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琎

增加 12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王琎'''(1888-1966),字[[季梁]],[[黄岩宁溪]]人,中国化学史与分析化学研究的开拓者。毕生致力研究中国化学史,擅长经典微量分析。用古钱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解决正确区分汉、三国、晋、隋五铢钱,中国用锌的起源与进化,镴的化学成分与铅、锡、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争议,是[[中国化学史与分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浙江省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九三学社杭州分社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学会理事、浙江分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五铢钱的化学成分]]》、《古代应用铅锌锡考》、《中国古代金属化学》、《[[丹金术]]》等。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琎
| 图像 =
[[File:王琎.jpg|缩略图| 王琎]]| 图像说明 = 居中[https://http://piclib.zju.edu.cn/renwu23/renwu3/wangj/2002-sx12.2.033-023a.jpg 原图链接] [https://https://pic.sogou.com/d?query=%CD%F5%AC%51&mode=1&did=4#did3 来自搜狗] ]]| 图像说明 = 王琎
| 出生日期 = 1888年
| 出生地点 = 浙江黄岩宁溪
| 知名于 = 《五铢钱的化学成分》<br> 《中国古代金属化学》
}}
 
 
'''王琎'''(1888-1966),字[[季梁]],[[黄岩宁溪]]人,中国化学史与分析化学研究的开拓者。毕生致力研究中国化学史,擅长经典微量分析。用古钱分析研究中国古代冶金史,解决正确区分汉、三国、晋、隋五铢钱,中国用锌的起源与进化,镴的化学成分与铅、锡、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争议,是中国化学史与分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浙江省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九三学社杭州分社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学会理事、浙江分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五铢钱的化学成分》、《古代应用铅锌锡考》、《中国古代金属化学》、《丹金术》等。
'''生平'''
王琎 <ref>[http://zuaa.zju.edu.cn/aa_home/newsDetail?id=144&nid=6078  我的祖父王琎--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家的文明梦 ]浙大校友网</ref> (1888~1966),字季梁,浙江黄岩(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出生于福建闽侯县。著名[[ 化学史家]] [[ 分析化学家]] ,是我国化学史研究和近代分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北京译学馆习英文。宣统元年(1909),参加清廷“赔款学生”①考试,600余考生按标准录取39人,留学美国柯兴学院、理海大学攻读化工,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14年与留美学生任鸿隽、赵元任、胡明复、秉志、相铨、竺可桢等成立中国科学社。民国4年(1915)毕业回国,先后任[[ 湖南工业专门学校]]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数理化学部教授、化学系主任,中央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社论文讲演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社董事,《[[ 科学]] 》杂志编辑部部长。 20世纪20年代末,应蔡元培之邀,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所长。1932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任上海分会理事长。1934年8月,再赴美留学,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任访问研究员,1936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四川大学化学系教授。1937年起任浙江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师范学院院长、理学院代理院长等职。1952年院系调整后,先到浙江师范学院执教,后为杭州大学一级教授。
王琎致力研究中国化学史,擅长[[ 经典微量分析]] 。用古钱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冶金史]] ,解决五铢钱和镴的化学成份、中国用锌的起源与进化,以及铅、锡和锌之间关系问题的争议,成为中国化学史和分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撰写与翻译大量中国化学史论文、国外科学史资料、分析化学教科书和科学家传记。从事化学科研和教育数十年,讲授分析化学、矿物学和化学史,培养大批化学科技人才。
王琎是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浙江省政协二、三届副主席,九三学社杭州分社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浙江分会理事长。1966年12月卒,终年79岁。主要著作有《五铢钱的化学成份》、《古代应用铅锌锡考》、《中国古代金属化学》、《丹金术》等。
