也去世了。這對於張佩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那時候,張佩綸還是一個苦哈哈的窮翰林,薪俸低得可憐,以至於債台高築。他要回去操辦母親的喪事,還得花掉一大筆錢。怎麼辦呢? 關鍵時候,李鴻藻出來想辦法了。李鴻藻不顧與李鴻章關係不好,厚著臉皮跟他提前打了 一 個招呼,請他在張佩綸回鄉時,施以援手——當時,李鴻章擔 任 會委員長 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是李鴻藻和張佩綸在家鄉的父母官。李鴻章慷慨地答應了,並承諾等張佩綸回家時 ,“假白金千兩為營葬之需”。後來李鴻章將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李菊藕嫁給張佩綸。<ref>[[北京師範大學https://k.sina.com.cn/article_6936104536_19d6c8e5800100llue.html?from=history 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為啥是他死敵李鴻藻的好朋友]]校長。</ref>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