王琎为中国科学社费心操劳不遗余力,除了给《科学》杂志组稿、编稿外,还写了28篇文章。当科学社缺乏资金等时,他就设法向社会各界募捐资助。除了科学社工作外,他还热心于其他社团工作。1927年,他参加了中国化学工业会,同年8月4日该会在南京成立时,他被推选为临时主席,主持成立大会。中国化学会成立后,王琎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及首任会计,为学会办刊及审稿,付出了诸多心血。此后,还历任过中国化学工业会上海分会和浙江分会理事长等职,为中国化学工业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科学社浙大分会于1944年10月25日上午在贵州湄潭文庙举行年会,社友会会长[[胡刚复]]主席主持会议并致词,李约瑟博士应邀与会致词,竺校长报告科学社历史及其社务,最后由钱宗琮作《[[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之特点]] 》报告。有王琎、郑晓沧等共39人参加会议,大会交流论文多达 30余篇。李约瑟博士一向仰慕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成就,来到浙大后,对王琎教授在中国古代化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十分赞赏。王琎的成果为后来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巨著起了重要作用。
'''喜育桃李——弘扬求是精神'''
[[化学史]]是一门多科性的边缘学科。它涉及工、农、医、地质、物理、化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还需要精通古文、历史、地理等知识,并运用现代化学分析实验等手段,才能顺利进行研究。因此,不少学者视化学史研究为畏途,少有涉足。王琎研读了有关中国科学史方面的一些记载,深感儒家之书,侈言政治及人伦道德,于天然现象漠不注意;道家研究天然现象虽比儒家为勤,也略有发明,但多以长生致富之说迷惑世人,缺少科学精神,未能以简易之语解释天然界之真理,好为隐约之语以耸人听闻。为了弥补儒家、道家的缺陷,王琎运用现代广博科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实验分析,测定大量数据,而后又与历史记载、文献考据结合起来比较研究,以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可见他是我国提倡并实行分析实验与历史考证相结合研究化学史的拓荒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王琎潜心化学史的研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发表了不少化学史方面的研究论文,如《[[ 中国古代金属原质之化学]] 》、《中国古代金属化合物之化学》、《中国古代酒精发酵业之一斑》、《[[ 中国古代陶业之科学观]] 》等。特别是1923年发表的《五铢钱化学成分及古代应用铅、锡、锌、躐考》一文,通过对若干枚不同朝代五铢钱的分析化验,由分析结果得出判断五铢钱年代的科学依据。这在我国化学史研究中是属开创性研究,也为后人的研究开拓一条正确的途径。考古表明,中国的五铢钱,有汉五铢、魏晋(南北朝)五铢、隋五铢,时间跨度七八百年,如单凭古钱的重量、外形、篆法来考究五铢钱的年代,比较困难,王斑独辟蹊径,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各朝代五铢钱合金中的化学成分,以此为依据,再结合外观、重量等直观因素分析,就能正确判断五铢钱生产使用的确切年代。通过一系列研究分析,王琎指出,中国古今铸钱法,大概分三个时期:最近者为明清时期,亦曰用锌时期,此时铅锡成分已低,因有锌以代之;较古者为唐宋时期,亦曰铅锡均分时期,此时铅成分与锡成分,大约相等,而总数约占30%,此法始于隋,唐则仿隋,而宋则仿唐开元也;更古者为汉时期,此时期铅与锡成分均低,甚至不含铅。此外,他通过分析研究,在中国用锌始于明代嘉靖年间,躐为铅锡之合金与锌无关,西洋用锌乃由中国经印度传人,中国白铜是因铜掺锡或含镍之故等都得到科学的结论。他对中国古代化学成就、中国铜合金冶炼技术,中国古代金属化合物、中国古代实用化学知识和技术,中国科学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成果。
开拓二:中国近代分析化学的开创者
王琎考入[[美国里海大学]]后不久,就与分析化学结缘。学成回国后,他讲授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业化学等课程,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不少开创性的成果。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他以铜合金的系统精确分析为依据的中国古代化学史系列研究论文,既反映了他在化学史研究领域的新成就,也说明了他在化学分析领域的新开拓。 1923年,王琎在分析五铢钱的化学成分前,首先对分析所用方法的准确程度进行研究,这在我国化学界是前无古人的。王琎注重学以致用,用自己驾轻就熟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化学分析方法为祖国建设服务。1925年,王琎对江苏凤凰山铁矿之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详细分析了铁矿中不溶物Fe2o3、Sio2、Mno2和Al2o3、Cao、Mgo的含量,这对合理利用凤凰山铁矿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27年,他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南京水源进行了仔细考察、化验,通过对长江水、九眼井水、雨花台水、胭脂井水和塘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态氮、蛋白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分析,提出了南京饮用水安全性的研究报告。这是我国最早的有关水质分析的研究报告。《[[ 南京之饮水问题]] 》一文所提供的数据,对长江水质变化的研究提供参比的数据。此后,他还结合医院实际,给浙江医院医务人员作过“极谱分析理论”讲座,结合浙江黄铁矿资料作过“关于浙江黄铁矿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铁量以及黄铁矿系统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均相沉淀”的研究,为本省黄铁矿的开采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琎毕生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分析化学课是他教学工作的重头戏,讲过高等分析10年,近代化学分析选论2年,定量分析(理论与实验)24年,微量分析5年,定性分析12年等,无论在培养人才上、理论上、分析方法上及实验研究上,都是我国分析化学方面一位先驱与开拓者。
而今,祖国面貌日新月异,正处在“桃花灼灼柳依依,满院春光各献奇”的时代,我们深信明天更美好。倘若王老有知,也会含笑九泉!
 
== 参考资料 ==
[[Category:化学家]]
4,877
次編輯